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相关阅读</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b84bot6?share_depth=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走进“旧时攸县农家用具博物馆”</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eqcs5nm?share_depth=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攸州记忆200年,农家用具逾千件(上)</a>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上篇“正屋用具”,采用了74人450幅图片;本篇(杂屋、作坊、农林渔牧、民俗、文物)又采用了51人455幅图片,欢迎大家指导、纠错并补充供图,再致谢意!</b></p><p class="ql-block"> (续上)</p> .<b>杂屋用具 41</b><br> .<b>1、杂屋</b> 指灰屋(一般包括厕所和猪栏)和牛栏屋。农村民居的正屋附近,必定有低矮的单间灰屋,有的大户或屋场可能数间灰屋并列。牛栏屋或独立,或靠灰屋设置。 村落一侧排列的低矮杂屋 独立户正屋右侧杉皮盖顶的杂屋 2、<b>灰屋 </b>主要用具有茅坑(固件)、茅子板、淤桶(粪桶)、淤筒罐、把桶、搅拌棍等。灰屋,甚至还放置木料、稻草、干薯藤及锄头类农具等。 正屋左前杂屋。一般为灰屋,即厕所与猪栏屋。 灰屋中的厕所:左起,图1、2茅坑、茅子板,图3淤桶,图4淤筒罐,图5把桶等。<div> 图2朱文豪,图4嘎子哥,图5彥儿南飞</div> 3、<b>畜类 </b>猪栏、猪食盆(槽)、猪笼、猪草篮、锉刀,牛栏、牛绳、铃铛、牛药箩,羊圈(棚),马鞍、笼头、衔铁、马衣、低头革、缰绳、马鞭、马厩(求原件图片) 在农村,凡高约一米左右的竹片、木板间隙门的低矮屋,都是猪栏屋,牛栏屋则是杆子门(活动横木杆三四条置于两侧门方)。图左2间为猪栏,右1为厕所。如今2间猪栏里成了堆放稻草等杂物仓库。 左起,图1猪栏屋,图2、3、4猪食槽(盆),图5羊圈,图6锉刀,图7猪草篮,图8小猪笼<div> 图2嘎子哥,图3故事,图4平儿,图5炎峰,图6彥儿南飞,图7陈国荣</div> 这石槽,做水缸太浅,做猪食槽太深,想来,可能是牛马料槽。听听各位高见,它是干什么用的? <p class="ql-block"> 图1为牛栏屋;图4为牛铃铛,陈国荣摄影。</p> 泉坪,攸县唯一养马、有马帮,且保存“古法造纸”的地方,清咸丰年间出过一位九品官;湖南大学谢南斗教授称,九品官可为小县的县官,或钱粮科长。泉坪古村被国家住建部授牌“中国传统村落”。 图南山阳光 4、<b>家禽 </b>鸡埘(室内外)、鸡笼、鸡仔笼、孵鸡窝,鸭埘、鸭罩笼、鹅屋,鸟笼 左起,图1厨房鸡埘,图2火唠屋鸡埘,图3厅屋地下鸡埘。在攸县民间,至今仍有把鸡埘设在正屋的。图5、6、7杂屋鸡埘,图8室外鸡埘,图4小鸡圈。<br> 图2刘计南,图6稻叶,图7炎峰 左起,图1、2、3大小鸡笼,图4鸭罩笼,图5鸡食筒,图6下蛋窝,图7、8鸟笼,图9孵鸡窝。<div> 图2小鱼,图3炎峰,图4如意,图8蜂蜜曼哥,图9井妈</div> <p class="ql-block"> .