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周六一大早,文峰书院王德清院长就带领我们十几位文友,去官庄石匣采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走的是西路,经文祖一路向东,车在山中盘旋而行。有一段山路积雪未化,崎岖难行,网名“青鸟”的女司机,娴熟地巧打方向盘,不一会就轻松自如地驶了出来,一问才知道她常年跟着户外开车,难怪有如此好的车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石匣还有东路、北路。东路是极好走的,宽阔平坦,雪后立马洒盐融化了。还有条北路,叫“山豁口”,是一九七一年时任村支书景慎槐带领村民硬凿开的一条四米宽的山路,也是第一条出山路,孩子们原来就从这里翻山去上中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条出山的路,我有幸和家人都走过了,沿途风景各不相同。那一重重连绵起伏的山脉千姿百态地闯入眼帘,十分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然,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石匣。你看,远处的山脊上青松翠柏挺立着,像仪仗队般在列队欢迎我们,又好像一条巨龙在山顶腾飞,令人惊喜万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山上有树,那村中定然不缺水了。村中,有一条从西向东的汶河,河底有许多巨大的卧石。据说很多年以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真是沧海变桑田了,不由人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上架着十几座石桥,听说最早有二十四座桥呢,您看“升仙桥”竟然有千年历史,其旁立有记载清乾隆年间重修的石碑。在“幸福桥”畔,景晔巧遇老师,我一旁打听,这桥竟是这位老师修建的,既方便了自家出行,也方便了大家。“幸福桥”名起得好,生活幸福,永远幸福。生活富裕了,村民好几家联合也能修桥了。</p> <p class="ql-block"> 沿河两岸,有“仙人泉”、“圣小泉”、“神仙泉”、“东井泉”、“西井泉”等几十处泉眼。最大的要数“凉水泉”了,一年四季都“突突突”地冒着泉水。有村妇洗衣,我试了一下,还真不凉,喝到嘴里,顿觉甘甜。村两委从这里为村民引出两条长长的水管,极大方便了各家的用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靠天吃饭的山村,水是极其珍贵的,村里原有“龙王庙”,村民常去庙里祈雨,保佑风调雨顺。后被拆除,如今正在重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村里寺庙还真不少,有“真武寺”、“东寺”和“西寺”。最有名的“兴隆寺”,也就是“东寺”,一直香火很旺。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文友景晔、景滢详细介绍着本村的情况,返回时,又领我们走了于家胡同等几大胡同。我们在石屋古巷中穿行,路旁的石羊、石狮、石碾似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有的青石板被磨得光滑放亮,有的上面还嵌有深深的车辙印,可以想象,当年祖祖辈辈的先民们靠天吃饭,生活是何等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石屋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有的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石匣村作为我区少有的几个古村落之一,但愿这些石房子能够保存的更久远一些。</p> <p class="ql-block"> 村东头原来的石匣小学正在改建成章丘梆子戏博物馆。院中有一株数百年的古柏,枝叶下长,名为“垂柏”,十分罕见。据说,这里早先有“九圣庙”,也有人说,再早是千年古寺“报国寺”,也不知垂柏是啥时候种上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博物馆大门外的官地南面,搭着一个古戏台,你可别小瞧它,有百年历史的山东非遗文化——章丘梆子戏,就是从这里唱响的。民国时期,村民张立忠(张八)创立了章丘梆子,他和于文地(于七)两人表演别具一格,张八唱腔高昂洪亮,吼声气贯山河,于七表演诙谐幽默,惹得观众笑声不绝。戏班红极一时,唱响济南、滨州、德州、泰安等地。当年与山东五音泰斗“鲜樱桃”邓洪山同台演出,颇受欢迎。邓先生极力挽留两人,但他们都婉然谢绝,一心致力于“梆子”戏的演出传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三十年代,成家后的张立忠在家庭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却卖了一亩地为戏班买道具;四十年代戏班曾被邀请在朱家峪连演十天,村长赏给他个人的十块大洋,他推谢不掉就全部用来买了道具。张先生二十五岁入党,是南部山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利用村长身份作掩护,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莱芜战役期间,他曾带领演员去前线慰问演出《杨家将》等,极大鼓舞了士气。一九七七年春节后,在他七十二岁高龄时,与老艺人于文地、张殿荣、景年俊等,为大家演了《鲁明征西》,他们精湛的表演再一次让观众大饱眼福。