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46种鸟类内蒙古自治区首次记录

邵福臣

经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专家审核确定,本人所拍摄的根河市境内227种鸟类,其中46种鸟类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次记录。<br> 这44种鸟类在根河的新发现扩展了这些鸟类在全国的分布区域,为研究鸟类生态进化、活动迁徙提供了详实资料。 <br> 首次记录的46种鸟类是:<div> (注:本篇根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公布统计资料整理编写。)</div> 1、黑眉苇莺<br> 2015年6月27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 <div>2、极北柳莺<br> 2015年7月4日拍摄于根河市五峰山。<br></div> 3、厚嘴苇莺<br> 2015年7月7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 4、白头鹀<br> 2015年7月11日拍摄于根河市敖鲁古雅乡。 5、北灰鹟<br>2015年7月11日拍摄于根河市敖鲁古雅乡。 <div><br> 6、怀氏虎鸫</div><div> 2015年7月25日拍摄于根河市林业木屋度假村。</div><div> 鸫科地鸫属的鸟类。怀氏虎鸫曾经是虎斑地鸫普通亚种,现已提升为独立种。怀氏虎鸫分布于国内大部分地区,而原指的虎斑地鸫仅仅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和台湾。</div> 7、白眉歌鸫(雌)<div> 2015年7月30日拍摄于根河市林业木屋度假村。<br> 中国罕见鸟类,偶有越冬鸟至新疆西北部的阿尔泰山,迷鸟见于北京。<br>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物种--近危。</div> 8、翘嘴鹬<br> 2015年7月31日拍摄于根河市潮查河。 9、黄眉柳莺<br>2015年8月7日拍摄于根河市金河镇。 10、黑啄木鸟<br>2015年8月7日拍摄于根河市敖鲁古雅乡。 11、小滨鹬<div> 2015年8月19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br> 体长约14厘米,嘴短而粗,腿深灰,下体白色,上胸侧沾灰,暗色过眼纹模糊,眉纹白。甚似红颈滨鹬,但腿和嘴略长且嘴端较钝。春季的鸟具赤褐色的繁殖羽。与繁殖期的红颈滨鹬区别在于颏及喉白色,上背具乳白色"V"字形带斑,胸部多深色点斑。<br> 据相关资料显示,小滨鹬是罕见迁徙过境鸟。因其体形与羽色和红颈滨鹬极其相似,而且还特喜欢与红颈滨鹬混群,在野外观察时常被误认为是红颈滨鹬,因此在内陆发现量很少,目前关于小滨鹬的记载均在沿海。<br> 下图这只小滨鹬拍摄于根河市南郊的根河河畔,根据目前网上的资料显示应该是中国最北端的记录。<br></div> 12、大山雀<br> 2015年9月21日拍摄于根河市金河镇。 13、棕眉山岩鹨<br>2015年9月28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 14、燕雀<br>2015年9月28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 15、田鹀<br>2015年10月1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 16、领岩鹨<div> 2015年10月7日拍摄于根河市瓦鲁山。<br> 体长18厘米。似麻雀但稍大,头部为灰褐色,腰部栗色,尾羽为黑褐色,有较淡的淡黄褐色边缘;嘴细尖,嘴基较宽,而在嘴长的中间部位有一明显的紧缩,这是该种鸟类特异之处。领岩鹨为高山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新疆西部及西藏南部地区。<br></div> 17、旋木雀<br> 2016年2月9日拍摄于根河林业木屋度假村。 18、三趾啄木鸟<br>2016年2月19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 19、蚁鴷<br>2016年5月8日拍摄于根河市敖鲁古雅乡。 20、叽喳柳莺<div> 2016年5月15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br> 中国罕见鸟类。是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体型略小(11厘米)的绿褐色莺。眼纹黑,眉纹皮黄,无顶纹且一般无显著翼斑,翼角淡黄。中国繁殖于新疆、西藏,在台湾、香港、广东、山东、湖北、河南等地有零星记录。</div> 21、雀鹰<br> 2016年5月15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 <div>22、黄眉鹀</div><div> 2016年5月15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br> 一种小型鸣禽性怯疑又寂静,主要以杂草种子叶芽植物碎片等为食。雄鸟头部黑色具条纹,有显著的鲜黄色眉纹。下体更白而多纵纹,翼斑也更白,腰更显斑驳且尾色较重。</div> 23、白喉矶鸫<div> 2016年5月20日拍摄于根河市林业木屋度假村。