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乡情之二

爱国’Zhou🐜

<p class="ql-block">人终究回不到过去,所以,过去越发显得珍贵。</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知不觉就快要到人生的中年驿站,谁又能躲得过生老病死,莫笑他人老,人已年轻过。人越是年龄渐长,对人生的感悟越多,年轻时的爱情,中年时的亲情,老年后的友情。。。常常见到的一句话,你勿须任何努力就能获得的一件事那便是人变老了。</p><p class="ql-block">刚刚过去了一个那么温馨而且传统千年的美好春节,大前提下国家和政府提倡务工者就地过年,仍然许多亲人们念家不得了,不远千里回家过年,浓墨重彩,传统的年味不能丢!腊三十的鞭炮依然要轰起来!</p> <p class="ql-block">本司积极备战加班加点制作医疗防护用品,腊二十九正式放春节假,其实这个时候心早已飞回了家里。春节前夕哥哥家的娃们也都从南方回来,二妈的大女儿女婿一家也从远安赶回老屋过春节,一屋子的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发一通红包涨涨气氛,图的就是个开心和团聚!</p><p class="ql-block">团年饭的程序一个不能少。震天雷、长鞭炮轰起来,烧几刀黄纸,斟上几杯酒,打上几碗米饭,请仙逝上大人们回来“过年”,保佑后辈人老少来年平安、健康,多金是谈不上,够花够用再存点就行。哈哈!</p><p class="ql-block">留连着这片养育我成长的净土,幼小到长大成人奔向外面的世界,朦胧的童年令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或许这将是最后一次以文字的形式来记录过去的生活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几岁的时候,生产队的劳动力男女老少在队里的大仓库开会,尽管那时资源匮乏,可建一座大仓库,那时的人们并不含糊,一定要建得大建得牢固建得有气势,晚上燃起一堆大火,干部讲起话来掷地有声。仓库周围还有几处道场,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是三五个娃,遍地都是人,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回家了也只有煤油灯陪伴娃们,快乐的娃们只有疯玩到天黑了才舍得回家,家长们也从来不担心娃儿会走失。最辛勤的还是那些牛了,记忆中七八户供养着一头牛,一头牛却要不停蹄为七八户人家服务,天不亮就被农户拉走干活,天黑到看不到人才回牛舍,遇到耐不得烦的农户了还不一定有吃的,那个时候要是没有了牛,农户的天就真要塌了。</p><p class="ql-block">要说老屋农村的那些个小水泥路,也就是最近几年才修起来,几十年来,乡亲们逢下雨都是趟着泥巴过日子,吃的,喝的,人儿安排好了,还有猪得吃,牛得吃,真不易,多少年,手里都看不到大把把的现金。。。</p><p class="ql-block">农村人的日子其实至今并没有多少改变。以前家庭看不到钱,或者说上半年都看不到什么钱,菜园子只要是这家子人辛勤,春上种了菜,水田种了稻子,吃穿也不缺。小商店不赊账,生意就做不活,迟早关门大吉,农户上半年赊些账下半年收成了还账,年年如此。现在,农村的劳动力都到城里谋生去了,地里的庄稼已经养不活一家子人,种些杂粮养猪喂鸡喂鸭还凑合。</p><p class="ql-block">城市虽然人口众多,聚集,表面热热闹闹,来去匆匆却也生存压力巨大。农村生活宁静、祥和,慢悠悠,却已陷于生存的拮据之中,总之,现在的生活处境似乎比较尴尬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说太深沉的话题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团年在二妈和哥的家里各进行一天。这一天,一大家子的人所吃的饭菜包括酒水香烟,按市值至少也是两千多块,两到三个火锅,鱼肉糕,卤菜,红烧肉,腊鱼,粉蒸系列,各类小炒和煲汤等等,太多太丰富了。为了这一两天的团聚,两家从进入腊月就必须准备,猪肉,鸡,鱼,藕等,新鲜的必须洗净腌制晾干再卤制好,所以,农村人为过个年为了让儿女们回乡好好团圆好好吃个饭,需要做差不多一个月的前期辛苦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见了吧,这些个卤好的纯粹的鸡肉,鱼肉全部都是他们自己所圈养,土生土长的家禽,各类蒸菜再用柴火搭气,就直接上餐桌了,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纯甄。。。