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关于开展征文纪念活动的倡议</b></p><p class="ql-block"> 筹备组成员和同学们,今天我听了《深深的怀念》这首歌,其中“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靑春,却留下了难忘的从前;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那深深的怀念"感动了我,使我萌生了每个同学写一篇“难忘的一件事"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纪念活动最迟可能推迟到五一节,这一段时间干什么呢?为了使我们的纪念活动深化和延伸,以及活跃气氛,每个同学写一篇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一件事的短文,一千字左右,发表在群里。最后整理成“难忘篇"。如大家同意,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所感所悟整理一下,让同学们共享吧!</p><p class="ql-block"> ——侯殿忠</p><p class="ql-block"> 2021.01.06</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插秧</b></p><p class="ql-block"> 王秀娟</p><p class="ql-block"> 湘南,湖南的南部地区,是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山清水秀,繁花似锦,景色迷人。尤其每年的七月和十月,是稻子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稻田里,山坡上,一片片,一块块,金碧辉煌。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令人心醉。</p><p class="ql-block"> 湖南是一年两季的水稻种植地区。四月插秧,七月收割,七月下旬插秧,十月收割。每年的七月,是农民最繁忙时候,也是湘南最炎热的时间,高温达三十六七度,有时达到四十度。</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的暑假里,县政府号召教师队伍下乡支农,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一起下乡帮助生产队插秧。南方的稻田是一块一块的,稻田和稻田之间,只有一尺多宽的田埂小路,两人对面走时,其中一人需要侧身,另一个人才能走过去。</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师们来到生产队,队长安排我们插秧。稻秧受季节的限制,必须在八月一日之前插完。我早就听说稻田里有蚂蟥,会钻进肉里吸血。现在真要下田了,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我只有忍着恐惧,硬着头皮,学着别的老师的样子,戴上草帽,脱下鞋子,光着脚,把裤子挽到大腿部,把衣服挽到肘部,准备下田插秧。</p><p class="ql-block"> 我光脚走在田埂小路上,只觉得脚底下有东西咯得疼。不敢用力迈步,用脚的外侧走。但也不敢怠慢,咬着牙,忍着痛,走到指定地点。老师们一个接一个的下到田里去了,我也只好慢慢地伸腿下田,一脚踩下去,泥水没过膝盖,心里一惊,另一只脚跟着下去,热乎乎的泥水一下子没过双膝,白皙的双腿上全是泥。我站在稻田里,沮丧极了,我是北方姑娘,老天为什么把我安排在这样的地方?想归想,还得干。稻秧的间距前后左右半尺,每人四行,开始插秧。我左手拿秧,右手从左手里分出四株秧苗,插在水下的泥里,还要注意行距齐不齐。插一会,站起来看看,腰累了,再站起来看看。妈呀,我是最慢的。身上脸上还到处是溅的泥点子。我急了,为了不能太丢人,我加快了速度,心想快些,再快些。也顾不上想蚂蟥的事了。只觉得腿上有点痒,随便挠了一下又插。还觉得痒,还有点疼,低头一看,哎呀,每一条腿上都趴着两条蚂蟥正往肉里钻呢,血从它钻的肉眼里往下流。我叫了一声,呀!蚂蟥!同事听到了,喊着说:“小王,别拽,用力拍!拽断它就钻进身体里去了!”我扔掉秧苗,两手使劲拍蚂蟥钻的地方,腿都拍红了,它死死地吸着肉不下来,还一个劲的往里钻。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走过来帮忙,它才被拍下去了。吓得我两腿发软,也不能往下坐。忍着,忍着,再忍着。心想:吸血鬼,你吸我身上的血,上岸后我踩死你。</p><p class="ql-block"> 快收工了。老师们都过来帮我。插完了一块田,站着望去,一片水灵灵,绿盈盈的秧苗似乎像变魔术似的,一下子从水里钻出来,努力的往上生长。偶尔有一两只白鹭飞过来,落在田埂上,煞是好看。不由得一阵欣喜。 </p><p class="ql-block"> 上岸后,农民端出自家酿的米酒糟,用刚提上来的井水冲开,给我们喝。喝着这甜丝丝,酸溜溜,略带酒味的米糟,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支农插秧一个星期,脸晒黑了,胳膊腿晒红了,起了泡,脱去一层皮。这对我不仅是一次体力上的锻炼,更是一种思想上的磨砺。行动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是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我收获的是意志上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在湘南大地上,支农插秧,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危难之时见真情</b></p><p class="ql-block"> 赵兰女</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九年夏天。一天早晨吃过早饭,我骑自行车去公司上班。走到一个拐弯处向左一拐,一辆麾托車飞驰而来。一下把我撞飞甩出去七八米远。自行车圈被撞扁,我也一下扒在地上动弹不得。当时懵了,脑子嗡嗡嗡直响,茫然不知所措。又恐惧又无助。骑摩托车的是个二十来岁小青年,站在一边不管不问。路人很快围拢上来,有人指责小青年骑摩托太快,撞了人还不管,那小青年说我撞死她不就是两万块钱吗?围观的人很是气愤。我听到有人在报警。猛抬头看到一个熟悉的脸庞,啊!是我的同学王玉玲闻讯赶来。见到老同学我的心好激动!就象黑夜里见到明灯,又象是掉到河里抱住了救生圈。玉玲赶紧看看我伤的怎么样,又联系我的家人。不一会交警和我的家人陆续赶到,把我送到县医院。经医生初步诊断,多处擦伤,轻度脑震荡。等我查完住上院,玉玲同学才回去上班。 经过几天治疗观察,骨头没什么大事,我也就出院回家休养了。</p><p class="ql-block"> 玉玲说这件小事不用挂在心上。她或许己经忘了。可是这件事始终在我脑子里。玉玲同学忠厚老实,助人为乐的精神我永远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人在最干渴的时侯给他一口水最甜;人在最饥饿的时候得到一个馍最香;人在最无助的时侯伸出的援手最温暖;人在最恐惧悲伤时得到的安慰,值得记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高中情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张存强老师劝我上高中</b></p><p class="ql-block"> 赵兰女</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O年夏。一天上午我去段头赶集,正巧碰见原初中老师张存强。老师问我,兰女,怎么没去上社办高中呢?我说,去年参加了斗批改工作队,今年马上又组织还让我参加。老师沉思片刻后说,兰女呀,你参加工作队我不反对,只是你还年轻,今后参加工作路还很长。眼下还是以学习为主好。你们初中虽然上了四年,可文化课只学了二年,这点知识真不算多。现在你的好多同学都在社办高中学习。你如果放弃学习,将来同学们都是高中毕业,而你仍然是初中毕业,那时后悔可就晚了,你要慎重考虑呀!听了老师发自肺腑的话语,我有所醒悟。老师的话很有道理。人过青春无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毅然放弃了参加工作队的机会。踏进了社办高中的校门。</p><p class="ql-block"> 不久社办高中合并。成立县办"段芦头高中”。县教委选派南一中多名优秀教师加上原初中几名骨干组成了一支政治觉悟高,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抽调工作能力强和事业心强的范佩贵任校长。</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配到第一排。斑主任是从县一中调来的女老师王雪冰。王老师慈眉善目,性格文雅,和谒可亲。班上同学有好多是原初中老同学,也有一部分新同学。老同学见面非常热闹,新同学也都很快熟悉起来。大家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心情格外激动。</p><p class="ql-block"> 因班里同学程度不同,年龄也有很大差距,小的十七八岁,大的都二十三四岁。有个别男同学甚至都已结婚了。所以在教学上,特别是数学和语文老师,很是下了一番功夫。采取因人施教,以老带新,互邦互学的原则。特别是年龄大的同学,深知时间的宝贵。要想把荒废的学业补上,把丢失的时间抢回来。必须付出加倍努力,恨不能一天当成两天用。所以不论是课上课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学习新知识。我同桌徐雪彩是六五年初中毕业又来上高中的。她数学底子好,我就虚心向她学习。特别是几何。我们初二刚开几何课就停课了。所以每逢遇到难懂的问题,我就请教徐雪彩,她总是很热心地给我讲解画几何图给我看。在毛老师精心授课和雪彩同学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好多。语文,化学等学科,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以及如何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半年的高中生活很快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心爱的母校,告别了可敬可爱的老师和同窗相伴的同学们。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奉献着光和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赵巧玲</p><p class="ql-block"> 我71年高中毕业后,父亲动员我在本村小学教书,当一名民办老师。我不愿意,心想我是高中生,教小学,大材小用,丢人。有一天父亲开会回来,刚进门,我像个小孩子似的连蹦带跳,上前拉起父亲的手摇着说:“爹,我不愿意教学,俗话说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父亲听后没吭气,点了根烟叭叭吸了两口,笑了笑扭身进屋了。饭后,父亲坐在我身边,抚摸了一下我的头发,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宝贝闺女,听爹的话,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闺女好好去干吧。”