<b>作坊用具 61</b></p><p class="ql-block"> 作坊设备中用具繁多,这里就已知的先发,后期收到图片再予补充。</p><p class="ql-block"> 5、<b>造纸 </b>纸棚,竹料池,踩搭,槽桶,竹帘,焙灶炉,坐子,挫榨</p> 纸棚一 纸棚二 上排抄纸,下排为竹料池、晒纸、成品纸。图1陈敬,图3蔡伍文 泉坪“古法造纸”视频 录制:刘毅强 6、<b>榨油 </b>攸县目前仍存有一座300多年历史的古木榨作坊,位于莲塘坳巨西大峡谷的东冲瀑布边,利用瀑布水力榨油。主要用具有木榨、水车、水碾、柴灶、蒸麸甑等。 攸县硕果仅存的东冲古木榨榨油作坊。2018年8月15日电影《热土》导演组专程到此踩点。 左起,图2、3水碾,图4、5进水枧、水车,图6蒸麸甑,图7木榨主机。<div> 图3洪奉鹏,图5逗逗,图6稻叶</div> 左起,图1高甑,图2矮甑,图3油桶,图4无底桶,图5不识,图6筒罐,图7铁圈、铁锤,图8各种木方及油桶。 7、<b>碾米(舂米) </b>推子、对汤(手动、脚踏)、粉筛<br> 旧时,碾米是去谷壳出“糙米”,舂米是去米皮出"熟米"。<br> 攸县手工碾米的用具,老马的家乡叫“推子”(有的地方叫“碾子”,有的叫"磨笼"或“弄”),所以碾米过程叫"推米";还有利用水力碾米的,与榨油作坊粉碎油茶子差不多的设备。 5只推子。<div> 图1老吴,图2稻叶,图3洪奉鹏,图5逗逗</div> 舂米的用具叫“对汤”或“对”(石臼),动力上有手动式和脚踏式之分,也有利用水力舂米的。易老大说:旧时只有富户人家才舂熟米吃,贫苦人家有糙米吃就不错了。如果舂谷就是给猪吃的,叫舂糠。<div> 强驴蔡伍文认为,糙米营养比熟米高,好蒸酒;朱文豪说,以前传统手工蒸酒一定是用糙米蒸个。<br></div> 5只对汤,形状有方、圆和有耳无耳之分。图上两只穿底的对汤,更是见证了农耕文明的悠久岁月,没有数千万次的不断碰撞,估计敲不穿这至少两三寸厚的石底。摄于渌田镇。<div> 图1小鱼,图2冰冰,图3汝好</div> 对汤工作样式。左起,前3为手动式,图4说明图5的脚踏式对汤,网友最纯画了图5这张图,“我家以前就有一个这样的对。”中间黑圆对汤位于湖厂村,是重建真武山寺时出土的捣药对汤。现在推子早已完全下岗,绝少对汤还发挥点抖辣椒、抖药的余热。<div> 图2逗逗,图3稻叶,图5最纯</div> 图3故事 8、<b>做瓦 </b>瓦桶子、瓦衣(布)、刮子、掌子,沟瓦模具 <p class="ql-block"> 瓦桶子、瓦衣(布)、刮子都在图1-3(求各工具单件图片),图4疑似沟瓦模具,图5瓦窑。图2故事,图4蓝莲花</p> 罗布泊帅哥说,攸县金三角仍有这种做瓦的营生 9、<b>挖窖 </b>地窖有室内外之分,室外露天的叫天窖,壁岸坡上的叫壁窖。种类主要有薯窖、酒窖、蜂窖,及窖梯(板梯、楼梯)、窖门等。 <p class="ql-block"> 左起,图1、2是室内垂直地窖,3、4、5、6、8、9、10为壁岸上的壁窖,7为户外天窖。图8为壁窖中的窖中窖,严湖村有只数十米长的室外酒窖,就是典型的窖中窖,主窖进去后,两侧是连续不断的小窖,老马曾参观过,可惜找不到图片了;图3、6为有门的窖,图6是新市回武村的石门方薯窖,看起来可作防空洞使用,图9为建造中的酒窖。室外使用中的窖,一般都有门。图6五哥,图7故事</p> .<b>农林渔具 218</b><br> 本大类,可分为活动件与固定件两类,以活动件为主。活动件使用时出动,用完收回;固定件则常年置于野外,长期或适时发挥作用。