</p> <p class="ql-block">虽然还是正月的头,却已经是春意盎然,绿油油望不到边际的麦苗,它的高度刚刚好能覆盖到脚脖子,伴着微微的风、和煦的阳光,行走在乡间的小道上,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于天地之间,感到自己好像很巨大,又感到自己好像很渺小。。。</p><p class="ql-block">“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后人只知道白居易邀二三好友策马奔腾西湖观景所写,也能想像得到诗人那种愉悦的心情,不过我理解诗人应是像孟郊《登科后》诗中所呈现的那种心情吧,当然这仅仅是本人愚见,更无从考证。</p><p class="ql-block">我带着堂妹的小女儿、哥哥的小孙孙,正儿八经的三代人就顺着田野小路漫无目的行走。我敢说,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整个枝江市最为肥沃的土地,它没有任何黄土、碎石,整个百里洲就是长江的千百年来泥沙慢慢冲积成洲,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历年来都把家禽家畜的粪便夹杂麦草发酵,然后用牛板车拉到田地均匀抛洒,肥沃了土壤舒松了土壤,植物就长得更有品质,所以,我现在随时捧起一把泥土,都有着浓浓的土腥气,并能毫不费力气的很轻松将泥土捏碎,这是真正肥沃的土地。秋天的田地里,随便扯上一把农作物,它的根须蓬松发达,抖一抖散落一大把裹挟的泥土,丝毫看不到板结的土块。</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这儿盛产棉花,据说当时的江浙和上海有名的棉纱纺纱厂及当时国家的棉花储备都是用百里洲产的棉花,曾经百里洲棉花也是风靡一时,有名的松滋河刘佃尾沙滩渡口,在那个年代客商云集,棉农缴纳棉花热情高涨,也是农户全年最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棉花收购旺期,夜里三四点就要早早将棉花用大包捆绑在板车上,赶着牛拉着板车提着马灯去排队,都希望能尽早卖完还要能卖个好价钱。</p><p class="ql-block">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我们的棉花卖不到钱,品质也赶不上外地棉,而且生产周期长,投入化肥农药比较多,生产成本逐年上涨,到今天没多少人愿意再种植,一个时代就这样纯粹结束。</p><p class="ql-block">今天,这个沙滩真正是寂寞难耐,也就是冬天,长江水退去,人们三三俩俩到沙滩上闲闲的走走。</p> <p class="ql-block">人们终于还是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从前的日子,没有电,连基本的照明都没有;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雨就是泥巴裹着脚;没有两三层的楼,完完全全的瓦房;没有干净的水,一个堰塘又洗菜又清衣服又提水做饭做菜,夏天还能看得见游动的小虫;更没有钱,从未听说某某家丢过钱。可是,那个时代的人们,不计较这些,平常在家里做劳动,冬末初春推上手推车,带上柴火干粮,修大堤做水利工程,挖人工河,硬是挖出一条长十几公里的内河便于防汛抗旱,巩固家园,从不向国家集体要一分报酬,上缴国家提留款更是一分不欠。这是那个时代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东西,农民是真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今天日子都慢慢好了些,电视,电话,通讯,交通。。。出行有车,来回都是柏油马路,医疗也有了更为实在的保障,这是实实在在在为农村人办的一件实事。</p><p class="ql-block">是,所有的困难,都是前进的阶梯;再怎么难走的路,都是脚踏实地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p><p class="ql-block">人,有多少人,有经历过旱漠荒沙、受渇难耐,归来时一碗凉水就是他的宫廷玉液;有多少人,有经历过日复劳累,颗粒未沾,一碗白米饭也是他的山珍海味!没有更好,现在就是最好。</p> <p class="ql-block">“最美人间四月天”,早在民国奇女子林徽因就写出了这句诗,让后人再无佳句能超越,只能沿袭。四月的天,树儿的叶,四月的天,因树儿的叶新发、淡雅、翠绿而显清新、明朗。我觉得二月的天则更多孕育了春天和希望,2.4日立春,天气一改漫漫冬日枯冷的北风骤然气温回升,下点小小雨立马放晴,让人心情大好,仔细看看桃花,夹杂着粉红色的花蕾骨朵儿已经在做最后散开的冲刺,还有李子树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新年正月正,对于农户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古代娃儿尚知开春戏玩,一句话说了农时的重要。