听了父亲的话,我想通了,是啊,我的老师不也是老师吗,没有他们对我的教育,我哪能成今天的高中生啊,向我的老师学习,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一心一意扑在教学工作上,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翻阅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汲取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74年的一天,我参加了镇里召开的教学工作经验座谈会,县文教局的副局长刘明木亲自主持。各校的代表都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座谈会结束后,我刚要起身往外走,刘副局长把我叫住了,她面带微笑的说:“赵巧玲,你讲得很好,回去后,把你今天讲得都写出来,准备参加县里召开的教学经验演讲会,明天下午把写的材料交给我。”我一听懵了,觉得时间紧,任务重,骑上自行车就急急忙忙往家赶,到家后满身大汗,衣服全湿透了。晚饭后,我坐在煤油灯下写了起来。一口水也顾不上喝,不停地写呀,写呀,没有钟表,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了,我写完了正准备睡觉,鸡叫了,天已经亮了。</p><p class="ql-block"> 材料交上去的第二天,接到县文教局的通知,秋天要召开全县先进教师,先进学校经验介绍大会。我代表学校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这一次发言比在学校的第一次发言,胆子大多了,语气中带着自信,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县文教局把我们学校树为样板。刘副局长带领全县各校教师,在我们学校召开了两次现场会。</p><p class="ql-block"> 现场会上,代表们先听了仝桂珍老师的语文课{琥珀},她用清晰标准的语言朗读着课文,教室里静悄悄的,仿佛把同学们带进了神秘的树林,看到了珍贵的琥珀。在讲解中,让孩子们知道了,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有了苍蝇和蜘蛛了。随后又听了我讲的数学课{流水行船},我用自制的纸船放在大水盆里做演示,让同学们边看边动手做,这样从理论到实践,他们看得清,理解的快,知识记得牢。课堂上,学生个个对答如流。代表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课后,各校代表又看了我和赵立根老师带着武术队,表演的武术操{梅花拳},武术队的同学们步伐有力,动作整齐。代表们还听了学生演唱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唱的选段:“共产党员听从党召唤……”,女同学独唱的{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又看了女生表演的{北京的金山上}的舞蹈。各个节目都非常精彩,参观的代表们都赞不绝口,整个校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没有辜负学校、文教局的领导和我父亲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向他们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也是我报答他们的最好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忆恩师</b></p><p class="ql-block"> 赵巧玲</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老师是承载万千学子向上攀爬的梯子”。对于我来说,老师更是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启蒙者。师恩难忘,回忆恩师, 往事一幕幕呈现眼前。 </p><p class="ql-block"> 1964年夏天,我考入了段芦头中学,成为初十二班的一名学生。开学时我穿上新衣裳,背上母亲手缝的新书包,踏进这所榕花盛开、柳树成荫的新学校。一排排白墙青瓦起基的学校,在榕树和柳树的映衬下显得威严神圣,仿佛是神秘仙境,令我心神向往、无比兴奋!</p><p class="ql-block"> 记得开学第一天,看到一位个子高高,五官端正的男老师,手拿一本书,笑容可掬地向我们走来,摆摆手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杜双明。”同学们欢喜地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好!”好奇而又激动地我们,跟着老师一起进了教室。教室里,看到洁白无瑕的墙壁,宽敞明亮的窗户,排列整齐的桌凳,我心里高兴极了!</p><p class="ql-block"> 杜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和班级的规定要求,并布置了学习任务。“赵巧玲跟我来”忽然听到杜老师叫我,很是惊讶,顿时心里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老师为什么叫我呢?刚刚我有犯错吗?”心里不停地问着自己,惴惴不安地跟着老师进了办公室。老师说:“明天学校开学典礼,你写一份发言稿,代表学生发言。”“老师我不会,我害怕。”刚刚释然而又紧张起来的我,慌忙摆手摇头地回答道。老师笑着、耐心地对我说:“不会才要学,胆小可以锻炼,这样将来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在杜老师谆谆教诲下,我写完了发言稿。在开学典礼上,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我,面对全校师生,心怦怦直跳,手脚发抖,全身出汗。紧张、不知所措之时,杜老师的话语“胆子是练出来的”在我耳边回想,激励我鼓起勇气,像读书那样读完了发言稿,并得到了老师的夸奖:你真棒!这次发言锻炼了我的意志、胆量,更增加了我的自信,我由衷地感谢我的恩师杜双明。</p><p class="ql-block"> 王洪宽书记也是我终身难忘的恩师,他给予我品质教诲,为我指明了人生方向,使我坚定决心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成就我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初中时我年纪小,是父母心中的娇娇女,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从没有离开父母的我,上学的第一天晚上,哭闹着要回家,无论老师怎么劝说也不听。王书记知道了,把我叫到办公室,像长辈一样,抚摸着我的头,和蔼可亲的对我说:“不要哭了,每周三让你回家一次,好不好?父母不能陪你一辈子呀,一定要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好习惯。”听了王书记的话语,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便停止了哭闹,回到宿舍,和同学们一起躺在大通铺上,睡了。有的同学忍受不了离家的痛苦,自动退学了。是王书记的耐心劝说,使我勇敢、顺利地渡过入学住校第一关,为初高中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才成就了将来的我,令我终生难望!。</p><p class="ql-block"> 王书记不仅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书记,还是一名热爱体育运动、喜欢锻炼身体的带头人。每天做早操时,都能看到他穿着蓝色运动服,围绕着操场跑步。一天早上,刚做完早操,正准备进教室时,王书记迎面走过来,面带微笑地喊我:“巧玲停步,你为什么不参加体育队?”我低下头、害羞地答道:“我跑得慢。”“你个子高可以参加篮球队呀!从明天开始,我和你们一块打篮球。”第二天王书记果然来了,他拿起我手里的篮球,亲自教我们三步上篮。他熟练地投了几个球,全部都进了。同学们惊讶地叫了一声:真准!太棒了!这时,王书记把球递给我,让我投篮。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动作,还教我投篮。在他的指导下,练了半个多钟头,累得满头大汗!他还鼓励我坚持就是胜利。从此我牢记王书记的叮嘱,刻苦练球。每天早上,我和篮球队员们摸爬滚打,认真练习,累得汗流浃背,也从不叫苦。有付出就有收获,坚持就是胜利。当年十一月份,在南宫举办了篮球比赛,共有五个球队参赛,我校的篮球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队员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锻炼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也给了我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非常感谢王洪宽书记对我体育方面的引导,让我受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火红的年代,火热的人 </b></p><p class="ql-block"> 王玉玲</p><p class="ql-block"> 大串连的前夕,我生病了,有20来天没去上学,等我病好了,同学们都串连走了,我只好回了村里,参加生产劳动。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个火红的年代,尤其年青人,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我不甘心光是参加劳动,总想着要有所作为,要干点什么,思来想去,最后诀定要成立一支《小青年突击队》。 </p><p class="ql-block"> 《小青年突击队》是由民兵中的积极分子自愿报名,精心挑选而组成,共有13个人,我任队长。宗旨是:不怕苦、不怕累、专挑重担、奋勇当先、无私奉献1</p><p class="ql-block"> 突击队成立了,每天上工钟声一响,不到五分钟,我们《突击队》就全员到齐了,列队站好,向队长请示:队长,请把最苦最累最脏的任务分派给我们吧!队长信任并赞许的点头答应,然后我们高兴地领命飞奔而去。收工了,我们也不回家,接着"学雷锋、做好事"。 </p><p class="ql-block"> 那时,生产队有十来头牛,都是社员们拔了草卖给队里论斤计工分。我们突击队成立后,就把这活给包了。我告诉饲养员,队里不用再收草了,我们保障供应。我把突击队分成三个小组,每天一收工,我们就去拔草,中午一身汗水,傍晚一身露湿,可大家全不在乎,每天给饲养棚送两次草。没几天,饲养棚里的草就成堆了,饲养员说:"少送些吧!吃不了了!"后来,我们就改为每天送一次,傍晚收了工去拔草,天黒了,我们肩扛手提地把草送去饲养棚。中午,我们就扛上锨去村外,看哪条路坑洼不平,被水冲了,把它修好,田间地头,有沟填平。哪个五保户该送水了,还有哪个五保户该送柴了,我们都记在心里,天天如此,真是不亦热乎!</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又提议:咱们还得干一件事。咱们队里肥料不足,(那时沒有化肥)咱们给队里积肥吧!说干就干,我们把队里原来的大粪坑清理出来,又开始积肥了。每天一收工,《突击队》的人就都跑回家,先拿来铁锨,推起土车,去沟坑壕沿弄来杂草,推来地上阳土,把这两样备齐,堆在大坑四周,再挑来水桶,先铺一层草,再撒一层土,然后从井里打来水,浇一遍水,把草和土层淹没,再铺一层草,撒一层土,浇一遍水……十几天功夫,一个大坑就积满了。大伙干劲十足,热火朝天,汗流浃背的,可谁也不觉得苦,整天高高兴兴,热热呵呵的。到了来年春天,坑里的肥黒了,我们把它挖出来,用小推车推到了玉米试验田里。