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孝经》——第 44 篇</p><p class="ql-block">【原文】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p><p class="ql-block">【译文】如果父母、领导、朋友有不道义的行为、不正确的观念,我们就要劝谏。一味盲从父母的号令,怎么能够称为孝呢?”</p><p class="ql-block">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中提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5</p><p class="ql-block">孩子像一颗幼苗,健全的心理,完整的人格才是埋在土里的根,只有根扎得足够牢实,树才会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相反,如果眼里只有孩子所谓的“优秀”,严苛控制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揠苗助长。</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因,孩子是果。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一个人格修养有缺陷的孩子,即使外表再完美,心里也锁着真实扭曲的灵魂。</p><p class="ql-block">父母倘若一直紧紧抓着孩子,试图控制孩子。那这个孩子将永远是一个婴儿的状态,这跟他的年龄无关。</p><p class="ql-block">而怎么找到跟孩子相处的模式,找到这个边界,却需要耐心和智慧。</p><p class="ql-block">孩子还小的时候,离开家无法生存,只能忍受。你没有试着去读懂孩子,去好好的尊重孩子爱孩子。只是想着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控制孩子。</p><p class="ql-block"> 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有耐心来面对你。那些童年痛苦的记忆会折磨他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可为什么不早一点好好爱呢?越早明白分寸感的父母,最后跟孩子的关系会越舒服亲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p><p class="ql-block">分寸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它让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适当,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比如爱孩子,给孩子亲密的爱,却也不能忘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选择权利,并敢于放手。</p><p class="ql-block">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作为父母,关心爱护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事事包办。把孩子扶上马,送一程就足够了,但是路要由他们自己选,坎要他们自己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心语共勉</p><p class="ql-block">孩子终要学会自己长大,父母也必然会离场。学会让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真相,才是父母最大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