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家我们的根

老符

<h3>这是我们姚家老屋,地处岩泊渡篢子头。屋前是大庸至慈利的老省道1801公路,再往前便是九曲八拐的澧水河;屋后是长张高速公路的慈利服务区,再往后则是连绵的三塆丛岭和慈利出名的佛山戴云峙。岳父的老家在柳林白羊,刚解放时参加土改便在岩泊渡工作,和岳母成家后便定居在岳母的老家岩泊渡篢子头。岳父母非常勤奋持家,老屋的房子曾翻修过几次。照片中的房屋是岳父退休后翻修。姚家三姐妹两兄弟五个儿女就在这里出生从这里放飞,现在已是四世同堂几十号人口的大家庭了。这里前临通衢背倚青山,绿树环绕良田沃土,历来人烟稠密、地灵人杰,甚是宜居!</h3> <h3>老家老屋院子里有一块水泥地面的塌坪,是岳父母自己动手且专门请来泥瓦工师傅铺垫的。这块塌坪前后也经历过了几次扩宽,原因是姚家枝繁叶茂后人众多,为了方便一众儿女回家停车,岳父母便将屋前的塌坪一拓再拓。</h3> <h3>庭院里的水井。先是手摇杆井,后来换成水泥模井,再后来装上电动抽水泵,现在又装上铝合金的储水罐桶,既可手摇又可电抽,水井里的水冬暖夏凉,洗衣洗菜洗物十分舒适方便。有时我们的车脏了,也喜欢在这用井水去冲一冲,甚是便捷。</h3> <h3>庭院后面的菜地,一年四季种有当季蔬菜:葱蒜果品、菜叶椒瓜,基本上应有尽有。每次到老屋来,回去时总要在菜园里采点新鲜菜蔬。前些年种栽的枣和柚子,味道也很鲜美。尤其是门前塌里的那蔸金香柚,结的柚子水汪汪甜丝丝的!</h3> <h3>庭院的上档是一块洼地,也是岳母养鸡养鸭的地方。偏屋的里面是置放鸡笼的地方,外面是鸡鸭们散游觅食的去处。有一年的冬天,不良之人卷走了好些只膘肥肉满的鸡鸭,岳母很是心疼,后来老五干脆装上了监控,此后真还是可以夜不闭户了!</h3> <h3>这是原来的厨房,砌有一个柴火灶,平时都闲着。当要煮晒黑盐菜、蒸米粑粑、炒苞谷籽米泡时就用它。过年煮蒸猪头的时候,没有它真还不知道怎么办。</h3> <h3>灶屋后头是火坑屋。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已不适应烤柴火了,但对于农村生农村长的我们这辈人,烤烤柴火还是很有亲和力的。尤其冬腊月,熏烘腊肉、血豆腐、香肠之类的腊货绝对用得上。岳父在生时也很喜欢冬腊月里在这里烤火,为此,老四老五每年总要购回木柴堆在后屋院墙边,供二老烤火用。</h3> <h3>堂屋后面,搭建有几步水的退屋,有两三米宽,而且到后面厨房不用走露天。热天里坐在那很凉快,不习惯坐饭桌吃饭的,坐在那吃着老四、老五烹调的饭菜,很享受!虽然照片中的物什显得有些零乱,因为此时岳母、老四老五他们正在为老屋翻修清理东西。</h3> <h3>后面厨房的歺厅。老四从深圳带回来的转盘桌、原木椅,过节时一大家人围坐虽有点挤,但站的站坐的坐,很热闹。墙上挂的是岳父八十二岁寿辰时,单位赠送的匾牌。</h3> <h3>堂屋的正墙上一直贴着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岳父一生敬仰开国领袖,他一生也是忠诚领袖,服从组织,踏实工作。从土改在区公所干起,公私合营后在二轻,大跃进时期在杨溪铁厂,六十年代在县委组织部门,七八十年代在交通运输和公路养护机构至退休,几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地工作,可以说是不负组织的培养,无愧共产党员的称号!</h3> <h3>岳母的卧室。岳母非常朴实勤劳,崇尚节俭和实用,不奢华张扬,卧室里很简单很朴素,除了墙上悬挂着岳父岳母他们年轻时的合照外,再无其他点缀。岳母一直故土难舍,老四老五不管怎么劝说要她随他们去住,她总是不答应,常年坚守老屋。令我们非常高兴的是,近年来岳母身心俱佳,耄耋之年仍雄心不减,坚持要完成老屋翻新的壮举!照片中床上柜上的包裹就是她因老屋要翻修而清点的衣物。</h3> <h3>站在老屋的外边看老屋,老屋房子是陈旧了些。岳母说,老屋是木瓦屋,住还是很好住,就是近些年生了不少白蚂蚁,年长日久会危及安全,故决定再次翻修,老四老五也正紧张筹备。过不了多少日子,姚家老屋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