那年试验田里的玉米长得格外的好,秋季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p><p class="ql-block"> 队长看着我们,树起了大拇指,乐呵呵的说:"你们这支《小青年突击队》真了不起,火辣辣地,能顶咱们半个生产队,能挑大梁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婆婆也是妈</b></p><p class="ql-block"> 王连永</p><p class="ql-block"> 我婆婆很善良,她个儿不高,但干起活来很利落。她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媳,三个姑娘。大儿子一家在沈阳常年不回家。我丈夫候存福排行老四,他当兵复员来到沈阳。我带着两个孩子在老家教书。因他多年不在家,我户口一直在我妈家,跟妈一起过。直到84年,我妈得了一场重感冒,病了4个月就去世了。我因当时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北小六教书,姐姐怕影响我工作,所以主担起伺候妈妈的重担。我只是星期三回来看看妈妈,星期天守候妈妈一天。我妈才68岁就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万分悲痛,因为我一直和她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 1985年初我回到了段头校区段一小学教书,也就是来到了婆家住。我接的是四年级教学班,工作都很顺利,一切就绪。我努力抓教学工作,抓好班内三分之一优等生,抓好中间力量向好的方面转化,带动后等生前进,提高全班教学质量。正当我们向前奋进的时候,突然传来老婆婆得脑血拴了。我回去一看,人也不会说话了,整个人右半部都无知觉了,瘫倒在床。家人请大夫看,马上输液,输了几天,精神好点,其他也无改变。二哥召集兄弟们开 会,研究怎么伺候妈的事。因存福不在家,让我也参加了。经商定每户每次接管婆婆一周,需另买东西再兑钱。就这样开始了伺候老婆婆的里程。我家哥嫂、弟和弟妹都是白天女人何候,晚上男的陪伴老妈。可我呢,又当女又当男。每天起早做好饭,放到炉子旁,去学校和学生上自习,放学再回家吃早饭。当时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3岁。喂饱老妈,再喂小的,我只能带着干粮去学校上课,等下了第一节课再吃。第二节课间2O分钟,我还得骑自行车飞快地跑回家去看看婆婆,把她抱起来小个便,再坐着喝口水,坐几分钟再帮她躺好。我再骑车回去上课。后来她下半身有些委缩,营养下不来,上半身很胖,也很重。每次小便得两腿支撑着,双臂去抱她搭在腿上很费劲。那时候,生话条件不象现在这么好,我只给老人孩子做点好吃的,炒点菜,我就窝窝头大饼子的应酬着。有时晚上回来再蒸馒头。累了一天,等馒头没熟就睡着了,有时就把锅烧漏了。这样坚持了半年,我觉得很累,就搬到学校去住了。我们有一间房子住,就在教室隔壁,很方便。每当该我接管婆婆的时候,我就把她拉到学校来,跟我们一起住。这样伺候她也方便,我也不用来回跑了,也不耽误我上课。到期了,哥嫂就把老妈接走。有一次轮到我时,二姑姐来学校看妈妈, 她看到我很累也很同情我,就把妈妈接走了。说是替我管老妈些日子。一个多月后,段头四月会到了,我就去把老妈和二姐一家接来过会,好吃好喝招待他们。我又管了老妈一周,被他们接走。婆婆虽然有病不会说话,但她心里有数。有谁送饭不好吃,或不对口她推一边不吃。 我每次总是挑她好吃的,一个馒头当她面瓣开让她吃,她还是满意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便秘拉不下来,经常用开塞露。就这样,我和兄弟们一起,侍奉老婆婆二年半,她因各器官衰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婆婆那种善良慈爱的面孔,永远留在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记忆里的乡间小路</b></p><p class="ql-block"> 趙兰女 张汝祥 王子兰 张存菊</p><p class="ql-block"> 段头中学正北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乡村——赵庄村。一条笔直的乡间小路把它与学校紧紧相连。小路是何人所修何时才有已无需考证。正是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路两边的村民赶集上店,串亲访友,下田劳作。经车轧牛踩人踏,路面不是多么平坦,但它没有拐弯并且笔直。所以成为村民出行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这条乡间小路的认识以及对它特殊的感情,要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p><p class="ql-block">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十几年,国民经济正在恢复。西方帝国主义污蔑嘲笑我们是东亚病夫。处处卡我们,欺负我们。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垄断,尽快使国家富强起来。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我们学校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除正常体育课,课间操外,球类田经也开展的很好。当时学校学生多,操场拥挤。老师就带领我们走出校门,朝赵庄方向,顺着这条乡间小路开始晨跑。这条乡间小路约有1500米,宽约有3米。男生女生还有老师都积极参与。每天早晨五点多,同学们争先恐后跑出校门。迎着微微晨风,呼吸着新鲜空气,踏着路边带露珠的小草,耳听田野里不知名的小虫此起彼伏的鸣叫,偶尔有一二只野兔在不远处穿过,临近村庄也许是我们的脚步声惊醒了临家的狗发出几声狂吠。起早的老农民伯伯背着粪筐向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有时还给我们几句加油声。</p><p class="ql-block"> 我们跑到村口再往回跑时,往往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刚开始时由于路况不熟悉,土路容易有坑洼,扭脚摔倒也是常有的事。每当跑累了,脚疼了就有不想跑的念头。这时侯同学们就会互相鼓励,用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来激励自己,坚持跑下来。就这样,我们在校五六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的早晨都是在这条乡间小路上进行晨跑。不但我们这一届,就连下一届再下一届就象接力赛一样,学子们一往无前地奔跑在这条乡间小路上。</p><p class="ql-block"> 这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乡间小路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和汗水,也分享了我们的幸福与欢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经历。</p><p class="ql-block">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p><p class="ql-block"> 家乡面藐也日新月异。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那条乡间小路已完成了它的史命,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可它始终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生死攸关”拉煤路</b></p><p class="ql-block"> 吴成德</p><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由于“文革”的开始,学校停止了上课。我们10班、11班两个应届毕业班也停止了毕业,更停止了中考,被滞留在了学校参加运动。可节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转眼之间到了冬季。天气冷了,那时教室和宿舍没有暖气,都是升火取暖。学校把运煤事务分配到了我们10班(因为三个年级六个班,我们是长兄,理当担此任务),我们班长侯梦龄同学从本村生产队借来了一辆大胶皮车,便准备带领我们班十几个男女同学去煤场。我们七手八脚的拴好拉车绳子就出发了。因为10班同学数我个子高,驾车辕的任务就当仁不让的由我担任了。车辕两边各有七八个男女同学拉车。同学们拽着空车出了学校西大门,象一群出了笼的小鸟,翱翔在大自然中,一路欢歌一路唱,完全没有了停课、停止毕业和停止中考的愁怅。大家齐声唱起了"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个个心情激荡,兴奋不已。不知不觉,一会儿就到了煤场。</p><p class="ql-block"> 学校会计卢英华老师给我们办好了装煤手续,大家很快就装好了三千多斤的满满一车。装好煤后,卢老师去办其他事了,同学们拉着车向学校返回。十几个人拉起装满煤的车来,并不太费力。所以是,重车不减来时欢,争先恐后做贡献。大家又开始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面唱歌,一面拉车,车速走的还挺快。一会儿车便进了段一村内。街里的路窄了,拉车的人多不好走,车的速度稍慢了一些。我驾着车辕尽量走在路中间,好方便两边的人拉车。经过一程艰难的路段后,来到了侯梦龄同学家住的地方。这里左侧没有房子,路面宽阔平整,可前边是一段下坡路,同学们一用力,车速不但快了,而且跑了起来。车越快同学们拉的越欢,到了下坡路上,車速快的已经不能控制了。马上又要在下坡路上拐弯,这时我立刻害怕了。脑海中闪出了老人们说的“使车玩船,生死眼前"的俗语。由于一开始没有按排专人管刹车,现在已经来不及了。我驾驭着车,够不着刹车的那个地方,情况也不可能允许去刹车。这时车就要左拐九十度弯,进秦家胡同了,谈何容易,真比登天还难。此时面临着三重恶险:一、拉车的同学人多,很容易挤撞滑倒,若绊倒一人,就会造成多人被车轨辗轧;二、下坡路上,车速快,又急拐弯很可能有翻车砸人的危险;三、车速快,胡同窄,如果拐不进秦家胡同,车一定会撞墙,左侧拉车的同学和我都面临着生死关头。怎么办?怎么办!这个时刻,飞快的车速,停车?是万万不可能!巨大的冲击力,和谁商量?向谁请示?一切都无济于事!危急万分的情形下,只能靠我自己!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拼死一博了!我喑暗告戒自己:精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必须竭尽全力,迸发出我自已超人的能量,拼上性命也要把车驾进秦家胡同。煤车马上就要向左转弯了,右侧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向左靠了,拉车的绳子也纷纷兜到了我的身体上,但是我必须要尽力把弯拐大一些,拐活一点,尽可能的减少因拐不进胡同翻车的风险。这个节骨眼上,不能拐早,也不能拐晚,必须分秒、毫厘的不差。我身体顶着同学们的拉车绳的缠绕,先向右打车,再向左猛拐。不好,危险!由于巨大的贯性和冲力,左侧车轮被推的离开了地面,要翻车了!我左手全力压住左侧车辕,尽量不让车翻,右手则猛力向左扳右车辕。但就在这极其危险的时刻,坏了!另一个恶性危险又出现了!秦家胡同南口内猛地逆行出现了骑自行车的我们学校的丰立伏女老师。当她看到同学们的拉煤车要拐入小胡同时,便疾速跳下自行车,连拖带拽出了胡同口。把自行车挡在外,人在里,靠在了胡同口外东侧的墙上。哎呀!丰老师停的这个地方正是我驾车万一进不了胡同就要撞墙的地方,我立马意识到,稍有差池,丰老师就要与我还有这些刚刚成年的同学们同归于尽了。我急的瞪直了双眼,喊不出话来。其实喊也没有任何用,也来不及了。丰老师看到我驾驭的两根大车辕,象离弦的箭一样飞速向她射来,登时吓的她面如土黄,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不知所措。