<div><br> 10、<b>车水 </b>脚车(踏车)、手车(绞车)、筒车、扯水竹<div> 水车中的手摇水车,一般是一只手摇;足踏水车(脚车)中,有2人足踏,也有3人足踏的。还有“递车”,是指连续数台水车,层层升高往上车水这种方式。扯水竹,曼哥说是煤矿排水用的工具(求原件图片)。<br></div></div> 攸县目前一台最新最好的筒车。当然是景区观赏性的。从构造来说,应该与实际功能差不多,只是它只能看不能用。 左起,图1古老筒车,图2手车,图3脚车。图1炎峰 攸县仍存并使用的筒车,位于凉江。<div> 图虞晓平<div> 关于筒车,攸县有“筒车挽水轮轮转”(类似于“风水轮流转”之意),“老虎看筒车,看嘻车车子转”(指内外行之别,也指自谦)等俗话。<br></div></div> 左为脚车全图,右为脚车车架及大雷公(架上挂件) 水车部件。下排水车叶子、车筒罐、龙骨。<div> 图3、5炎峰,图4五哥</div> 11、<b>蓄水</b> 陂坝,卧管(固件)、塘塞(纠子),田坝木(分水木) 上排,陂坝,下排卧管(水塘水库大坝排水通道)、塘塞(卧管挡水木塞),田坝木(水圳临时截流分水:下游稻田如果暂时不要水,分水木就直接入泥把水挡死;下游如果同时要水,就在分水木下面垫砖头)。<div> 图5老乡蔡</div> 12、<b>犁田 </b>直壁犁、卷壁犁、牛轭、藤索、横刀、嘴笼(牛兜)、拿沙(竹枝)、牛药筒罐(给牛补充营养) 犁田的全套都在这了。图1、2、3、4为犁,图5、6、7、8为牛轭、横刀、藤索,图9为嘴笼。<div> 图5、6彥儿南飞,图7余生</div> 13、<b>耙田</b> 竹耙(浪耙)、铁耙(梳耙,生坯耙)、南田棍、平田车 左起,图1、2为竹齿耙,图3、4、5为铁齿耙,图6、7为平田车。<div> 图5千年老幺,图6、7炎峰</div> 难能可贵啊。还真有人留下了“南田棍”。<div> 图1、3彥儿南飞,图2千年老幺,图4炎峰</div> 14、<b>锄类</b> 岩嘴(岩尖)、扁铲、二铲、弯蔸、锄头(圆口、方口)、耙头(宽4齿)、松耙(羊角耙,2齿)、团鱼耙、耙撬(短4齿)、栽勾 一户农家挖、栽、捡的工具应该齐全了。图6彥儿南飞,图7易老大,图8最纯 15、<b>收割</b> 镰子、禾篮(禾架子)、撬子,粪箕(高、矮)<br> “镰子”就是“镰刀”,可割禾,割草,割菜,是中国农民的形象代表,毛泽东委员亲自把它与斧头制成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上。 左起,图1、2禾篮,图3鱼草篮,图4功能不明,图5、6、7割禾、草的镰子,图8割冬茅草镰刀,图9、10粪箕<div> 图2彥儿南飞,图5刘毅强,图6、7陈国荣,图8当贤</div> 如今农村有些地方仍然是手工割禾 <div> 图陈国荣</div> 16、<b>脱粒</b> 禾桶、栅子、谷筛、簟子(篾挡)、帐簟 农民收割水稻后的脱粒工具:图1、2、5组合为旧时打禾机。旧有“扯侧桶”之说,意为单肩扛走侧放的禾桶,那可是一道风景,非强劳力、大力士不可为。<div> 脱粒后,在无合适场地晒谷时,就晒在篾片编织的帐簟上,用后帐簟可收拢保存,如图4、5。<br><div> 图2、4陈国荣,图3最纯,图5、7稻叶,图8刘毅强</div></div> 17、<b>雨具</b> 蓑衣、牛蓑衣、笠头(斗笠)、草帽、纸伞 蓑衣样式。这就是以前干农活时的雨衣。攸县土话中,有“无棕拆蓑衣”之说,意为鼎力支持;还有“八(穿)蓑衣打火--引火上身”的歇后语,意义自明。看看哈,攸县话是不是很精炼很形象?<div> 图2罗布泊</div> 左,牛蓑衣,不仅好多人没见过,可能听也没听过。