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李哩哩¡

<p>(1)全面看待成人的影响</p><p>①正确看待隔代教育</p><p>隔代教育虽然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但并非无法解决,关键是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老人有着较多的育儿经验和耐心,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老人长期积累的阅历优势,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实践证明,有许多知识层次高、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因为孩子容易接受爷爷、奶奶慈祥的爱,老人的充足时间和对孩子的耐心也是对父母教育的一种弥补。 父母每天应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不能认为祖父母带得让自己放心,就干脆什么也不管,这样孩子必然会与父母渐渐疏远。</p><p>②不可忽视父亲的作用</p><p>父亲是孩子重要的生活伙伴。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因为男人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这对子女是一种优势。那些和孩子一块儿玩耍的爸爸能够在孩子心中留下快乐的印象。这不仅能为父子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孩子今后跨越青春期危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爱心的父亲更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耍, 这样孩子便会对父亲产生亲近感和敬慕之情,父亲良好形象便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心中。</p> <p>(2)懂得理解孩子</p><p>①让目光与孩子平视</p><p>有这样一幅漫画, 成人眼中精彩纷呈、五光十色的世界,在孩子的眼中却是根根竖立的“柱子”,那就是成人的腿。家长身高的优势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迫感,在亲子活动中,家长要尽量俯下身,可以采用蹲、坐、跪的姿势,做到与孩子的目光平视,这样可以在心理上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使得双方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中进行交流和游戏。</p><p>②让心灵与孩子平等</p><p>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双方,他们都是亲子关系的发起者和受动者,虽然家长在其中有着相应的主导作用,但是却不能试图去控制孩子,而应当自主、平等地对待孩子,体罚、溺爱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并且是循循善诱,才能在教育中赢得良好的“权威”,在生活中获得相伴的快乐。孩子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成长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不断做错事和犯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对待孩子所犯的缺点和错误,如何帮助他认识、克服、纠正错误。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们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处事方式和生理、心理需求来体会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孩子心里认为是合理的事,对家长来说也许是错的,甚至是不可原谅的。</p><p>③让行动与孩子平行</p><p>哲人说:“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家长要做的不是代孩子决定他的方向、他的未来,而应当体会孩子的需要。有家长会说:“怎么能让他做决定呢?他现在太小了,担不起这个责任的。打个比方说,如果我现在不逼他学钢琴,他长大后和同学一比什么都不会,要后悔的。”虽然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机会。孩子与家长虽然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但是他们依然是独立的个体,家长要留出空间给孩子,也要留出空间给自己,要学着让孩子自己承担属于他的责任。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子女虽然都继承了陈省身过人的智商,但是,他们都没有子承父业。他从来不暗示子女他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意见和建议,最终让他的孩子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就和幸福。</p> <p>(3)善于表达你的爱</p><p>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是爱,其实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一两件玩具礼物。父母要善于用适当的方式将爱恰当地表达出来。有的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认为这才是爱孩子的表现。这种错误的爱不但不会密切亲子关系,而且让孩子变得自私。父母在向孩子进行爱的表达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用同样的方式或者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如轻轻碰一碰脸蛋表达出他们对父母的爱,让他们学会爱父母、爱他人,把爱具体化。</p> <p>(4)学会与孩子沟通</p><p>学会沟通就是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人。亲子之间相互作用不仅仅是说服,更重要的是沟通。当一名好家长要有爱心,成为孩子的伙伴,能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作为家长,无论我们的工作多么繁忙,每天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活动,共同分享彼此的情感和家庭的温暖,这样会使亲子关系得到稳定的发展,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p><p>①倾听孩子的谈话</p><p>乐乐:“今天我们班的明明摔了一跤,都哭了。”妈妈:“哦,你没摔倒吧?”(一边挑选乐乐爱吃的西兰花,一边问道)乐乐:“没有,他有一个很大的伤口,流血了。老师带着他去找医生了......”妈妈:“知道了,那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孩子还没说完,妈妈就打断了孩子的话)乐乐:“什么也没学,我不跟你说了。”显然妈妈没有认真听乐乐讲话,继而没有听懂乐乐的意思,她的忽视导致乐乐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在妈妈看来,只要“乐乐没摔跤”,这个话题就结束了;而在乐乐看来,班上有小朋友摔跤是一件大事,因为“流血了”。乐乐的情绪需要得到安慰,他觉得有必要告诉妈妈,如果妈妈能对乐乐提出的话题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亲子间的交流就不会中断了。家长要学会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当孩子有特别想和家长分享某件事的时候,即使这件事在家长听起来有些鸡毛蒜皮、不着边际,家长也要认真地听、耐心地听,真心关注孩子所关注的,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家长。而对家长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说话,为家长提供了一次了解和培养与孩子良好关系的机会。</p><p>②认同孩子的感受</p><p>家长在和孩子互动时,往往采用高高在上的态度,会从自身的角度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孩子在说一个不太好的感受时。而这种说教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本来想说的话也不会说下去了。也许你不同意孩子的说法,但要先接受孩子此时此刻的感觉。</p><p>③交流的话题要具体</p><p>妈妈:“今天你在幼儿园都干什么了?”东东:“没干什么。”妈妈:“你们午饭吃的是什么?”东东:“不记得了。”</p><p>东东妈妈问的问题太过笼统,也无法提起东东的兴致,所以导致了谈话的终结。在你想问孩子时,你需要先做做功课,事先在幼儿园的主题墙上获知孩子的在园安排和食谱。你可以问问他:“今天你们在操场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对吗",当孩子有兴趣说下去时,你要通过复述帮助他组织语言,“噢,先是这样,然后....”提高孩子完整表述一件事情的能力。</p> <p>(5)鼓励和惩罚的原则</p><p>①鼓励的原则:多赞美鼓励,不要吝惜奖励孩子;奖励的内容和其受奖励的行为相符;奖励要在好行为发生后立即施行,才有效果;奖励不要太滥,要通过善意的竞争才有意义;口头赞美的语句要具体;奖励要由外控逐渐引为内控,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不要错用奖励,要针对好的行为。</p><p>②惩罚的原则:惩罚并不等于体罚;要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实施;惩罚的方式要公平,前后力求一致;对孩子的惩罚可以用取消某些他们视为重要东西的方式:不要拿生命有关的事项来惩罚;惩罚孩子要让孩子明白你喜欢他,只是不喜欢他的不良行为,把人和事分开;惩罚应配合口头说明,让孩子明白自己被罚的原因;惩罚孩子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羞辱、贬损孩子,不要做超出其年龄的要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