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国徽上有一个双头鹰图案,双头金鹰雄视东西两边,代表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也反映了俄罗斯东西方两面开拓、争霸世界的野心。 历史上沙俄曾侵占了我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苏.联.建立后帮助我们成立了中 国. 共.产. 党,支援我们的革命斗争。二战期间支援我们的抗日战争,并直接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的关东军。新中国建国后又支援我们抗美援朝,帮助我们进行社. 会 .主 .义经济建设,成为我们的“老大哥”和最亲密的盟友。但在60年代又从意识形态之争发展到直接的军事冲突,70年代成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的压力下,又与我们结成了虽不是盟友却是最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因此,俄罗斯对我们也具有双面性。 第一次去俄罗斯,还是在2002年,到了远东的海参崴。 火车站规模不大,但修建的很漂亮,俄罗斯味十足。 那时的俄罗斯,经济才刚刚开始复苏, 对于一个边陲小城来说,更是显得萧条。 港口里没有多少船只,大型货船更是少见。 赫赫有名的远东舰队,其司令部还赶不上当时我国一个县城的政府办公室。 即便是这样,俄罗斯人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没有变得人人唯利是图。 当然, 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辽阔的地域, 稀少的人烟, 即便是他们天天睡大觉,石油、矿石、森林也能保障他们衣食无忧。 但是,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他们为英雄和烈士设立的纪念碑, 他们不忘历史,他们崇拜英雄,他们警钟长鸣。 他们在普京的带领下,又起来战斗了。 俄罗斯在普京执政后迅速发展,经济上成为金砖5国之一, 军事上敢于与美国直面相抗衡。 据说普京曾预言: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 其实,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部征战史。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虽然在9世纪,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了基辅罗斯留里克王朝,这也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但在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被来自于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后来随着蒙古势力的逐渐衰微,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1156年,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开始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从伊凡三世开始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逐渐使莫斯科大公国取得独立,并进而统一了俄罗斯。他不但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俄国对外扩张的鼻祖。开始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进军立陶宛,出兵波罗的海沿岸,东征至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流域。到伊凡四世,又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1552年)、阿斯特拉罕汗国(1556年)和西伯利亚汗国(1579年),还打败了克里木汗国,俄国的领土向东大幅推进。伊凡四世也成为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就是为纪念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而建。 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纪念这8位圣人才修建了这座教堂,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教堂建造完备后,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同样教堂,伊凡四世残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筑师的双眼,伊凡四世也因此背负了“恐怖沙皇”的罪名。 后因曾有一个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历史上仅有很少时间使用过,与其华丽的外表相比,其实教堂内部空间并不大,除了中间大厅修复得比较精致,其他都很简陋,现为改为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分馆,作为建筑文物供人参观。 克里姆林宫在此期间也逐渐修建成为欧洲最坚固的城堡之一。其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群,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克里姆林宫的“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在蒙古语中是“堡垒”之意。位于俄罗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 实际上克里姆林宫是以教堂为主组成的建筑群。步入宫门,便是红石铺成的中央教堂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三座金顶大教堂,旁边以15世纪建成的大克里姆林宫最为突出,这是一座完全按俄罗斯传统建造的宫殿,又名多棱宫,其第二层的多棱大厅外墙均以多棱白石所砌,因而得名,曾是皇家举行婚礼和沙皇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 房顶上是一片金光闪闪的“洋葱头”, 最高的建筑是白色金顶的伊凡大帝钟楼,建于1505—1508年,高81米,里面藏有50多口铜钟。 钟楼外陈列着一口最大的钟,高6.14米,直径6.6米,重达200多吨,表面上刻有浮雕、人像和题词,声传50公里,为世界之“钟王”。它是18世纪时由200多名俄国的能工巧匠费了两年时间铸造成的,是俄国铸造工艺的纪念碑,据说当时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铜和锡外,还加了几公斤金和银。 与钟王相伴的是一尊5.34米长、口径0.89米、40吨重的“炮王”,这座古式铜铸大炮从1540年开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间换了8个沙皇,至今尚未使用过,巨大的炮口内同时可爬进二、三个人。 