这次征图没发现,就从湘潭借来一张图片。攸县最早就是属于湘潭地区,耕作习惯相同,牛蓑衣样式应该大同小异。<div> 右,人穿的蓑衣,与上面5只蓑衣不同的是,上半节似乎如披风,可以把胸前也遮挡住了。不知是否确实。</div><div> 图1红网论坛</div> <div> 左起,斗笠,草帽、纸伞。</div><div> 图1故事,图2陈国荣</div> 18、<b>晒谷</b> 晒谷耙、翻谷耙、扯谷耙、吊加锤 图9为吊加锤,老马见过用吊加锤打油菜籽,脱粒。<div> 图1最纯,图2小鱼,图5春风,图7、8、9老乡蔡,图10刘毅强</div> 19、<b>车谷</b> 风车、皮曲、曲箕、盘箕、肚盘、谷箩 风车、皮曲。<div> 图1稻叶,图2春凤,图3小鱼,图4喜喜</div> <b>115年历史的文物级风车</b> 图1、2是同形风车。图2风车上有文字显示:“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 谷旦立 宁开祥 置”,接着还有“昌杨”二字,估计是笔者名字。这台风车除木扇片与米谷出口木板两处有点破损外,其余完好。光绪三十二年就是公元1906年,算起来,这部风车已经有115岁的高寿了。至今,风车在农村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div> 图2、3五哥</div> 左起,盘箕、谷箩、曲箕。<div> 图1、2五哥,图3朱文豪 101</div> 盘子世家 20、<b>筛米</b> 吊筛、甑高、米筛、糠筛,粉筛 5图名称顺序对应。筛米的样式是:箩上放甑高,甑高上悬吊筛,吊筛里放碾完的米,再筛。<div> 图3小鱼,图5逗逗</div> 21、<b>拌砖</b> 砖架、鎅弓、鎅尺、砖篮 图1、3逗逗,图2刘修文,图4故事,图5五哥 73岁高龄的刘修文老师发来他家“百年土砖”图片。有道是“秦砖汉瓦”,这玩意来历可是悠久哈。 22、<b>抖墙</b> 砖刀、段子、砖尺、滑轮、木巴掌(拉八掌)、榔头、石匠锤、墙板、抖墙锤、等把、硪 图1、2陈国荣,图3故事,图4逗逗,图5刘毅强,图6小鱼,图7周冬桂,图8入水白云,图9红叶,图10罗布泊 104 23、<b>运输</b> 土车、高车(花车子)、车箕、车篓、皮肩(求原件图片)、车扁担、木炭篮 左起,独轮、双轮土车、高车,车扁担、车篓、车箕、木炭篮。<div> 图1刘毅强,图2易老大,图3最纯,图4田小平,图5稻叶</div> 24、<b>林工</b> 平常农家特别是在山区,一般多少都有几样砍伐竹木类用具,以适应生产生活需要,比如斧头、篾刀、斫凳、凿、扯钻、削刀、铁锤、马钉、木马、锯等。上篇“正屋用具”已发的不再重发。 图1嘎子哥,图2娜娜,图3老乡蔡,图4千年老幺,图5彥儿南飞,图7易老大,图8炎峰,图9朱文豪 25、<b>狩猎</b> 鸟铳、猎犬、地铳、牛角、兽夹(绳、弹子),挎竹 左起,图1、2、3、4鸟铳,图5猎犬。某年在山区遇见打野猪队伍下山,图上之“红枪”、猎犬是主力武器。 左起,牛角(装火药),挎竹(野猪),3只兽夹。<div> 图2立正,图3当贤</div> 26、<b>柴刀</b> 石刀石斧,柴刀(茅田刀)、护刀、刀匣 石刀石斧。出土于柏市真武山。2011年9月2日,老马在真武山拍摄庙会时发现。这是老马首次见到历史课本中的石器实物,没想到在我们攸县也有。此前,有江西人出价2000,向物主收购,被拒,而作为传家宝收藏。 刀匣一般用楠竹制成,是插柴刀的用具,有干活时挂在腰上的刀匣,也有固定于室内墙壁的刀匣。