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政治题材作品,大体分为歌颂和讽刺两类。说起写政治题材,尤其是重大歌颂类政治题材,一部分作者“言政色变”,认为诗歌应该远离政治,以不沾政治边为傲。另一部分则热衷于此类题材的创作,每逢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必写,“领袖英明,人民富裕”等政治口号连篇,“卫星上天,航母下海”等陈词滥调充斥。甚至有诗坛组织对某某领导作品发动全民唱和,一律千篇,泛泛其词,极尽吹捧奉承之能事,凡此种种,不可不视为当今诗坛怪象,讽刺类的政治题材作品古时已大量存在,今人作品中亦屡见不鲜,较之歌颂类作品,此类作品多有可读之处,姑且撇下不论。歌颂类政治题材作品则易写成老干体,故大多诗人忌讳莫深。能否写好?怎么写?已成为当下诗词爱好者的困惑。 谈到老干体,且不论这个体裁是否饱受嘲讽,还是颇多诟病。但是它毕竟是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此类作者群体大多经历了建国以来各个时期以及重大事件,他们又热爱文艺写作,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自己的心声,说来也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但从文艺标准来看,此类作品的表达流于肤浅,口号式词语铺陈于整篇作品中。这是因为这类作品大多取材大,没有合适的切入点,写作手法陈旧,词汇的运用受限所致。在古体诗词曲的写作上,这就犯了大忌。</p><p class="ql-block"> 虽然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怎样表达?有如男女之情,不是粗犷的大喊“我爱你!”,而是含蓄的“在生愿作比翼鸟”,这就是情感表达切入点的技巧。诗人,不是生活在远离世俗的世外桃源,也食人间烟火,诗词曲作品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必然有喜怒哀乐的渲泻。“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歌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歌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兴”:朱熹注:“感发意志。”就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就是说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此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政治的得失;“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就是说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可见,歌颂类政治题材的诗词属于除‘怨’以外的“兴、观、群”范畴之内。</p><p class="ql-block"> 本人认为,诗人不问政治,一味的回避歌颂类的政治题材,亦不是为诗之道,关键是怎么把握切入点来立意谋篇,把枯燥的大题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小事物反映出来,写出新意,而不是歇斯底里的高喊几句口号。</p><p class="ql-block"> 壬申春日,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作者王巨农先生因此而灵感生发,以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为题,写了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 壬申春日观北海九龙壁有作》,并获得首届全国诗词大赛第一名。其诗曰:</p><p class="ql-block">久蛰思高举,同怀捧日心。曾教鳞爪露,终乏水云深。 </p><p class="ql-block">天鼓挝南国,春旗荡邓林。者番堪破壁,昂首上千寻。 已故湖南著名诗人刘人寿评∶“诗中的‘久蛰’、‘鳞爪’、‘水云’、‘昂首’皆切龙。‘思高举’、‘上千寻’首尾相应,章法井然有序。歌颂邓小平南巡讲话,主题如此重大,作者举重若轻,以观“九龙壁”表现出来,妙合无痕,富有韵味。全诗无一字提到改革开放,更无一句抽象的政治口号,却充满着丰富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激情。读来如饮醇醪,大快朵颐,香留齿颊。……”。王巨农先生的这首五言律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写政治题材的范本。戊戌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巨变有目共睹,《中华诗词》开辟专栏,要求各省诗词组织写作颂扬作品,此举无可厚非。网络上勤劳的写手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展示“才华”的机会。点击此标题进入百度,此类题材作品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一位写手诗兴大发,竟一口气写了十首。试举其中一首,窥一斑可见全豹:</p><p class="ql-block">开放征程谱玉篇,初心不改记丰年。铮铮铁骨兴华厦,赫赫雄风扫战烟。</p><p class="ql-block">航母扬波翻白浪,飞船破雾上青天。安邦富国同圆梦,民意民生一线牽。 姑且不论此诗中二联动词用在同一位置的所谓“摞眼”之病,乍看这首七律也还象模象样,是诗吗?是!至少格律循规蹈矩。是好诗吗?不是!