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一) 拜年</p><p class="ql-block"> 初一早上美美咥了浇汤面,撑肠拄腹,肚子滚圆,嘴上带油,身心满足。约莫大家都吃完饭了,家族门中年龄稍长我们一点的长辈或平辈,带上我们一伙伙碎娃,给长者拜年。这是家门中人一年里集中度最高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我们按照居住房屋的排列,从西往东,十二爷十四爷,再六爸七爸,再十一爷十三爷,再五爸……,依次排推,逐个拜年。拜年时,我们呼喊"给XX爷、XX婆拜年"、"给XX“伯(爸)、XⅩ妈(姨)拜年",大点的下跪磕头,小点的站着发笑。拜年者声音响亮,拜年时场面热闹。喊了磕了,我们等老者长者发个"压岁"的礼物,钱是最想,但几乎没人给。领个核桃,领几颗花生,领一两个糖,领两个干枣,也是不赖的福利。有的老者事前没有准备,啥也不给,也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给长者磕头拜年,就我而言是从众之举。为什么拜年磕头?那时我不知其内涵。只知道过年一定要磕头。后来慢慢知道磕头拜年,就是祝愿长者健康无恙,天伦永享,松鹤长春,后福无疆。是的,中华民族是讲规矩的,孝敬老者,这是世世代代守护的优良品质。</p><p class="ql-block"> 磕头时,我很认真。双膝下跪,额颅碰地,把对长者的尊重之心之意完全彻底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 孝风日下,必须正之。尊敬老人的好风应再兴起,拜年磕头这种方式应再倡导。百善孝为先这个中华民族之宝,应守护,应光大。</p><p class="ql-block"> 传承孝道美德,必须从娃娃抓起!</p> <p class="ql-block"> (十二) 走亲戚</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是过"年",约定成俗不出窝,不走亲访友,初二才开始出门看望三亲四眷,进行民间外交。</p><p class="ql-block"> 走亲戚,看长辈,蕴含着人间的亲情和关爱,是亲戚间的情感联络,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感情走动。作为低辈作为乙碎娃,在走亲戚中,既能接受礼仪教育,学习传统礼节,拓宽人生视野,又能享受做晚辈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初二这天走的亲戚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有的村有新灵的亲戚家要去,祭拜三年内逝世的亲人。另一种是走丈人家,这门亲戚很贵重,这是初二走亲戚的大头,是主流。</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人走丈人家,礼品内容丰富,礼盒包装精致。过去的人走丈人家,家境好的拿上四样礼,买一包纸包的点心或麻糖(麻花)或手工挂面,再拿上礼馍(白蒸馍)、包子或其它吃货,这样的礼当在那个年月算高档,能赢人。平常一点的人家就是拿点挂面,拿点礼馍,拿点包子,再拿点别的什么。</p><p class="ql-block"> 初三以后走的亲戚就是姑家姨家姑婆家姨婆家父亲的舅家等,尽管这些亲戚也很贵重,但在排列上的重视度就弱一些,拿的礼当就简单。</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亲戚亲戚,越走越亲。走亲戚,就是你来我往,我往你来,我去你家看看,你来我家瞧瞧。</p><p class="ql-block"> 过年走亲戚,我喜欢走舅家,我舅家是正月CS待客。因为去我舅家能拿到我舅发的压岁钱,这是我走舅家的主因。</p><p class="ql-block"> 过年走亲,我跟我大去过他的舅家、姨家和姑家;我跟我大爸爸或碎爸爸去过我的几个姑家;我还去过我的姨家。</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家走亲戚几乎很少拿过点心类的吃货,基本都是礼馍和包子。家穷了,拿礼都尴尬。</p><p class="ql-block"> 走亲戚像是个信息交流会。大人扯淡(聊天),互相交流,传递信息,说当年的收成行不行,论二、三月粮食够吃不够吃,谈麦子长势好不好,讲养的猪怀没怀儿子,道身体……,都是些实际的生活之事。</p><p class="ql-block"> 走亲戚不管到谁家,除了糕点麻糖外,不管拿去几个礼馍几个包子,留礼时只留一个两个礼馍或包子,剩下的谁拿来谁拿回。别笑话,有的礼馍走亲戚时次次都带次次都没留,走上几家亲戚后经磨损,馍皮蹭烂了,馍相破坏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走亲戚靠步行,路途不一,远近不同,近的几百步就到,远的十多里路要走。走了远路亲戚的那一天,我就觉得有些累。</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六、七左右,我家把亲戚基本走完了。</p><p class="ql-block"> 利用走亲戚,我能见到亲戚中的长者,见到亲戚中的平辈,能拉近了我和他们的情感距离。</p><p class="ql-block"> 走亲戚,听扯淡,长见识,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十三) 挑灯笼</p><p class="ql-block"> 碎时侯,把打灯笼叫挑灯笼。我觉得挑灯笼比打灯笼真切。