挂在腰上的刀匣只插一把刀,室内的可插多把。<div><div> 图1田小平,图3逗逗,图4朱文豪</div></div> 柴刀短把,护刀长把,柴刀、护刀都是砍柴草用的,但护刀多用于砍壁岸上的柴草。<div> 图1陈国荣,图2千年老幺 ,图5娜娜</div> 27、<b>采摘</b> 八篓(背篓)、独脚凳、钩叉、竹钩、竹耙 上排背篓主要用于盛放物品,下排独脚凳、钩叉、竹钩均用于摘取树上果实,钩叉甚至号称“摘果神器”。<div> 图1五哥,图2刘毅强,图3彥儿南飞,图4稻叶,图5、6、7最纯,图8小鱼</div> 图1木棉花,图2炎峰,图3小鱼,图4嘎子哥,图5如意 <p class="ql-block"> 至今仍有扒枞毛(松针)当柴火的。</p> 28、<b>防护</b> 井棚、篱笆、拦道桩(绳索)、木桩、木猫 左起,图1、2、3、4、8为菜园园门、篱笆,图5为井棚,图6拦道桩,图7为木桩,图9为木猫。井棚防悬崖异物、野兽入井;拦道桩成对设于路两侧,阻挡牛羊进入;木猫是抓老鼠的。<div> 图9洋乃</div> 29、<b>捕鱼</b> 船、罾、㭛罾、㭛鱼凳,网(手网、捞网、抄网、挡网),鱼篓、筻、钓勾、鱼梳、定筛、鸬鹚 攸县早期捕鱼主力船。图1酒埠江水库的琴陂湖,图2(2004年摄于西门下跃进码头)、3洣水(宋家洲),图4攸河(攸洣两江口)。 图1罾,单主杆,正在洣水边扳大水鱼;图2、3、4均为㭛罾,双主杆,多固定在竹排上,摄于酒埠江水库之昭村段。攸县之“昭村渔火”盛况,就是指这里夜间㭛鱼的场景。 图1㭛罾全图:竹排、小屋、罾,图2、4小渔船,图3抄网。 左起,图1网,图2捞网,图3扳鱼凳,图4、5、6手网,图7夹鱼钳,夏天夜晚照鱼夹黄鳝泥鳅的用具。<div> 图3彥儿南飞,图4当贤,图5小鱼,图6故事(画)103</div> 左起,图1、7筻,图2、3豪,图4、6、8鱼篓,图5鱼梳,图9地龙。<div> 图2五哥,图3、5、7故事,图4陈国荣,图6当贤,图8春风</div><div> 五哥说,在圳里用泥土塞坝,中间把“豪”嵌进去,坐等魚虾泥鳅黄蟮顺流而下进入豪中,魚类只能进不能自己出来,这个活动北乡人叫“嵌豪”。“地龙”是在静水中捉魚之用,用地龙捉鱼要放魚饵。<br></div> 地龙 曼哥说,筻分两种,一种有长竹把,人在岸上用(上图1),一种冒得把,人在水里用(上图7)。此外,除了拦圳个竹豪,还有一种拦大江的麻豪。 30、<b>割漆</b> 割漆工具主要有漆刀、刮刀、漆桶和蚌壳,此外柴刀是进山必备。老马记得,山关的姊妹岭有漆树;蜂蜜曼哥说在975山区,有户人家蚌壳成箩。攸县曾有割漆这行,但这次征图未能收到相应图片,故这里借用网上图片予以说明。 左起,漆桶、刮刀、蚌壳、漆刀。图网络 .<b>民俗用具 91</b><br><br> 31、<b>信仰</b>:佛龛、香炉、磬、鼓、狮、象、碗、卦 铁石铜质香炉。左起,铸铁香炉,正面刻有“丁氏家庙”字样;矩形麻石香炉、钵形石香炉、象鼻耳铜香炉。<div> 图1五哥,图4刘毅强</div> 左起,神龕上石狮、石象(均成对使用),悬挂的磬。图5之磬,最原始时是作为礼器和乐器使用的。<div> 图4小鱼,图5炎峰</div> 左起,图1小佛龛,左右“福”字墙壁对称,檐额有“佛法无边”4字,做工精致;图2敬神小碗,直径8.3公分、高3公分;图3、4、7卦,图5、6堂鼓。<div> 图2炎峰,图3田小平,图4逗逗,图7小鱼</div> 32、<b>锣鼓</b>:锣、鼓、二胡、笛子、且子(钹铙)、唢呐、铛,腰鼓 <p class="ql-block"> 左起,且子(钹铙)、唢呐、二胡。