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都剪纸艺人</p><p class="ql-block"> 文/梅山蛮</p><p class="ql-block"> 羊角塘镇(解放前称二都乡)这块人文厚重的土地上不但出了很多政界、军界、商界名人,在文化艺术界也出了很多名人,如毛泽东主席三访的夏默庵先生、《打铜锣》的作者李果仁先生、书法家夏远铭先生等,家乡男女老少对于文化艺术的痴爱,可以说融入了血脉基因而代代传承。</p><p class="ql-block"> 牛年正月十四,虽已入春半月,却仍细雨蒙蒙、寒风凛冽,但内心深处却是温暖,因杨道雄先生告诉我,沙里湾村里有一位八十八岁的莫金元老人对于剪纸有造诣,想传承毕生的剪纸艺术,对于这样的艺人我非常佩服。赶忙骑上摩托车准备去采访,一个小时后才到达汾水村莫金元先生女儿家见到这位仰慕的人。只见这位老人看上去不像八十八岁的年龄,神彩奕奕,皮肤皱纹少而光洁,头发稍微花白而整齐。她见我来了,连忙起身热情地给我打招呼。她女儿、女婿、儿子把我邀入火堂屋,泡上热茶,摆上有本地特色的茶料。我与莫金元先生慢慢攀谈起来,只见她语言清淅,条理清楚地说起了她的人生经历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我本名叫莫金元,1933年出生于桃江武潭镇,14岁开始学绣花、剪纸、做布鞋等。读完初中后,1950年经人介绍,我与安化县二都乡沙里湾村的杨日光结婚。当时,刚刚解放,文盲多,缺有知识的人,我由于读过几年书,1951年以后,曾在董木溪、沙里湾、王家坪等村教书,人民公社成立农业初级中学,又教了两年初中。总共从业教育12年,由于生育了八个子女,家务繁重,辞职在家务农。又因娘家是地主阶级,兄嫂生育了一对双胞胎,没有条件请奶娘,为了帮衬兄嫂,只好让自己的孩子断奶,喂养侄儿,抚养侄子到五岁才让娘家兄嫂接回家。”</p><p class="ql-block"> 难怪莫金元先生这么健谈,曾经是一位有学问的老师。我不禁问道:“您在家相夫教子的日子里,生活艰难,又怎么继续搞起了剪纸艺术?”</p><p class="ql-block"> “我把家务活忙完后,修身习字、作对联、剪窗花。当年农村有喜事,都喜欢贴对联和贴窗花增加喜庆气氛,父老乡亲见我会做这些东西,都请我去帮忙写对联和剪窗花。记得邻居杨国新老师结婚时,我赠送用红纸写的对联一幅:国色天香花并蒂,新婚晚育果成双。又有邻居善培、玉云结婚,也赠对联一幅:善爱夫妻胜金玉,培育情长似白云。我还给他们送手工窗花一套,都是自创的吉祥图案,如:金鸡戏菊、百鹤串莲,吉日良辰、燕尔新婚,喜鹊登梅、凤串牡丹等。平常生活的场景也给了我很多创作灵感,如:公鸡报晓——催人早起,牛入田园——五谷丰登,双猫抓鼠——为家除害,龙凤吉祥——国泰民安等一系列作品。我已年将九十,多么希望把写对联、剪窗花的手艺传承下去,可学习的人几乎没有,这些吉祥的传统丢掉了可惜……”</p><p class="ql-block"> 每当家乡办喜事,四方宾客到主人家送完祝福,看到龙飞凤舞的馨香对联和赏心悦目的剪纸窗花,大家都“啧啧”称赞莫金元先生手艺高超。</p><p class="ql-block"> 我被莫金元先生这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激发灵感,吟诗一首以记之,但愿家乡的有志年轻人学习莫金元先生,把传统艺术和善良精神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沙里湾中一大家,</p><p class="ql-block">巧工裁剪满天霞。</p><p class="ql-block">乡邻喜事佳宾至,</p><p class="ql-block">欣赏窗花翘指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