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25日,武威师范美术班同学毕业留影(第一排左起:段小波、赵以武老师、姜维勋校长、高今月老师、童国华、张桂梅;第二排左起:冯富章、香千远、张有才、陈石、马永恒、蔡福山、朵云庆;第三排左起:杨震雨、阚延龙、陈悦、任玉国、刘振基、赵卫东、李家源、富丰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律.赞武威师范79届音美班学生</p><p class="ql-block"> 作者/马守华</p><p class="ql-block"> 翩翩起舞竞温柔,巧手书描绘九州。</p><p class="ql-block"> 志道崇高扬善事,贤材聪慧逞风流。</p><p class="ql-block"> 修来练就身姿美,闻早功成建大猷。</p><p class="ql-block"> 淑女霞辉姿妩媚,男儿有志谱春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时间从我们身边默默流过42年,岁月虽然带走了我们青春容颜,但带不走我们对青春岁月的美好记忆。面对如今的花白鬓发,只有这张毕业照记录下我们曾经年轻的相貌。当我们回眸静观这张照片时,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我们这些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凭借优异的文化课成绩和一技之长,考入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学府——武威师范学校“特长班”,即音乐班、美术班,我们庆幸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师范生。</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武威师范学校老大门 摄影/刘万久</p> <p class="ql-block">在校期间的武威师范学校大门</p> <p class="ql-block"> 1978年3月,我们这些来自武威地区“六县一旗”的知青、农村、农场、企业、复退军人等31名年轻人,由于有共同的艺术爱好,使我们融合成为一个亲密的集体,按照所学艺术专业,学校将我们分为音乐班和美术班,其中:音乐班13名、美术班18名,学校统称我们两个班为音美班。记得当年武威师范学校招录的学生共分为7个班,1-4班为普通班,5-7班为专业班,即音乐班、美术班、体育班。因我们音美两个班人数较少,所以我们两个班公共课,即政治、语文、教育心理学、体育等公共课在一起上课,音乐、美术专业课分开上课。音乐班的班主任先后由聂殿恒、张焉非老师担任,音乐教师有聂殿恒、张宏瑾、张焉非、李海林老师等;美术班的班主任一直由高今月老师担任,美术教师有高今月、颜世鹏、王兴智老师等。公共课教师为:政治刘秀英老师、语文赵以武老师、教育心理学陈建华老师、体育张建金老师,赵以武老师兼任音美班的班主任;还有我们熟悉的校长姜维勋和许有润、马守华、马全等老师。当时学校的办公条件简陋、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但给我们音美班授课的老师,不论是专业课老师还是公共课老师,都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教学功底,他们经验丰富,方法得当,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循循善诱,一丝不苟,诙谐幽默,寓教于乐,既治学严谨又平易近人,給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赵以武老师《苍鹰颂——写意新长征》诗稿,由陈石同学收藏</p> <p class="ql-block"> 音乐班开设:基础乐理(节拍、节奏、音程、调式、和弦、调性关系、基本曲式结构以及记谱法、歌曲做法等内容),声乐基础和视唱练耳,钢琴(脚踏风琴)手风琴,和声学,音乐欣赏,音乐教育学以及简明中外音乐史等。音乐班的琴房置在学校操场西边上的两间平房里,教室里面摆放着几架旧的脚踏风琴和一架音不准的钢琴,我们班的同学还时不时的自己调调音准。练习曲目是基础课程拜厄和车尔尼599,进度快点的同学练习《献给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等一些著名曲目,因为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当时的教学条件、设施都待改善中,没有正规的练习曲目教材,我们13名同学就借来老师的教材自己刻印全套的练习教材,繁琐而量大!尽管这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都十分珍惜经过努力得来的学习机会。每当悠扬的琴声从琴房飘扬出去的时候,我们欣慰而陶醉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音乐班魏长幸同学在操场上练琴,操场西侧是音美班上公共课的教室,音乐班的练琴房</p> <p class="ql-block"> 美术班开设:素描基础理论与素描技法、色彩学、构图技巧等课程。那时候,武师开设美术班基础条件差,为了解决教学资料短缺的问题,美术老师设法寻找到一些美术教学资料后,就充分发挥美术班学生写字好的特长,自己动手刻蜡板用油印机印制美术讲义等,为美术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美术班专业课教学在学生大食堂前面的“工字房”,有一间约30平方米的教室,我们叫他为“画室”。就在这间教室里,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开始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上专业课时,我们18个人就围坐在一起画画,从学习素描基础理论和素描基本功的训练开始,学习画几何体石膏模型到耳朵、鼻子、嘴巴、眼睛石膏模型,逐步开始画大卫、海盗、维纳斯、少女等石膏雕像。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便进入实践人物形象的素描学习,那时候学校教学经费短缺,经常请模特教学不现实,所以大多数情况是我们同学之间轮流“坐庄”充当模特或邀请其他班的同学作模特。在学习色彩学课时,我们不分学科,凭借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学习水彩画、水粉画、油画,在学习色彩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我们经常徒步往返几公里到海藏寺、白疙瘩桥、东关植物园、文庙等地方进行实地写生。每当我们走出学校到外面上写生课时,普通班的学生都很羡慕我们,他们嫉妒地说:美术班的同学又到外面“放羊”去了。</p> <p class="ql-block">左起:段小波、张桂梅、童国华三位美术班的同学在郊外写生</p> <p class="ql-block">学校礼堂鉴定为D级危房,于2020年10月份拆除。