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儿童声音,吸纳儿童参与——秀英区幼儿园教师“儿童早期阅读环境的支持与创设”专题培训

西秀园曾丁玲

<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为了指导教师优化阅读环境 ,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2021年3月11日,区教育局聘请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吴海虹老师在金集幼儿园三楼多功能厅开展了“儿童早期阅读环境的支持和创设”专题培训。区各公办、民办幼儿园园长、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由区教研员王飞老师主持,她带领大家重温了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教育理念: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吴海虹老师做《创建儿童友好阅读环境,支持推动幼儿自主阅读》专题讲座,吴老师从儿童友好阅读环境的基本要求,班级图书角、家庭图书角、公共图书室的物质和心理环境怎样创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p> <p class="ql-block">  一、复习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条——</p><p class="ql-block"> “规定幼儿的阅读,注定不会长久”</p><p class="ql-block"> “阅读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阅读是幼儿自主行为”</p><p class="ql-block"> “成人意愿往往会狭隘儿童对绘本的想象和延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 明确“儿童友好”概念——</p><p class="ql-block"> (1)坚持儿童视角</p><p class="ql-block"> (2)以儿童优先为原则</p><p class="ql-block"> (3)以儿童需求为导向</p><p class="ql-block"> (4)以实现儿童权力最大化为立足点</p><p class="ql-block"> “儿童友好”既是学前教育工作核心发展方向,也是阅读活动开展重要的指导依据。</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儿童友好的阅读环境?以下问题便是衡量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  三、儿童友好阅读环境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 1.空间专属感</p><p class="ql-block"> 2.空间舒适度</p><p class="ql-block"> 3.图书呈现度 </p><p class="ql-block"> 4.阅读陪伴度</p> <p class="ql-block">  四、解读重点阅读场所环境创设</p> 班级图书角 <p class="ql-block">  保证阅读空间、时间,打造自主阅读的支持性环境。</p> <p class="ql-block">  班级图书角设有主书和辅书。</p><p class="ql-block"> 主书是老师推荐的书(新书推荐),是教师基于推动幼儿学习的目标投放的图书;除主书外其他各种类别的书就是辅书。</p> <p class="ql-block">  借阅卡、标签和阅读规则</p><p class="ql-block"> 1.善于使用借阅卡,可以使图书管理更加方便有序。 </p><p class="ql-block"> 2.图书的分类,标签的制作吸纳幼儿参与,既体现儿童视角,又锻炼幼儿能力,增强归属感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3.阅读规则让幼儿参与讨论、参与设计、参与制定。儿童会更好地遵循自己制定的规则,另外,参与本身就体现了儿童友好。</p> <p class="ql-block">  提供白纸和画笔,供幼儿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想法和内容。</p> 家庭图书角 <p class="ql-block">  早期阅读主阵地在家庭,推动早期阅读主力军是父母。</p><p class="ql-block"> 松居直的话说明了父母伴读的重要性,亲子伴读将成为孩子最美好的童年记忆,根植于心,照亮以后成长的路。</p> <p class="ql-block">  推动家庭图书角的创建意义深远,提倡全园参与,可以设置有意思的评比与展示方式,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创设家庭图书角的过程当中了解阅读,爱上阅读,爱上亲子阅读。</p> 公共阅览室 <p class="ql-block">  公共阅览室和公共图书室的功能区别于班级图书角:</p><p class="ql-block"> 1.藏书功能(收纳幼儿园图书)</p><p class="ql-block"> 2.借阅功能(供班级或个人借阅)</p><p class="ql-block"> 3.专题集体阅读(购置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p><p class="ql-block"> 4.多功能阅读形式(点读、平板、阅读器、立体书等)</p><p class="ql-block"> </p> 公共环境创设 <p class="ql-block">  不是所有的公共空间都适合阅读,有些嘈杂、阴暗、人流较多的地方就不合适。</p><p class="ql-block"> 公共空间可以用作图书展示与推荐,作品展示与交流,阅读成果展示等。</p> <p class="ql-block">  让阅读唾手可得,让阅读自由放松!</p> 问答环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吴老师特意在培训后边留了一些时间给老师们答疑。</span></p> <p class="ql-block">  A:当幼儿的阅读自主与正确的阅读方式相冲突(比如幼儿钻到较暗的角落看书)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Q:教师还是要坚持引领,跟幼儿交流并正确引导,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p> <p class="ql-block">  A:新园如何带领新老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科学的认知并能正确引导幼儿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p><p class="ql-block"> Q: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也不要指望全员同时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我们既要传递正确的理念,也要给老师们实践及建立正确认知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A:个别特殊家庭的孩子(离异,留守等)没有办法推动家庭图书角创建及亲子阅读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Q:教师不用苛求自己,力所不能及时,可以允许一些特殊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A:开展家庭图书角创建时,如果大家都达到有空间,光线适宜,有书,有桌有椅的情况下,如何评优?</p><p class="ql-block"> Q:评选不是目的,是推动亲子阅读的手段。我们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评委让孩子、家长担任,让孩子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孩子喜欢的就是优秀的。</p> <p class="ql-block">  A:如何有效指导教师有儿童视角,主动倾听孩子心声?</p><p class="ql-block"> Q:理念的改变在于行为实践。要有行之有效的评判、督导、推动机制,要看看有没有儿童视角,我们可以让教师记录让她记录孩子的语言,逐渐养成尊重儿童,聆听儿童的习惯。也不要太急有个结果,允许老师慢成长。</p> <p class="ql-block">  A:在家庭图书角建立上,除了一些基本条件,还有没有一些可以更有效指导家长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Q:借助“儿童友好家庭阅读角推荐表”细则指导家长去创设阅读角更有效。其中一些指标间接引导家长要购置充足的图书,创设较为完善且适宜的环境,提升家长阅读的了解,对幼儿的了解,以及提升对亲子阅读的认知并保证亲子阅读时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飞教研员总结:今天吴老师通过儿童视角的理念解读,还有阅读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创设等等方面详细地跟我们梳理了怎样去创设童友好阅读环境,同时通过互动也解决了我们当前的一些困惑。</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教师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园长也要相信我们的教师。老师的成长肯定是有个过程的,必须让他去实践去反思,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实践才能成长。</p><p class="ql-block"> 老师进步的快慢,在于园本教研的质量,各园一定要成立一个核心的教研团队,专门研究及推动早期阅读,在落实的过程当中,及时解决老师们碰到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儿童友好”、“儿童视角”“儿童需求”“儿童权利”和“儿童意愿”等词频繁出现。这不仅是阅读环境创设的培训,也是“儿童观”的再一次深入研讨。我们总是不相信孩子,总是觉得孩子天真幼稚啥都不懂,想法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不知道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认知,也许是落后的理念,也许是固化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各种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基本策略,同时也了解了“儿童友好”是学前教育核心发展方向。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我们必当蹲下身子,倾听孩子,吸纳孩子参与,顺应孩子需求,跟孩子一起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p>

阅读

儿童

幼儿

图书

创设

环境

老师

友好

孩子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