啊!这里就是她要丧命的地方!如果我驾驭的车辕戳住丰老师,她身上立刻就会被戳穿个碗口大的洞。我想,决不能让撞到老师!此时我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必须全力保全老师和同学们的安全!劲从心头起!力从胆中来!我控制住自身的贯性,腿用力顶,双脚猛蹬地,在压住左侧车辕的同时,奋力使劲向左猛拽右侧的车辕,使左侧的车辕头偏离了丰老师,但是马上右侧的车辕头又冲向了丰老师。此刻,我在接连蹬地的同时,又猛劲奋力一扳右侧车辕,右车辕头噌的一下,刷的一声,擦着丰老师的衣服穿了过去,并且也没有撞到墙上。由于疾速的拐弯,飞快的车速和强烈的贯性以及巨大的冲力被缓冲了,左侧的车轮也落地了。话说来挺长,其实这些就发生在三两秒间。好险呀!这样,我们的拉煤车安全的进入了秦家胡同口。因胡同里面没有了下坡路,车速也放慢了下来。倾刻间我和同学们闯过了这一道一道的生死关,我们们丰立伏老师也保住了性命。我吓的出了一身冷汗,魂不附体。我颤抖着声音对大家说:"都别再使劲拉车了,刚才这真的是要命啊"。同学们虽然没有我当时那样撕心裂肺的恐惧感,但也个个喘着粗气,惊魂未定。有人说:"是挺危险的,差一点就把丰老师撞死了"。我说:“不但是丰老师,说不定大家之中,谁也会被车撞死呢?”这时,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不再有欢声笑语了,慢慢地将煤车拉进了学校。</p><p class="ql-block"> 这次运煤路上发生的未遂事故,给我终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干啥事前都要充分考虑到不利和不安全的因素,要出现的问题,可能发生的危险和解决的办法,做到防微杜渐,不然就会乐极生悲。</p><p class="ql-block"> 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情况变化了,大胶皮车不再用了,运输和出行都用上了汽车和电动车了。但永远不会变的是:无论用什么车,没有闸和刹车都是不行的。现在有些老年人骑自行车,没闸准挨摔,特别是雪雨路滑下坡时,只刹车前轮也会挨摔,只能点刹。经验告诉我们,隐患要早发现,早处理,才能保证行驶的安全。常言说得好:“小心使得万年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忆恩师张炳生大夫</b></p><p class="ql-block"> 王春花</p><p class="ql-block"> 1974年6月,我在邢台地区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段芦头医院工作。七十年代的段芦头医院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医院。医院的医务人员队伍相当棒,其中有六个大学生,不管是中医、西医、小儿科、外科技术,在当时的南宫,都堪称一流。 </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配到妇产科。张炳生老师就是其中的大学生之一,外科大夫。所以我们之间打交道非常多。张老师外科手术,胃次全、肠梗阻、阑尾炎、疝气手术、子宫切除术、剖宫产、宫外孕、卵巢囊肿等手术都很娴熟。那时我和攸翠兰医生上手术机会较多。手术室没有护士,打扫卫生、打手套、打手术包、高压消毒,总之术前准备都是自己承担。做手术时还要自己先扎好麻醉,成功后交给张恩芳老师(张炳生爱人),台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自己再上手术台。当时我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哪里会呀,缝线往哪里拉、剪刀如何使、剪线要多长、手术结如何打。我的基础很差,老师台上教,要我台下练。老师总是耐心的一点一滴的教我,要我不要慌乱。后来时间长了,手术做得多了,稍微熟练了一点,还得到老师的赞誉,鼓励我。由此可见老师的工作态度多么认认真真、競競业业、脚蹬实地、精益求精,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而且要干好。老师的高尚品德和急病人所急的工作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受用至今。张炳生老师是我们当地很出名的外科大夫,受到了广大百姓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次一个卵巢囊肿的患者,囊肿较大,下腹部鼓鼓的。是我和张老师一块做的手术。老师让我切口,皮肤脂肪切开后,前鞘切口时一下就把囊肿切破了,囊液迅速流了出来。当时我很害怕,老师看出来了,没有批评我反而耐心的给我做着示范,前鞘怎么剪,腹膜怎么打,还说做手术,切记不 要慌,脑子要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给我讲了囊肿液进入腹腔的并发症。我很惭愧,但这也是我经验教训的起点。我暗下决心,记住老师的话,我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引以为戒。从此在手术台上我真正做到了,冷静、智慧、清醒的面对各类疑难手术的困难。老师的教诲使我终生难忘一直延用至今。衷心的谢谢老师!并祝远在天津的张炳生老师永远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姐妹情深</b></p><p class="ql-block"> 张兰俊 张凤群</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同学王秀娟,是我们在段芦头中学读书时,结识的初高中同学。她是个心地善良,稳重大方,满腹才华的学生。我们相识后,同学之间的情意就胜似姐妹情了。他的年龄比我倆稍大些,我倆亲切地称她为秀娟姐,她待我们像亲妹妹一样亲。</p><p class="ql-block"> 我们高中毕业后,都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经常联系,后因成家,家庭的琐事和工作上的忙碌,渐渐地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2008年,奥运会刚刚开过,秀娟和我倆联系上了,得知秀娟姐在北京,兰俊和凤群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北京见她。不管家人怎么劝阻,我倆执意要去。坐在火车上,一直在想,三十年过去了,现在都什么模样了?胖了吗?老了吗?那种急切的想见面的心情,只觉得火车开得太慢了。</p><p class="ql-block"> 火车一开进北京西站,我倆从车窗里就看见了秀娟姐已站在站台上接我们了。她还是原来的模样,白白净净的很漂亮。下车后,我们三人拥抱在一起,激动地热泪直流。</p><p class="ql-block"> 到了秀娟姐的家里,全家都亲人般的招待我们。饭后,我们像久别重逢的亲姐妹,坐在一起聊天,一直说到晚上十二点才依依不舍去休息。第二天,秀娟姐带着我们开始游北京城,到了天安门广场,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遺容,上了天安门城楼,看了故宫,逛了王府井大街。还去了中山公园。又参观了鸟巢,水立方,北京体育馆等这些刚刚安静了的著名景点。我们高兴极了。看到了北京的雄伟建筑和美丽如画的景色。晚上久久都不能入睡。在秀娟家住了一星期才恋恋不舍得回到家里。</p><p class="ql-block">两年后,秀娟又邀我们去秦皇岛玩,还有初中同学张兰秀,我们又高高兴兴的踏上了去秦皇岛的路。在秦皇岛,我们还是住在娟姐的秦皇岛的家里,秀娟带我们登山海关,看老龙头,到鸟窝看日出,到海底世界看各种大海里的动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四人在北戴河,站在老虎石上做各种怪动作拍照,玩得开心极了。还在海边的海水里趟趟水,互相撩着水嘻戏,就像回到了学生的浪漫时代。一天玩回来后,娟姐的爱人已做好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等我们,我们边说边笑地吃着晚餐,真像亲密的一家人。从秦皇岛回到北京,娟姐又带我们逛服装城,给我们买衣服。</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我们又去了巧玲姐家里,巧玲姐又在饭店里摆桌招待我们,还挽留我们住在她家里。这就是我们段芦头中学里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同学情可贵,同学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同学是情同手足的亲兄弟,同学情深似海,友谊永存。让我们把这份亲如姐妹的友情,永远记忆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永恒的友谊</b></p><p class="ql-block"> 张凤群 </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学似姐妹,都是热心肠,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处处助人为乐的人。巧玲,秀娟,兰俊,玉双,秀娥都是这样的人,是我的同学,我的好姐妹。</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九年的十二月份,我因心脏不好住进医院,在我心里恐慌害怕时,秀娟姐给我视屏,看到我在医院里,惊讶的问我:怎么了?我告诉了她我的情况。她安慰我,并说要来看我。我谢绝她,不让她来,医院人多,杂乱,不方便,可秀娟姐还是从北京赶过来看我,当时我激动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姐妹的安慰和关心,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内心里感激。兰俊,玉双,秀娥也都到医院里来看我安慰我。在同学的关心和家人的照顾下,我很快就出院了。</p><p class="ql-block"> 巧玲姐知道了我的事后,天天发微信安慰我,叫我好好休息,好好保重身体。也不知道她从哪里知道我吃的药不好买,即使能买也不能多买,于是她就在北京托人多买了几瓶寄给我。我奇怪的问:“巧玲姐,你怎么知道我吃这种药?”她说你不用多问,买到就行了,按时吃药,多喝水,只要你的身体好起来,我就放心了。这真诚的几句话,让我感动的说不出话来。</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都是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却让我感受到了同学间姐妹的温暖,同学姐妹间的友谊。这友谊情深似海。这友谊半个世纪不变,而且越来越醇,越来越浓。这就是我们同学之间永恒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我受益终生的三位恩师</b></p><p class="ql-block"> 陈洪淼</p><p class="ql-block"> 我八岁踏进校门,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通过老师启蒙、授业、解惑,使我踏进了知识的殿堂。是老师为我点燃了希望之光,是老师的所做所为润泽了我的心灵、开阔了我的视野,漫漫岁月,老师的声音总在我耳畔响起,老师的身影常在我脑海浮现,老师的教诲历历在目……感谢启蒙恩师魏春芝;感谢促我奋进的恩师秦松林;感谢帮我长知识、增才干的恩师杨振富。师恩难忘,永记心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启蒙恩师魏春芝</b></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今年高寿87岁,退休后,随儿子薛绍清在湖南长沙居住,身体康健、在乐享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1960年魏老师随丈夫(其丈夫薛洪江,时任南宫县段芦头工委办公室主任),从南宫木厂街小学调入段芦头小学任教。