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江|“丑”到精美是红山

无思无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记青年平调落子名丑李红山</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是《黄梁梦》里的卢生,他是《桃花庵》里的王桑氏,他是《恩仇记》里的邓炳如,他还是《卖布》里的梁股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他丑而不丑、丑中见美,天赋自来、无师自通。他就是平调落子名丑—李红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很早就想写写李红山了,可多次相约却未能如愿。当真的面对面的交流交谈后,我又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莫名的恐慌,担心对他的艺术了解不透,表达不准确,也生怕把某些个最能体现他睿智、滑稽的重要节点、关键环节给疏漏掉,或者会有其他差池而留下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跟他的谈话中,时不时的有一种轻松感、清新感扑面而来,字里行间的能够感受到他天生的灵性、悟性,还有深刻在他骨子里的理智、冷静、倔强和坚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李红山出生在太行山腹地的武安市活水乡大屯村,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他十分注重从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他的表演非常的接地气且注重突出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诙谐的语言,夸张的造型,滑稽的神态,幽默的表演,已成为李红山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而且这种风格日渐成熟、独树一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新编平调剧《大喇叭》中,他饰演警局的刘警长,刘警长有个口头禅就是“莫逞强”,看上去这个口头禅好像是他的人生信条,可在民族大义、家国情怀面前,他从骨子里又涌动出难以遏制的凛然正气,李红山准确把握人物的外拙内秀,寓庄于谐的性格特点,努力做到了拙朴中藏机巧,通俗中见风雅,巧妙的以迂回战和激将法对强权恶势和蛮夷侵入进行机智灵活的斗争,甚至不惜牺牲性命,其中又不乏幽默之感,精明之态,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要说李红山被全国人民认识,还是他成功塑造的大型魔幻平调剧目《黄粱梦》的主人公卢生,《黄粱梦》</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讲述的是卢生从一介书生到出将入相,再到无恶不作的权贵,突然有一天,卢生被皇帝治罪,荣华尽失、命断法场的人生经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出戏里,卢生年龄跨度大(从青年到老年)行当集成(小生、老生、丑行),是个极具挑战性的人物。需要表演者既有丑行的神韵亦有生行的气质。他又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大人物演的如此的活灵活现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此,他讲述了学戏之初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少年的李红山,天资聪慧,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在戏校学戏时,他的艺术天赋就引起了老艺术家、平调“红脸王”卜锡林的关注,卜老师一心想收他为徒,传授衣钵……,说起这段经历,李红山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由于各种原因这段“师生情缘”最终有缘无分。但《黄粱梦》的成功却得益于他有生行的艺术功底,更得益于他对生活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所创造的卢生角色出神入化,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普遍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有时候往往不是因为一部戏去喜欢一个人,而是因为一个人去关注一部戏,这个人就是李红山,好多剧种都唱《桃花庵》,但唯独武安平调《桃花庵》里的王桑氏可圈可点,大有将女一号取而代之的劲头儿,李红山滑稽风趣的表演着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将王桑氏这个彩旦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桃花庵》中, 他男扮女装从卢生摇身一变便成了一个老妪,有观众说他是一个慧心巧思、敏而好学的“全能选手”,便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他最懂观众,也最能抓住观众的心,他饰演的王桑氏诙谐幽默、常演常新,面对不同的观众群体,他所处理的每场台词都不一样,你潜意识里还想着下一句该说什么了,不料他又改词儿了,笑声、掌声时时引爆全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武安落子《卖布》是平调落子老戏骨杜润田老师的代表剧目,剧中老艺术家巧妙的把一段武安快板运用其中,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对于这样的经典小戏,其他演员往往都是望而却步。可李红山偏偏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强,他心里明白经典需要传承,虽然是压力山大,但还是另辟蹊径,义无反顾的接受这个挑战,他演的梁股叉唱腔高亢嘹亮、吐字如珠落玉盘,扣人心弦、余韵绕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道,赢得了广大戏迷的认可和赞誉,也在平调落子行内占据了一席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饰演的各种角色里,李红山善于运用艺术夸张手法。他深知夸张的基点在于真实,在节制中夸张,于真实中显美。在塑造人物时,他不拘泥于对物象的再现,力求夸张变形的合理性,把愉悦性和严肃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喜剧所承载的内容,引起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判,使人们在哈哈大笑后唤起心中善良、正直的美好境界。他的表演能够突破平庸,实现丑角的美学价值。这或许就是李红山“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最佩服李红山在舞台上表演时的松弛和从容不迫的风度,而这种松弛决不是不在乎不入心的松懈、松垮,而是充满了激情的投入,转为理性化的艺术自信,是尽情的“享受角色”,把情感从心里流淌出来。达到自在、自如、自然的艺术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  李红山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他的不一样,不是说他有多清高,多不食人间烟火,又或者有多脱俗,在日常的演出中,不论角色大小他都认真对待,从不挑肥拣瘦。他始终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遵循着自己认可的原则。这不是清高,而是清醒。他在这个随波逐流的世界里最大限度地保留着自己的真性情,反而更显得可爱。他不谈热爱不谈抱负,就是把演戏当作一份职业,认认真真做了几十年,也做出了如此高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我没那么敬业,只是想维护这个剧种的尊严!”李红山如是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的话掷地有声!这就是李红山,他并不富裕,甚至还一度为窘困的生活所迫,有时不得不为了“混口饭吃”而放下面子去演出挣钱。但他一直默默的坚持着,</span>再苦再难从未离开过。</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祝福李红山,祝福平调落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