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词书画等传统中国艺术,<b>意境是核心词。意即立意,境即境界,就是作品立意是否高妙,是否能以高妙的艺术能力予以呈现。</b><br>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清初四王之<b>王原祁</b>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b>王国维</b>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实际不仅是词,<b>诗词书画都讲究的是境界。</b><br><b>艺术品的意境,当然是源自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艺术的表达能力。</b>所以,艺术之路绝对是终生学习修悟的过程,除了向古人学习,“外师造化”也是必须的过程,分享下面这几幅作品,我们可以大略感受一下唐天涯心中的云山,感受那种云山辽阔、峻极八荒的壮美。 (图一唐天涯作品《桂林山水甲天下》) 【<b>唐天涯作品《桂林山水甲天下</b>》图一】看到题名,又说是庚子冬月作于桂林,很容易让人以为这就是一幅写生画,但<b>画面内容却与实际的桂林山水相去甚远。为什么呢?</b><br><b>其实这就是立意的高低,写生的本意首先是从实际场景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素材,这些素材进入自己既有的审美体系,经过再次构思创作,才是成功的作品。</b>如果写生山水如实地描绘客观的场景,显然就失去了艺术的意义。<br>这幅图天际苍茫,山色偏暗,或许是真是冬日的阴天,或许创作的构思。远景山势横列,峰峦叠嶂;<div>近处白水环绕间,一列山脉自右上向左下延伸,眼前水中滩渚弥漫,水草丰茂;</div><div><b>近景左右的树上花色烂漫盛开,与中远景山顶的粉色点缀呼应,与暗淡的大背景形成对比,为这白水苍山平添了无限的生机。这个构思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b><br>当然,<b>构图、笔墨、画法等综合的表现力更见功夫</b>——<br>天际、远山的墨色渲染,中景山体为了增加质感渲染写意后增加部分皴擦点染;<br>主体构图很可能是实景,但局部的艺术构思则完全是作者的创意;<br><b>心中的情感思想倾注到笔端,就是笔意,笔意在墨色、画功的加持下,自然流淌,挥洒自如,就营造出大自然的壮美、沉静、幽远。</b></div> (图二唐天涯作品《云山图》) 【<b>唐天涯作品《云山图》图二</b>】仍然是庚子冬日作于桂林,显然是在图一之后的某日,观看日出时的写生之作。<br>远处天际,红彤彤的太阳刚升出地平线,天空明丽中带着朝霞,人字排列的飞鸟正向着太阳飞去;远处云海苍茫,山峦叠嶂起伏,若隐若现;中景左中右,四处山峰正在云雾迷蒙中变得清晰起来,近处的山崖边,草木虽不茂盛,但几处树木枝头依然开着不同颜色的花朵,与中景山头的粉色点缀相呼应。<br><b>云山辽阔的天地间,明丽、空灵、朦胧的基调下,<br>太阳、飞鸟、山花、云海、飞瀑、烟云,<br>这一切如此之生动、静美,<br>分明可以听到万籁无声的合奏。</b><br>这种旭日东升、鸿运当头的云海场景,题材常见,但作者<b>精心的构思、多变的构图,配合深厚笔墨功夫,仍然表现出惊人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b> (图三唐天涯作品《云山图》) 【<b>唐天涯作品《云山图》图三</b>】这幅是纯水墨山水横披,仍然命名为云山图。显然是从桂林回来之后,前两幅写生创作的情思没有完全释放,意犹未尽之下,进行了一次更为全新的创作。<br><b>这幅图是完全突破现实、突破时空,直接写出心中的云山——天地无尽、气吞八荒。</b><br>构图布局极尽云山雾海之变化,彰显大自然之洪荒本色是这幅作品最精彩、最令人震撼的亮点;<br>画面主体是中远景,左上、右上的山脉汇合到近景,远处云海向下延伸、四处流布,弥漫至中部主体山梁之间;<br><b>中近景山石以传统画法,勾勒皴擦点染而成,这是在暗示我们的文化传统正如这山川天地般永恒;</b><br>飞瀑流泉,山涧水雾迷蒙,轻盈地漂浮到半山腰,与云海形成有趣的对比和呼应。<br><b>因为立意之高远,必然会调动极大的创作激情</b>,作者将自己对天地无言之大美的感动和理解,倾注到笔端,笔意恣肆,气韵流布,一气呵成,满纸云烟。<br><b>笔墨苍润,意境高古、野逸,格调清奇淡雅,气势磅礴,神韵惊人,</b>绝对是难得一见之上品佳作。 【<b>总结</b>】从写生创作,到直抒胸臆的恣肆表达,这之间究竟有多么遥远的距离,这之间的心路历程究竟是如何完成的?一般的欣赏者大约根本理解不了这个问题,极高水平的艺术家大约才会明白这个难度。<br>而这个过程,在唐天涯这里几乎没有距离,轻松直达。何以如此呢?<br>诗曰——<br><b>心有云山吞八荒,下笔恣肆走四方。<br>山川飞瀑岂无言,但书大美万年长。</b><br>(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图片使用得到唐天涯老师的授权) (继贤阁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