礼堂西侧“工字房”是美术班教室(画室)</p> <p class="ql-block"> 按照国家对师范学生的政策,我们每人每月有19元的生活补贴,家庭困难学生有2元的困难补助。学生口粮每月定量为31斤,面粉为85粉,且供应的30%是杂粮,实行饭票制。我们的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千人的大食堂里就餐,早餐馒头、稀饭天天如此;午晚餐主食以馒头为主偶尔有面条,同学们很喜欢吃打卤面、臊子面,开饭时间大家到食堂门前排队打饭的拥挤场面,至今历历在目。副食炒菜,就是大烩菜,一荤一素,再没有挑选的余地,每逢节假日偶尔供应大米饭。学校的伙食标准低,印象最深的是每次供应杂粮时,同学们对玉米面发糕、玉米面压制成的“钢丝面”还能接受,但是对杂粮馒头都不喜欢吃,因为杂粮馒头的面实在太黑,呈“黑褐色”,同学们称它为“铅球”,“铅球”不是现在的黑面馒头,实际是荞面和高粱面的混合面,真是难以入口,而且食后胃痛胃酸,有的同学就把“铅球”放在树枝上。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就到大十字广场的市场,选择高庄馒头肉夹馍、臊子面、凉面、面皮子等食品改善生活,当时东街的天津包子馆,西街、北街的饺子馆等都是学生们的常客。如今杂粮馒头却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主食之一。</p> <p class="ql-block">武威大什字</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学生们的住宿条件更是简陋,男生8人一间宿舍、女生4人一间宿舍。没有上下铺,就是铺挨铺的通铺床。到了冬天,教室和宿舍就靠煤炉子取暖,煤炭限量供应,每天同学们轮流值日负责教室和宿舍炉子。虽然当时学校的条件有限,但我们音美班的同学们,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你追我赶、相互交流学习、切磋专业技能,常常能看到美术班的画室灯亮到熄灯前的那一刻,同学们为了一幅习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也常常能在熄灯的前一刻听到音乐班琴房的琴声飘扬在校园。有同学为了学习《我爱你中国》这首钟情的歌,带了两个馒头进电影院一天连看了五场《海外赤子》电影。想想那个时候大家真的是痴情而忘我,物质的匮乏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简单而纯粹,大家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彼此关系和谐融洽。</p> <p class="ql-block">大什字广场北侧的人民影院</p> <p class="ql-block"> 1979年,由于国家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将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所以我们这一届原本是1980年春季毕业的学生就提前到1979年秋季毕业。上半学期我们在学校学习了一个多月课程,就被安排到城区各小学开始了两个多月的实习教学活动,毕业前夕我们音美班分别举办了一次汇报演出和美术展览,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1979年9月,武威师范为79级毕业生颁发的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 1979年9月,根据武地组发(1979)284号、武地文教字(1979)132号、武地民劳(1979)881号文件“关于分配武师七九级毕业生的通知”的精神,我们被分配到市县各中小学校,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按省劳动局甘劳薪(1976)104号文件规定,见习期为一年时间,见习期间每人每月工资36.5元,当时可以很充裕的满足一个月的生活所需。</p> <p class="ql-block">这一份永昌县文化教育局《关于武师七九级毕业生吕超基等二十六名同志分配工作的通知》文件,由陈悦在金昌市永昌县教育局档案室中调取</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1989年,我们毕业十年时间的前后,有一个政策性文件规定,中专学历满2年,可享受15元的知识分子的待遇补贴。因我们这一届提前半年毕业的学生,武威地区有关部门死搬宁套文件规定,不承认中专学历,不享受15元的知识分子待遇补贴。当时我们的工资不足百元,15元的待遇补贴也不是个小数字。又闻悉兰州、白银、金昌等地区不受影响,而武威地区严格执行文件规定,涉及到武威同级的几百名同学切身利益,让我们感到百思不解,一是我们是首届恢复高考考入的学生;二是提前半年毕业是国家教育“春改秋”招生计划造成的;三是我们要求继续回到学校“回炉”完成半年的学业;四是其它地区为什么没有受到影响?基于上述四点,在武威的79级毕业生联名写上访申诉材料,并直接向有关部门领导反映诉求。由于我们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诉求合理,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学校为我们补发了毕业证,享受了知识分子待遇的补贴。</p> <p class="ql-block">1989年5月,武威师范为79级毕业生换发的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毕业后,有的同学考入大学继续深造,一部分同学改行调到行政部门、文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一部分同学调到城区学校工作,但仍然有部分同学留在基层学校工作。幸运的是我们音美班的同学们没有一位同学,因工作环境不佳而下岗。</p> <p class="ql-block">武威第十八中学(原武威师范学校)走进大门南侧办公楼至今仍保存</p> <p class="ql-block">2019年下半年,武威第十八中学对原武威师范学校凤凰台图书馆进行改造,现巳修旧如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策划/编辑/陈悦</p><p class="ql-block">诗词作者/马守华 系甘肃省武威笫十八中学(原武威师范学校)退休教师</p><p class="ql-block">撰稿/陈悦 董祥琴 香千远 </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歌曲《深深的怀念》</p><p class="ql-block">说明/图片由同学们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0日 甘肃·武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