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师政委

张晓穗

<p class="ql-block">前序:我父亲张守伦是军人。1921年生,1938年入伍到去世,为人民打江山又为人民守江山!从未离开部队一天。2019年11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去世。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在美国,2020年清明没能到他的灵前祭扫;他离去的周年我们也没能到陵园祭奠。但我们对他的思念却没有丝毫的减少。2021年清明将至,聊作此文,寄托我们的哀思!</p><p class="ql-block">山川在听我呼唤:</p><p class="ql-block">爸爸:我们想念你和妈妈!</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初在广西地区有一支重要的部队。他的组建和当时我国的抗美援越关系密切。我的父亲张守伦就是这支部队的一员。他1938年入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64年8月,我父亲在广州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的任上接到命令:根据当时抗美援越的形势需要,防止战火燃进国门。中央决定,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组建一支新的部队,准备参加抗美援越,出国作战。命令要他和s师长去组建广州军区边防师。经中央军委批准:s师长任师长,我父亲任政委。</p> <p class="ql-block">孙伯威师长是广西籍人懂广西话,一直在三野从事军事工作,英勇善战,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参加过抗美援朝。还担任过电影《红日》的军事顾问。调来前,任北京军区某师师长。这样跨区调一个师长,比较少有,足见军委对组建这支部队的重视。那时还有军衔,师长是大校,我父亲是上校。</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央军委、广州军区在广西地区成立的第一个甲等野战、齐装满员的边防师。部队1964年8月开始组建,实际就是把42军125师番号撤销,125师部机关和373团、378团机关调到广西白色地区。部队组建后迅速进驻田阳、田东、平果、那坡、德保等县。师部开始在田阳,最后转到田东住扎下来。&nbsp;</p> <p class="ql-block">广州军区边防师成建制后,代号是6908部队,下辖步兵1团、2团、3团、苗族独立营、炮兵团,师直高炮营,通讯连、警卫连和师直医院,人员超1万人。为赴越作战的需要,很多班长、排长都是从广州军区全区部队挑选出来的战斗战术能力强的壮族同胞。苗族独立营则全部是名副其实的苗族同胞,为赴越作战做足了准备。各部队代号依次为6911、6912、6913、6914、6909部队。这是当时广西地区的第一个超强组合的名义上的边防部队,实质执行援越抗美任务使命,主要是,支持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国家民族解放战争,随时执行出国作战任务。军委和广州军区提出限期三个月的训练准备。争取64年底前赴越作战。为此,部队一组建:一方面加强山地丛林训练,随时准备出国作战,一方面积极学习越南语。</p> <p class="ql-block">65年初,由于越南抗美形势的变化,越南方面不再需要我军成建制部队参加大规模地面作战了。</p> <p class="ql-block">军委和广州军区随即要求部队转而参与广西国防施工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部队又执行“三支两军”等任务。父亲当时除了部队的日常工作之外还兼任了百色地区党委常委。做为师党委书记在师党委会上主动请缨带队参加百色地区的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65年到66年文化大革命前,整整两年时间,参加地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几乎成为了他的主要工作任务。师里抽掉的大批干部和战士,被派到百色地区各县各公社参加地方“社教”。父亲和当时百色军分区s司令员一起带队下到公社生产队,住进农民家里,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的百色地委书记郑少东,常来看望他们同时还派了一名县委副书记配合他们一起工作。农村社教这两年,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我去看他时,他已由一名解放军战士变成地地道道的农民了。晒得黑黑的,除了绿军裤衩外和当地农民没什么区别了。那时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部队按照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的指示,又积极投身到文化大革命支左任务中。