2021.3.13.游走当涂万山村、李白文化园

陈洪杰

马鞍山当涂万山村的简要介绍:唐时当涂县令、我国著名篆刻家李阳冰曾筑室于万佳山中。康熙《太平府志》载:“阳冰解任后,筑室青山深处,重峦叠嶂,有万种佳趣,今名万佳山。”称此处有万种佳趣,因而得名“万佳山”。四周群山环抱,景色优美。<br>当涂万山村有李阳冰故居遗址、李阳冰亲手种植的千年神树—枸骨及所凿的千年古井等古迹,文化氛围浓厚。<div>李白文化园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br></div> <div>南京油坊桥地铁站,转707路公交到底站(界牌),转马鞍山125路公交到底站(火车站 ), 转马鞍山公交20路 到爱尔眼科医院站 ,转公交202路 到和合市场站 下车。 在和合市场站 有当涂游1号线(到李白文化园),当涂游2号线(到万村)。由于当涂2号线公交先到站,立即上车到万山村去。</div><br> 大青山境内的万山村源于“万佳山”,因唐代书法家,当涂县令李阳冰曾筑室于此,称此处有“万种佳趣”而得名。诗仙李白晚年会定居当涂,也有其族叔李阳冰在此的原因。 一路游走 找到神树人家就找到神树了 当涂万佳山谷中有一棵“神树”,名为构骨冬青,相传是唐代李阳冰所植,迄今有1200 多年了。这棵“神树”,俗名猫耳刺,本是一种长不大的灌木,却因吸收了青山之精华,长成高10 米,占地约100 平方米,树冠形如巨伞的大树。“神树”树冠形如巨伞,主干两枝如同连理,紧紧依偎,同生死、共风雨,当地人称之为“夫妻树”,令人叹奇。 近观构骨叶 这位大姐告诉我古井的位置 万佳山以北半山腰处还有一口千年古井,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水井与山下一个小池塘的水面相差约有10米高,其神奇在于井浅而水源丰沛,据说永不干涸。 附近人家一位大哥说这水能吃 导航到李白文化园有6公里左右 徒步到李白文化园去 一路风景 李白文化园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 65岁以上免门票 提到诗仙李白,人们会想到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篇,但对于生活在当涂县青山脚下的谷常新来说,李白并不仅仅是一位遥远的历史人物。1200多年前,谷家祖先留下遗训,要求子孙世代照看李白墓,这一诺,守了千年。<br>带着扫帚,清理杂物,这是今年52岁的谷常新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之一。这里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墓园,仿古的建筑、清幽的环境,无不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而对谷常新来说,这个远近闻名的景点就是他的家。<div>李白墓第49代守墓人谷常新:“因为我们谷家在李白还没有到当涂来,就已经居住在我们这一座青山脚下,我们的祖先叫谷兰馨,对诗仙李白的诗歌的才华非常地敬佩,后来两人也是通过相知相交成了感情非常深厚的至交的朋友。李白流露出他的晚年遗愿,想长眠于此,我们的祖先向李白承诺无偿地捐赠我们谷家居住的住宅边上的宅基地,让诗仙李白作为长眠之所。”<br></div> 太白祠 香樟树 李白文化园门前公交站,当涂游1路到和合小区站可以换乘到202路,景区直通车到底站可以换乘公交到马鞍山老火车站,当涂游2号线到李白文化园好像暂时停开,最后是景区直通车来了。 上了景区直通车,司机知道我要到马鞍山老火车站,就让我在中级法院站下车,说在马路对面就有公交到火车站。3路和6路都到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