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达察隅。在“马蜂窝”上看到有个旅游达人把察隅列为西藏最适合居住的地方,我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今天将开启丙察察(反向)之旅。</p> <p class="ql-block">在此又经历了一次爆胎。师傅们正在换胎,我们则四处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今天路上要过三个垭口。这西藏的天也变脸太快了吧,才开始上山就遭遇雨雪,转眼就是一片白茫茫风雪世界。路旁的标杆大概是用来提示降雪的厚度,从它的刻度来看,入冬以后是很容易因下雪而封山的。</p> <p class="ql-block">益秀拉垭口,这是今天的第一个垭口。</p> <p class="ql-block">从垭口下山后就没有雪了。</p> <p class="ql-block">昌拉垭口,这是今天的第二个垭口。</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种岩石裸露、形状峥嵘的山,透着一股阳刚之美!</p> <p class="ql-block">雄珠拉垭口,今天的第三个垭口。</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碰到一位独行的骑行客,为他的勇气和毅力点赞致敬!</p> <p class="ql-block">中午饭店里的藏族姑娘。</p> <p class="ql-block">此地又经历一次爆胎!趁着换胎又可以下车拍拍风景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峡谷里清澈的溪流和绚烂的彩林显示出阴柔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在此经历了今天的第三次爆胎,否则拍不到这样险峻的风景画面。由于本次行程太远,大多数时候都在路上,很少有进入到某个景点去拍照的时候,大多数照片都是在行驶的汽车上随手拍摄。像这种停车拍照的机会大多是车子出了什么状况或是某人要下车方便,或是由于车辆限速而不得不在某个路段停车消耗掉一些时间,如此才能下车来拍拍照片。所以停车的位置都是很随机的,并非是见到了某个美景才停车拍照,既便如此,翻看这一路所拍照片,仍然感到处处美景,这才是正应了那句话,西藏的美景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经过怒江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怒江和玉曲河在此交汇,“同流合污”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怜的狗狗,桥面上突然出现的人们显然惊吓到它了,夹紧尾巴赶紧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晚住察瓦龙乡,在西藏的旅程即将结束,明天就要到云南丙中洛了。这次在西藏藏东地区的沿途所见,让我重新认识了西藏。林芝就不说了,常年青翠浓绿,是西藏的江南。人们常说如果你没去过阿里,你拿什么跟人说西藏,所以就有了“无阿里不西藏”的说法,现在我认为这是很片面的说法,西藏不仅仅是阿里,是拉萨,是林芝,还是藏东,这里深藏着西藏的绝世秘境,“阿里最远,那曲最苦,昌都最难”这是老西藏留传的一句谚语。由于昌都藏东地区山高沟险,交通不便,难以到达,所以他的许多美景深藏不露。随着近年来国家在道路建设上投入加大,交通越来越便捷,他也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所追捧,就像萨普雪山家族被发现而迅速成为人们追逐的网红景点;因王相军的遇难而声名鹊起、被认为是全西藏最美冰川的依嘎冰川,以及还有许多尚少有人涉足的众多冰川,还有尼屋盆地不亚于林芝波密的桃花,那时人们可能要说“无昌都不西藏”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线上最凶险的路段——大流沙路段。大流沙的可怕在于,坚硬的石头,随时可能从高山顶上飞下来,滚落速度极快,带动沙石像雪崩那样下泻,大石头在飞速下降的途中被撞成碎石。有的落在陡峭的石坡上,有的狠狠地砸入怒江。</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一直沿着怒江大峡谷走,就要离开西藏境内了。</p> <p class="ql-block">离藏前再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老虎嘴”。</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也是我们从藏入滇遇到的第一个村子。秋那桶峡谷是整个怒江大峡谷中的精华部分,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众多瀑布,在峡谷中穿行,沿途景色非常壮观。秋那桶村藏在怒江大峡谷的深山中,是丙中洛镇最原始秀美的一个村落。村民自建的木楞房很有特色,屋顶用当地就地取材的薄石片铺盖。</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的迟了一点,地里的农作物都已经收割完了,否则景色应该会更美。</p> <p class="ql-block">朝红桥,过去是雾里村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如今早已腐朽破败不堪,留着它只是一段过去时光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也属于丙中洛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小村庄,村民的进出全靠横跨怒江的两座吊桥和一条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小道,下面就是汹涌的怒江,被称为现在中国唯一“活着的”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一条绝壁上开凿出来的古道,两条横跨怒江的吊桥,这就是雾里村与外界交流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活着的茶马古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门关,怒江边一道险峻的山口,是沿怒江进入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右侧为碧罗雪山,左侧为高黎贡山。