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镇江

三陶

<p class="ql-block">  镇江,古时称润州,京口。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坐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镇江北临长江,江心有三座岛称为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3月30日一早打的前往金山寺。金山寺雄踞于镇江市西北,属国家5A级风景区。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原为扬子江中一个岛屿,由于"大江曲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始与陆地连成一片。今天的金山己远离长江竞有一公里之远!金山景点甚多,充满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古人赞为"江南名胜之最"。金山寺寺门朝西,朝向西方极乐世界。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从山脚到山顶,只见有房屋,不见有山,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的“寺裹山”奇特风格。据说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天宇咸畅”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汲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色。山顶有金山宝塔,建于1400余年前的齐、梁时代,塔高30米,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后来双塔毁于火灾,明代重建一塔,起名“慈寿塔”。按照古代佛教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金山寺游人甚多,因为他的故事多吧!故事有虚有实,有真有假,有凡有仙,无论是游人还是导游都在讲着它生出的故事。而津津乐道的最数白娘子水漫金山了!故事是虚构的,经过长期的不断加工而成。美女蛇,蛇妖,最终变成了白娘子!观众由最初的惧怕,恹恶,演变成如今受人喜爱的爱情故事,为民除害的法海倒成了万恶。喜爱历史有爱国情怀者,谈论的多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了!诗词文人则多诵读苏东坡兄弟,陆游,辛弃疾,王安石,范仲俺,楊万里,秦观等巨子在金山寺题写的名作!而苏东坡与佛印住持的唱和亦是佳话。由金山寺出來,沿长江路前往一公里路之远的西津渡古街。长江路其实就是旧时的长江,西津渡才是古时的江岸!西津渡至金山一公里,金山至现在的江岸一公里,长江在右岸己缩窄了二千米!!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战事有数百次之多。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如宋熙宁元年 (100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p><p class="ql-block">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p><p class="ql-block">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p class="ql-block">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p><p class="ql-block">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p><p class="ql-block">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p><p class="ql-block">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远矣。这条古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显得很是冷清,除我们一家五口,几乎不见游人!也只有少量店面开着,街面靠内侧,时有玻璃罩子将一节节的分段唐宋元明清古时路面罩住,加以保护。在西津渡口的待渡亭小息后,沿街往东北方向前行。突见街上空有石塔,近前见示有”昭关石塔”数字,猛然脑海中闪过: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莫非伍员在此过的昭关?!手机百度上一查,此昭关非彼昭关也!伍子胥过的昭关在马鞍山,此处是元代所建的过街石塔。相隔一千多年!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也有人称之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昭关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昭关石塔塔座分为两层,以"亚"字叠涩法凿成,塔座上有一个复莲座,塔身偏圆,呈瓶状。再向上是亚字形塔颈,又有一个复莲花座,再上面是十三天和仰莲瓣座,仰莲瓣座上有法轮,法轮背部刻有八宝饰纹,塔顶呈瓶状。从过街石塔下走过不远,便出了古街。街口不远有座西洋建筑,走近一看,原來是旧时英国驻镇江领事館。据&lt;天津条约&gt;镇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此地为英租界。抗战胜利后,为中华民国收回!再往前则来到宽阔的长江路,向东行三公里,至东吴路,则是著名的北固山景区,很不巧,景区己封闭,在进行维修,从封锁夹縫中可探见近山脚处有大墓,上书太史慈墓。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黃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在三国演义罗贯中笔下,有一大段精彩演绎)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罗贯中则改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p><p class="ql-block">无奈,不能上去,看不到山中刘备招亲的甘露寺,也体会不到辛弃疾站在北固亭上,北望失去的无限江山,而写就流传千古的,我极喜爱的北固亭京口怀古词一一永遇乐:</p><p class="ql-block">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p><p class="ql-block">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p><p class="ql-block">离自古有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前往焦山,约四公里,都说累了,于是坐公交直达焦山景区。&nbsp;焦山,原名樵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是万里长江中唯一的一座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犹如中流砥柱,满山苍翠,宛若碧玉浮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焦山的神仙就是东汉隐士焦光。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拒不应召,他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下公交买门票,从长江边上与焦山对峙的象山脚下的渡口摆渡过江,不到五分钟就可踏上绿色的小岛—焦山。迎面的焦山大门,朱漆彩画,一对石狮镇守大门。门旁左右悬挂着清代光绪年间巴州廖伦所写的一副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显得古朴典雅。进入山门,迎壁就是对联的横披“海不扬波”四个大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书,意为焦山矗立江心,犹如镇海之石,驱逐水妖,故而海不扬波。在佛教上“海不扬波”是清平世界的意思。顺序游定慧寺,东冷泉,御碑亭,观浪阁,三诏洞,壮观亭,良英不肯爬山,一人回至山门,我则带孙儿韦全等悉数爬上焦山顶。背靠万佛塔,凭栏远眺,尝江天一色,短暂与僧者交谈几句便下山,坐渡船回归岸边,时已近黄昏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