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月百花烂漫,春风十里柔情。嗅着花香,我们迎来了齐鲁科学大讲堂第三十期——临沂&日照专场。开幕仪式上,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徐文达主任致词:临沂有20位科学教师参与山东省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地市,当然也是受益最多的地市。自从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任务,在颜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了研读课标、初步研讨、深度打磨三个阶段,临沂20节课例终于闪亮登场,展示在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面前。</h3> <h3> 本期共四个课例,《植物怎样繁殖后代》、《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两节课例来自日照,《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动物的遗传与变异》两节课例来自临沂。通过四节课例使学生认识动植物繁殖后代方式的多样性,了解动植物繁衍及其多样性的原因;感受生命繁衍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h3> <h3> 第一节课例是日照团队张鸽老师的《植物怎样繁殖后代》。张老师从内容组织、学情、教学目标等六个方面展开说课。课堂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种子及其萌发过程”,第二个活动是“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第三个活动是“植物的其它繁殖方式”。通过观察和对比,初步了解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以及植物生长繁殖的自然规律,设计简单的图表进行记录,对种子发芽及植物的其他器官繁殖后代进行中长期的观察和记录。</h3>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例是日照团队的董春燕老师开发的《动物怎样繁殖后代》。课堂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动物宝宝是怎么来的;辨别动物的雌雄;认识卵生和胎生。董老师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运用调查、分类、观察等多种方法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 <h3> 第三节课例是临沂团队的肖晓芹老师开发的《植物的遗传与变异》。课堂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观察亲代与子代的大豆种子;观察亲代与子代大豆植株的其他器官;观察子代与子代大豆植株的器官;认识植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通过对植物的果实、其他器官的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理解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变化,珍爱生命,热爱自然。</h3>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例是临沂团队的刘长征老师老师开发的《动物的遗传与变异》。课堂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给小仓鼠找妈妈;观察仓鼠宝宝和仓鼠妈妈之间的异同;观察仓鼠宝宝之间的异同;观察其它动物和它们的宝宝之间的异同。本课例通过对仓鼠这种常见动物的母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观察比较,了解动物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异同,了解遗传和变异是动物的特征之一。知道生物在繁衍生长进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p> <h3> 课例展示结束,省专家团队的王宪芳老师和李芳老师分别就四节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br> 王宪芳老师首先从整体上对四节课例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其次分别对四节课例进行了专业指导。最后,王老师强调要注意学习内容前后的关联,避免重复和各自为战。潜心解读课标制订的学习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脚手架”予以达成。给予学生充分观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四维目标真正的落地生根。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的兴趣!</h3> <p class="ql-block"> 植物怎样繁殖后代:</p><p class="ql-block"> 亮点: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对比实验,规范细腻扎实,重视实验计划的制订和数据采集,有利于培养学生必备的探究能力。</p><p class="ql-block"> 建议:教学重难点的确立要以课标中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教学内容较多,王老师建议该案例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并尽量多举例说明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样的。</p><p class="ql-block">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p><p class="ql-block"> 亮点:教师创新性的设计了教学内容,如辨别动物的雌雄,较好的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p><p class="ql-block"> 建议:在设计课例时,聚焦核心概念,做到不删减、不重复。</p><p class="ql-block">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p><p class="ql-block"> 亮点:以大豆为例,观察、比较大豆后代与亲代以及亲代之间在种子、植株各器官上存在的异同点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重点突出。 </p><p class="ql-block"> 建议: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水平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多举例,至少让学生观察3种植物。五个教学活动适当的进行整合。</p><p class="ql-block"> 动物的遗传与变异:</p><p class="ql-block"> 亮点:教学重点突出,活动设计安排合理,学习进阶层次清晰。</p><p class="ql-block"> 建议:设计表格帮助学生记录动物诸多性状的异同点,让学生类比归纳动物具有的生命特征,并进一步归纳动植物都具有的共同生命特征。</p> <h3> 接下来,李芳老师对四节课进行了精心的指导。</h3> <h3> 植物怎样繁殖后代:<br> 亮点: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br> 建议:教学目标在说课过程中不能忽略。教学重难点的确立,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情景—聚焦阶段,明确繁殖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明确,教师用语要准确。提供的种子等材料要丰富,不能局限于大豆种子一种材料。教师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细化讨论过程中的问题。<br>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br> 亮点:学情分析客观,重难点把握准确。