</p><p class="ql-block"> 在攸县民间,白喜事一定用锣鼓(班子),红喜事有的用有的不用。强驴蔡伍文说,渌田过去结亲嫁女用锣鼓,现在不用了。</p> 上排,鼓架,鼓,锣,锣槌,钹铙,下排腰鼓。<div> 图6井妈<div> 攸县民间形容乐器学习之不易:“斗米唢呐担米笛,胡琴学到头发白。一把琴,两根线,学不会,死人面。”(易老大)从这里,你可看到攸县人的诙谐可见一斑。<br></div></div> 33、<b>寿屏</b> 应为“祝寿屏”,是呈赠给寿诞者的寿文、寿词、诗画屏条。如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我上次在淮安首县就说过每人备银五十两办寿屏寿礼。”在攸县民间,旧时之寿屏仍不时可见。老马去年在西乡还见过一副无字屏,不知何意。 老马先后于2006、2012、2018、2020、2021年,在攸县境内拍摄到6副寿屏,上面4副寿屏上传前图2、3下半截作了微小修饰;除图2 “寿”字屏外,全为寿文屏条。<div> 各屏全为金粉字,造型大同小异,似以图1最为精致;图2寿屏上有108个不同样的寿字,真正的“百寿屏”,堪称书法精品;图4的寿屏由原醴陵县知事撰文,攸县县长手书;图3形成时间最早,是清咸丰八年(1858)作品,至今已是163年高龄;其次是图1,民国十五年,至今已是95年,也可称是百年寿屏。<div> 图4向北</div></div> 屏条,金字。萍乡进士赠攸县鸾山朋友花甲之作品 图小鱼 34、<b>龙灯</b>:龙灯、花灯、探灯、轮灯、香灯、碗灯、田灯、河灯、火龙灯(这项名目繁多,求原件图片),除孔明灯外,各灯运行时必配锣鼓班子。<div> 无论民间、官方之喜事、盛事,龙灯是少不了的,春节、开业、奠基、庆典等等,基本上都有龙灯上场。</div> 图2之龙灯为稻草编织的草编香火龙。龙灯有日龙灯、夜龙灯之别。<div> 图1摄自鸾山乡村大舞台一周年,图2摄自2018年8月龙会村,图3摄自鸾山民俗文化节仙人桥之夜。</div> 图1...,图2草编龙头,图3春塘龙村布龙,曾获“攸县龙灯王”美誉。 <div> 曼哥说,你扁嫩当过年不打花灯?龙灯、狮灯、花灯三样,我组就有一个狮灯队,附近一个花灯队,蛮有意思哈。小时候经常看打花灯,好看。主要是看脱口秀。花灯比龙灯狮灯要好看嘻,热闹嘻。以前闹新房的也要先赞一番。记得当时赞主家会养猪:“一只腰子装一箩,一条连铁(胰腺)胆(跨)过河……”尽拣好个哇,这样的赞美诗有如当年“放卫星”。(易老大)</div> 35、<b>孔明灯</b> <div> 强驴蔡伍文帅哥说,小时候,用竹片圈个箍子,中间用钢丝扭个十字架,用包皮纸粘贴竹圈上就成了孔明灯。钢丝中间绑松枝或橡胶片,做动力燃烧,有时放飞不久因天气风大,空中烧毁。回收孔明灯就象如今回收航天整流罩一样,放飞后全力追赶;如果被别的队上的人收到了,必须要回来,不给就干架。回收后补上烂的地方,又可以放一次。</div> 36、<b>探灯</b>:丁字架、灯笼、蜡烛。探灯是攸县巨州村特有民俗,正月十五必玩探灯。“巨州探灯”曾上过湖南卫视专题节目。已列入非遗保护。 上排为探灯灯笼、灯架,下排为探灯串村场景。丁字形灯架上两端各竖一只灯笼,内点一支蜡烛,人手一架灯,穿过全村各屋场,以示庆贺新春佳节。 37、<b>舞狮</b>(狮灯):有文狮子、武狮子之分。文武狮子表演同时必配锣鼓。<div> <b>文狮子</b>至少包括地面和高杆两种表演样式,俗称“耍狮八灯”,主要有狮头、狮被、高架等用具。