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招与有招 —借共读谈阅读

华琴

武侠小说里讲“无招胜有招”,由此联系到阅读,有没有什么启发呢?<br>在阅读中,什么无招?什么又是有招的呢?<br>我以为,“读什么”—无招,“怎么读”—却有招。 <p class="ql-block">一、无招:读什么?</p><p class="ql-block">作为教师,是教书的人,同时也应该是读书的人。谈到教师的阅读,都会想到要有专业阅读,比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等等,还有通识阅读,比如自然科学、文学,有专家呼吁教师也应读点哲学,等等。</p><p class="ql-block">那么,教师能不能读言情小说,能不能读武侠小说呢?</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个因人而异的无招的领域。因为能否阅读取决于怎么读,也就是说,“怎么读”是有招的!</p> <p class="ql-block">二、有招:怎么读?</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结合本学期数学组共读的第一本书《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来谈一谈怎么读。</p> (一)阅读封面<br>首先,要阅读书的封面。以《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为例,在封面上有一段话,这段话非常重要。通过这段话,作者分享了一个观点—数学知识与计算只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br>那么,这里,作者,也就是米山国藏先生指的“数学素养”主要指什么呢?<br>先留在心里,有待读后能够解疑。 (二)阅读封底<br>读完封面,再读封底。同样在这本书的封底上,有三段作者的话。请允许我做一回抄书公,附录如下:<br>第一段:学生们接受的数学知识,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所以通常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若培养了这方面的素质的话),却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br>第二段:无论是对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数学知识只是第二位的。<br>第三段:感受到自然和人类的美,并用美丽的语言去讴歌她,这就是诗歌;用美丽的色彩和形态去表现她,这就是绘画;而感受到存在于数和图形间的美,并以理智引导下的证明去表现她,这就是数学。<br>对上述三段话,再做分析,可以发现这三段话都是在讲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但是立足点又各有侧重:其中第一段主要是站在学生立场来讲,第二段主要是站在教育工作者立场来讲,第三段主要是站在学科立场来讲。 (三)阅读作者<br>在没有开卷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作者通过本书意欲表达和传递的核心思想,那么,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还需要做简单的了解。<br>本书作者米山国藏,生于1877年,卒于1968年。是日本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生于神奈川县,1908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理学部数学科,191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22年任九州帝国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数学的基础》、《突变函数论》。<br>这是本书中关于作者的简介,如果想要了解作者的更多信息,可以借助网络,自行关注。 (四)阅读体例<br>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在从内容出发,反复阅读这本书的外观。这才是阅读一本书的第一步。俗话说,开卷有益。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打开书,体会开卷的有益了。<br>通常,一本书都包括序言、目录和正文三个部分,其中,正文为一本书的主体部分。 (五)阅读正文<br>于是,在了解和印证了这本书的体例之后,我们来重点阅读正文。<br>本书共有三编:第一编是贯穿在整个数学中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第二编是由前述思想引起的数学的发展进步情况;第三编是作为纯数学的精神活动产物的数学基础,作为新思想源泉的数学基础,作为从根本上推翻原有数学的本质、思想和意义的数学基础。<br>其中,第一编包含三章,分别是第一章贯穿在整个数学中的精神,第二章重要的数学思想,第三章整个数学中使用着的重要的研究方法、证明方法;<br>第二编包含四章,分别是第一章发展变化中的近代数学的面貌,第二章数学发展的方法、数学发现所需要的精神活动,以及数学发现者的素质,第三章从创作的素质上看,第四章数学中的悖论以及克服悖论的思想方法;<br>第三编包含两章,分别是第一章数学的实验的、直觉的和心理的基础,第二章数学的逻辑的、学术的基础,数学的新精神、新思想、新方法的好范例。<br>因为我是本书的第一个共读共享者,所以我再以第一章的第一节为例,与大家做进一步的分享。<br>第一章包括两个小节,从第4页到第68页,共计65页。其中,第一节到第13页结束。从篇幅长短上可以看出,在第一章中,第二节描述更为详细。<br>第一节标题为《活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精神》,以“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决”为例,揭示问题的解决经历了问题的简化(生活到数学)再到问题的一般化(数学到生活)的过程。<br>在本节的最后,米山国藏先生概括出五点有益于学生数学精神培养的方法:<br>第一,启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指推理能力、独创能力);<br>第二,教给学生发现定理、法则的方法并提供练习;<br>第三,教给学生捕捉研究题目的着眼点并鼓励学生的研究心理;<br>第四,使学生了解,在杂乱的自然界中,存在着具有美感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真正兴趣;<br>第五,再通过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p class="ql-block">三、共读到阅读</p><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抛砖引玉,对本学期组内共读第一本书的起始分享。在梳理本书章节后,又对第一章的第一节进行了融入个人理解的梳理。那么,这一节的阅读是不是就到此结束了呢?这就关系到我们怎么看待共读分享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共读分享,究竟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集体阅读的阶段反馈,同时,又是自主阅读的正式开始!</p> 那么,从此正式开始的自主阅读,又有哪些招式呢?<br>结合多位阅读者以及我个人的体会,我以为应做到如下八个字—认准经典,反复阅读。围绕这一点,可以分享很多专家、名师的阅读经历。比如,北师大张丹教授反复阅读《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老师金庸武侠小说已读N遍……还有更多,举不胜举。<br>最后,让我们由共读学习阅读,让群学推动自学,走到“无招”的背后,抓住“有招”的本质,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招式,并从这些招式的使用当中受益。<br>这正是“共读共享”指向精神、思想和方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