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3年5月23日,李人林受命出任国家测绘总局筹备小组组长,国家建委党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为祝贺国家测绘局建局30周年而作的回忆文章</p> <p class="ql-block"> 测绘是一门超前性的基础工作。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要制定规划,描绘蓝图,开展工作,都少不了以测绘成果为依据作保障。国家测绘总局就是这样一个主管测绘工作的重要部门。它在“文化大革命”前早已设立,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夺权了,砸烂了。国家测绘总局及其所属的测绘生产、教育、科研、出版等单位全被撤销;以千万元计的固定资产被分掉;正在从事的大量测绘和生产任务,包括国家急需的项目被迫停止;教育、科研、出版工作中断。全系统96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39%的工程技术人员,45%的测绘工人被解散,下放的下放,改行的改行,挖煤的,烧锅炉的,卖冰棍的,全都不搞自己的专业了。事业垮了,人也散了,广大测绘干部职工花费十年心血创建的工作毁于一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主管领导万分焦急,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1973年3月6日经中央批准决定重建国家测绘总局,重新开展中断了的测绘事业。然而,在这混乱的情况下,重建国家测绘事业谈何容易,这副担子由谁来挑?国务院领导选中了李人林。</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去国务院报到受领任务。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李人林就提出了全面重建测绘事业的具体方案。筹建小组成员7人,除李人林外都是行家。有的主张细一些,慎重一些。李人林说,国家急需我们早上马快出成果,慢慢吞吞是不行的。我们的方案可能有不妥之处,那就边做边改进吧。</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和儿子们在演乐胡同家中合影(1978年)</p> <p class="ql-block"> 6月20日,国家建委(国家测绘总局由国家建委代管)经国务院批准,将此方案转发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大军区、省军区参考执行。</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在北京整形外科医院手术楼的工地上</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与筹建小组成员关系密切,配合得很好。他尊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甘当小学生,虚心求教。战争年代长期担任军事指挥员的经历使他懂得地图对军事运筹的重要作用,再经专家学者点拨,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能够跨越许多专业性的细节,站在战略高度来思考、把握和推动重建工作。他在全面重建测绘事业的具体方案中提出的几项大举措并很快一一落实,使重建工作得以阔步前进。</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左二)视察某电站工地</p> <p class="ql-block"> 首先,他提出要“全面重建、齐头并进”。这时,“文化大革命”尚在进行,社会还在动乱,人员散在四面八方。按照常规,只能先成立领导机构,再选调合适人员,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建立。但是,李人林说这个不行。这要哪年哪月才能建成?到时候国家向我们要成果,拿不出来,重建测绘事业还有什么意义?非常时期要采取非常办法,总局机关3个分局,测绘研究所、测绘出版社、地图出版社、武汉测绘学院,凡是原先有的都要着手重建,原先没有,现在或者今后需要的也要筹建,有几个人算几个人,先支起摊子再招兵买马,把牌子挂起来,把业务抓起来,能干多少干多少,只要干起来就有希望,就不愁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 测绘系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测绘人员一听到重建测绘事业的消息,心情振奋,奔走相告,纷纷归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工作中,筹建机构,调配人员,收回分散了的测绘仪器、设备资料、图书档案以及车辆、装备、房地产等等。尽管阻力重重,困难很多,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情况远比预想的要好,各方面的筹建进度比原先计划要求快得多。</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将军夫妇在天门市委招待所(1983年)</p> <p class="ql-block"> 其次,李人林提出要变少数人办测绘为全国办测绘。原国家测绘事业体制是国家包办,国家测绘总局仅下设3个分局——西安分局、四川分局、黑龙江分局。有的省市自治区设测绘处,有的根本没有测绘机构。所有测绘任务由总局和3个分局承担。全国各个方面急需的测绘资料统统由国家测绘总局无偿提供。而国家测绘总局力量有限,经费拮据,国家幅员如此辽阔,测绘基础设施既不完备又很落后,各方面急需的测绘资料有许多还是空白,已有的资料品种少,比例尺小,覆盖面积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需要。</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妇与儿子建平(左二)及司机、警卫员游十三陵水库</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根据这个情况,断然提出全国办测绘的方案,而且在重建原测绘部门的同时,各省、市、自治区一起上马,都成立测绘局。