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得台湾大作家龙应台曾经在《目送》中,开篇说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越是走的投入,走的用心,才发现,这是自己要走的路,是别人无法代替的。</p><p class="ql-block">自从上学期期末发现女儿的作文和阅读理解这块每次考试失分最多。上学期期末语文失分最多的是作文。原本她的作文写的挺好,为什么到了三年级反而没有一二年级写的好了呢?昨天看了她的期初语文失分也是作文和阅读理解。</p><p class="ql-block">读了她的作文,感觉有些凌乱,虽然句子很精美,很华丽,但是整体跟文章不搭。比喻的也不恰当,拟人的也别扭。</p><p class="ql-block">看着读着就一股气不打自来的那种,给她讲了一下作文应该怎么写,应该什么时候比喻,拟人。她傻傻,愣愣地看着我,听着。最后一句话没说,等我气消了,心平静了,才说,老师说了写好作文要用到什么句式。我恍然大悟,我小时候也不是这样吗?</p><p class="ql-block">记得,三年级写作文,原本写一颗向日葵,最后文章收尾为了写一个比喻句,写成我家的向日葵丰收了,堆的像小山一样高。老师评语说,一颗向日葵能有小山一样多。哪来的这么多?太夸张了吧!我一脸懵圈。老师不是说要用比喻句吗?</p><p class="ql-block">原本孩子平时的习作写的都挺好,为什么关键时刻,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大概就是信了这个,忘了最本真的东西。不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事情吐露出来。</p><p class="ql-block">去年期末写作文,一件开心的事情,原本写自己跟读小爱一周年打卡365天成功,非常开心,邀请了同学们一起聚餐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是写到最后,怕老师知道疫情期间聚会,又笔锋下转,说一个同学的事情。结果很好的一篇文章没有好的结尾,只能得到辛苦分。</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思想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反思自己,昨天指指点点那么多,是不是也会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于是作为弥补,跟孩子晚上约定好,本学期妈妈陪伴你写日记,坚持练习习作,我们每天分享,取长补短,相信一定会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