选取的材料丰富,利于构建科学概念。<br> 建议: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说课时,板书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素材的使用要符合教学环节,利用充分。<br>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br> 亮点:能够做到以生为本,让学习真正发生。观察材料的准备和呈现体现出了结构性、层次性和全面性。能够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必要及时的帮助。<br> 建议:学生欠缺对俗语的积累,建议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俗语资料。沿着大豆这一条主线,设计一个统一的教学情境,一步步引领学生进行有层次的探究。运用归纳推理的办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证据上得出结论。<br> 动物的遗传与变异:<br> 亮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供学生进行探究。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法的观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拓展学生的认知。<br> 建议:文本的格式要规范。拟定教学内容只出现要开发的案例题目即可。内容组织与分析建议采用框架的形式体现。要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以及学情确定重难点。可以再提供一种卵生动物,使材料具备结构多样性。调整教学思路,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思路展开。</h3> <h3> 省专家团队的王宪芳老师和李芳老师结合课标对四节课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四位课例开发老师后期的完善工作。</h3> <h3> 最后,省教科院卢巍主任对四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h3> <h3> 首先卢主任肯定了今天的四节课例,表扬了四位科学老师执着的研究精神,也对她们背后的团队的参与和付出表示了肯定。接下来卢主任对四节课例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同时也给我们执教的老师提出新的改进的思路,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个听课的人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如从传统文化上对“繁殖”给大家做了解读。她说,繁其实本身左边那个“每”实际上就是一个母体,一个女士,她一身头发,那个“糸”就是她身边放了一束扎紧了的丝,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这个女性她生了很多的跟她紧密相连的孩子,本身“繁”就有生殖的意思在里面。最后,卢主任对群内的纪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h3>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当天,四位课例开发的老师就及时的进行了案例设计反思。</p><p class="ql-block"> 《植物怎样繁殖后代》反思</p><p class="ql-block"> 日照 张鸽</p><p class="ql-block"> 本课是建立在“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的大概念基础上,探究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问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知道植物可以利用种子、根、茎、叶繁殖后代;初步了解帮助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学会扦插法、压条法的实验操作。知道繁殖是植物体的共同特征。</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种子及其萌发过程”,让学生先从外部和内部全面的观察种子,再观看种子发芽视频,学生知道植物可以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第二个活动是“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植物的每一粒种子是否一定能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株呢?本阶段活动引导学生设计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练习对比实验中对单一变量的控制,让学生明确只有条件适宜时种子才会萌发,新的生命才能开始生长。第三个活动是“了解植物的其他繁殖方式”。 学生初步了解除了种子之外,根、茎、叶也可以帮助植物繁殖后代,学会根繁殖、茎繁殖的操作方法。通过上述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植物能繁殖后代,并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物种世代相传的这一生物生存的基本法则。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反思</p><p class="ql-block"> 日照 董春燕</p><p class="ql-block"> 听了两位专家的点评,我受益匪浅。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我总是不能把握几个活动内容的顺序,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王宪芳老师和李芳老师都看出了我的困惑,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进行了调整,使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层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王宪芳老师和李芳老师都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增加了一个内容:比较卵生和胎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一内容偏偏是我忽略的。经过专家的指点,我猛然醒悟,经过比较才能强化对卵生和胎生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这一知识点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当然,两位专家不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引领,包括一些细节,例如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进行了精准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反思</p><p class="ql-block"> 颜世萍工作室成员 肖晓芹</p><p class="ql-block"> 期待已久的临沂专场课例展评终于启动了!很荣幸自己是第一批展示的成员,能够尽早得到专家的点评,也提前给了我一次学习改进的机会。听完两位专家的点评,让我欣喜万分,细致的评价语言犹如春天的细雨,给我注入了萌发新芽的力量,让我收获很多,但也引发了我一些新的疑惑。下面将专家的点评和自己的感悟浅谈如下:</p><p class="ql-block"> 王宪芳老师首先提出了表扬: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比较到位,思路是对的。李芳老师也肯定了本课例资源的一些做法:以生为本,让学习真正发生。观察材料的准备和呈现体现出了结构性、层次性和全面性。能够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必要及时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课前渗透了科学史的教育,拓展了学生认知。