魏老师个头中等偏高,慈眉善目,端装秀丽,满面春风,给学生留下的笫一印象是和蔼可亲。</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在段芦头戏楼南院南屋就读三年级。魏春芝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和语文、算术课程。我记得笫一堂课讲的是"怎样做一个好学生",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要精力集中,专心听讲,不交头接耳,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放学后,要听家长的话,帮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从小让我们奠定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的正确人生观。魏老师讲课口齿清晰,语调优美动听。教学方式采用了启发式,教与学互动,营造了一个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有一次南宫县进修学校张志文老师一行五人到学校听魏老师的算术课,课后对魏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密切配合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帮我补课。我因在一、二年级没有打好基础,不夸张的说根本沒开蒙,跟三年级很吃力。魏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让我掉队,就牺牲星期天的时间给我补课。经过魏老师一个多月循序渐进的辅导,我基本上已踏进了三年级文化课的门槛。魏老师还以我为例,讲给学生听,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一时班内形成了你追我赶浓厚的学习气氛。</p><p class="ql-block"> 帮我树立热爱劳动、爱集体的高尚品德。时处农村三年自然灾害,生活上低支标年代,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成立集体大食堂。在学校的具体安排下,每周让学生利用一晌的时间,到田间采野菜,送到大食堂。我们班在魏老师的带领下,多次去田间采野菜学校,还安排学生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到田间或场院边棉柴垛上找棉花交到学校。每次活动结束后,魏老师都要作一总结,评比先进同学,以促进确立同学们正确的人生观。</p><p class="ql-block"> 无微不至的关怀。自结识魏老师六十多年里,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与日俱增。我上初中时,一年夏天,天气炎热,潮湿难忍,我起了满脸热疙瘩,在去段四小学看望魏老师时,魏老师找出牙粉给我仔细的擦拭,并嘱咐我说走时把牙粉拿走,一天擦两次,几天疙瘩就下去了。事虽不大,却蕴含了师生的亲情厚意。后来,教师回本村,魏老师调回了老家郝屯公社马屯村,在本村小学任教,期间,我和初中秦松林、陈增佑老师及候存福同学去看望了一次。后魏老师又调到南宫城里工作直至退休,我与魏老师没有间断联系也去看望。我儿子结婚时魏老师和丈夫薛主任前往段芦头光临婚宴,我的孙子在南宫县医院做阑尾手术住院,魏老师和薛主任前往医院探望。这一切一切我深感激动和感谢。自魏老师去湖南长沙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虽有电话和微信不能见面,实在想念至深。为此,在2019年4月底,我和爱人从济南乘飞机前往长沙。但事不如愿,到了长沙电话联系,当时魏老师已离开长沙前往湖南与广东搭界的一县城去探亲。我的的愿望落空了,实感愦憾!准备今年五一后再赴长沙看望我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促我成长的恩师秦松林</b></p><p class="ql-block"> 恩师秦松林,于2019年5月20日病逝,享年76岁。秦老师生前曾在本村小学、段芦头农中、子仲高中、段芦头中学任教,后改行在南宫人民法院垂楊法庭工作,任庭长职务。秦老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士,他忠于教育事业、精通法律,并在书法绘画、写作及编织等方面也堪称一绝。现在回忆起秦老师来,又激起了我的悲哀和思念……</p><p class="ql-block"> 1965年8月份,段芦头公社成立了农业中学,由秦松林、陈增佑、范忠信三位老师任教。一个教学班,我任班长。从此,我与秦松林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p><p class="ql-block"> 严格要求。这也是秦老师育人的笫一法宝,他担任我们语文课。为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要求我平时做到三点,一是每天写一篇日记;二是做好报刊文章的搜集剪裁,分类贴在一个刊物上;三是每周写两篇作文,他还要按时检查。在恩师的督促和指导下,进一步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学到了各类文体要求及写作技巧。是恩师给我插上了写作飞跃的翅膀,在日后的工作中占居了用武之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上我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程,工作得心应手,成绩优异。学校、校区、教师的典型发言、现场会、镇校发言都有我执笔。尤其是在段芦头镇政府办公室借调十年中,一直从事资料和通讯报道工作。新闻报道多次在《邢台日报》、《河北日报》发表。1991年6月27日参加了"河北省党的优秀宣传员表彰大会",会上我作了重点发言。被评为"河北省党的优秀宣传员",荣幸的得到省委副书记呂传赞同志的亲切接见。6月28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表彰会的盛况。成绩的取的要感谢恩师的辛勤培育。</p><p class="ql-block"> 生活上关心照顾。1965年升入初中后,秦老师从生活上对我及家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周济。那个年代秦老师家庭也并不富裕,但对我还是解囊相助,那时我弟妹多,在生产队又是超支户,从口粮上特别紧张,但秦老师牵挂着我家的疾苦,几次让我从他老家一一秦家庄用自行车驮麦子和薯干,帮助我家改善了挨饿的困境。从平时我穿戴上他也是操心费力,他亲自给我织了一件毛衣,还把自已舍不得用的一块做裤子的蓝条绒布料送给了我。不再一一言表,真是师生情深似海永生永世难忘怀。</p><p class="ql-block"> 政治上关心。在校期间,秦老师一直注重我思想政治上的提高,并摆难题让我在磨难中奋进、成长。第一批把我发展成为共青团员,夏天晚饭让我和同学侯存福爬到学校大门房顶上去广播新闻,我和存福轮流递词,轮流喊喇叭,坚持了一个夏天。还让我们参加段芦头村的群众大会,开会前让我和存福同学登台表演节目,还晚上去西张庄村演节目。所做一切都是恩师有意识的在锻炼我的意志和勇气,为日后人生之路夯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帮我增长才干的恩师杨振富</b></p><p class="ql-block"> 杨振富老师,系唐山人现年83岁。河北师院数学系毕业,毕业后分配到段芦头中学任教,后调南宫二中工作,曾任二中校长,退休后安居南宫城里。</p><p class="ql-block"> 1969年下半年,段芦头社办高中成立,班主任是杨振富老师。我被定为一班干部,分工负责班内宣传工作,负责室内外的两块板报。杨老师讲课的水平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了我,促使我努力读书、奋发向上,在知识的海洋里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耐心辅导,帮我成长。宣传栏,如何办,怎么办好,我确实没经验。杨老师给予一一的进行指点,他每天把刚到的报纸都拿给我看,并要求我摘录重要新闻章节写到板报上,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并要求室内后边的黑板一周全部更新,新闻栏目天天换内容,室外黑板两周一更新。板报办了两期,同学们反映板面死板,缺少生气。我找到了杨老师反映了这一情况,杨老师又给我进行了指点。杨老师说,板报吸引读者必须体现美观、大方内容新颖。要设计花边,学会板面分块,如,"思想火花"、"班内新风"、"学习的带头人"等等,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如这样办下去既丰富了宣传内容,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板报一直办到合校并点,板报内容丰富,有声有色,曾得到校领导张存强老师的赞扬。</p><p class="ql-block"> 以身作则,促我奋进。76年时处"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上级号召各单位都要在院子中挖地道,以备战时急用。</p><p class="ql-block"> 学校也不例外,也要在校园搞地道工程。我们班分的任务位置是教室后(前排后院)中间为地道进口,出口在东南角男生宿舍屋内。开工前,杨老师对地质、土层进行了考查论证,得知土质松软,冀东南平原属于横土层,在设计地道横口、宽度和高度上要适宜,方案设计好后就动工了。</p><p class="ql-block"> 挖好井筒后,要挖横向洞。杨老师说横空口和地道顶都要挖成三角形的形状,这样支撑力比较強,安全系数也高。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杨老师把男生分成几班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看杨老师箍着毛巾、穿着背心在憋闷的地道里衣服全都湿透,同学们运土的运土,挖土的挖土都毫无怨言,换班时爬出洞口,大家全都成了泥人。</p><p class="ql-block"> 在师生的努力下,地道终于挖通了,同学们高兴的跳进地道来回奔跑了几遭,人人欢呼,个个跳跃。都感谢杨老师的精准设制和率先垂范的高尚品德。</p><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杨振富老师,幸福安康,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p><p class="ql-block"> 2021/03/13</p> <p class="ql-block">秦松林老师</p> <p class="ql-block">杨振富老师</p> <p class="ql-block">魏春芝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幸福在路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史玉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顾几十年来走过的路程,交通工具的巨大变化真是让人不可想象。我的家乡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在我小的时候村里连自行车都很少见到,就更别说汽车、火车、拖拉机了。