</span></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被誉为“人神共居”的仙境,也是我心心念念想要好好目睹的地方。尽管连日旅途舟车劳顿人困马乏,仍是起了个大早,拿上手电摸黑出门。路上问了早起的当地居民,给我们指点了上山(观景台)的道路,可是跟着导航越走越没信心,还是得问路,见到一下山的小伙子,问到观景台还有多远,答曰要走一小时。看他大步流星的步伐,暗想以我们的速度起码要走两小时,顿时就没了信心。加上早晨雾大,即使到了观景台也可能啥也看不到,唉,还是就此打住,回头吧。也怪我们功课不深入,不知道从镇里上观景台要走那么远,否则事先跟师傅借好车子就省心多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没有找到好的拍摄点,只好随便拍几张算是到过丙中洛了。</span></p> <p class="ql-block">应该是怒江流入云南境内的第一弯。</p> <p class="ql-block">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体验了一把怒江边的溜索。横断山脉这里峡谷遍布,大河奔流,交通极为困难,溜索无疑是自古以来往来峡谷两岸最简单、最有效的交通工具,是傈僳族和怒族人民智慧的结晶。</span></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王师傅事先也没告知便把车拐上了一条山路,开到半山腰路边有好些个客栈,还有好多摆摊的集市和许多游客模样的人,以为这里就是我们今晚住宿的地方了,可是王师傅并没停车,又开了将近半小时到达山顶上的一个客栈院里,才知道这里是老姆登的一个茶厂,也是在一个叫知子罗的地方(都是些好陌生的地名,一听就像是少数民族的地方)。知子罗不是我们计划中的旅游地,是司机王师傅赠送的意外之喜。知子罗在傈僳语里是“好地方”之意,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曾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原碧江县城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拉开窗帘顿时惊呆了,好浓烈的云海啊,这样的云海只在黄山见到过。山对面是当地知名景点皇冠山。</p> <p class="ql-block">地处老姆登最高点的山景房,拉开窗帘就可以附视怒江大峡谷和云海。但我们还是爬到楼顶的阳台上去拍照,老板娘也兴致勃勃的爬上来拍了几张,说是这样的景色她也很少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到这块石碑才知道这个地方叫知子罗。三十多年前它是怒江州府所在地,二十几年前它是繁荣的碧江县城,而如今,它只是福贡县匹河乡的一个小村子,常被人伤感地称为“记忆之城”或“废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子罗被封存在上世纪80年代,走进废城知子罗,略感荒凉,仿佛是穿越回到了40年前,时光凝固,残旧破败的建筑,斑驳破烂的外墙上依稀看到那个年代的影子。</span></p> <p class="ql-block">有时间好想在这里走走逛逛,体味一下“记忆之城”或者“废城”沧伤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飞来石。关于它的故事是这样的,1983年3月19日凌晨2时30分,一块巨石轰然落下,砸在一块近80平方米的扁型磐石上。当时,磐石上建有一幢民族中学三合小院校舍,巨石飞落立于院中,除北边小平房屋檐与飞石紧靠稍有损坏外,周围建筑毫发无损,卧居教师皆被惊醒,起身观之,“飞来之石”竟矗立院内,惊骇之余庆幸安然。巨石从天而降,重重砸在公路上,然后弹至6米高的民族中专三合院内的10米宽的巨石上。令人惊奇的是,它没有伤到任何人,也没有损坏房屋。另一惊奇之处是福贡民族中学建于1971年,比这块巨石早12年。正当我们在议论称奇之时旁边路过的一个中年人说,这块石头原来就在路对面山顶上的一个村子旁,他就是那个村子里的人,小时侯经常在这块石头上玩,后来有一天这块石头忽然就没了,后来才知道它掉到山下来了。全国所谓“飞来石”可谓多矣,但都是人们在发现它之前就己经在那了,但这块却是后来落在了有人居住的地方,这还是非常罕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离开知子罗,王师傅带我们去看中缅边境的片马口岸,片马原来被英国占领,缅甸独立后又被缅甸划入克钦邦,成为缅甸领土,直到1961年才归还中国。片马口岸地处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腹地,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片马镇,南、西、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是怒江州唯一对外开放的省级口岸,正常年景他也是个繁荣热闹的花花世界,有很多缅甸的玉石商人在此做生意。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口岸被关闭,整个小镇变得冷冷清清,没有人气。本来还想去看看驼峰航线纪念馆,也因纪念馆正在修缮没有开放而作罢。</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片马,我们经大理回到丽江,这趟行程即将划上句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丽江住宿的客栈,位于束河古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入住客栈后放下行李就去拍玉龙雪山。</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又去拍,竟然拍到了玉龙雪山金顶,象征着这次行程的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这个美篇到此为止就结束了。照片似乎太多了让人产生疲劳感。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我一般带一个单反,三个镜头,涵盖16mm到200mm焦段,还会带上一个小相机做为备机。但总感到镜头换来换去太麻烦,所以这次就把一台搁置已久的旧机身带上,做为备机的小相机就不带了。两个相机可长可短随便拍挺方便,自然就拍得多了。负重的问题也不需要太考虑,反正是坐在车上拍或是下车拍,不会走太多的路。这次行程走了四个省万里路,拍了100多个G应该有一万多张的照片,是我从来旅游拍照最多的一次。最后大概10选1吧,近千张照片尽可能的把一路的美景展示给大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