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假里,布置班级里的孩子们阅读整本书《水浒传》一至三十回,开学后进行检查,可阅读结果参差不齐,不尽人意。有的因为不认识的生僻字太多不愿意读,有的因为理解力不够而引不起阅读兴趣,有的因为阅读方法不恰当而阻碍了继续阅读,有的因为阅读形式不够灵活多样而收效甚微……这样的阅读效果让自己寝食难安,苦苦思索,却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而3月11号的这场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展示会,恰好指点了自己的迷津,从中获取了带学生继续硬啃《水浒传》的动力与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多样形式,梳理故事内容</p><p class="ql-block"> 读一本书,可以根据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梳理故事内容。</p><p class="ql-block">1、用时间轴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如许丽华老师在《鲁宾逊漂流记》阅读推进课中,根据不同时间,主人公经历的不同事件来进行梳理故事脉络,学生对故事内容做到了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2、用思维导图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如尚纯老师在《西游记》推荐课中,就引导学生把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的事件(22—25回),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一一来梳理故事内容。</p><p class="ql-block">3、用阅读目录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拿到一本书,可以在阅读前言的基础上,去阅读目录,根据目录大致地了解本书故事内容。</p> <p class="ql-block">二、多种读法,聚焦故事情节</p><p class="ql-block"> 阅读整本书,面对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面对形形色色的故事人物,要想读通、读透,就要采取恰当的读书方法。八节阅读课给了我启发。</p><p class="ql-block">1、对比读</p><p class="ql-block"> 对比阅读是一种极佳的阅读方法,它能不仅很大程度地锻炼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会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如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一书时,就采用对比读的形式,拿螳螂捕食的残忍跟条形蜘蛛、蟹蛛的温情做对比,凸显了昆虫的趣味性、神奇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整合读</p><p class="ql-block"> 对于那些章节多、人物杂的故事,可以把一个人物的相关章节放在一起阅读,这样,就可以做到整体把握一个人物的个性,防止支离破碎。</p> <p class="ql-block">3、精读</p><p class="ql-block"> 对于书中精彩的章节或者是片段,老师要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反复地去读,对细节描写圈圈点点,勾勾划划,读中思,思中品,品中悟。如陈静老师的阅读推荐课《宝葫芦的秘密》,在阅读王葆得到宝葫芦的兴奋时,就是抓住了动作、心理描写这些细节去品味的。</p> <p class="ql-block">三、多条途径,提升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读书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孙善丽主任的会后总结告诉我们:语文阅读课,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形式,最终都是要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指向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语文阅读课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负经典,共享芳华!</p><p class="ql-block"> 宁波路学校 杨秀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