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网络教材培训,聆听专家见解

木易三火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教法,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我校应霞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组织全体数学老师积极参与线上教材培训,近距离聆听教材主编的讲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掌握教材特点,更好的使用教材。</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部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p> 朱育红老师在教学目标、教材编排特点、教学建议以及课例分析这几个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也使我认识到:<div>  1、数学问题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情境中去解决数学问题。</div><div> 2、对学生的课堂生成要及时处理,并正确引导。</div><div> 3、充分让学生去探索知识,教师要懂得适当放手,以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形成,使他们对知识理解的更加充分。</div><div> 4、在图形与几何方面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让他们多观察,多操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br> 5、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州在归纳总结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白的语言去表达,然后对他们的说法及时评价,并对他们的语言进行规范。</div> 3月12日上午,学校组织五年级数学老师线上观看教材解读,从视频里,我清楚地了解到教材的每一章内容的编排的意图,细到每个环节的解说,使我们的教学板块的设计更加清晰明了了,尤其是解说人的列举的教学案例,更加让我知道哪个环节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每个课时的解读,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清教学上的疑惑,知识的易错题。总的来说,收获满满。 3月12日 ,我在线上学习了由朱育红专家开展的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的培训。就我个人来说,通过这次对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学习,我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体性认识。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知道了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关注三个要 : ①教师要读懂教材,学会用好教材②读懂教材,研究学情③理清教师要教什么以及学生要学什么,确定教学目标和深度学习点。从这次学习中,我收获颇多。 2021年数学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收获匪浅,教材第一部分先是整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第二部分是本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从这两部分的学习,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div> 1、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br> 2、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br>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br> 4、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br>  5、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br>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div>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对教材的难易度程度把握的一直都不够清晰,这也是我一直教学以来很迷茫的地方,我不但要教学生,而且我要自己专业教材感到非常辛苦,通过这次培训对教材的疏通与讲解,我不但对教材的大概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知道哪一些内容是必须要弄明白的知识,做哪一些知识是作为了解的知识,我懂得了如何去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如何去突破知识点。 以《开启学生数学思维》一书开始介绍,建议老师在教学当中要理论结合实践,分别由三个教授进行阐述:刘坚教授,孔企平教授,张月教授。其中我最喜欢张月教授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远,强调在教学中学生要主动,生动地学习。<br> 视频中让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实现“深度学习”。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和经验的情境创设,抛出问题1,问题2,问题3来达成教学目标。“情境+问题串”背景下的教学关心基于不同的学习内容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学教方式。少教多学,学导融合,学会学习。会自学、会思考、会倾听、会分享、会提问以问题或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经历“有过程的学习”,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表达,形成“深究型对话”。<br> 第二课题由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如上得正确清楚,上得生动深刻。想明白,理清楚,学什么,学习内容的数学本质;学习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的目标(知识技能、能力素养、情感态度)内容核心是什么,要学会什么,现在会什么。 然后对本学期的每一单元进行阐述和树干解说,最后是复习课的功能与目标定位。<br>  复习课建议把平时相对独立地教学知识,其中特别重要地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新授课——由薄到厚;复习课——由厚到薄。复习课的现状与问题:简单重复;“满堂灌”;整理形式化;上成习题讲评课:以练代复;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电影课”,学生只知道看看看,把复习课上成习题课,学生知道做做做;O把复习课上成“讲评课”,学生只知道听听听。复习课的核心任务:知识梳理: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以便达到能够综合应用的目的。直漏:要发现学生的“知识链条”与“思维链条”的“断点”,并针对“断点去“补缺”。拓展提升:复习课不是低层次重复,要在补上漏洞的前提下,使知识升华和能力提升,真正实现“温故而知新”。<div>  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1、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2、整理知识可以有多种形式:文字式、表格式、框架式、图画式;3、抓住关键,整体设计,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以主体问题驱动,为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搭建合适的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再现)和梳理知识。4、研究教材,适当分领域和版块展开梳理。5、突出“学”,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知识。</div><div> 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1、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变式、综合和针对性。2、注重针对性,指向于重点、难点和薄弱点。3、注意变式,适当综合、有效提升4、理想:分层练习,推送不同层次的练习。</div><div> 上好“试卷讲评课”:1、试卷讲评课要精心备课,注重针对性.2、试卷讲评课要注意指导“方法”,不要就题论题。3、试卷讲评课要注意多样性,不要单一的讲评。<br> 好教材,孕育学生的智慧生长!静态的教材呈现,需要动态的教学诠释建设孕育学生智慧生长的好教材,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朱德江认为,读懂教材,用好教材!这是非常值得我去借鉴的。</div> 在本次的线上教材培训学习中,我受益良多。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业务修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下面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br> 一、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br>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计算类型的知识,我通常都习惯于把计算法则通过简单的引导就传授给了学生,再通过足够多的的练习题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手法看似课堂效果不错,但学生很容易遗忘,那么接下来势必就要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重新巩固,相当与第二次教学,教师累学生也累,还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这次的线上培训学习,我意识到其实枯燥乏味的计算题同样也可以上得精彩纷呈,同样可以借助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br> 二、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推理能力。<br> 我们都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成为正比例。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把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在心里,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高,只要体现在知识的应用方面上。自从教以来,我一直都在思索这个问题。这次参加线上教材培训学习后,我从中的到了启示,就是在教学中特别是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要着重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如在学习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时,在从多个长方形中合理地选出6个长方形来围成长方体的练习中,很多学生都能根据长方体对面相等这个特征来找出相等的面,前面的两轮选择都较顺利,但第三轮的选择就费时较多了,究其原因,无非是还不具备有序思考的能力。例如:选择了长8cm、宽5cm的两个面,在选择了长10cm、宽8cm的两个面,那么最后的两面就一定要找长为10cm、宽为5cm的两个面了。<br> 三、发挥实践操作在数学课堂上的建设性作用。<br>  教改以来,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视于学生的学,而非是教师的教,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以“教”为主的课堂还是存在着,我自己也是有意或无意地秉承着这样教学方式。通过这次的学习后,感觉改变教学模式已经是势在必行,因为我深深体会到,很多教学内容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单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学生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就比如本册教材中《长方体的认识(二)》中的容积和体积这两个教学内容,是两个比较抽象而且相似度较高的两个概念,如果脱离了实践操作,教学可以说是无效教学。在《有趣的测量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要测量的无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的教学手法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言而喻。<br>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感触颇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理论素质、工作水平、思想观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p class="ql-block">  这次线上教材培训,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新更清楚的认识,理解了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对于用好教材,教好数学充满了热情和信心。</p>

教材

学生

教学

学习

知识

数学

复习

培训

讲评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