旁边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壮观,5个金色的圆顶金光闪闪,是俄罗斯现存最古老的教堂,从1547年到1896年,俄国历代君主加冕仪式都在此隆重举行。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它也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 其西有报喜教堂,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其南有天使大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伊凡雷帝即葬于此。 整座宫城平面呈三角形,占地27.5万平方米,外围砌以朱红色的雉堞宫墙,宫墙上散步着15座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塔楼,其中,斯巴斯克塔楼建于1625年,是克里姆林宫的中央大门,居群塔之冠,是莫斯科城的标志。在5座最高的塔楼顶尖上,各有一枚红宝石五角星,不论白天黑夜,红星永远照耀着莫斯科。 夜幕下的红星更加醒目。 宫内还有大片花园,花草纷繁,林木葱翠。其中有一颗加加林从太空带回来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 在不断修建克里姆林宫的同一时期,俄国沙皇还在莫斯科郊区的卡洛明斯科娅庄园修建避暑山庄。1532年,为庆祝可能成为未来沙皇的王子的诞生,修建了这座教堂庄园。同年修建的耶稣升天大教堂是这座教堂庄园里的最古老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是石制塔形、锥顶建筑,像一枚待发射的火箭。今天许多的莫斯科人喜欢在此拍摄婚纱照。 随后1555-1561建造了“施洗约翰圆顶大教堂”,16世纪建造了“圣乔治钟楼”,属西欧风格。 1649-1653建造了“喀山圣母大教堂”, 1672-1673建造了“红门”。 卡洛明斯科娅庄园的"黄金时代"是在17世纪中叶,这里修建起美丽绝伦的建筑物--木结构宫殿,该宫殿拥有270个房间,3000扇窗户,是沙皇的郊外避暑官邸,被喻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也是这座庄园被称为"天下第八奇观"的由来。 可惜这座美丽绝伦的木结构宫殿早己不复存在, 现在的建筑是模仿复建的。 庄园里现在还能看到一座俄罗斯风格的“彼得小屋”。据说,当时小木屋是在没有拆掉一块木头的情况下从遥远的北方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市完好无损地运到莫斯科市的。彼得一世就是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他非常喜欢造船,小的时候,就在近旁的莫斯科河上,自己动手造过一艘小船。长大以后,他缔造了俄罗斯第一只舰队。 伊凡四世死后俄罗斯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俄罗斯人为纪念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特意在红场上为他们塑造了雕像。 随后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王朝: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在该王朝时期,俄国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王朝最著名的沙皇就是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位沙皇。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人们一般称他为彼得大帝。 17世纪的俄国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国家。为了夺得海权,迎战强敌瑞典,彼得亲自监工设计了今天的圣彼得堡,并将首都从莫斯科迁移到了圣彼得堡。随后,他发动了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大战",一举打败俄国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接着与波斯一决雌雄,获取里海沿岸一带。还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夺取了黑海的出海口。而历史上同一时期的康熙大帝与之相比就显得逊色了,正是在这两个大帝的统治时期,1689年中俄两国缔结了第一个似乎是平等的《尼布楚议界条约》。虽然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但在尼布楚会议上,清朝代表曾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的第一方案,继而让步提出第二方案,即以外兴安岭的北支(诺斯山)直至亚洲大陆最东北的没入大海深处的诺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岛)为界。但最后因为谈判的清朝代表的能力问题以及要平叛准噶尔的叛乱等原因,希望与俄国保持和平而再次让步放弃了第二方案和这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连以贝加尔湖为界的第三方案也放弃了。 最后以额尔古纳河至外兴安岭至乌第河为界,西伯利亚那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亲民族从此成为了俄国的土地和子民。俄罗斯从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到彼得大帝时竟然掠取了整个东西伯利亚广袤的大地。外兴安岭附近离俄罗斯本土相距一万公里还远,清初的时候,俄罗斯一些匪徒才流窜到外兴安岭附近殖民。而此时满清正处于所谓的康熙盛世时期,在家门口打一个远道而来的侵略者,却要死伤数千士兵才攻下只有几百沙俄匪徒占据的雅克萨城。携胜势却以放弃巨大的领土以求苟安,康熙的魄力与谋略在彼得大帝面前就相形见绌了。 在圣彼得堡的十二月党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它高5米,重20吨。塑造的就是彼得大帝骑在腾越的骏马上,神情坚定。马后蹄踩着一条毒蛇,象征打败了敌人。普希金在自己的一篇叙事诗中将这座纪念碑称为"青铜骑士",从此以后,"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我觉着彼得大帝可用8个字概括:学习西方,征疆扩土。 1703年5月27日,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举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仪式,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 。 要塞内的建筑都环绕着彼得保罗大教堂(1712年至1733年),它有高123.2 m (404 ft)的钟塔(市中心最高),顶部为镀金天使。 从彼得一世到亚历山大三世的所有俄国沙皇都葬在彼得保罗大教堂,只有彼得二世例外。 从1720年左右,彼得保罗要塞担任该市的驻军基地,以及关押高层或政治犯的监狱。曾关押在这座"俄国的巴士底狱"的有十二月党人、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 在彼得保罗要塞所在的兔子岛对面是瓦西里岛,彼得大帝要求在这里建商务文化中心和码头。