今后总局和3个分局承担全国性的任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各省、市、自治区承担本地区的测绘任务,并提出将来时机成熟时实行有偿提供测绘服务。他说,要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广开财路,测绘事业才能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 李人林的设想正是各省、市、自治区早已期望的。各省、市、自治区普遍赞同:中国的测绘事业就是要全国动手大家来办。广西、甘肃、陕西、贵州、山西、安徽、青海、云南、广东、湖南、湖北、黑龙江、四川等省的测绘局于1973年均先后成立。河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的测绘局均成立于1974年,其他各省、市、自治区也都随其后逐步建立。</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妇带孩子们郊游(1982年)</p> <p class="ql-block"> 其间,武汉测绘学院,测绘科学研究所,测绘出版社,地图出版社都提前于1973年重建完毕并开始运作。其规模均较以前扩大了。武汉测绘学院设置了工程航空摄影、大地测量、地图制图、测量仪器制造、无线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测绘科学研究所设置有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地名、情报等科室。地图出版社、测绘出版社也都相应扩大了科室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建机构、搭架子的过程中,李人林提出要边筹建边生产。是筹建完毕再投入生产,还是边筹建边生产?这是领导思考和议论的一个焦点。多数人主张慎重扎实一步一个脚印,起码应具备一定规模之后再投入生产。李人林坚持主张边筹建边生产,反过来再以生产促筹建,这个意见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赞同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妇与海外来探亲的外甥、外甥女们</p> <p class="ql-block"> 当然,要实现边筹建边生产,困难很多,难度很大。测绘部门在撤销前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中断了。如全国天文大地网布测,国家第一次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全国第一代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大型地图编制,边疆大地预测及国界地形图测绘,珠穆朗玛峰高度精确测量,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测绘保障等等。有的进行了大半,有的仅进行了一小部分,有的刚刚起步。许多地图只有小比例尺而最急需的大比例尺覆盖面很小,至于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方面则差得更远。面对困难和问题,李人林主张,各部门都必须抓紧,立即动手,能生产多少就先生产多少,在干中逐步改进,逐步提高,逐步加快。科学技术方面要迎头赶上,尽快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和扩大九亿亩农田基本建设的测绘保障;各省、市、自治区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测绘生产体系;开展人造卫星大地测量;制定《十年测绘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编制各级党政机关急需的内部参考图;编制出版各种专业地图以及国家和世界地图集等规划纲要并逐步付诸实施。</p> <p class="ql-block">李人林夫妇在十三陵水库畅游(1982年)</p> <p class="ql-block"> 要进行这一系列工作,首先得尽快调集人才,而这时遇到的第一大难题正是散在祖国四面八方的测绘人才如何寻觅、选调和安置。当时北京和一些城市人口冻结,只许出不许进,非进不可的要上面批准,制约因素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可进,非工程技术人员不可进;一起生活的子女可进,已经上中学或已经工作了的不许进等等。这么一来,夫妻双双都是工程技术人员好办,否则就要棒打鸳鸯,天各一方。李人林为此事十分焦急,经常在建委党组会上争得脸红脖子粗。建委解决不了,他就跑国务院、北京市、登门找主要领导。由于他的执着,终于得到了各方的理解,顺利解决了一批技术人员的调动使用问题。使广大职工十分感动。这些人重新回到了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岗位后,无不满怀激情,忘我工作,为祖国的测绘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文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21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编撰,冯抗胜执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片参考资料:《战斗人生——纪念李人林将军百年诞辰》;《纪念李人林文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57, 34, 34); color: rgb(255, 251, 244);">编辑整理:李进勇,号兰亭轩主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生于李人林将军故里,擅书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