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三镇”城乡教育联动共同体“十四五”发展规划

M^_^M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滦州市第三实小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响嘡街道 榛子镇 小马庄镇</b></p> <p class="ql-block">  2019年,为让滦州教育从均衡走向高质量发展,在滦州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滦州市第三实验小学与响堂街道、榛子镇、小马庄镇中心校结成“一校三镇”城乡教育联动共同体,迈开了携手推动特色教育、绿色发展、一校一品、联校网教的步伐,为滦州教育园地增添了一抹重彩。 </p><p class="ql-block"> 在特殊的2020年,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共同体在危机中寻求新的教育机会,充分挖掘、利用鲜活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抗疫精神成为各校最厚重的思政课教材。此外,我们又通过思政微课等载体,全方位拓展教育空间、渠道,让思政课从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此基础上,共同体联校网教工作也扎扎实实开展起来,比如,三实小与于家营小学的“双师”课堂,让农村孩子在荧屏之上英语教师的引导下与城里孩子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共同体成员的协力推动下,各校的 “十三五” 教育教学工作圆满收官。</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围绕共同体“协同共进,绿色发展”的总目标,以“理念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为宗旨。为落实谢金华同志在2021年春季滦州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理念、主动融入新格局,奋力推进滦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开好篇、布好局,特制订“一校三镇”城乡教育联动共同体“十四五”发展规划,既为共同体明确发展方向,提升联动办学品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又为每个共同体成员校提供办学方向和理论与实践的强大支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章&nbsp;&nbsp;&nbsp;&nbsp;&nbsp; 发展方略</b></p><p class="ql-block"> 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新型教育发展观,而城乡协同发展是更宽泛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十四五”期间,滦州第三实验小学与响堂街道、榛子镇、小马庄镇中心校结成的“一校三镇”城乡教育联助共同体,紧紧结合《滦州教育发展规划》,在“互助共赢--交流联动--有效整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作模式中,充分发挥各校互补优势,实现“立德树人根本化、教师队伍优秀化、课堂教学优质化、学生发展全面化、学校文化系统化、特色教育品牌化”的发展方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章&nbsp;&nbsp;&nbsp;&nbsp;&nbsp; 总体发展规划</b></p><p class="ql-block"> 针对共同体内各校教育的基本现状,坚持一个理念:名师引领、名校带动、共享共赢。坚持两项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深度整合原则。坚持三种机制:共同体发展一体化、交流体验经常化、课堂研究内涵化。坚持四个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工作为切入点:</p><p class="ql-block"> 经过专业引领,形成教师发展同步化。打造共同体专业名师团队,形成集群辐射效应。</p><p class="ql-block">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教育环境,深化活力校园建设。</p><p class="ql-block"> 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准确凝练系统性学校文化,擦亮成员校的办学品牌,用品牌来立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章&nbsp;&nbsp;&nbsp;&nbsp;&nbsp; 具体发展目标</b></p><p class="ql-block">1、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社会展示共同体学校教师的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p><p class="ql-block">2、打造专业名师团队,扩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自2021年开始,打造名师专业团队,名师队伍人数逐年递增,2023年末达到15%,2024年末达到20%,2025年末达到25%。</p><p class="ql-block">3、强化共同体教师研修力度。实施“三大工程”和“三大系列”,即“教师研训工程”、“实效课堂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师德修养系列”、“教科研专业化系列”、“信息化应用系列”。</p><p class="ql-block">4、打造鲜明的共同体办学特色,以“绿色教育”为载体,联动发展、深度整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章&nbsp;&nbsp;&nbsp;&nbsp;&nbsp; 具体措施</b></p><p class="ql-block"> 理念引领、活动促进,措施保障是共同体深度发展最有效的途径。计划未来五年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程。</p><p class="ql-block">(一)队伍建设工程</p><p class="ql-block">1、领导队伍建设:</p><p class="ql-block"> 各中心校和各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内涵发展,成为学习型、学者型、研究型的学校管理者。主抓教学的领导要深入到教学一线进行现场指导,进行听、评课研讨。每学年校长、书记、教学领导、德育领导不同层面,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的论坛或学习交流研讨会,以便各校主管领导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提升。</p> <p class="ql-block">2、教师队伍建设:</p><p class="ql-block">(1)师德工作:</p><p class="ql-block"> <b>抓好支部</b>:以各校支部书记为首、吸纳各校党员、党员积极分子、团员,为共同体先锋岗成员,坚持开展“树师表形象,当先锋教师”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p><p class="ql-block"> <b>抓好师德</b>: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师德建设的意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工程”和文化建设、理论研讨、典型示范等系列活动,促进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社会展示教师团队的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教育。