教学设计文本和说课课件格式规范、符合要求。两位专家的点评给了我深刻的启发,让我对本课例资源的设计有了新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一、对课堂内容活动的安排有待优化。</p><p class="ql-block"> 在设计本例资源时,对活动内容的安排也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由最初观察大豆种子、玉米种子、君子兰、虎皮兰,这样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就像大豆只有种子,没有其他器官一样,所以又调整为只观察大豆植株的果实和其他器官。通过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关系的大豆植株,大量观察发现:它们确实存在的一些共同现象和不同特点,从而引出遗传与变异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对本课例资源活动内容进行了整合,建议观察三种以上植物才有说服力,并且老师不要直接给出遗传与变异的定义,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根据王老师的建议,我可以把活动调整为——活动一: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玉米种子;活动二:观察子代与子代关系的牵牛花;活动三:观察大豆植株,主要从大豆植株的叶、花、豆荚三方面进行观察。王老师的设计思路很有说服力,从不同植物的器官中寻找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孩子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积累了大量的视觉经验,</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建议我观察大豆植物非常的好,但要有一条主线,从观察大豆种子开始,接着观察大豆植株的其他器官,最后再回归到观察大豆种子,穿成一条主线。从李老师的宝贵建议中我体会到: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做到整体性,从植物的整体性分析,令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子代与子代的植株,每一个器官都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遗传与变异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两位专家的点评,让我对活动内容的设计有了深刻的反思与认识,我会根据两位专家的指导继续对本活动内容进行优化、调整。</p><p class="ql-block"> 二、对学情把握不够准确。</p><p class="ql-block"> 在设计本课例资源时,我对学生的学情始终把握的不是特别准确,直到后来翻阅了课标的后,对知识的把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做到李老师的那么细致。根据李老师的建议,在设计本课例资源时,我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再深入的去做课例资源。比如在导入环节,是我考虑不周,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导入环节进行随机指导。</p><p class="ql-block"> 三、从整体看,对课例资源的内容安排不够准确。</p><p class="ql-block"> 对于挖掘本课例资源的内容都有,但是对于顺序的安排、如何循序渐进的教学有待于优化,就像王老师提出来的一样,把交流评价环节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资料放到拓展应用当中的环节来,因为我的拓展应用的环节设计的没有切实可拓展的内容。李老师说:俗语导入非常好,在学生知道了遗传与变异的定义之后,可以让学生挑几个俗语进行解释,在说课当中体现得不够多,还要继续进行优化选择。</p><p class="ql-block"> 四、说课说课过于简单,没有把课程的引导语体现出来,比较可惜</p><p class="ql-block"> 在录制说课视频过程中,我一直纠结于时间的问题,所以把说课的内容浓缩又浓缩,老师的引导语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来,李老师说:老师的引导语具有启发性,如果在说课的过程当中体现出来,就更好了。在下一步的录课过程中,我会对说课稿进行斟酌选取老师的指导性过渡语加入其中。</p><p class="ql-block"> 两位专家老师的点评给了我更多的教学思路,非常感谢!在整合两位专家宝贵建议的时候,我也产生了自己的疑惑:王老师将拓展的内容换掉后,科学探究目标中的“选择一株植物,设计中长期观察方案”的内容,是不是没有得到体现呢?还是将“设计中长期观察方案”的内容提到前面来呢?李老师建议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植物,比如同一株植物的叶子、花朵等,单独将植株的某一器官带到课堂中来,是不是有破坏植物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的课例资源做得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依照两位专家老师的点评建议进行好好修改,争取做到更好!</p> <p class="ql-block"> 《动物的遗传与变异》反思</p><p class="ql-block"> 颜世萍名师工作室 刘长征</p><p class="ql-block"> 《动物的遗传与变异》这一资源通过一年多的设计与修改,自己已经“置身庐山之中”不能“顾庐山之全貌”了。今天经过两位专家老师的点评,让我茅塞顿开,发现自己诸多不完善之处。现将自己的反思简述一二。</p><p class="ql-block"> 一、细节永远是一名优秀教师所拥有的最基本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录制完说课视频后,自己匆匆将说课视频及案例资源打包发送给了陈云老师,结果自己的案例资源打包错误,打包了之前的版本,造成了课件与案例有些不同的地方。自己的ppt做的格式,对齐方式,目录等细节问题也不够周全。这是自己急需提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二、思维受限,没能跳出案例资源,从整体做各课案例资源的联系和整合。</p><p class="ql-block"> 我所承担的这一课案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案例,遗传与变异在肖老师这一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我在自己的案例中又重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造成了学习内容的重复。</p><p class="ql-block"> 三、观察活动及举例不够全面。</p><p class="ql-block"> 在本案例中,自己用了仓鼠这一常见宠物作为了贯穿整个案例的观察对象。经过专家的点评,我才茅塞顿开,仅仅是哺乳动物的举例是狭隘的,不全面的。点评专家也给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可以多准备一种卵生动物作为观察对象。在第四个活动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举例中,我所提出的实例也具有片面性,全都是哺乳动物,专家给出的意见是举例可以更加全面的涵盖多种动物如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等。</p><p class="ql-block"> 四、各位专家做事专注认真,善于学习的态度也是我应该努力学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点评专家在不管是案例还是课件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关注也让我深感惭愧。</p><p class="ql-block"> 总之,通过今天的展示活动,让我十分汗颜。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太多,需要学习的方也太多。以后我一定不找借口,努力学习,争取在徐科长,颜老师,以及工作室中其他专家的引领和帮助下,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