1719到1721年间,这里逐渐建起了俄罗斯陆军院、司法院、外交院等总共12院、交易所、中心商场以及教堂,成为圣彼得堡最繁忙的码头和帝国首都的中心。正是俄罗斯在彼得大帝的带领下开始西化进程之时,清王朝开始了闭关锁国,中俄差距由此拉开。 1810年,为了指引日益繁忙的过往的船只,在码头上又建造了两幢灯塔。灯塔的底座有四座雕像,它们代表着俄罗斯四条主要的河流:伏尔加、第聂伯、涅瓦以及沃尔霍夫。柱子上制作的船头装饰,是因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头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由此也显示了俄罗斯争夺海上霸权的野心。 当然,彼得大帝在修建要塞的同时,也必须修建自己的宫殿。最初的宫殿是1704年在夏园中修建的,这是俄罗斯最早的布局规整的花园。花园被纵横交错的林荫道和小路划分成若干个方块,块状园地以绿篱围绕,内设花坛、小凉亭或喷泉;园中栽植了成片的椴树林、云杉林、橡树林等。 夏园在彼得大帝的构思中是一座喷泉花园,他想建一个比凡尔赛宫更加漂亮的花园,这后来在彼得戈夫城的夏宫得以实现。1710年彼得大帝在距圣彼得堡约30公里的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开始兴建夏宫,这里最早是彼得大帝为了监造喀琅施塔得军港临时居住的地方,当时只是小木屋。后来彼得大帝喜欢这个地方,就在这里建造了宫殿。夏宫建成后,其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就由原来借用圣彼得堡贵族的府邸改在这里举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 作为皇帝郊外的离宫,夏宫不仅使用来消暑度假的,建在芬兰湾的南岸也是为了方便彼得大帝直接管理他的海军舰队。夏宫花园的尽头就是波罗的海。 18世纪中,为纪念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在宫殿的前面建造了一个由64个喷泉和250多尊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 从大喷泉梯直通波罗的海的中心道路被称作”海上大道“。两边有很多小路可以通往各个喷水池和博物馆。 在喷泉群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喷泉。 塑像高3米,重5吨。水柱直冲22公尺。 夏宫花园里既有笔直的林荫大道,也有曲径通幽的灌木丛, 石砌花圃、绿荫小径星罗棋布。 主要景点要算意大利大师创作的喷泉和大理石雕像。 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夏宫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美丽的建筑艺术吸引了许多美术摄影爱好者前来写生拍照。 至于圣彼得堡的冬宫也就是俄罗斯的皇宫,则是在彼得大帝死后于1754至1762年间建成的,1837年曾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它是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 宫殿共有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成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冬宫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装潢丰富,窗上饰框及浮雕装饰给人以力量,圆柱有规律的排列,墙表面由白色、绿色相间配合,使长长的外观形形色色,生动起来。 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 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幽静典雅。 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如孔雀大厅就用了2吨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贵重木材。 沙皇的宝座, 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十月革命后,将原来官廷房舍和整个冬宫拨给艾尔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它和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有从古到今270万件艺术品,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以及22.4万件实用艺术品。 其中绘画作品闻名于世,例如,<br>达芬奇的画作戴花的圣母<br> 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 伦勃朗的浪子回头 冬宫的镇馆之宝是十八世纪由James Cox制造的一座三米多高、做工精美的孔雀大钟。值得指出的是,这座钟最初是为中国打造的。由于Cox与中国的生意进行得不顺利,而且中国无力购买这座大钟,Cox便对它进行了改造,最终卖到了俄国,俄国亲王波将金(Potiomkin)购买了它,并将其送给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81年,这座孔雀钟被拆分成零件,装箱运到了圣彼得堡。在波将金的要求下,由著名的俄国机械师Ivan Kulibin组装。Ivan Kulibin克服了许多技术困难,历时多年才再次组装成功。1797年至今,这座孔雀钟一直是冬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更是唯一的一座未被再次改造,而且还能运行至今的十八世纪大型机械钟表。 在离圣彼得堡以南24公里处,彼得大帝还专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修建了一座宫殿。1725年后成为沙皇最大的离宫之一。1728年开始,称为"皇村"。1756年,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叶卡捷琳娜宫在这里建成。宫殿由蓝、白、黄三色构成,据说这分别代表着女主人蓝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和金黄的头发。 叶卡捷林娜二世统治期间,皇村成为日益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灿烂文化的缩影。金碧辉煌的大厅,是女皇接见宾客和举办舞会的地方, 餐厅也同样金碧辉煌,墙角是奢华的土耳其壁炉。 可惜在二战中宫殿遭到了战火的焚毁, 德军掠走了包括最著名的琥珀宫在内的大量的文物, 战后苏联人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了修复,德国人也出资帮助修复了琥珀宫。 叶卡捷林娜二世成为皇村第三任主人不久,遂颁诏将原来呈几何形布局的花园改建成时髦的英国式园林。因为此时欧洲的文化潮流已演变为以自然为本的古典主义,这一理念同样被引入园林艺术中。于是,蜿蜒小径代替了笔直的林荫路,修剪整齐的草坪变成厚密茂盛的草地,方圆规矩的池塘改为轮廓曲折的潭洫,任其自由生长的团团树林仿佛天然生成。今天拍出照来,还像一幅古典油画。 