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格律诗的避忌</p><p class="ql-block">1、忌犯题:“犯题”是指诗中尤其是起句要避用题面上的字,否则即为“犯题”。格律诗字少意精,题面上交代过的,就不必要在诗中重复交代,以免浪费字句。也可以使诗意含蓄、蕴藉,避免直白。</p><p class="ql-block">2、忌合掌:合掌是指上下联对仗中意义相似或相同的现象。这是对仗的一大忌。对仗的本意是通过上下律句对举,从而拓展语言的表现力及内涵容量,但合掌的律句却字多意寡,上下联对应位置中语意重复,既非相互对立,又非互为补充,造成了词语的浪费。</p><p class="ql-block">3、忌四平头:四平头就是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词语起头。</p><p class="ql-block">4、忌相重:相重是句式结构上的毛病,律诗的中间两联句式结构雷同,就是“相重”。 律句禁止使用相似相同的句式,也就是在颔联和颈联的句式不能雷同。假如颔联是2/2/1句式,那么颈联应该是2/1/2 句式,尽量避免句式重合。律诗的颔联、颈联都要对仗,因此这两联的句式选择十分重要,句式结构相重,诗句就显得呆板了。</p><p class="ql-block">5、忌相滥。相滥是指在上句或上联中用过的词语,在下句或下联又换了一个面貌出现。这是诗人思想苍白词汇贫乏的表现,是一种语言浪费,违背了诗词辞简意丰的基本要求,所以称之为相滥。</p><p class="ql-block">6、忌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 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p><p class="ql-block">7、忌挤韵: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p><p class="ql-block">8、忌连韵: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p><p class="ql-block">9、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p><p class="ql-block">10、忌小韵:小韵是指两句之间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联之内用了同一韵部的字。读起来破坏了律诗的回环韵美效果,也很拗口。</p><p class="ql-block">由于律诗的相关规则与避忌是在唐以后才逐渐完善的,因此,诗友经常提及的唐诗中如“三平尾、三仄尾、同头同构”等现象,不能作为今天我们创作律诗的圭臬或借口。尤其是对于“撞韵、挤韵、连韵、小韵”等声韵毛病,更不能以唐宋诗说事,实因千年语言及声韵变化,期间曲折,不为吾辈知也。</p><p class="ql-block">下面详细谈谈押韵四戒:</p><p class="ql-block">还有四戒:</p><p class="ql-block">1、 戒出韵</p><p class="ql-block">出韵又叫落韵,是律诗(绝句)大忌。古时用韵,各有韵部,一个韵部规定有多少字,押韵的字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去找,不能用其它韵部的字,如若用了,旧叫出韵。这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可是,古韵也有繁杂的地方,如一东韵和二冬韵的字很难区分,“东、聋、中、忠、虫、宫、功、工......”属一东韵,而发音相同的“冬、农、宗、钟、从、恭......”属二冬韵。元稹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诗中的“宫、红”为一东韵,“宗”为二冬韵,这就叫“出韵”。古人作古体诗可以通用,作律诗(包括律体绝句)是要避免的。象这样在口语上没有区别、韵部却不相同的字还有一些,一不注意就要“出韵”。 不过这个戒律可以变通,因为今音和古声不同,我们今天学诗就应该用今韵,凡在今韵中同韵的就可以通用,不能算“出韵”;而不同韵的字就不应该用。</p><p class="ql-block">2、戒重韵</p><p class="ql-block">一首诗中,同一个字不能两次以上用来押韵,如若用了旧叫“重韵”,应该避免。这一点不能变通,字重了,换一个就是;如若不换,就不合格律。</p><p class="ql-block">3、戒倒韵</p><p class="ql-block">在古典诗歌中常有因为凑合韵脚而颠倒词序的情况,如刘长卿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末句本意是风雪夜人归,为了押韵把“人归”词序颠倒为“归人”。为押韵而颠倒词序是可以的,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颠倒,如“杨柳”不能颠倒为“柳杨”、“黄鹂”不能颠倒为“鹂黄”,应该避免因颠倒词序而语意全非、不伦不类。</p><p class="ql-block">4、戒险韵</p><p class="ql-block">以生僻字为韵,叫险韵。除成语典故外,不必用生僻字来押韵。古人也有以险韵取胜者,其实险韵难押,而且字生僻,欣赏的人也很少,往往费力却不讨好。</p><p class="ql-block">失对和失粘</p><p class="ql-block">律诗每联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也就是说,下句和上句每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应是仄仄仄平平。首句押韵的,末字应落在平声上,因而首联不全相对,第二字也要平仄相反,其他各联都要相对;这叫“对”。不符合“对”的规则,叫“失对”,是应该避免的毛病。</p><p class="ql-block">除了讲“对”,还讲“粘”。粘是粘连的意思,要求上一联下句与下一联上句的前两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由于第一个字平仄可以变通,实际只要求第二个字平仄相同。不符合“粘”的规则,叫“失粘”,也应该注意避免的。这里是指五律而言,在讲“粘”的时候,对五律要求的每句首二字,在七律则是二、四两个字,而主要是第四个字。</p><p class="ql-block">“对”和:“粘”,是律诗平仄格式所规定的要求,失对和失粘,就不合平仄格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