</p><p class="ql-block"> 挑灯笼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奢望。老家人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挑灯笼。</p><p class="ql-block"> 舅家给外甥送灯笼,要送到十二岁。</p><p class="ql-block"> 过年不几天的初六、七,村上时不时就有人背着灯笼,沿街叫卖。听到叫卖声,我就高兴地跑去看看,看灯笼的式样,灯笼的大小和灯笼的颜色。那时卖的灯笼大都是竹篾子编的,用宣纸染色糊个外表,再用长竹篾子窝个鋬鋬,下边插上一个蹲蜡点蜡的小木板。卖的还有宫灯,火罐灯笼等。大宫灯,是女子嫁出去第一个新年要送的灯笼,希望多子多孙。小宫灯是碎娃可挑的灯笼。卖的灯笼还有“牛粪扑踏灯",是用纸折做的鸡兎马羊牛等造型,打开是灯笼,合上是叠纸,这种灯笼好看不实用,易破易着火。我看卖灯笼,不为别的,只让眼睛享受灯笼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挑的灯笼是舅家送。舅家送的灯笼咋样我都喜爱。</p><p class="ql-block"> 待到十四晚上喝罢汤(晚饭后),我和弟或妹就把灯笼点着,翼翼小心地挑到村街道,和小伙伴聚在一起,借灯会友,以灯传情,并与大家比灯笼,看谁的灯笼大,看谁的灯笼洋货,看谁点的蜡壮,看谁挑灯笼的棍子长。</p><p class="ql-block"> 挑着,玩着,笑着,闹着,一种愉悦洋溢在脸上!</p><p class="ql-block"> 十五晚上,在听着看着邻居燃放纸炮中继续挑着灯笼。</p><p class="ql-block"> 十六是挑灯笼的最后一天。我先从家的后院开始,灶房,厢房,再院子,再前房,包括猪圈、鸡窝等角角落落,圪崂缝缝,用灯笼细心地照一遍,以求驱晦赶邪,然后出门,去和小伙伴们碰灯笼。</p><p class="ql-block"> 碰灯笼是老人相传的说道,说灯笼不能留到第二年,十六晚上要把灯笼碰着烧了,来年挑新的。</p><p class="ql-block"> 碰灯笼,小子娃结伙去找女子娃碰,女子娃见小子娃来了就跑就躲,小子娃穷追不舍,相互打闹,又喊又叫。把女子娃灯笼碰的着火了,小子娃转身便跑。后小子娃相互间又碰起灯来,你逃我追,我跑你撵……</p><p class="ql-block"> 我的灯笼烧着后,我就拿上没烧完的蜡烛,追逐着去烧其他人的灯笼……</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长大了,就享受不到挑灯笼这个福利。</p><p class="ql-block"> 挑灯笼,是我小时候每年期待的乐事!</p> <p class="ql-block">(十四)燎花花</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六完了,灯笼烧了,也许其它地方的年节就此收场。而我的家乡在正月三十晚上还要燎花花,只有花花燎了,才算这一年的年节正式结束。</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燎花花?我原以为谷杆烧着后飞动的火焰和火星的组合叫花花。后查百度,小编给的答案也多,但没有唯一,至今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叫花花。但我却知道燎花花就是火上跳,火上烤,先人这样做,后人也这样做。村上的男女老少能在火上跳的都要跳一跳,至少跳三次,为什么要三次,我不知道。 太小的碎娃由大人抱上也去跳,腿脚不便的人,也要把脚燎一燎。人们想通过燎花花,送走贫穷、心酸和苦难,烧掉秽气、邪气和霉气,消除疾病、不幸和灾难,迎来光华闪耀,人财两旺,生活美满!</p><p class="ql-block"> 三十这天的暮色中,各家各户先后在自家门口,弄些谷杆或玉麦杆,把谷杆竖起来堆放,这样放,燃烧时火势高。</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燎花花,有点像少数民族一年一度的篝火会、狂欢节。</p><p class="ql-block"> 我从家给门口抱了两小 捆谷杆,家人忙完后,我点燃了谷杆,我弟我妹我妈我大和我,一个接一个从火上跳……。让这三跳的火,烧光心中的烦恼,红火今后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胆小的我,看到火苗不高才敢去跳,火苗高了退避三舍不去跳。</p><p class="ql-block"> 燎花花是村上过年最热闹的一个活动,时间集中,参加人多。你家火灭我家着,你家燎完我家燎,家家不落,一村火亮,满街烟飞,十分热闹。</p><p class="ql-block"> 爱玩的人,自家燎完燎他家,这家燎完燎那家。特别是那些胆大的半大男娃,成群结伙,东奔西跑,谁家的花花他们都想燎。跳时,借助助跑和惯性,比谁跳得精彩,跳得高,彰显自已的厉害和能行。有的不小心,烧焦了头发,烧着了裤裆。还有趁机使坏的给火堆里扔纸炮,炮声一响,引起正跳火人的尖叫……</p><p class="ql-block"> 燎花花的跳跃声,欢笑声,耍闹声,搅和着烧柴的啪啪声,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欢乐颂》。 </p><p class="ql-block"> 花花结束,年节谢幕,人们回屋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脱衣睡在炕上,我又掰着手指,数着算着,算着数着,看离下一个过年还有多少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