这支部队又成了广西地区“三支两军”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1967年3月,应越南要求师直属高炮营入境越南,加入援越抗美防空作战行列,先后在越北北大县则梅、富良(3号公路)地区和河北省安州县郎哈地区(1号公路)地区执行防空机动作战任务。入越期间,共参加战斗15次,取得了击落敌机18架,击伤11架的良好战绩。这算是这个师唯一的一支出国作战的部队吧。</p> <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由于出国作战任务取消。边防师改番号为220师,归55军建制。孙伯威师长调任广西军区副司令。我父亲转任220师首任政委。 L副师长升任师长,他和我父亲一样都是来自38军112师,我父亲曾任112师336团政治处主任。L师长当过112师335团营长,就是那个在朝鲜战场上一战成名的335团。L师长期间参加过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大小 战役和战斗上百次,立大功四次。1947年 被东北民主联军授予“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称号。他和s师长都是战争年代多次负伤,身上到处都是伤疤和残疾。加上我父亲抗战时期也负过伤,所以戏称:一群伤病员。220师是全军陆军编制的最后一个师。当时戏称:全军殿后师。&nbsp;</p> <p class="ql-block">1965年,副总参谋长彭绍辉上将到部队视察,深入部队团、营和连队,呆了很长时间,我父亲一直陪同。彭绍辉是独臂将军,毛笔字写得很好,为部队留了不少题字。1965年底,总参谋长罗瑞卿出国访问回来也到部队短暂停留,吃了一顿饭,听了汇报就走了…到上海参加会议就出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1967年8月我父亲调往海南军区任职,离开了这支部队。我父亲从组建这支部队到调离先后四个年头,任职整整三年。这几年我看到的是:忙绿。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全副身心投入到部队的建设和地方的各项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最重的工作自己主动承担了起来,真正起到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那里艰苦哪里去。开始时准备出国作战忙战备、忙部队建设;后不出国了部队转入参与地方“社教”运动、文化大革命又开始支左。常常半夜醒来他才回来睡觉,第二天一早又出发了。警卫员和司机都有些吃不消了。说:跟着政委最累。尤其是社教工作期间,人家跟着首长蹲机关;我们跟着首长当农民,天天下田…那时他才40多岁,年富力强。</p> <p class="ql-block">和在广州军区机关时的不同是,野战部队到处都是榴弹炮、高炮、坦克和车辆;到处都是当兵的。师首长配了警卫员,我父亲的警卫员是个河南人。人长得白白净净的,一口河南话,人很机灵。后来住招待所睡觉时把手枪弄丢了,挨了个处分,没提成干部,父亲离调后他就复原了。为了出国作战的需要师首长还配了马。小车那时开始配备北京吉普了。师里有一辆苏联的嘎斯69,是师长坐的。为了支持这支新组建的部队,广州军区后勤部在物资、油料、器材、装备、器械、枪炮弹药等都是倾其所能,包括费用都是实报实销,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支持力度十分罕见。另外,在广州军区后勤部营房部的全力支持下,师部机关就在一片荒山野岭中快速修建起来,全部是干打垒的土坯房,泥巴稻草糊的墙。师首长住在一个丘陵小山头上,推出一块平地,盖出了冬暖夏凉的泥巴糊的稻草房。房间很简陋,地是三合土的,家具:木板床、弹药箱堆起来铺上桌布就是办公桌,唯一奢华的就是每个师首长有两把藤椅。洗澡是山坡下的水井。厕所也是简易搭的茅草房。我们小孩基本都是拉“野屎”。&nbsp;</p> <p class="ql-block">64年我十岁。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父亲从广西拿回了三样东西,一个是越南人民军的藤军帽橄榄绿色的;一个是叫做《南方来信》的一本书和一块巴掌大的桂皮。大人当时没说什么,但我已隐隐约约感觉我们可能要搬家…</p> <p class="ql-block">1964年冬天,也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举家迁往广西南宁。这一去再回广州已经是15年以后了。离开广州那天下雨,天气有些寒凉。父亲没有回来,那时候一个师级干部搬家,很简单,几件换洗的衣服和几床被子,两个帆布的旅行袋,一个战争年代用开来的马搭子。家具都是公家的,自然不用搬了。军区干部部雇了两辆人力三轮车把我们一家送到了火车站。那时的火车站在白云路。</p> <p class="ql-block">送我们的一个干事把伞拉在火车上了,到南宁后我们又托人捎回广州。</p><p class="ql-block">由于部队处于保密状态和战备需要,所有师领导的家属小孩统统在南宁工作和读书。