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月深处的温馨老时光一一寻找幸福路上老地标</p><p class="ql-block"> 有近十年没去过老市里了,那里有一条著名的路,幸福路;这条路,因毛主席在上世纪的1958年来马鞍山,视察一铁厂九号高炉时走过,从此名扬诗城。</p><p class="ql-block"> 不过,诗城那时还叫钢城,六十年代时的钢城,被誉为"江南一枝花",亦被誉为"江南明珠",是我们的父辈,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用青春的热血和汗水浇灌培育出的、绚美之花,和璀璨夺目之明珠。</p><p class="ql-block"> 幸福路泛指从宁芜路至马钢一铁厂门前的一长段路,路两旁是错列排序的马钢各分厂,是由早期的马鞍山铁厂,在马钢的发展建设中陆续建起的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系列生产厂组成;七十年代后,号称"一厂区"。</p><p class="ql-block"> 坐在公交 上,来不及暇想,公交车已达老市里的终点站一一工人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从居家的桃源街道到老市里,原来是乘2路公交车,约十年前调整为127路,而起始站,也早已从1963年时,初设在雨山十区的调车场,几经变更,改为现在的、市政公园前面的万达广场;但是,终点站却一直都是“工人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工人电影院就在终点站调车场隔壁,这个站名亲切而寓意明了。它不仅代表了老市里曾经的街区特征,也彰显了工人这个社会阶层,曾经无可抹杀的历史地位和功勋。</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工人电影院和相距一站之远的工人剧场,曾经是为生活在老市里的人们,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如今,工人电影院已经拆的只剩个门头了,想必,很快就会在政府"老旧改“工程的实施中拆完。时代在前进,生活不断进步,老市里一代又一代人们,留下的生活记忆载体,将在城建的新陈代谢中消失;无论工人电影院曾经怎样辉煌重要,也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工人电影院对面,是原马钢运输部的办公大楼,承担着马钢从原料和钢铁生产,包括从南山矿矿石原料运输,和钢铁生产流程中原料半成品,厂区内转运的重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岗时,我曾经无数次骑着自行车,来运输部和老市里马钢各厂工作。虽然,我所学专业,与钢铁生产风马牛不相及,但从事的工作,因在企业分工中属后勤保障内容,而不可或缺。当年全国的各大钢企,都拥有独立而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功能很是齐全。不仅有食堂、宾馆、饮料厂,有自己的医疗卫生防疫系统,还建有幼儿园、小学、初高中、技校、职工大学,党校;还有与公司职工家属、单身职工匹配的大量房产;也因此拥有一系列职能管理机构。</p><p class="ql-block"> 老市里是真的老了,如今,那房,那树,那街道,处处都溢出浓郁的岁月味道。</p><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工人电影院斜对面,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极负盛名,物品琳琅满目的财贸大楼,如今被分割为若干个门面,再无当年的高光气派。尤其,当我站在运输部门口,回看杨家山宁芜路那端,路两边那些树龄至少在五十年上下的梧桐树,在冬日午后斜阳映照下,通体披黄,枝条交错,愈发显得形态苍劲,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黙黙见证着老市里街区的变迁,见证着马钢由小壮大,从国企到股份改制,到融入中国宝武钢铁航母的巨大进步;令人不禁感慨,任时光茬苒,人间沧桑,岁月终究有情,馈赠于我们一份铭刻于生命中的难忘记忆。</p><p class="ql-block"> 从运输部大楼向前,尽头上是原来的老市委宿舍区,旧称"矿内";那里在日本人占领时,建的老旧平房,早已在上世纪陆续完成改建;而路边右侧的原老市委接待处(又名交际处),如今已经拆除,开发为红艺山庄。山庄入口处,一座高大醒目的灰色雕塑吸引了我的目光;雕塑名称《炉前工》,落成时间是2011年4月。仔细端详,我认出了这座雕塑,是以我的一位中学校友为原型而创作的。</p><p class="ql-block"> 校友是由炉前工成长为企业管理者的优秀马钢人,以他为原型的炉前工雕塑,造型雄健,高大英俊,面部轮廓端庄分明,神情坚毅专注;完美呈现了电子自动化前,马钢工人挥汗炉前,奋勇作业的精神风貌。这座雕塑照片上过《冶金报》,不仅是已载马钢史册传世的钢铁工人之丰碑,也是校友个人一生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阵阵欢悦的人声入耳,我的目光被不远处的幸福广场吸引。</p><p class="ql-block"> 幸福广场,原来的市体育场,留在我脑海里最深印象,是文革时期,这里很长时间是本市举行大型集会和庆典的场所。记得最清楚的是,初中时有一年夏天,市里举办一个大型庆典;什么内容忘了,只记得我们从清晨五点起床,到校集合,从雨山九村步行至这里开会。会议直到快中午才开始,烈日炎炎下,广场上挤满了人,我们又渴又热,很是吃不消;但是,依旧秩序井然,坚守原地;而宣传队的同学们,还装扮整齐载歌载舞,想必更是辛苦……</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五十年转瞬而逝,而往事历历在目;我们五0后的生命历程里,拥有与共和国历史,与这座城市,几乎同步的所有经历。</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幸福广场,是市民休闲的场所。名为"火花"的高大红色雕塑,耸立于广场中央,环形喷泉定时喷出水帘,净化空气。环境优美的广场,吸引人们在这里散步休闲,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玩耍;如果喜欢拍照,在这里照相留影也很有辨识度。</p><p class="ql-block"> 时间匆匆滑过,没有来得及上长江路走走,也没有走到一铁厂门口,此行不能说尺兴。