<br> 此鸟甚安静而温驯,常长时间静立不动。平时栖于多岩山地的林间,常见它站在树顶或岩巅处。歌声徐缓而悠扬,太阳未出时多在低处鸣叫,随着太阳逐渐升起而向高处移动,歌声颇有韵味,似吹奏笛箫声。故人称“山地歌手”。</div> 24、大杓鹬<div> 2016年5月21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br> 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被列为易危,因为它正在经历一个快速的数量下降的过程,是由栖息地丧失和退化所带来的影响,人类进一步的填海计划,预计将在未来造成更大的跌幅。<div>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br></div><div>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br><br></div></div> 25、白眉地鸫<div> 2016年6月3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小黑山下。<br> 体长23厘米,白色眉纹显著。雄鸟:石板灰黑色,眉纹白,尾羽羽端及臀白。雌鸟:橄榄褐,下体皮黄白及赤褐,眉纹皮黄白色。性活泼,栖于森林地面及树间,有时结群。</div> 26、中贼鸥<div> 2016年6月30日拍摄于根河市潮查河。<br> 中国罕见鸟类。定期出现于南沙群岛和华南沿海,也见于内陆地区。国外繁殖在北极地区,冬季迁至南方海域。<br> 已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div> 27、黑喉石鵖<div> 2016年7月6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西大坝。<br> 为鹟科、石鵖属的鸟类。黑喉石鵖中等体型的黑、白及赤褐色石鵖。雄鸟头部、喉部及飞羽黑色,颈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鸟色较暗而无黑色,喉部浅白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于林缘、灌丛和疏林,行动敏捷,甚活泼。</div> 28、双斑绿柳莺<div> 2016年7月18日拍摄于根河市五峰山。<br> 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迁徙经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华南及海南岛越冬。国外繁殖季节也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冬季见于东南亚各国。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迁徙季节在林缘、次生林以及灌丛中活动。<br></div> 29、白翅交嘴雀<div> 2016年11月8日拍摄于根河市太平山。<br> 中国罕见鸟类。全长约150毫米。雄鸟:通体朱红色。翼和尾近黑色,翼上有一道白斑。栖居于温带森林针阔混交林中,冬季结群迁徙,飞行迅速而带起伏,倒悬进食,用交嘴嗑开松子。</div> 30、星鸦<div> 2016年11月12日拍摄于根河市金河林业局达赖沟林场。<br> 体长29-36厘米,翼展55厘米,体重50-200克,寿命8年。体羽大都咖啡褐色,具白色斑;飞翔时黑翅,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白端很醒目。单独或成对活动,偶成小群。栖于松林,以松子为食。也埋藏其他坚果以备冬季食用。</div> 31、鹪鹩<div> 2017年4月12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br> 体长约9cm,棕褐色而具黑色条纹,身体短胖。嘴短而稍下曲,翅短圆,尾短而翘。两性相似。上体棕褐色,下背至尾以及两翅满布黑褐色横斑,眉纹浅棕白色;头侧浅褐,而杂以棕白色细纹。</div> 32、红喉鹨<div> 2017年5月7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西大坝。<br> 中等体型(15厘米)的褐色鹨。与树鹨的区别在上体褐色较重,腰部多具纵纹并具黑色斑块,胸部较少粗黑色纵纹,喉部多粉红色。习性:喜湿润的耕作区包括稻田。</div> 33、鸲姬鹟(雌)<div> 2017年5月24日拍摄于根河市岗楼山。<br> 雌雄体色相异;雄鸟:体型略小(13厘米)的橘黄及黑白色的鹟。上体灰黑,狭窄的白色眉纹于眼后;翼上具明显的白斑,尾基部羽缘白色;喉、胸及腹侧橘黄;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色。雌鸟:上体包括腰褐色,下体似雄鸟但色淡,尾无白色。</div> 34、巨嘴柳莺<div> 2017年6月5日拍摄于根河市北郊森林。<br> 体型较大的褐色柳莺。头部显得比例大,喙型粗壮而钝,上体橄榄褐色;无翼斑;嘴较厚,颏、喉近白色;下体大部为黄色,或棕黄色。</div> 35、凤头蜂鹰<br> 2017年6月24日拍摄于根河市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36、苍眉蝗莺<br>2017年6月25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 37、黑腹滨鹬<div> 2017年9月13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br> 在中国主要为旅鸟和冬候鸟、秋季迁来中国的时间为9-10月。