可是现今的确就是尴尬的年代,种植什么都无法养活家庭平衡收支。自本地棉花生产受限之后,农户们先后大规模发展种植梨子、柑橘。。。种了又砍,砍了再种,至今只能种些生产周期短的杂粮,以便用于喂猪或养殖。青壮年劳力只能到城市务工。</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只可惜了那大片大片的好土地,不能成为农户真正实现生产转型、家庭收入增加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看看家族这几年成长的小孩子们,上大学的,上小学的,马上又跟着来一个上学前班的,人丁兴旺啊!人就是这样,不经意间,自己突然发现自己几十岁的人了,子辈孙辈也长大了,生命不息,无限轮回。红包、拜年、再吃拜年饭、打牌,娱乐一下,轻松一下,这都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内容了,相互的红包,礼尚往来,你不亏我不赚,亲情延续,更加融洽更加紧密和团结;拜年,给老人拜年,关爱老人,老人长寿,才更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福份。</p><p class="ql-block">短短的匆匆的小春节假,美好的时光总是消逝如电,还没有从快乐的愉悦中舒缓过来,又要踏上工作的旅途。理想的生活,就是为了生活有理想吧。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钱不多够花就行,这才是最主要的了。</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节结束回小县城之前,哥嫂和二妈家总要给我们拿许多的农家出产之物,柚子、橙子、新鲜蔬菜、各类腊肉都要备些,这种浓浓的乡腊味将把春节的感觉延续很长的时间。</p><p class="ql-block">湖北人特别讲究吃,红喜事白丧事、亲朋好友相聚、工作餐、家庭三餐。。。都要认真筹备把握细节让客人吃好喝好。</p><p class="ql-block">所以,成长经历中总有那么些难忘的味道一直在记忆。</p><p class="ql-block">很小的时候,记得父亲请一位拖拉机师父去荆门沙洋拖石灰回来,当天天色已暗也弄不到什么菜,就在小街上买了一块烧肉,之前我还从未吃过这种食物,不用再加工我都能闻到那种质朴的肉香,而今去烧肉店,再也体会不到那种感觉。那时这种肉食非常珍贵,拖拉机师父吃得非常满意,临走时给父亲说下次有活记得去找他。</p><p class="ql-block">现在日子过得比较可以,物质不像我们孩提时那样的匮乏,我们近几年过年前都要问儿子,你有没有过年的感觉?或者说马上过大年了你感觉怎么样?儿子说,没什么感觉,这平常不跟过年一样吗。是的,我们做小孩子时,最希望就是过年,因为有肉吃,有好点的东西吃,还有新衣服穿!那是真的苦呀。什么腌大头菜、杂海椒面、豆腐乳,是餐桌的常菜。这里要说说豆腐乳。离开乡村生活之后,就很少再吃,再吃也是偶尔才吃。去年的下半年,家里餐桌一直有豆腐乳的美味在萦绕。战友勇哥的父亲虽然是政府官员退休,却做得好一手豆腐乳,问我喜不喜欢吃,我说农村的娃,哪有不喜欢的!于是我去长辈那里拿豆腐乳,一次又一次,非常过意不去!那种臭那种腐带着芝麻和辣椒面的香,下酒更下饭,习惯了它的存在,每顿不吃点还真酒喝不下饭咽不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朋友说,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言里有善,所遇皆甜,所行皆坦。</p><p class="ql-block">人生不过如此,说得多好啊!</p><p class="ql-block">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要适合自己;</p><p class="ql-block">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问心无愧;</p><p class="ql-block">无论我们将来是什么样的结局,都要时刻在努力!</p><p class="ql-block">贫与富,高贵和低贱,并不是与生俱来,一手王炸的好牌有时不小心也可能打得稀烂,平和心态,顺其自然,其他随缘。女人最高级的“炫富”:身材无敌,年龄成谜。男人最高级的“炫富”:我觉得是家庭和谐,一生钟爱一个女人吧!</p><p class="ql-block">岁月弥漫着芬芳,年轮裹挟着回响,我们有幸赶上这个不平凡而伟大的时代,却也捣鼓着小碎步踌躇满志奋力前行,我们是长江拍浪却也是沧海一粟,我们是家庭的天,却于苍穹间渺小无烟若有若无。</p><p class="ql-block">做好自己,踏实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