从我记事起街坊邻居回娘家、走亲戚,特别是道路远或者是带着小孩的,最讲究最体面的交通工具就是套着牛车或小毛驴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想起小时候上学的经历,当时本村小学最高到四年级,完小就到徐马寨村上学了。小时侯好贪玩,在上学的路上跑、跳、打闹,也可能是家里做的布鞋不耐磨,一双鞋穿不了多长时间就磨破了,当时家里不可能总给做新鞋的,只要穿着不小就得凑合着穿。我怕把鞋穿坏了在学校让人笑话,在家里时就穿一双破旧的鞋,在上学的路上就背着鞋光着脚走,到学校门口再赶紧把鞋穿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学毕业到段芦头上初中,学校离家十多里路。当时外地学生都住校,每周步行回一趟家。那时住校都是自己背一周的干粮,在学校里蒸蒸吃,特别到天热时干粮都长毛了,就用水冲洗一下照样吃。直到上高中时,生活条件逐渐好转,家里终于添置了一件时尚的家具,一辆旧自行车,使我喜出望外,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我在去学校的路上犹如插上翅膀,风驰电掣般又快又省力。</span></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期,村里为了搞活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成立了焊条和各种毛刷加工厂。父亲是多年的生产队长,成立加工厂后担任厂长。当时人手少,没经验。我父亲既抓生产又跑销售,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各地联系业务,还要亲自送货上门。记得父亲经常骑着大二八加重自行车到衡水、邢台、邯郸、德州、石家庄等地送货。现在回忆起来,一是父亲和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都能吃苦耐劳,再是因为那时候交通不便利,也是为了省时省钱。</p><p class="ql-block"> 我七十年代来到天津上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交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路上能乘坐汽车和火车了,那时侯的感觉生活是那么美好和新奇。但是在那个年代车辆还是比较少,回老家还是不太方便。每次回老家都是从天津乘火车到德州下车,再从德州乘长途汽车到清河,再从清河乘公交车到村北公路下车,到家还要走四里多的沙土路。因为当时到德州火车站的车次比较少,再是为了赶上第二天长途汽车的发车时间,那时客流量少,上午只发一趟长途汽车,所以只能头天晚上乘火车到达德州,等天亮再赶乘长途汽车。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国营和私营的长途汽车运营了,回老家就改乘长途汽车了。这样就可当日到家,比坐火车方便多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七十年代末,上班离家比较远,乘公交车也不太方便,当时买自行车还要票,后来到北京我舅舅家推了一辆旧自行车。到八五年单位发了一张飞鸽自行车票,虽然有票但每天发放的自行车是</p> <p class="ql-block">有限的,为了能早点买上自行车,寒冷的初冬早晨四点钟就赶到商场门口排队了,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买车的队伍已经排了好长,八点开门,到十一点多才买上,但也是够知足的了。 清河城火车站始建于一九九六年。清河城火车站的开通使我们回老家就更加方便了。随着火车的不断改进和提速,刚开始乘火车回老家需要六个多小时,现在车次也多了,最快有四个多小时就到达清河城了。下车后有时坐出租车,有时家里侄子或亲戚开车来接,回老家愈来愈方便自由了。</p><p class="ql-block"> 记着六十年代的一首新疆歌曲。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去见毛主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交通是多么不方便。现在有高铁了,坐火车去新疆有一天多就到了,如果乘飞机有四个小时就能到达。交通工具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交通工具的变化经历了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小轿车。现在村村通公路,出行更加便利了,生活越来越富裕了。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感谢我们伟大的党,感谢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永 恒 的 记 忆</b></p><p class="ql-block"> ——回忆我的两位恩师</p><p class="ql-block"> 侯秀文</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在段头高中毕业和我参加工作五十周年的纪念日。当我决定拿起笔来写这篇纪念师生感情的文章时,又觉得百感交集,似乎千头万绪,可写处无比多却又不知如何下手。真是平时不努力、用时方恨少!无论如何,想来想去不管能力上写好写不好,有两位上学时期恩师一定要回忆一下,以作为我对老师们的无限怀念。这两位一个是小学时期的侯廷刚老师,一个是高中时期的班主任孙国申老师。二位恩师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他们抛给了我改变人生命运的跳板,使我在事业的征途中不断的走向光明和成功。</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忆在高中读书时,我在“三排”,孙国申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化学老师。孙老师慈祥、严谨、认真,对同学们的学习特别负责,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教学方针,他善于发掘培养人才,其中我就是在他的精心培养下,经三排长赵欣才和班组长侯明起介绍加入校团组织的。孙国申老师还有一个业余文艺爱好,爱好唱两口“二簧”,因此他在我们排也组建了一个业余文艺小组。在当时那个火红的年代,人人学唱样板戏到学英雄、做英雄,通常在学生班会上老师会号召每个学生都唱一段。当时我曾经唱了《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一折《临行喝妈一碗酒》,被孙老师看中,便确定由我学唱《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张奎连学唱李奶奶、董书云学唱李铁梅,孙老师自己担任指导,每周六下午自由活动时在他办公室练唱一小时。</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这个文艺小组成立不久,有一天南宫县京剧团来我校选拔学员,孙老师推荐我也应试了一下,当时我唱的是《红灯记》的《提篮小卖》和《临行喝妈一碗酒》两折。就在这时,幸运之神降临到我面前,南宫文教组的张丙山、县剧团的书记胡秀存在听了我的演唱后很满意,而且对我的身材、个量、嗓音都很看好,当场就被初步选中,对我说等通知再到南宫县京剧团参加复试。事后听孙老师说南宫县京剧团正在选拔一个李玉和的角色,领导特重视、标准很高。</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去南宫京剧团复试的通知。在南宫京剧团的测试非常严格,评委有当时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赵安芳,文教组的组长张向奇、副组长侯廷刚,干事张丙山以及剧团的书记胡秀存、团长赵奎山。当时参加这次演唱测试的一共两个人,除我外的那一个是王道寨村的青年。京胡伴奏的是的刘大仔和韩玉敏。测试的结果并没有立即给出,要经过领导评委研究后再通知。</p><p class="ql-block"> 回到学校,我没有把这事当成什么大事,心里想着还是认命吧。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快到了年底,紧接着我们第一届的学生就毕业了,同学们都恋恋不舍的告别了老师,离开了母校……</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的正月十八,段头高中的副校长张存强老师突然来到我家送信,说南宫县文教组来电话通知,让我近期到南宫县文教组报到。接到这个信息后,我们全家人都沸腾了,好消息就似一声春雷,如同寒冷久旱土地喜逢甘露,无比湿润温暖,现在的孩子难以想象,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是多么荣幸啊!能进城工作,能吃上“皇粮”、捧上“金饭碗”是多么难能可贵呀!</p><p class="ql-block"> 接到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就去了南宫县的文教组找到了张丙山老师,并见到了文教组长张向奇、侯廷刚二位老师,经过一席谈话后,他们很快给我写好了去县京剧团报到的介绍信。当时剧团正在吴村乡巡回演出,于是紧接着第二天我就一路赶到了吴村乡、找到剧团顺利报了到,成为剧团的一员。从此,我就迈出了进入社会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为国、为民工作也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在剧团上班后,经过半年的锻炼,我又在老师帮助下调到了县饮食服务公司,在国营大楼旅馆工作(当时是南宫县唯一的一家大型国营旅馆)。到这个单位后,我的生活开始稳定下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逐步走上了单位的领导岗位,成为企业的经营者。在漫长的为人民服务工作中,我通过努力工作给国家增添了可观的财政积累,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经营任务指标,也因此逐步改变了单位的经营面貌。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回报帮助过我的家乡父老和师长,努力的急人所难,工作之余经常为段头片、垂杨片的乡镇领导、村干部、学校的老师、同学、老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大多数时间我都是跟随儿子在北京香山生活定居。虽然远离家乡,但我的心还依然难离故土,难忘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岁月以及生活工作过大半生的南宫。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急切的期待着毕业五十周年同学聚会庆典的到来。我希望到那时,咱们一定会在这个跨越人生的相聚中进行一次无比欢快的畅谈!</p><p class="ql-block"> 南宫县段芦头高中第一届三排学生</p><p class="ql-block"> 侯秀文</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年3月12日香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参加自学考试</b></p><p class="ql-block"> 张金秀</p><p class="ql-block"> 特殊年代丢失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75年中师毕业后分配到二十冶技校(后又改为中专、工学院、电大、职教中心等。)从事教学工作,实感知识的匮乏和工作的吃力。