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家和万事兴

心声

<p class="ql-block"> 临沂四中第三党支部 郑琨</p><p class="ql-block"> 朋友同事在一起聊天,每当听到我自从结婚以来,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至今已经和和美美地度过了16年,总是怀疑地睁大了双眼,认为这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平日里就没有一点矛盾的地方,或者感到有不方便的地方吗?说真的,不但没有感觉到不方便,反而一回家看到父母坐在沙发上喝茶闲聊,会觉得非常温暖。跟父母意见相左时,多倾听他们的想法;父母身体不舒服时能够在他们身边照顾;多体谅父母年岁已高却还在为子女奉献光和热的不容易。“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我的大家庭,和父母住在一起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家家风的传承就是这样。从我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就一直和我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没有分家。我们的家是一个大家庭,我有8位亲姑姑,每位姑姑对我和弟弟都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疼爱。我的妈妈对爷爷奶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孝顺,为此妈妈还得到一个由蒙阴县政府颁发的“好媳妇”荣誉奖状。奶奶去世的时候是95岁,在此之前的几年,都是妈妈和姑姑一起照顾奶奶,奶奶更是寸步离不了我妈妈,连去个厕所的空,都要问我姑姑好几次,“你大妹妹怎么还不来?”有时候干脆坐在厕所门口等着。三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奶奶把妈妈当成了自己最信任的女儿。我想,这是奶奶对妈妈的认可。姑姑们对妈妈也都非常亲近,家远的三天两头打电话,家近的每天聚会吃饭拉呱。我想,这是姑姑们对妈妈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风这么和谐,一点也不偶然。因为我的奶奶就是一个心存大爱的人。我奶奶和爷爷都是建国前的老党员。她并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在我看来奶奶一直都是用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战争时期,推小车、送军粮、烙煎饼、纳鞋底支援前线,电影里演的这些奶奶都做过。她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哪怕是自己没得吃,也要想尽千方百计让战士们吃上。也是有了奶奶这个坚强后盾的支持,爷爷这个村支书才能放开手脚干革命。奶奶不只是深明大义,她对身边的人都非常和善。常听我姑姑说起小时候的事。有一年,我爷爷的妹妹(我姑奶奶)家的孩子在我们家过年,奶奶用唯一的布票买了布给我这个叔叔做了一身棉衣,而我的姑姑们和爸爸都没有棉衣穿。爷爷在村里干支书的时候,管理区只要有人下来指导工作,都在我们家吃饭,因为奶奶是真心实意的接待他们,并没有一点厌烦。多年过去尽管爷爷不干支书了,他们也还是来我家吃饭,感觉像回自己家一样实在。</p><p class="ql-block"> 深感自己匮乏的语言无法表达出我对奶奶和妈妈的敬爱,同时也感激她们言传身教把这良好的家风传递给了我,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家风继续传递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