</div><div> <b>武狮子</b>的狮头、狮被与文狮子的大相庭径,更有大刀、棍棒、铁剑、牛角耙、流星等用具。武狮子须有武术基础才能表演。在攸县,武狮子是鸭塘铺特色民俗,已列入非遗保护。</div> 文狮子之高杆狮灯。作者五哥 图1、2地面文狮子主要用具,图3起全套<b>武狮子</b>用具。鸭塘铺武狮子表演时,文狮子同样登场配合。 邱家垅武狮子班子。左一为地面表演的文狮子,右四为武狮子,其明黄披风为“狮被(衣)”。 38、<b>划龙船</b>:龙船,旱龙船<div> 每年端午期间划龙船,是各沿河乡镇一大盛事,县城段洣水、马鞍山段洣水、攸河下游等地,龙舟竞发,号子震天,各船争先,简直是翻江倒海之气势。</div> 上排:龙头,晒龙舟,龙舟赛。<div> 下排旱龙船。旧时,攸县县城有6条旱龙船,如今仅剩此一条,消失个半世纪重见天日。攸县龙舟研究会镇会之宝。</div><div> 图4虞祯祥</div> <p class="ql-block"> 39、<b>打铁水(铁花)</b>:打铁水是镥锅匠的副产品,其用具主要是炉子、风箱、火钳、木板等。<br></p> 工具很简单,铁花很漂亮。攸县打铁水已列入非遗保护项目。 40、<b>顶凳子</b>:就两样用具,一是凳子,一是小木垫,估计不到3寸长。 那年在马鞍山,开了下眼界,竟然有这么玩的啊:一口钢牙,一身实力,+高超的平衡术!你看顶了几条凳子? <p class="ql-block"> 41、<b>安葬</b>:龙杆、子杆、藤索(龙索)、龙床、大锣、手铳、千年屋、洞穴</p><p class="ql-block"> 曼哥说,龙杆组成有:龙杆2根、龙索2条、子杆2根、水桶绳2副。</p> <p class="ql-block"> 上排,龙杆、子杆、藤索(龙索),图1为龙杆全套;下排,千年屋、龙床、手铳、大锣、锣槌。图9、10洋乃</p><p class="ql-block"> 攸县有的地方有“偷龙杆”的习俗。龙杆班子看中某处树木、楠竹可做龙杆,遂偷砍之,次日主人发现就骂:“哪只瘟尸鬼,你偷到埋人嘞?”这就是“偷龙杆”的目的,要的就是主家这发自内心的“祝福”。</p> 攸县城乡有“穴葬”或曰“洞葬”之俗,人未走,先挖洞,预定一个百年之后的归宿之地。实际上这也属于“壁窖”一类,算是另类“壁窖”。 42.<b>休闲 </b>旧时休闲或游戏,主要有字牌、骨牌、象棋、铁环、陀螺、弹弓、皮枪、跳绳等。 <h1> 象棋、骨牌、字牌、弹弓。</h1><h1> 图1刘毅强,图2炎峰,图3、4网络</h1> .<b>文物用具 43</b><div><div> 在这组旧时农家用具中,有些就是文物或相当于文物级,有的已经列入各项目,如石刀石斧(至少数千年)、东冲木榨(300年)、铸铁水缸(200年)、清朝寿屏(163年)、旱龙船(130余年)、百年风车(115年)、百年鞋模、同仁宫铜牌、鲁班协会铜牌、美军水壶等。</div><div> 上篇未及展开,有或接近文物意义的,这里一并列入文物类图示上传,主要有:古刘国钱币、康熙瓷器、咸丰二年洪秀全手书,光绪元宝、百年百宝箱,民国开国纪念币、公民证、房契、官杠,刺刀、中正剑、作战包、手枪通条,40年代人工画相、画师印章,共和国开国周年纪念邮票,土改政策文本,军人证书,教师聘书,土地房产证,营业执照,军属光荣木牌,出土生银等。</div></div> 左起,古刘国钱币、光绪元宝(4)、康熙瓷器(2)、百年百宝箱、咸丰二年洪秀全手书<div> 图1、4、5刘佰祥,图2、3逗逗,图8筱,图9洪奉鹏</div> 左起,民国开国纪念币,民国三年、十年花边,民国22年房契,民国33年公民证,上世纪40年代“攸北仙人石”画师商标、印章、画像。