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2021年3月10日,“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参加启动仪式的有沙西中心校全体师生、善堂镇中心校领导王镇生校长和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泥咕咕”走进校园,让非物质文化艺术在广大青少年中得到弘扬、传承和发展。</p> 校长致辞 <p class="ql-block"> 校长对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以及镇中心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阐述了非遗进校园的重大意义。</p> 授牌仪式 <p class="ql-block"> 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宋全忠队长为我校授牌。我校正式成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并每周三为我校授课。</p> 非遗作品捐赠 <p class="ql-block"> 看我们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雕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得不惊叹咱们浚县泥咕咕民间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也真不愧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这是“泥咕咕”的十二生肖,造型奇特,制作者将它们进行了人格化,并非是简单的十二种动物形状,而是将它们制作成了兽头人身,并且给它们“穿上”服装,服装分为了文官服和武官服,极大地增加了可观赏性,在艺术上也是一种创新。</p> <p class="ql-block"> 看这对“活头狮子”更有趣了,在泥具上加弹簧,将头与身用一个弹簧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体。特别是夸大头部,巨目、大耳、阔鼻和大嘴,色彩鲜艳夺目,使风格更加豪放、热情而又有亲和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志愿者们不仅可以制作泥咕咕,还可以在指甲上、手背上画各种漂亮的小花呢!让我校师生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现场讲解制作泥咕咕流程</p> <p class="ql-block"> 泥咕咕是历史悠久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孩子们也纷纷地吹着尝试。</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也兴致勃勃的动手参与传统彩绘中,在非遗传承志愿者的指导下,采用顿、拉、点、扫的方法,以绿色来勾画水草,以红色来画心和火焰,以黄色来点心和衬托,精致可爱的一对泥咕咕做成了!</p> <p class="ql-block"> 这些宝贵精美的作品,让学校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沃土,让我们担起了这弘扬民族文化这沉甸甸的责任!加油吧,<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我们在行动!</span></p> 非遗进课堂 <p class="ql-block"> 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民族精神和艺术审美。</p> <p class="ql-block"> 自今日始,泥咕咕将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希望我们以此为契机,营造人人热爱、人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