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是走廊最窄的地方,南北136公里,东西89公里,南依祁连山,北靠龙首山。就植被来讲,从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向北依次是灌丛草原带、森林草原带、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带、荒漠植被带和半荒漠带,可谓植被丰富,物华天宝。 在我小的时候,家乡没有天气预报。祖祖辈辈观天看风雨,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面的龙首山因为富含铁矿呈灰褐色,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标志之一。每到天空阴云密布的时候,老人总会说“龙首山戴帽帽,雨水下的起泡泡”也就是厚厚的一团乌云盘旋在龙首山的山顶时就会下大雨。家乡没有楼房,院子四周廊檐下的地面比院子高出一砖多,只要雨大就能积下很多的雨水,雨点再打上去真的会溅起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水泡。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撒欢的嘻闹。有时候老人们会说,去看看天上的云往哪里跑了!“云朝南泡塌岸,云朝北泡塌垛,云朝西淋死鸡,云朝东一场风”,当时那种预测是很准确的。年少的我便把这些有关天气的谚语记在了心里,“早霞不出门,晚霞千里行”,老人们就是这样指点着后辈们的出行和劳作。也许是家乡独特的地形和植被造就了独特的天气和风云,家乡刮东西风多,南北风少。 那个时候家乡没有广播,到五十年代中期才有了气象站。一个风向标,一个百叶箱,地上埋上几个粗细不一,长短不同的玻璃管管,气象员们就用这些简陋的设备来观测和预报天气。相比之下,我脑海里天上的云朵就显得那么的重要,而且又是那样的神奇。没雨的时候家乡的天是碧兰碧兰的。小时候写作文只要写到天空总是蔚兰色的,云也是那样的洁白……云彩的卷舒让云朵的形状千姿百态,妙不可言。如果天上出现瓦碴云,老人会说这几天没有雨下。我的祖祖辈辈就是靠祁连山的雪水和丰硕的雨水滋润着家乡的田园、山川,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 家乡很少有暴雨和大暴雨,雨天没有南方人的蓑衣斗笠,也少有城市人的雨伞,即便是牧羊人也只有一件羊毛做的毡袄。家乡人用的最多的就是草帽,一个钉子挂在墙上,挂的简单,用的方便。晴天遮阳,雨天当伞,有的姑娘会做上一个罩子或是点缀上几朵花让草帽有了别的新意。 <p class="ql-block"> 现在从卫星到地面建起了庞大的天气预报系统,也有了云计算。不知道是把云放在了计算机里,还是把计算机放在了云里。城里人关了电视就看不到那种纯正的兰天白云,即便是晴天也是灰蒙蒙的。似乎让人们把白云撕成了碎片蒙在了兰天上,更不用说雾霾和沙尘天了。</p><p class="ql-block"> 时代是发展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如今的我已经老了,渐渐的变成了文盲和科盲。这也是自然淘汰的一个过程,要想适应就得不断的学习,适者生存嘛!但我的心里依然惦记着儿时的天空。那种兰天是非常干净的,碧兰如洗。那朵朵白云也是非常纯真圣洁的。兰天衬托着白云,白云装点着兰天。那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那才是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澍 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8日 于青 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