没有内涵,没有形象思维,句句响亮的口号可是喊出了水平!</p><p class="ql-block"> 前年,湖南省诗词协会把中华诗词学会分配给湖南三十篇写改革开放的诗词曲分配到人,本人收集到的几篇写这类大题材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空洞的口号,平常话道平常事,见证的却是大格局,大情怀。请看周成村先生套曲《【中吕·粉蝶儿】王老汉过年》:“竹报新年,俺老汉打点好团圆宴。不是俺吹、真不差钱。网上查,城里找,山珍海味搜遍。老伴儿望眼欲穿,儿孙们归心如箭。”首曲【粉蝶儿】用欢快的笔调写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王老汉家过年盛况。次曲【醉春风】“往事如流水,难忘解放前。柴门白屋倍堪怜,怜!冷炙余羹,粗糠野菜,苦度残年。”;</p><p class="ql-block">三曲【红绣鞋】“旭日乾坤扭转,农民喜得良田。脸朝黄土背朝天。不惜流热汗,难将肚皮填。脱贫知路远。”。这两支曲子用王老汉家新旧社会和改革开放前后过年的鲜明对比,充分诠释了改革开放后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继而用【满庭芳】“东风漫卷,南海画圈,号角频传。姓资姓社不争辨,……闯大浪脚根扎稳,聚民心激情点燃。富民愿,同心梦圆,巨变四十年”。【尾声】“如今一步一重天,天天象过年,小康愿景早实现,俺定要铆足精神再活四十年。”收束全篇,可谓匠心独具,堪称以小见大的范作。吕荣健先生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南双调·步步娇】故乡行》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吕荣健先生山东龙口人,阔别家山已三十余年。是年五月,为庆贺其兄八十寿辰,始得了却还乡之愿。“少小离家老大回”,阔别的这几十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家乡的巨变使先生感慨万千:“泼眼东莱风光异,如坠桃源里,连山紫翠坡,树掩红楼,野旷烟村碧,游子近乡迷,傻乎乎赏不尽丹青意”。龙口临海,继而把镜头推向远方:进出轮船,飞驰高铁,欢欣学子,参差厂房,旧貌难寻,又是一番感叹:</p><p class="ql-block">“旧时模样更谁知,给俺道其中秘。”接下来一曲【皂罗袍】离乡前:“三间白屋,弄水翻泥”;又一曲【好姐姐】还乡后:“琼楼连栋,私车皆奔驰。核心国策醇如醴,竟然个醉得黎元不自持!”鲜明的对比见证家乡显著变化,烘托改革开放成就斐然。</p><p class="ql-block"> 本人的七绝《〖赞高山榕〗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亦属于以小见大的范畴。</p><p class="ql-block">春色精裁着意浓,繁华元不负初衷。</p><p class="ql-block">擎天大器何为最?四十年间两代榕。 高山榕为阳性树种,四季常绿,树冠广阔,树姿丰满壮观,生性强健,耐干旱瘠薄,又能抵抗强风,是极好的城市绿化树种。据有关资料记载,形成独树成林景观最大的单株高山榕占地数十亩,可见高山榕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当年邓小平南巡在深圳植物园亲手植下一棵高山榕,时隔二十年习近平重走南巡路也在深圳莲花山植下一株高山榕,如今均已枝繁叶茂。这两株高山榕见证了党的两代领导人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四十年改革开放成就的大主题。。两棵高山榕,生生不息,传唱着春天的故事。今天恰逢植树节,重温这个故事纯属巧合,但意义深远。牛年,注定是散曲的丰收年,先是内蒙《金莲花杯中华散曲大赛》盛装亮相,继而双峰《冯子振杯散曲大赛》、潇湘散曲社《曲咏百年》散曲作品集鲜亮登场,这三大盛事贯穿了一个中心主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如此重大的题材,令不少曲友望而生畏,而万元奖金的诱惑,又促使散曲爱好者磨拳擦掌,跃跃一展身手。但真正动起笔来,在本文作者接触的许多曲友中均有不知从哪里下笔,茫然无所适从之感。本社一部分曲友捷足先登,零星网发了一些相关内容的作品,请看以下两首写党庆100周年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中吕.升平乐】党庆100周年感怀</p><p class="ql-block">锤镰飘拂金光灿,星火燎原不等闲,中华从此继征鞍。气冲霄汉,扫除余患,得今天百花齐绽!</p><p class="ql-block">【双调·沉醉东风】庆祝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党寿华龄百年,辉煌业绩盈天。旧梦圆,新功建,蛟龙碧海把身潜。利器飞行守国边,两弹一星强这两首作品乍看语言流畅,平仄基本准确,没啥大毛病,但犯了口号标语化的通病。这样的作品如果在《曲咏百年》中少量存在无可厚非,但如果都这样写,大量收入《曲咏百年》一书,恕直言这本书除歌功颂德的政治需要外就毫无艺术价值可言!至于参赛作品,还不曾见有人公开发表,究其原因,一是可能不知如何动笔,二是写了暂时保密。本人笨鸟先飞,率先创作了参赛金莲花的作品散套“【正宫·端正好】蒙大嫂炫富”,发布于散曲各群,之所以不藏不掖,主要是重在参与,不奢求得奖,只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兹录如下∶散套【正宫·端正好】蒙大嫂炫富</p><p class="ql-block">报家门,“闲不住”。听人赞如灌醍醐,(今儿)门前自立招风树,(把些些)轶事开怀叙。【滚绣球】(俺)眼界殊,胆子粗,性豪爽咱行咱素。(年龄)不惑逾,(算咱八字)发财姑,(四邻羡)俺时尚女,品端庄不事轻浮。论姿色亦可沉鱼,快嘴微瑕不掩瑜,(遵教化)教子相夫。【倘秀才】那年月人心不古,那时节天恩无助,莽莽荒原春色无。(听一声)新雷响,(迎一场)化雨濡,(喜滋滋领夫儿)同奔富路。