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 心 安 处 是 吾 乡, 王 星 涯

水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打破了每个人平静的生活。至今,全球累计报告逾1.16亿例确诊病例,逾258.9万人死亡。从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足见形容这场疫情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面临的最严峻危机绝非夸大其词。但纵然病毒可怖,却并非战无不胜。在大疫面前,个体的生命显得渺小脆弱,可随着战疫不断推进,我们看到的是,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的“每个人都了不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作为一名留学生,去年身处海外的我更深切感受到了全体华人心系桑梓的情怀。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千里之外的海外华人无法亲力支援祖国的战疫事业,却也力所能及地在第一时间团结起来,群策群力为祖国收集抗疫物资。当时,我所在的爱丁堡当地的华人微信群每天都弹跳着物资收集的最新进展。防护服、护目镜、口罩……一批又一批的海外华人捐款变成了抗疫的“装备”,当看着物资打包寄回祖国,仿佛将我们的牵挂也一同寄回。我也在第一时间为同胞筹措购买防护服的基金池捐款,尽绵薄之力,期望能为再多一些白衣战士在这场兵不血刃的战争中披上特殊的铠甲。距离使我们无法和亲人同胞在危急的时刻坚守在一起,却斩不断血脉相连的守望与感同身受的情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三月底的广州已有些湿热,医护人员个个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沉闷的防护服让他们额角挂满了汗水,却打扰不了他们坚守岗位的决心。隔着防护服我看不到他们的脸庞,只能隐约看见他们隔着护目镜带着笑意的眼睛,听见他们温暖柔和的声音。我结束了检测流程将被送往隔离酒店的时候,时间已是凌晨,如墨的夜空已些微透出晨光。送我们前往隔离酒店的医护姐姐仍不知疲倦地告诉我们:“回国就是回家!隔离酒店条件很好,大家安心隔离。”并一再叮嘱,“注意多休息,若有症状要及时报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有人说,新冠疫情前半程是中国的战斗,后半场是全世界的战斗。而对于我来说,前半程我感受到的是世界对中国的友善,后半程则是中国对世界的回馈。当我和朋友们选择回国的时候,网上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将留学生与祖国对立起来,一度让我们在归国的途中感到惶恐不安,但最终落地白云机场后,一切的负面情绪都被接下来亲眼所见与亲身体会打破。夜晚的机场灯火通明,入关、测量体温、核酸检测,检疫流程之严谨有序,与阿姆斯特丹转机时的松散无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在我隔离期间,虽然一直被拘束在酒店房间里,却从未觉得寂寞孤单。因为降落在广州,所以我在广州南昌两地都有进行隔离。而无论身处何地,我都被相同的温暖与爱包围。在广州隔离期间,每天送餐的姐姐总在送餐时对大家的身体状况细心询问。当时同时隔离的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友人,有的因为宗教信仰有特殊的饮食习惯,隔离酒店都一一满足大家的个性化需求。我曾想过在狭窄天地中寸步不出的时光肯定十分难捱,但如今再去回忆那段隔离的时光,却丝毫不觉度日如年,只在心中留存住对那些日日细心守候的感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回到南昌,来了两辆120救护车,把我和同机抵达的另一个男生分别运送到同一个隔离点。我发微信告诉妈妈“没想到生平第一次乘坐救护车,是以这种方式。”在南昌隔离期间,工作人员专门建了一个和我的微信群,督促我每天两次测体温,对我嘘寒问暖,帮助我记录身体健康状况。群主是个昵称“中年大叔”的黄同志,他经常会在群中絮叨:“小姑娘,怎么样?吃的习惯吗?”“别急呀,十四天很快的,很快可以见到父母的。”……隔离期提供的伙食也不错,第一天就吃上了心心念念的南昌炒粉,每天都有牛奶、鸡蛋、水果,变着花样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餐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十四天隔离期一晃而过,居住地社区工作人员立马主动联系了我,告知会来酒店为我办理交接手续,提醒我认认真真做好居家隔离。结束隔离当晚,社区居委会的阿姨骑着小电驴,在深夜十点赶来为我签字办理回家手续。比预期的可以提前一晚回家团聚,我深感意外和惊喜,却又因占用了阿姨的休息时间而不安。在微信聊天中,我早已了解到,她为了社区防疫,已经连续加班好多天了。我和赶来接我的父母向她连连致谢。阿姨笑着摆摆手:“你们这些孩子这趟回来不容易,能早一天回家是一天,这是我应该做的。”她殷殷嘱咐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并在期间每天微信联络我,关心我的健康状况。如此严密的无缝对接、如此贴心的温暖服务,让我感动,让我心安,更让我骄傲。这一刻,我无比庆幸,这是我的国,我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伤痛无法被忘记,但是更深刻记住的是全体战疫人员的辛勤付出,所有华夏子民的众志成城,全世界人民的守望相助;最深刻体味的是,愈是在这样的磨难之际,中国愈是不畏险阻、迎难而上,愈是彰显出团结的力量和担当的勇气。卢新宁说:“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我感恩能生在这样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也将永远铭记这段岁月中收获的历练和感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用行动回馈所有无私赠予的善意,努力在我们光明的国家里成为渺小却明亮的一束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