当年戏班急缺伴奏人才时,他让大儿子张全礼学敲梆子,长子梆子敲得有板有眼。目前他的嫡孙张德来是章丘梆子剧团的重要成员之一。梨园世家梆子情深,他的长孙张德启,至今珍藏着三十五年前结婚时“梆子戏”的演出录像,并把它转刻成了珍贵的视频。</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五年,本村村民于亮兴在村里成立了第一个“章丘梆子剧团”,在城区演出二十多种剧目,达一百多场,深受观众喜爱,使章丘梆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山路一路上行,一栋温馨的粉红色小楼出现在我们眼前,看它昂立在半山坡上,从众多房屋中脱颖而出,好不气派。原来,这就是本次邀请我们来采风的东道主张德新的家,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全村景色一览无余。想来,若在夏天,三五知己围坐桌旁,喝杯清茶,观观山景,该是多大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张德新建起了“驴友之家”,吸引许多驴友慕名探访石匣,有时一次能接待七、八十人。驴友爬山游玩之余,尝到山鸡、野菜等山中美味,又买到小米、核桃等诸多山货,还灌上了那甘甜的山泉水,常常满载而归。目前他正筹建文峰书院作家创作基地,希望邀请更多的作家前来采风,把石匣更好地宣传出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经理真诚热情,没想到他竟是梆子泰斗张立忠最小的孙子。我们边吃边聊,“肥肠炖豆腐”吃得津津有味,一大锅“炖山鸡”在不知不觉中,也被我们吃得锅底朝天。原来他为了接待我们,专门请了开饭店的大师傅为我们做菜,难怪如此美味。</p><p class="ql-block"> 山里人淳朴善良,待人实诚。记得今年春天,我和家人沿着河边走,一路上好多老人坐在桥头晒太阳,老远就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有着说不出的喜欢。</p><p class="ql-block"> 许多果树正开着好看的花朵,我好奇地询问,大爷笑着连声说:“闺女,你到七、八月再来啊,那时河水涨得更好看了,你来摘果子吃,可要来啊!”直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看着老人发自内心的微笑,恍然在她们中间,有我亲人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大石匣,难道真是神仙眷顾的地方吗?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是出才子佳人的好地方,从村里走出了好多位作家,他们用生花的妙笔书写着思乡的情愫,使我更深刻地认识了石匣。我从景晔那儿知道了石匣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幻的不同美景,从禾子那儿知道了果子沟、百草园,从景滢文中看到他那种对家乡骨子里的炽爱,化成了恨不能一夜之间把十余条规划全实现的宏愿,还有袁媛、景娟、景永、景义泽,他们不断用笔描啊描,可咋描也化不开那悠悠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匣人是看着梆子戏长大的,岳飞、杨继业、寇准等,一个个忠贞报国、鲜活的舞台形象,已然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山村是那样的真实自然,宁静清新。一栋栋石屋,悠长的古巷,用未经雕琢的质朴,迎接着过往,诉说着流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株株老树,裸露着深褐色的枝干,在风霜雪雨中傲然挺立。树枝上,屋顶上,墙角下,还有一层薄薄的积雪,衬托着远处的青山,还有那袅袅的炊烟,真像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山中的树枝竟和城里的不一样,每一根枝条都是向上长的”。王院长又有了新的发现。再看那边,从石墙里长出的树木,也是那样顽强地努力挣扎着向上、向上……</p> <p class="ql-block">感谢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好政策,如今,村里主干道,铺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路畅了,灯亮了,村子比原来强多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许多年轻人到城里发展,村里出了好多能人、贤人,他们致富不忘家乡,像张经理这样的热心人还真不少。他们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人,来乡村旅游,帮着乡亲卖山货,带着村民富起来。</p>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暖阳,照在了晒太阳老人的身上,他们是那样的和善慈祥,而他们脸上洋溢出的笑容,就像缕缕阳光洒在了我的心上,带给我无限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每天每天,他们就这样沐浴着阳光,热切地盼望着,喜迎着孩子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8年12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