</p><p class="ql-block"> <b>抓好交流</b>: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建立科学、灵活、人文的用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梯队,每学期领衔校推荐中层和学科骨干教师到农村去带动引领,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来实小以“影子培训”扥分形式实现提升,充分发挥领衔校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促进城乡均衡和内涵发展。</p> <p class="ql-block">(2)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 <b>同步落实常规管理,资源共享:</b>在共同体内全体教师中开展网上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每学年各校推选优质课参加共同体优质课展评活动。</p><p class="ql-block"> <b>统一优化评价标准</b>:对常规检查和阶段质量检测可以采取统一试题、统一考试、统一分析,为统一查缺补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做铺垫,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并逐步建立各学段质量检测试题库。</p><p class="ql-block">(3)“一校三镇”名师工作室:</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18px;">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吸收各校有发展意向和发展潜力的</span> 学科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学员,以名师工作室作为学习的基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发挥各校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p><p class="ql-block"> <b>发挥名师巡讲团辐射作用</b>:选拔各校各学科优秀师资力量组成名师巡讲团,每学年定期或不定期走进各个兄弟学校送优质课或专题讲座等,与教师进行教研互动、反思、研讨,这样既发挥了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又为各校教师之间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b>加快各校骨干教师的培养:</b>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提供机遇。</p><p class="ql-block">(4)教科研工作</p><p class="ql-block"> 教科研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以科研课题为统领,采用共同体大课题、学区分课题、学校小课题模式,从选题立项开始,深入探讨,引导农村教师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使他们勇于承担实验研究,逐渐走向独立承担研究课题并撰写经验、论文和成果。通过教育教学实验,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并选择优秀优质课题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参加更高一级的课题申报工作。这样把教科研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二)五育并举的“大德育”工程</p><p class="ql-block">  构建联动共同体五育并举的德育教育模式。以学生“养成教育”为核心,学生评建体系为基点,以“红色领航”“国学经典”“文明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树立大德育教育观,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的德育活动。</p><p class="ql-block"> <b>大德育模式</b>: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阵地,挖掘育人因素,并将育人因素融入各学科,分年级、分学科、分层次、分阶段进行适合本年级的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构建立德树人背景下的“1+n+1”模式课程体系,形成自己学校独特的育人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常规化,综合实践活动系统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运用新路径达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p><p class="ql-block"> 第一层,国家基础性课程,明确课程体系的目标,体现课程的高度。包含语数英科道法音体美劳等,成为一个课程群,用“1表示”。</p><p class="ql-block"> 第二层,拓展性课程。在基础性课程上,拓展所有学科指向体系目标的知识,体现课程的宽度,设置为地方课程。让每个学科在课程里有无数个实施途径指向目标。用“n”表示。</p><p class="ql-block"> 第三层,实践性研究课程。在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基础上,设置实践性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目标的深化研究,体现课程的深度,凝炼出校本课程。让每个指向目标的课程主题都能在实践性课程中都能找到一个相应的渠道,用“1”表示。开辟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的新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p> <p class="ql-block">(三)特色创建工程。</p><p class="ql-block"> 深入分析、共同探讨各个学校办学特色,条块化汇总归出,对条块中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形成品牌的学校定为该条快的“基地校”,比如:国学教育传承基地校、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基地、阳光体育基地校、乡土文化基地校、传统体育基地校、智能教育基地校、劳动教育基地校、书香校园基地校,各个基地校负责孵化该条块的创新发展机制,起引领作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特色联动、纵横贯通的互动格局,努力锻造整个共同体的教育品牌!</p> <p class="ql-block">  教育联动共同体是教育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一校三镇”共同体是滦州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势必是任重而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坚信在滦州教育局的正确的领导下,在共同体学校的共同合作下,秉持“联动互助,博采众长、互促提高”的原则,一定会让共同体成为一条联动发展的“起跑线”,一方教师技能发展的“演练场”,一组比翼齐飞的“创意联盟”。</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坐标上,携手并肩,砥砺前行,为滦州教育发展增添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nbsp;2021年3月10日</p>

教育

共同体

教师

课程

各校

名师

发展

滦州

联动

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