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代至民国时期,流行一种特殊的男式荷包,这就是可折式手夹。这种手夹的名称多种多样,但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三种:一是护书。所谓护书,就是清朝官员用的公文夹,可放各种札、谕、批等公文,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书籍。护书夹内印有皇家忌辰和万寿节的日期,以随时提醒所持夹官员注意大礼之日。忌辰为先皇驾崩日期,期间不得开展娱乐活动,官员也只能穿没有补子的素服。万寿节则是太后、皇帝、皇后的生日。这天衙门不能办理刑事案件,官员要穿礼服到万岁龙碑前行跪拜礼。宫中二品以上官员的护书,大都是朝廷在皇家喜庆之日时,由皇上皇太后赐予。其他品级的官员可参照此形式进行仿制。高档次的护书表面一般有“护书”二字。护书内分三折,其中左右折下方有万寿节和忌辰日的日期。下级官员仿制的护书有时不太规范,材质也不一样。光绪之前的护书,有纸质的也有木质的,也有绸锻绣制的。光绪时,受西方影响,皮夹开始流行,护书大多为红色皮制,一般封面模压“护书”二字。但低等级官员的护书没那么严格,有的封面也不写护书二字,内折上也没有万寿节和忌辰的日期,护书的大小也不完全一致。二是靴掖,靴掖一般是用绸缎面制作,也有用皮质的,绸缎面制作的靴掖大都有精美的刺绣纹饰,皮质的在内折上也有简单的刺绣纹饰。靴掖一般有对折,3折,甚至有4折的。其作用是放些银票文件等物品,折面一般较窄,便于插在长筒靴内,用时取出打开,很方便。《红楼梦》第17回说:“贾琏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装的一个纸折的略节来”。可见当年靴掖使用之广泛。靴掖不是一般百姓用品,而是达官贵人的专属用品,这种折夹在材料选择、刺绣工艺、纹饰设计等方面都极为讲究,彰显了使用者的高贵身份。三是钱票夹。类似今天的钱包,是民间老百姓的实用品,比护书、靴掖要小的多。一般为3折或4折,带按扣,不用时折好封住,以保证内装钱票的安全。钱票夹上的纹饰有的也非常漂亮,是绣娘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使用人的具体情况绣制的。总之,折夹式荷包是清代至民国时期广泛应用的荷包种类,传世较多,但精品很少,高官要员使用过的完美品相的护书、靴掖,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p> <h3>↓清代三折式护书封面(红色皮质)。</h3> <h3>↓清代三折式护书内夹。</h3> <h3>↓清代三折式护书左折上的忌辰期。</h3> <h3>↓清代三折式护书右折上的万寿节期。</h3> <h3>↓清代平针绣三折式吉句花卉纹靴掖。左折文字为:(上)学为先;(下)新春鸿禧;中折文字为:书为贵;右折文字为:(上)笔为宝;(下)诗礼传家。</h3> <h3>↓清代平针绣福喜双至纹三折式诗文靴掖。诗句为:江山千古秀,花木四时春。</h3> <h3>↓清代至民国平针绣诗句纹三折钱夹。诗句为: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h3> <h3>↓清代至民国平针绣花卉鱼兽纹四折钱夹。</h3> <h3>民国平针绣龙凤呈祥纹三折钱夹。</h3> <h3>↓民国平针绣花卉纹三折式钱夹。</h3> <h3>↓民国平针绣花卉纹对折钱夹。</h3> <h3>↓护书(1)、靴掖(2)、钱夹(3)大小比较。</h3> <p class="ql-block">↓护书、靴掖、钱夹大小之比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