<div> 图1、2逗逗,图3下一路口,图4、5幽谷王,图6、8、9刘修文,图7稻叶</div> 左起,八卦斩妖牌(2),作战包,龙泉剑(镇宅避邪),民国刺刀,手枪通条。<div> 图1、2千古一人,图3炎峰,图5蔡程飞,图6千年老幺</div> 左起,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邮票(1950),革命军人证明书,林罗两元帅签发;工商营业执照(1950),攸县县长易晚珠签发;湖南省政府、省贫协《土地改革读本.第三册》(1950),攸县土地房产证(1953、1961),军属光荣木牌。<div> 图1、5、6刘毅强,图2向北,图3陈敬,图4逗逗,图7刘佰祥</div> 左起,铁缸,怪石缸,官杠,麂角,百年拐杖,生银,阿魏。<div> 图1稻叶,图4故事,图5刘毅强,图6蔡伍文</div><div> 官杠,发现于渌田某宗祠。网友刘道德说,官杠原来既用于官员抬礼品,也是埋人抬三牲祭品的;在需要祭奠时,摆台面或摆路头,如今只用于抬三牲祭品。<br></div><div> 强驴蔡伍文介绍“生银”来历:1959年,父亲参加修建张家冲水库时,在一废墟上发现一砣重十多斤的金属,经初步鉴定是生银。工程结束回来后,参加劳动的人着手分割,把生银打成块,分批放在铜罐里用木炭烧熔,再将熔化的银水倒入破开的竹片里,然后均匀分配而形成。<br></div> 奇药阿魏(横图),有说生于新疆,有说长于地下棺材之中。但在攸县山区,老马就发现当地称之为“阿魏”的植物,它的形状很是有点意思,罕见。 图1、2、3奇形秤砣,如葫芦,方形有汉字,图4中正剑。图1、2、3肖导 .<b>编余的话</b><br> 又历经约50天,终于把“农家用具”下篇完成,虽然仍有些用具未能收集到图片,有的分类可能不准,也有可能漏项,但总算拉出了一个框架性目录、名录,谁要是真想建“农家用具博物馆”,这组稿还是有点参考意义。<div> 本篇用图451幅(上篇445幅),得到了攸州网群天南海北众多网友有力支持,老马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文中有些用具点了名没有图片,欢迎大家予以补充;其中难免出现差错,请您告诉老马及时纠正。</div><div> 写完此篇,更感觉建设旧时农家用具博物馆迫在眉睫,石材类用品还好说点,更多的是竹木类用具,一旦坏了或被劈了当柴烧,即使想重做找人都难找到了!此间,欣闻坪阳天台山石城观有建馆意向,我们期望其尽早动手实施。</div><div><br></div><div> 在此还说点<b>题外话</b>:攸县土话中,称呼母亲为“娭夹”(音)、“嗯麦”(攸醴边界地区),称呼祖父为“公公”、“蒙蒙”。这种叫法,是不是再次印证了攸县籍教授刘俊男的观点--尧帝生葬在攸县?古时,只有皇家才有“哀家”、“公公”之称呼,攸县民间的娭夹、公公基本与之同音,这是不是由尧帝或就近之炎帝两家影响而来?还有,岳父叫女婿为“姐夫”,这是什么风俗,原因何在?<br> 这些问题欢迎大家探讨。</div> ●●<font color="#167efb">别点赞,别献花,只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和群,以便让“建馆”一事真正引起各界重视,为后代们了解先辈生活留下一点线索,谢谢!</font><div><div>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