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家长好!</p><p class="ql-block">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手足口病也开始肆意流行,令许多家长和老师担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幼儿手足口病知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每年春冬季节是手足口病疫情的高发阶段,我园将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做一些宣传,请家长朋友给予关注,并配合我们开展有效的预防工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p> <p class="ql-block"> 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p>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传播方式是多样的,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水感染</p> <p class="ql-block">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1、“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p><p class="ql-block">2、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避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p><p class="ql-block">3、幼儿如在家中发生精神不振、肠胃不适、发热、皮疹、咽痛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诊断情况详细告知老师。孩子患病后应暂停来幼儿园,避免交叉感染。</p><p class="ql-block">4、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更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或腹泻的孩子,家长要立即带幼儿去医院就诊,确诊是传染病患儿家长有义务第一时间通报老师。幼儿园将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幼儿病愈、隔离期满后应持医院的健康痊愈证明才可返园。</p> <p class="ql-block"> 家庭护理方法</p><p class="ql-block">1、由于患儿口腔溃烂、疼痛,故饮食尽量清淡,以流质食物最宜,避免进食酸辣、燥热、肥腻、难消化之品。</p><p class="ql-block">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溃疡局部可用淡盐水抹拭,局部喷上喉风散或西瓜霜等。若口腔黏膜溃疡明显的可用思密达粉剂撒于创面,以促进局部黏膜的修复。</p><p class="ql-block">3、手足心疱疹不可用未经消毒的针挑破,应由其自行消退,以免继发感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敛疮止痒,如疱疹破溃者可用金霉素眼膏或百多邦软膏搽破溃处。</p><p class="ql-block">4、可适当配合饮食疗法,如以胡萝卜、马蹄、竹蔗煲瘦肉汤或竹叶卷心加冰糖煎水代茶等。</p><p class="ql-block">5、一旦患儿出现胸闷、气促、疲惫、喜叹息等症状,应警惕并发心肌炎的存在,须即往医院诊治。</p><p class="ql-block">6、若患儿突然呕吐、颈项强直,甚至四肢抽搐,为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征象,应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p><p class="ql-block">通常情况下,即便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只要配合治疗,一周左右就可以康复,所以爸爸妈妈也不要太过担心,但是也一定不要太疏忽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