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从来不焦虑。</p><p class="ql-block"> 1918年,北京。三环内的房子大概两三千块钱一套。而当时人们的工资水平,每月也就十几二十元左右。面对高不可攀的北京房价,24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去北漂。虽然,他是和好几个同学一起,被他的恩师杨昌济邀请去的北京。但也改变不了他在北京过着寒碜的生活。为了省钱,他和七八个人挤在出租屋的通铺上。</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冬天冻得要死,只有一件厚棉衣,最冷的时候几个人只能换着穿出去。</p><p class="ql-block"> ……润之先生在北大图书馆里干起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每月工资8元,那时的大师、教授们一个月几百块。</p><p class="ql-block"> ……但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毛泽东总是一副积极向上的样子,去谈恋爱,追大V,听演讲,组织社团,大冬天的跑去天津看海。</p><p class="ql-block"> 哪怕冻得哆哆嗦嗦了,他还有闲情逸致去逛公园,然后他在文章里写道:</p><p class="ql-block"> ——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 “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我们,哪怕用羽绒服把自己裹成了球,大冬天去故宫或者北海逛一圈回来,能发出的感慨大概也就是:grd劳资今天冻成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