在广西军区招待所我们安营扎寨。部队确定不出国,66年营房建好后,我们小孩暑假才可以到师里“度假”。</p> <p class="ql-block">刚到南宁,我们和s师长一家住在广西军区招待所,后面有一片荔枝林的两幢小平房里。房子不大米黄色的,门前有两颗很大的白兰花树,开花很香。夏天荔枝林的虫鸣声和泥土香以及臭屁虫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很独特。那一年我刚刚十岁。换了一座城市居住更多了几分新鲜感。好在广州和南宁都是南方城市区别不大。只是比广州少了一些都市氛围。水果一样是荔枝龙眼番石榴甘蔗菠萝香蕉杨桃等。游泳是儿时的主要爱好,在广州通常是父亲带着我们去广东省委的珠岛宾馆游泳。到了南宁父亲在家的时间很少,我们通常是自己去广西军区招待所隔壁的省体育场的露天泳池,偶尔也会一群小孩子相约去邕江游泳。</p> <p class="ql-block">这和广州时就没法比了,广州是高大上。珠岛宾馆的泳池是室内的,当年是为毛主席建的泳池,很少人游。常见的就是一个独臂老将军在游泳。这位老将军是广州军区的副政委,湖南人、老红军、当过359旅的政委。独臂游泳比我们都游的快和好。</p> <p class="ql-block">我们放暑假到师里,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挺开心的。每天可以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列队操枪,,拆卸枪械,瞄准射击等军事训练,军人的孩子在这方面还是有些优越性的。山下洗澡的那口井对我们小孩来说是最好的娱乐场所:井水很清很凉,吃水也靠它。但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每天跑到井边洗澡,看看四周没人几个小孩就往井里跳。我们住处的坡下还有一个小河沟,都是黄泥汤,但却是我们消暑的好地方。父亲也时常忙里偷闲带我们去师部十几公里外的右江游泳。记忆最深的是我们一群小孩冒雨偷附近老乡家的番石榴,被老乡追赶,跌的一身泥水。当时的师政治部主任说:你们要吃,花2块钱可以买一麻袋,让你们吃到拉稀,干嘛去偷老乡的东西,没出息!但我们在师里还是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比如每天和警卫班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背老三篇、跳忠字舞。每天和他们一起擦枪,警卫员的配枪是54式手枪,师首长的配枪是59式手枪,也由警卫员保管,每天擦完枪后锁进木柜子里。参加他们的劳动,警卫连有个菜地,每天早晚都要到菜地浇水施肥。到了农忙季节,我们和师机关全体人员到附近农村参加双抢劳动,一干就是一周,晒得脱皮。老乡给我们喝白粥就酸豆角。</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对父亲张守伦任师政委四年的一点回忆。他是个优秀的军人、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优秀品质和奋斗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后一代的宝贵财富。他是第一个广西边防师的第一任政委;也是陆军220师的第一任政委。</p><p class="ql-block"> 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那一代军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父辈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和楷模!</p> <p class="ql-block">父亲我们永远怀念你!</p> <p class="ql-block">你的军人风骨是我们一生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后记:我父亲调走一年后,1968年9月,220师改称129师,转隶43军建制,从此,我军建制中再无220师。10月,由广西百色移防贵州贵阳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73年2月,部队调防河南南阳。</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129师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这支昔日参加援越抗美的部队再次奔赴中越边境前线,配属42军执行高平地区南路方向攻势作战任务,先后攻克班腮、靠矛山、七溪等地,切断了4号公路,保证了军左翼安全,确保高平战役胜利,取得歼敌875人的战绩,战后有2个单位、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129师撤编,师部机关和坦克11师44团合编组建54军坦克旅。1998年7月,转隶20集团军,改番号为20集团军装甲旅。军改后,编入83集团军第11合成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