全长约20厘米。夏季上体棕色,下体白色,头灰褐色,有白色眉纹;颈与胸具黑褐色纵纹,腹部有大型黑斑。冬季上体灰色,下体白色,颈和胸侧有灰褐色纵纹。嘴黑色,较长而微向下弯。</div> 38、斑脸海番鸭雌鸟<div><div> 2017年10月2日拍摄于根河市好里堡湿地。<br> 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深色矮扁型海鸭,身长51-58厘米。雌鸟头、颈棕黑色;上嘴基及耳部有一淡白色块斑。下体色泽较淡;胸部中央和腹的两侧白色。极善游泳和潜水,除繁殖期外多见于海洋中,主要以贝类为食。<br>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级别:濒危(有灭绝危机的物种)。</div></div> 39、栗鹀<div> 2018年6月16日拍摄于根河市敖鲁古雅乡。<br> 体型略小,身长15厘米,是一种栗色和黄色的鹀。繁殖期雄鸟头、上体及胸栗色而腹部黄色。喜栖于山麓或田间树上以及湖畔或沼泽地的柳林、灌丛或草甸也可见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昆虫等。</div> 40、长趾滨鹬<div> 2018年8月18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br><div> 是鹬科滨鹬属的小型涉禽,体长14-16厘米,嘴较细短、黑色。脚黄绿色,趾较长。具显著的白色眉纹。夏季上体棕褐色,前额、头顶至后颈棕色具黑褐色细纵纹,背具粗著的黑褐色斑和棕色及白色羽缘,尤以三级飞羽棕色羽缘较宽。下体白色,颈侧、胸侧淡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飞翔时背上的V形白斑和尾两侧的白色以及白色翅带均甚明显。冬羽上体较浅淡,胸侧和两胁淡棕褐色消失。</div></div> 41、四声杜鹃<div> 2019年6月3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br> 中型鸟类,体长31-34厘米。头顶和后颈暗灰色;头侧浅灰,眼先、颏、喉和上胸等色更浅 ;上体余部和两翅表面深褐色 ;尾与背同色,但近端处具一道宽黑斑。下体自下胸以后均白,杂以黑色横斑;翅形尖长;尾具宽阔的近端黑斑,翅缘白而无斑;下体横斑较粗,达3-4毫米宽,且较疏,斑距超过5 毫米。</div> 42、红胸秋沙鸭 <div> 2019年11月27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 <br> 雄鸟头部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枕部具黑色羽冠;上颈白色,形成一宽的白色颈环。下颈和胸锈红色,背黑色,下背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具细密的黑白相间虫蠹状细纹。<br> 雌鸟额、头顶、枕和后颈棕褐色.头侧和颈侧淡棕色,枕部羽冠也为棕褐色;眼先白色。背、肩、一直到尾灰褐色,具灰色尖端。颏白色。喉和前颈淡棕白色,前胸污白色,两胁灰褐色,其余下体白色。<br> 虹膜雄鸟红色,雌鸟红褐色。</div> 43、黑雁<div> 2020年4月9日拍摄于根河下游好里堡河段。<br> 中国罕见鸟类,别称北极黑精灵。鸭科黑雁属的鸟类。中等体型,身长56~61 cm,体重1100~1700 g ,寿命13年。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鸟,耐严寒,喜栖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少与其他种类混群。近水面低飞,涨大潮时栖于沿海港湾。觅食于沿海草场。繁殖于北美洲及西伯利亚极地的苔原冻土带。嘴和脚黑,尾下羽白色。灰色的颈部两侧具特征性白色图纹,有时在前颈形成半领。胸侧多近白色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div> 44、灰山椒鸟<div> 2020年6月15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br> 体长18-20cm。上体灰色或石板灰色,两翅和尾黑色,翅上具斜行白色翼斑,外侧尾羽先端白色。前额、头顶前部、颈侧和下体均白色,具黑色贯眼纹。雄鸟头顶后部至后颈黑色,雌鸟头顶后部和上体均为灰色。</div> 45、冠纹柳莺<div> 2020年6月16日拍摄于根河市冷极不冻河。<br><div> 体长11厘米,体型较小。上体橄榄绿色,头顶呈灰褐色,中央冠纹淡黄色;翅上具两道淡黄绿色翅上翼斑;下体白色微沾灰色。冠纹显著,翅上有两道淡黄色翼斑;尾下覆羽和下体余部的色泽不呈明显的黄色和白色的对比。虹膜暗褐色;上嘴褐色,下嘴褐色;脚角黄色。</div></div> 46、白额雁<br> 2021年10月7日拍摄于根河市南河。<br> 白额雁在我国为冬候鸟,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每年8月末9月初迁往越冬地。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0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的越冬种群数量仅为2170只。<br>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