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西南古村落探幽(四):松阳明清老街。3月6日傍晚六点到达松阳县城,入住天元名都大酒店,原本就出现问题的鞋子这刻彻底废了,还好不是发生在途中,就在酒店下的超市买了双鞋换上才得以出去走走。行前了解到松阳有一条老街,想去看看,向酒店保安询问老街大概方向后,六点半出酒店,打了雨伞慢慢悠悠地融入到了松阳县城的大街上,随意看看松阳的城市夜色。大约十五分钟后在一处斑马线上等待通过时不经意的看到前白墙上霓虹灯投映的“松阳老街”四字字,不知不觉老街就在眼前了。</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老街并没有太多各色的灯光装饰,两旁仍在营业的小店铺的照明就已经把并不是很宽的老街照亮了,也把老街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照映得油光发亮。当地人行色匆匆穿越老街,有十来个像我一般的外地游客,倒是笃悠悠地在老街漫步闲逛,感觉老街不大,一个小时的功夫就把老街的几个方向都走到了,决定明天清晨再来老街走走。</p> <p class="ql-block">3月7日清晨六点三刻就出酒店,有了昨晚的踏勘,今熟门熟路,十分钟就到了老街。清晨的老街还没有完全苏醒,比较安静,大部分的店铺都还没有开门营业,只有二家点心店已是热火朝天在忙碌了。再次光临老街,把老街又仔细看了一遍。这片隐没在松阳小城深处的老街区,由南直街、官塘路、横街、人民大街、大井路、猪行路等主要老街围合而成,呈“井”字型,老街不宽,因此至今不通汽车,电瓶车是生活在其中居民的主要工具。老街两旁的古民居清代建筑居多,都被贴上了松阳历史文化建筑的标签,青色的砖,灰色的瓦,老旧的窗花,被几代人把摸过的深棕色木门,就连石板街路面雨水下水口都是特色特制的,老街古风犹在。老街上没有现代化的高大上商业,只有一间间钉秤店,铁匠铺,锡箔铺,棕床店,草药店,剃头铺,裁缝铺等各种小作坊散落在石板路两侧,这些商业业态非常地接地气,因为这里所贩卖的锄头、柴刀、菜苗、草药、棕床、棉布、锡箔、灯烛,仍然是本地人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这也说名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还在维系着这个浙西南县城老街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路过三处历史文化遗址:近代的松阳处属烟酒税局、松阳邮电局和明代的万寿宫,详细阅读了遗址文字介绍才得以了解,否则就是一略而过。这几处历史文化遗迹,足可以说明松阳这个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丽水地区建置最早、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县份,在历史上曾是浙江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谓之历史悠久、人文鼎盛一点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大街和南直街交叉路口,有一处保留完好的古建筑,从门口两侧竖着四块拴马古石桩和四根高高的木旗杆就可以推测此处曾是官宦之家,如今是“元朴”艺术民宿。</p> <p class="ql-block">看到老街一处挂了块“松阳县明清街整治工程办公室”的牌子,但愿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个办公室能把承载松阳历史印记的老街维护好、保持好、坚守好,不要被现代城市的建设脚步所淹没、吞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的人民大街口,当地农民在卖好几种蔬菜的秧苗:辣椒、茄子等,还有一位大爷正在从家里搬出来了几盘中草药,看我认真在看,就跟我介绍了一下其中几张草头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走出老街的南直街,又一个市井生活场景。当地农民在街口摆地摊吆喝兜售新鲜的蔬菜,可能都是自己的出产,量不是很多,询问了一下价格,感觉不贵。城里人喜欢这种菜市场的,价廉物美,好几个市民都停下车选购。</p> <p class="ql-block">八点多回到酒店用早餐,看着窗外城市一角,就想到看松阳县城的全景。电梯到酒店17楼,再爬二层楼梯来到酒店屋顶露台,结果屋顶四周都是围墙一般围了起来的,都超过了我的头,根本望不到楼下景色,就举起相机随便按了几张,俯瞰到了松阳城市的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