纯自然的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叶卡捷林娜二世原是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1744年被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侵占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使俄罗斯跨进了世界列强行列,并因积极干预欧洲事务被称作“欧洲宪兵”。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一个是帝国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时爆发的俄法战争,更使得俄国成为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 拿破仑一世为实现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在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后,对俄不宣而战,一度占领并焚毁了莫斯科。在莫斯科亚历山大花园仍保留了当时被大火焚烧后的遗址, 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并组织军民"坚壁清野",袭扰法军。法军饥寒交迫后俄军转入反攻,追歼大量法军。拿破仑法国因为战败而分崩离析。当年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在巴黎专门修建了凯旋门。俄国为纪念1812年战争的胜利,也在莫斯科建造了一个类似的凯旋门。 1834年在圣彼得堡的冬宫广场上又建成了一座独特的亚历山大纪念柱,它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以其自重来保持平衡。在它的地基上钉入了1250根木桩。柱体加上顶端台面上天使的高度,高47.5米。柱子顶端的天使代表着战胜拿破仑后的和平, 而柱脚装饰的浮雕以寓言的方式歌颂着俄罗斯军队取得的战功。 据说存放俄罗斯东正教圣物喀山圣母像的喀山大教堂在俄法战争期间曾显灵,圣母像流下泪水并托梦,之后的严寒粉碎的敌人的进攻。1813年,曾借圣母显灵战胜法军的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埋葬在了这座教堂中,墓边从法军缴获的战旗和头盔彪炳着这位将军的赫赫战功。对这次战争的性质,俄国史学界都一致认为俄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它决定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各族人民的命运”,“俄国军队对西欧各国从拿破仑的暴政之下获得解放起了决定性作用”,等等。 虽然俄国取得了1812年战争的胜利,但是由于俄国存在着严重的农奴制残余,导致其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在1855年2月的克里米亚战争后,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了沙俄帝国到了社会鸿沟崩塌的边缘,从而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不仅加强了俄罗斯的统一,还扩大了俄罗斯的影响力。但在1881年,民粹党派团体“人民的意志”刺杀了力主改革的亚历山大二世,为纪念这位被称为人民解放者的沙皇,1883年至1907年在圣彼得堡修建了救世主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的设计是借鉴了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风格,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建筑十分夺目,礼拜堂最高处高达81米,气势颇为雄伟。而且教堂靠着河边,有河流的衬托,倒映会非常的漂亮。不过我们也应当记住,正是这位亚历山大二世利用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虚弱的国力和无能的清政府,迫使中国签订了“瑷珲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又夺去了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圣彼得堡最有名的教堂当属建于1818年、耗时40年建成的圣伊萨克大教堂。它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102米的海拔相当于30层楼房的高度,建筑的地基深达10 米。教堂四周各竖有16 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山墙。每根石柱重114 吨,是从30 公里外的芬兰湾运来的。而教堂那光彩夺目的大金顶耗费100 公斤黄金。教堂自落成以来圆顶没有重新镀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 俄罗斯尽管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但在19世纪后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已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帝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但是,俄国资产阶级窃取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并公开使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示威游行,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圣彼得堡的工人和士兵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以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向冬宫发起攻击,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 斯莫尔尼宫现为圣彼得堡市政府,从市长到各处、陆军部、内务部仍在此办公。 而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则于1918年3月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克里姆林宫也成为苏联及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的办公地和国家的象征。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列.宁,就葬在莫斯科红场。 苏联人专门为他建造了一个金字塔般的墓地,遗体被放进水晶棺里供后人瞻仰。 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也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如毛 .泽 .东.所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