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left;">平素很少看喜剧片,也已经二十多年不看电影,趁年假有空,破天荒带孩子一起去电影院,重温久违年轻人的感觉,接受身心至情至圣的洗礼,感受那种笑中带泪的强烈现场感。<br></div><div>记得上学那会,学校每周末都会在电影院承包电影,也常常会三五个同学一起看通宵,自从参加工作,就再没有看过电影,就是谈恋爱那会,偏偏找了个不懂浪漫的人,没想到再次走进电影院,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不觉感叹时光匆匆。</div><div>仅仅两个小时的剧情,我已经哭成了泪人,偏偏没有带纸巾,擦眼泪都没得擦,衣袖都被我擦湿了。也许,那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只有真正有过那种经历的人,才更加能体会到其中的痛楚。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情节,就是那种让人忍俊不住的笑,我从小就有个特点:笑的时候会掉眼泪,哭的时候也会掉眼泪,反正,一会笑一会哭的,我完全进入了贾晓玲的角色里。剧情的跌宕起伏歇斯底里地打动了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失去过,悔恨过,思念过的人,才更加能够体会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真谛。</div><div>在影片中,我看到一个从小无比叛逆、调皮,甚至连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是伪造的,那样一个在外人看来并不优秀的贾晓玲,在面对母亲遭受意外,生死弥留的时刻,从心底里对母亲深深的忏悔。如果人生能够重来,她一定会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让母亲开心,让母亲有面子,让母亲因自己而自豪,可是,这一切,只能靠穿越来实现。在穿越的时空中,她千方百计地帮母亲购买电视机、鼓励母亲参加女排赛、极力撮合母亲和厂长的儿子沈光林,那是贾晓玲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自责。</div><div>有句老话叫“衣锦还乡”,也许,在面对成功的那一刻,才最想与亲人分享,而此时并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子欲养而亲不待,所谓的穿越只是一场梦,只是理想中的母女共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重来。在母亲昏迷后,我看到了贾晓玲的成长,她为了让母亲快乐,在穿越的时空里,尽量把母亲失去的都给争取过来,而不再是那个上学调皮贪玩,只会拖累母亲,让母亲颜面尽失的贾晓玲。</div><div><br></div><div>是梦总是会醒的,覆水难收。在母亲有生之年,作为一个问题孩子,让母亲操碎了心。多么令人惋惜啊!当我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只是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宽容,贾晓玲对母亲的愧疚,思念,深深的自责。但是,当我又看第二遍的时候,又有了深层次的发现:李焕英和女儿心有灵犀,原来她是和贾晓玲一起穿越的,整个过程,母女互相成全、互相鼓励,母亲从来没有嫌弃贾晓玲,她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当她得知自己时日不多,而女儿心存愧疚,一心想促成她和沈光林结合时,她果断地和贾文田领了结婚证,这暗示了她对女儿的肯定和信任。在最后李焕英为贾晓玲缝裤子的时候,才暴露出李焕英穿越的身份:因为母亲年轻时,根本不会缝衣服,这一细节,瞬间点醒了贾晓玲,她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良苦,明白了母亲对一个孩子无限的爱,明白了这一世情缘,明白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肯定,再苦再累,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此时,贾晓玲奔跑着,寻找母亲,双膝跪在母亲跟前,求母亲留下来,可是,母亲却永远地走了......。这时候,屏幕前的我已经泪如雨下。</div><div>电影看完了,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要学会珍惜拥有的,不要等失去的时候才后悔,不要在穿越中寻找那亲情的温存,因为,有些人,走了就不会再来,有些亲情,不会一直等待,如果李焕英在天有灵,一定能感受到阴阳相隔的女儿对她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眷恋。</div><div>我看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不要吝啬对孩子的鼓励,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孩子的信任,一味地打击只会让他失去自信,而李焕英始终对孩子满怀期望,在希望中长大的孩子,总有一天,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这是为人母的我所看到的。让电影中深存的哲理,伴随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共同成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