【叨叨令】运通总把机缘遇,业成不把初心负,钱多爱把贫家顾,话多喜把陶朱誉。财源广也么哥,财路正也么哥,(任)门敲半夜无惊惧。【脱布衫】(瞧俺家)厌旧夫换了豪车,(瞧俺家)喜新崽娶了名模,(瞧俺家)长寿爸参茸大补,(瞧俺家)爱俏妈镯嵌明珠。【醉太平】门高凤翥,柱正龙扶,毡房华丽最宜居,(亚赛)官家别墅。弟研科技哥行牧,妻织丝绸夫抛杼,娘哼小曲父吹竽,(真个是)祥和幸福。【煞 尾】银行存款七位数,大款名扬元上都。冤家逗趣,枕畔嘀咕:(趁如今生育放开)家境宽余,(今儿个)给洒家怀个闺女?建党100年的丰功伟绩,国泰民安,国强民富是硬指标。散文不受篇幅的限制,可以叙述一系列大事件,罗列一大堆数据来证实,可以面面俱到。但用诗词曲这种高度凝炼的文学体裁来表达,“以小见大”是无可替代的选择。只有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才能避免歌颂类政治题材作品不陷入“假、大、空”,不流于形势。如何以小见大?就本人【正宫·端正好】蒙大嫂炫富(以下简称‘蒙曲’)谈几点个人创作心得:一,找对突破点宋朝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以小见大”和“一叶落知天下秋”在理论上基本是一致的,也是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小事物、小人物,在读者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内蒙的散曲赛事,自然要写当地人、当地事,当地景。在‘蒙曲’中,本人塑造了一个小康之家的家庭主妇外号“闲不住”的“蒙大嫂”这个小人物勤劳致富的典型。请看首曲:“报家门,‘闲不住’。听人赞如灌醍醐,(今儿)门前自立招风树,(把些些)轶事开怀叙。”</p><p class="ql-block">然后抓住世俗曾经忌讳“炫富”这个话题展开故事,找到了一个新颖的突破点:“【脱布衫】(瞧俺家)厌旧夫换了豪车,(瞧俺家)喜新崽娶了名模,(瞧俺家)长寿爸参茸大补,(瞧俺家)爱俏妈镯嵌明珠。”从蒙大嫂“任门敲半夜无惊惧”的“炫富”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社会的丰功伟绩得到了有力佐证。二,占据制高点。这里所说的“高”,主要是立意要高。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大凡作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为主也。”唐代白居易曰:“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个人认为,立意是一首作品的生命线,只有一个好的立意,作品才有生命力、感染力,才有价值。写景,不能写成导游词式的景点说明;写事,也不能单纯罗列史事典故,写成史书,解说资料;写人,必须写出人物个性,要写得有血有肉,不能写成个人简介。不论写景写事写人,都要有旁拓,有寄发。【滚绣球】(俺)眼界殊,胆子粗,性豪爽咱行咱素。(年龄)不惑逾,(算咱八字)发财姑,(四邻羡)俺时尚女,品端庄不事轻浮。论姿色亦可沉鱼,快嘴微瑕不掩瑜,(遵教化)教子相夫。‘蒙曲’将一个心直口快、豪爽泼辣、勤劳贤惠的少数民族妇女的典型性格刻画得较为逼真,蒙大嫂的形象极富女性个性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性。</p> <p class="ql-block">三,瞄准收束点。此处所指收束点,系散曲的结尾。歌颂类政治题材作品除了切入点准确和较高层次的立意外,还要用生动的结尾画龙点睛式的烘托主题,收束全篇。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把散曲的结尾比作“豹尾”,他主张:散曲“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谑别。”关于“豹尾”艺术,周文渊先生有论文详细论及,这里恕不赘述。请看‘蒙曲的’结尾:【煞 尾】银行存款七位数,大款名扬元上都。冤家逗趣,枕畔嘀咕:(趁如今生育放开)家境宽余,(今儿个)给洒家怀个闺女?蒙大嫂夫妻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后,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的满足。自古至今,膝下有两男一女是多少家庭的向往。然而在那个“提倡一胎,控制二胎”的计划生育的年代,蒙大嫂夫妻有两个儿子已是“超生”对象,要想再增加一件“小棉袄”简直是异想天开。如今家境宽余,生育放开,恩爱丈夫枕畔嘀咕,欲圆夙愿∶“今儿个给洒家怀个闺女?”。精明能干、丰韵犹存的蒙大嫂还未过生育年龄,丈夫这个要求于情于理定会激情配合,接下来一番云翻雨覆自在情理之中。自认为‘蒙曲’的结尾处理独特,又紧扣主题,个中余味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至于是否可称“豹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小写大,那是真的大,以大写大,那是虚的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是初级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高一级的阶段;世事事理,其实就是诗理。 所举例诗例曲,不管其艺术性如何,但切入点把握得当,立意谋篇上不落窠臼,值得写歌颂类政治题材作者借鉴。综上所述,歌颂类政治题材亦能写出无关口号、无关老干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其前提是以小见大。</p><p class="ql-block">今晚讲座到此结束,谢谢朱老师的精彩讲座,谢谢各位曲友的积极参与,请大家课后认真消化,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