因此,继续学习深造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己的愿望,尤其是希望有机会能比较系统完整的学到一门专业知识。</p><p class="ql-block"> 85年又调回机关工作。科里的同事参加了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想学习的机会来了。不离开家,既可以照顾孩子,又能上班,还可以学到知识,取得学历,太好了!</p><p class="ql-block"> 考试每年四月份和十月份进行两次。86年4月我报考了一门《自然科学概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多门学科。规定考前给一周的自由支配复习时间,考试及格还可以报销路费、住宿费。我提前三天去了南宫考点。在汽车上我把这本书的内容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感觉心里有点底。考场非常严格,上次考试作弊考生的名单贴在了考场门口的墙上,并取消了考试资格。我答题很顺利,很快就做完了,没人交卷,只好耐心等待。</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分数下来了,成绩94分。邢台自考办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全省最高分96分,我是邢台地区的第一名。我真的高兴极了!这是我的真实成绩,他给了我自信和勇气,也证明了我还是有点实力的。</p><p class="ql-block"> 之后,每次分别报考过两门、三门、四门、两门,除了一门写作课事先不知道更换教材重考了一次外,其余11门课都是一次通过,从未抄袭过他人一个字。有的课晚上有老师在邢台地区供销学校辅导几次,有的课没有人辅导,全靠自学,我也大胆地报了,结果出乎意料的及格了。有一次四门课程全部及格,有的成绩还不错。听说哲学最难考,每次及格率不超过10%,在没有老师辅导,参考同事中无人报考的情况下,我考了69分,心里很满足。</p><p class="ql-block"> 自86年4月开始参考到88年10月,12门课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拿到了河北大学和河北省自学考试院颁发的“党政干部基础科”大专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两年多来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感受最深。单位发的电影票一次没看过;吃的穿的能凑合就凑合;夏天晚饭后躲在蚊帐里,放上吃饭桌一熬就是半夜;严冬铁窗户玻璃上每天能刮下一小盆冰碴,酷暑寒冬从未间断。</p><p class="ql-block"> 边看书、边理解、边整理。把书本上的内容分成单选、双选、多选、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考题的形式,从不死记硬背,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很见效。</p><p class="ql-block"> 考前我们集中到考点所在地复习。别人有的带水果,有的带奶粉、巧克力、咖啡等营养品,我带的是一包满满的书本和自己整理的资料;有时通宵达旦,精疲力尽;买了饭顾不上在食堂吃,都是端回宿舍边吃边看书;有时连打水的时间都不舍得浪费,渴到实在不行了再去。考前复习很重要,必须争分夺秒。</p><p class="ql-block"> 由于自己的用心和刻苦,再加上学习方法得当,我是二十冶河北公司参考人员中用时较少,最早取得这个文凭的人。</p><p class="ql-block"> 读书学习(现在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实乃是人生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时代的需要。学无止境,只要敢于涉足,就会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南宫加油</b></p><p class="ql-block"> 赵华平</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燕赵古畿,南宫大地。自古美丽富饶,水旱码头,交通发达。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袭卷而来。一场冠状病毒、食人毒魔在吞噬、张大了口在咬人。无情的毫不吝啬的缠人与你周旋。天灾呀!百年不遇。恐惧、害怕、不安、迷茫,人们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 此时 上级政府统筹,全面調控。人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人带口罩、居家隔离、挨个排查、全民核测、抽血化验,医疗费用全免除,医学专家赴疫区。国家强大、全民齐福。南宫儿女英姿飒爽、风雨而立、迎难应战!医者无私浴血,不顾个人安危,抢救生命第一位,驱病赶魔抗疫情。百姓齐心,大军无畏,逆行勇战!企业家、社会名家、仁义者、志愿者,友好邻邦、捐资捐物,万民皆同心,能者竭尽力。南宫儿女加油!加油!加油!!</p><p class="ql-block"> 迎战疫、战病魔、疫情终会消除,人民终会胜利,光明就在眼前,阴霾终将散去!英雄的燕赵儿女,南宫人民,为了战胜新冠疫情…奋斗,奋斗!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2021.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感 言</b></p><p class="ql-block"> 王连永</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们在筹备组的领导下,用笔和手机为武器,经历了一场不拿枪的长达半年之久的战争。那就是我们的庆典攻坚战。我们胜利了!马上就要完成二次出书,出色完成庆典大业。同学们,面临春暖花开,我们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段芦头高中第一届毕业生,毕业50周年的庆典,就要到了。我们高兴,我们激动,我们跳跃。50年的等待和期盼,马上就要梦想成真了,我们要团聚了!让我们欢呼,让我们歌唱吧!</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回想庆典工作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在筹备小组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把百余名第一届高中生,从天南海北聚中入了群,加入了相册。这美好的开端,是我们开展庆典工作的基础,从此,拉开了庆典工作的序幕。赵兰女同学每天开始升国旗,放校歌。杨玉双同学开始制作相册,并配置音乐。还把郎长起、王仲山、赵新才、张洪旗、兰亭等同学奉献的书法绘画制成相册,还有凤群金秀先后也制作了不同形式的相册。共同牵动庆典工作的前行。在殿忠同志的亲领下,陈洪淼王秀娟王连永吳庆兰等同学,撰写了回忆母校,歌颂校长,老师等诗文。谱写并出版了段头高中第一届毕业生,毕业50周年纪念册。这笔费用,是侯殿忠、赵巧玲、杨万里同学主动捐款援助的。殿忠同志还个人出资,为同学们购买了100顶海军帽。我们发言稿都准备好了,饭店也定了,庆典用的音响,录像,大会安排,庆典时间,通知都以就叙,只待12月25号,团聚了。可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又闯入了我们的生活,阻挡了我们的庆典,才被迫后延庆典时间,使我们再次受到考验。习主席说过,中国人从来没被吓倒过。这次也是一样。我们的同学们充满信心,一手抓抗击新冠,一手抓庆典。群主陈洪淼同学,天天报道反击新冠情况,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要求同学们宅家抗疫情。殿忠同志,为同学们打气鼓劲,带领大家写难忘篇回忆文章。有的写几篇十几篇几十篇。如今正在殿忠长起庆魁同志领导下,收录修改 文章,出第二本书《难忘的记忆》,为庆典增加新的光彩。同学们,我们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应感谢筹备组的英明领导,以身示范。感谢绘画书法大使的奉献!感谢殿忠长起洪淼秀娟连永庆兰等同学带头撰写写文章,感谢玉玲书亭兰俊玉兰成德万里等同学的积极参与!感谢金秀同学积极制作美篇难忘篇并巧妙配制音乐及插图!感谢母校校长张延武同志对我们的支持!忠心感谢殿忠战友张立新同志,两次重大关键时刻支持帮助我们,亲自参与不辞辛苦。谢谢你!</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我们共同参与,努力奋斗,完成了一项巨大的群众性的伟大工程一一届高中毕业生50周年庆典大团聚。这是事无前例的,充分显示了我们这代人的伟大创造精神和时代的风采,将留传后代。让我们以最好的心情迎接庆典的到来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难忘的抗震救灾 </b></p><p class="ql-block"> 赵华平 </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之多,损失之严重,震惊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河北省委省革委迅即强力组织抗震救灾工作。</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还是河北新医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正在束鹿县(现辛集市)医院实习。地震发生当天,医院迅即组织医疗队,以奔赴唐山抗震救灾。当时,我们21名实习同学争先恐后报名,积极要求奔赴唐山抗震救灾。经医院研究,最后确定我和其他6名同学参加束鹿县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医疗队紧急组建后,马上携带急救物品和必备个人用品,乘坐医院车辆即刻出发,一路疾行直奔唐山灾区。</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想到这么强烈的地震,灾情一定很严重,大家心情都异常沉重。大家虽一路无语,但都默默地做好了要为灾区人民出大力流大汗甚至流血、牺牲的思想准备。</p><p class="ql-block"> 车过天津,距离唐山越来越近,不时看到从唐山方向逃出的灾民,艰难地向天津方向走去。他们穿着残破的衣衫,有的披着床单,有的拄着木棍,身上带着地震造成的伤痕,有的还在流着血。这些人都是因地震失去家园的灾民,他们是要去天津投奔亲友。看到此情此景,大家心里说不出的难受,都心急如焚地想快点到达灾区,好早点救治灾民伤痛,减少他们的痛苦。 </p><p class="ql-block"> 距离唐山越来越近,但汽车却越跑越慢,因地震造成路面塌陷、断裂,路上出现了一道道宽深的大沟,影响车辆快速通行,而震后大雨形成路面积水,也给车辆通行带来很大困难。在充满地震裂缝和泥泞的道路上,汽车只能艰难地摇摇晃晃缓慢行驶。大家心急如焚,恨不得身生双翅一下子飞到地震灾区。</p><p class="ql-block"> 终于进了唐山市区,眼前景象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目之所及,房屋基本全部倒塌,著名的开滦医院大楼整个沉陷地下,楼顶与地面齐平了。少数没有完全倒塌的建筑,也只剩残留的断壁。有的楼房断壁上,倒挂着震亡者的尸体或残肢,市内随处可见受伤者,震亡者的尸体被一车接一车地运往市外掩埋。</p><p class="ql-block"> 我们被安置在凤凰山脚下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有的负责在震灾救助站为伤员诊治、换药;有的背着药箱各处巡诊,沿着废墟寻查受伤人员,及时给与救治;有的负责转送重伤员乘直升飞机到外地医院救治。