但是,天色已晚,只好坐上127往回走了。</p><p class="ql-block"> 暖暖的斜阳洒满车厢,看着车窗外移动的街景,不由想起了第一次来老市里的情形。 </p><p class="ql-block"> 那是1964年的春节大年下,雨山九村才刚建起几栋楼,我家也刚从别处搬来;邻家同学的大姐,想回原来的住处老市里看看,就鼓动我和对面楼的一个小妹两个小丫头,和她一齐来老市里玩。她带着我们偷偷离家,从三厂区的厂区铁路穿过,走啊走啊,终于走到了老市里。记得转了街,也转了财贸大楼,并且到散场后的工人电影院里转了一圈。那一回不记得花过钱没有,那个年代,一般人家的孩子手里并无零花线,而大姐手里,好像也只有几毛钱……</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姐早已作古,我也已年届七旬。而回忆,是一帧反光的镜面,它依稀照见从前,画面虽斑驳模糊,却透出点点温柔,让人觉的久远的时光,依旧存有温度,在这个冬日的黄昏,温暖着心田。</p><p class="ql-block"> 公交车再次穿过杨家山时,我注意到,原来的杨家山消防中队,已经迁走。待公交驶过原二铁厂和修建部,正前方突现于视野里的,是一座横跨路两边的高架公路桥。这座桥的建成,方便了从宁芜公路段经过的各种车辆,衔接并保障了205国道的畅通。使得经跃进桥去老市里的交通不再拥挤,大大减少了交通隐患。锦绣诗城,巍巍宝武马钢,紧跟时代步伐,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日新月异。</p><p class="ql-block"> 而记忆里的老地标,有的消失了,有的被新的建筑取代,继续在漫长的岁月里,栉风沐雨,见证生活,见证诗城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今年,规划数年,连接宁马的城际铁路,已经于9月16日全面开工建设。不久之后,宁马连通,多城速达;"九山环一湖,翠螺卧大江"的诗城马鞍山,在融入南京都市圈后,做为长三角的白菜心,借势助力,养份丰沛而生机勃发。生活在诗仙终老之乡的我们,享受着宜居小城的诗意慢生活,得身心安逸而幸福指数骤长。</p><p class="ql-block"> 诗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深深祝福诗城,也祝福生活在这里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这个美篇文帖,一直收藏在草稿箱,今天终于发出,以纪念诗城马鞍山,建市六十五周年。</p><p class="ql-block"> 草就于辛丑正月初六</p><p class="ql-block"> 再稿于辛丑九月初七</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幸福路上老地标:工人电影院(目前不知是否还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原马钢运输部机关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站在原马钢运输部门口,看对面的工人电影院,它的左后侧,就是遮隐在树丛里的、127路公交终点站。</p> <p class="ql-block">原马钢运输部门前,苍老的梧桐树。</p> <p class="ql-block">站在运输部大院门口路上,回望冬日杨家山街区。</p> <p class="ql-block">老财贸大楼,如今已分割成数个独立店铺。</p> <p class="ql-block">原老矿内门外,右侧转角处的建筑工地,红艺山庄就在这附近。</p> <p class="ql-block">丁字路口,以老校友为原型创作的,马钢"炉前工"雕塑。</p> <p class="ql-block">雕塑背后的创作时间记录。</p> <p class="ql-block">转过丁字路口,依旧一样的老街景,落日斜晖覆盖了所有的景物。</p> <p class="ql-block">与工人电影院齐名的老"工人剧场",如今成了药店。隐逸在梧桐树枝头之上的"工人剧场"四个大字,依旧灼灼生辉。</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长江路段了,当年为了工作,多次骑车至此。</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长江路头上的原马钢二机修大门,包点工作单位之一。</p> <p class="ql-block">二机修对面的路口,是半边街入口,那附近的人民饭店,早已不存在,再往里走去,路的右手边就是金字塘。</p> <p class="ql-block">金字塘正对着幸福广场,原来名叫"马鞍山市体育场",是马鞍山当年举行大型庆典集会的唯一场所。</p> <p class="ql-block">幸福广场上巨大的红色雕塑,上网搜索,方知名为"火花"。</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广场喷泉,不时喷出细密的水帘。</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上休闲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幸福广场近旁的市中医院。</p> <p class="ql-block">冬日黄昏时分,隔着喷泉看中医院大楼,恍恍然,记忆重回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耕牛雕塑,形神古朴倔犟,正奋力躬耕。雕塑的水泥底座,脱落了一个角,说明这雕塑早就在这里。适逢辛丑牛年,初六来到老市里,这是最意外而惊喜的收获!好好拍下来,做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宁芜路上的公路高架桥。</p> <p class="ql-block">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线路走向示意图。</p><p class="ql-block">(说明:此图片来自网络,诚谢作者。如果侵权,立刻删除。)</p> <p class="ql-block">牛年贺岁电子名信片,一定要有马鞍山著名地标,位于花雨广场的"三匹马"雕塑。</p> <p class="ql-block">说明:以下图文截图于马鞍山0k论坛,特此致谢。</p> <p class="ql-block"> 今生有幸,共岁月悠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