我和一名同学不知疲倦地背着药箱寻找、救治伤员 ,从早到晚不停地奔忙。有一天巡诊中,我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扭伤了右脚。但这时全然顾不上伤痛,和同学搀扶着继续巡诊,只希望能尽可能多地救治一些伤员,为他们减少痛苦。巡诊一天下来,感到很累很累,但晚上躺在帐篷里却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白天看到的一幕幕情景不停地浮现眼前,强烈刺激着自己的大脑神经,心里难受至极。并且余震不断,躺在地上可感觉到大地时强时弱的不停抖动,不能安静地休息。但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爬起来坚持继续巡诊。 </p><p class="ql-block"> 刚到唐山时,生活物资极度缺乏,只有带去的为数不多的食物可供食用,每顿饭只能尽量省着吃,掰开后拉着长丝的发霉面包成了宝贝,一顿饭每人只能分到半个。因地震破坏了供水设施,没有清洁的饮用水,只能喝游泳池里的脏水。有一天巡诊中,一架低空盘旋的直升机,突然从空中投下一包物品。待我们打开一看,原来空投的是压缩饼干。收到空投的压缩饼干,大家又惊又喜,我们不再饿肚子了。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压缩饼干。此后,送水车送来饮用水,各地的救灾物资陆续运到,我们和灾民的生活逐渐有了好转。</p><p class="ql-block"> 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使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和锻炼,我的心灵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震撼和净化。通过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伟大,祖国的伟大,人民的伟大,解放军的伟大和抗震救灾精神的伟大。唐山抗震救灾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在唐山抗震救灾40多年后,我们这些当年的医疗队员和同班同学们再次来到唐山。眼前景象让我们惊喜交加:地震时的唐山旧模样早已荡然无存,看到的是新唐山的一派新气象。目之所及,高楼林立,道路宽广,市场繁荣,人民生活幸福、祥和、恬静。我们参观了震后修建的地震纪念碑、地震纪念馆和作为地震遗址特意保留下来的地震废墟。今昔对比,真是百感交集。我们来到凤凰山下,看到我们曾经的帐篷住地,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到处花草飘香,景色宜人,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脱坯</b></p><p class="ql-block"> 吴庆兰</p><p class="ql-block"> 1970年夏天,我们有各个公社集中到段芦头高中学习。首当其冲,第一件事儿就是同学们的住宿问题。 尽管都带了自备的防潮铺垫物。还是无济于事,很快就会潮上来。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脱坯盘炕的决议。于是班主任给学生开了动员会,讲了当前的形式,提倡勤俭办一切事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工俭学,脱坯盘炕的重要意义:功在当下,自己受益,利在以后学生可以继续使用……同学听了提高了认识,一呼百应。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报名拿工具。老师说远道的同学就不用带了,附近的同学可以。有带水桶,木棍的;有带铁锹,三齿的;有带坯模子,坯拉子的。一应俱全。随即选派了几个男同学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场地。先到了学校的西边,有 芦苇毛草地有空地较为平坦。就是水源较远。只有一口老旧的水井,村里的村民,学校的师生都吃这口井的水,不合适。又从西边儿转到了学校的南边一看。眼前一亮哇!好宽阔的一片空地就是高低不平。南面有一大片湾坑,坑里有水。就地取材,掘土,用水都比较方便,选定了场地。附近的的同学回家拿工具。</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按时回到了学校。按需要编排了几个组,有负责抬水的,有掘土和泥的,有抹模脱坯的。随后,同学们带着工具在教室门前,为了方便行走,排成了一路纵队。向目的地出发啦!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学习雷锋好榜》的歌曲。恰似一条长龙蜿蜒的向前行进着。一会儿,来到了脱坯现场停住了脚步。通过报数变成了二路队形,老师来到了队前,说了声:“同学们好”!紧接着同学们大声的说,老师好!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注意我说几个问题。第一点,谁有疾病,尤其是女同学,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劳动的,一定要说出来。否则错失良机,使病情加重,影响了身体健康是不行的。第二点一定要注意安全。抬水的路途远又不平,一定要注意脚下,不要摔跤。和泥的更要小心谨慎,拿的不是铁锹,就是三齿儿。碰一下就不得了,需要互相观望。一句话,安全第一就是胜利。同学们各就各位准备去吧,解散。大家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很快就到了各自的场地。 抬水的同学到了湾边。水太浅,打水时只能打少半桶。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离坑边一米多处,掘一个不低于80公分的大坑,把水引至坑内才行。对,就这么干,留下四个人挖坑,其余的同学平道去。这是负责同学的声音。话音刚落,大家就七手八脚的干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掘土和泥组,到达现场后先选好和泥的滩位,然后再把土翻起来,拍打碎了堆到一块儿。形成一个大大的土碗状,容易盛水,方便和泥。随后,也噼里啪啦的忙活起来。我负责抹模脱坯,先要平整场地,挨 铣铲平,要求高。不然的话就脱不出高质量的坯来。同学们在各自的场地上,紧张而有序的忙活着。只是不停地听到互相传送着,互相催促的声音。有的同学,用手当喇叭。向着湾边的方向喊话。”喂——抬水的同学注意啦!我们等着用水呢。快来呀!”对方传回话来。“你们把大土碗造好了吗?我们怕去了没处放水呀。”余音未尽,只见抬水的同学大步流星,由远而近的向北方跑来。随之听到的是闪开,闪开!闪开!别撒到身上水……话音刚落,咚!的一一声,水桶落在了地上。水花四溅,周围的同学都沾光啦。抬水的面带羞涩,赶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弄你们身上水了。”旁边的同学异口同声,“没事儿,没事儿。干这个活儿,身上没水才怪呢。一会儿还有,`泥`等着呢!”说完都会意的哈,哈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和泥的同学提起水桶往土碗里倒,一桶,两桶,三桶倒个不停。同学们的铁铣上下翻飞,分不清究竟是谁的铣在动?同学们热火朝天,个个斗志昂扬,干劲十足。谁也不甘落后,干的正起劲呢。不知是谁的一铣泥从土碗的中间。啪!的一声落下,这下可好,连水带泥应声而起。 使对方的同学,顿时浑身上下弄了个满脸花。对不起,对不起,我用力过猛,劲儿太大了。赶忙放下手中的铣,用自己的袄袖子给同学擦脸上的泥。不用,不用,我自己来,这事不怪你,怪我没有闪开!这也是早晚的事儿。这时有人开玩笑说,唱戏时扮演花脸不用化妆啦!又是一阵笑声。这时每个同学的脸颊滚下了豆大的汗珠,可是谁也没有觉得累。就这样一大滩子泥在笑声中落成了。有人开始叫阵啦!脱皮的准备好了吗?我们早准备好了,来吧! 我们脱坯的,早已把模子摆好拉开了阵势。右手拿泥板,左手拿坯拉子,跃跃欲试,准备开战。 脱坯这个活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从小就爱玩儿泥,跟着父亲泥墙,泥房顶,脱坯换炕,啥活都干。脱起坯来还算顺手。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只要送泥的供得上,量多量少,恰到好处,速度就快。怕的就是忽多忽少,多了,往外扒拉费时间。少了,要等下次供泥,耽误事儿。所以说,看似简单的脱坯是个泥土活儿。也能锻炼同学的整体观念。两个人供泥,需要互相观望,见机行事,尽量做到恰到好处。 配合默契就是速度。我们三个人一组,配合的还是比较不错的。 腰麻了,酸了,疼了。也舍不得直一下,因为直腰的功夫别人就会比你多一个。我知道脱坯的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此起彼伏,不分上下。忽然有人传话说,就地休息,不许远离。这时我才得空直起了酸的麻木不仁,失去知觉的腰杆。默默的看了一下摆放均匀,整齐的长方形坯块儿。它们好像在向我点头示意。说主人辛苦了。自己在想,我就是这么大本事尽力了。一屁股瘫坐在地上。老师巡视时,看到我脱的坯后,停住了脚步。指指点点的说,这坯周正质量高。回过头来问童杰,这是谁的活儿?没等我开口,同学们就用手指着我说,是他。老师当时就决定,让我给其他的组介绍脱坯的过程。我想老师这样信任自己。就满口答应了。老师把其他的同学叫过来,先观看了我脱的坯。随后便说,同样是一滩的泥。看人家脱的坯周正,饱满。摆放整齐美观。横竖成行。数量还多。怎么回事儿?自己对照一下。我看同学都瞠目结舌,无话可说。我赶紧接过话茬。老师,你不是让我说吗,就不要让他们说了。其实同学们都尽力了,你看,都是满头大汗,汗流浃背的。谁不愿意做好呢?只不过有的同学真没干过这个活儿。有的干的次数比较少,没有掌握基本要领和操作方法。我说了以后,一会儿他们保证能干好。有的甚至比我干的还好。这时老师也笑啦。都说快说给俺听。我说好,那我就一边脱坯一边解释。这样更容易听得懂。整个过程也就四步。1、右手紧握住泥板,左手使劲攥住坯拉子。2,先把模子的四个角填满,再把中间压实。3、用泥板左右摇晃,至平为止。4、用坯拉子插进模子的内侧,用力快速的划四周。然后把母子慢慢的提起来。这样一块高质量的土坯就成功了。根据以上四点,我把它归纳成了四句话:”右手泥板左手拉,先填四角中间压。左右晃板抹平它,快拉慢拔顶呱呱”。此时不约而同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p><p class="ql-block"> 脱坯这件事,虽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我却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 2021、3、15</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粉色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回忆小学体育老师张东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王秀娟</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恩师张东斌对我的启迪和教育。他在我的人生中,抹上了一道美丽的色彩——粉色。</p><p class="ql-block"> 我在1965年考入了段芦头中学,分在初十四班,李长刚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全班50名学生,我只认识我们徐马寨公社的几个同学,其他同学全不认识。在第一周的班会上,李老师就宣布班上的班干部,班长:赵新才,学习委员:王家香,体育委员:王秀娟,我一惊,慌忙站起来,同学们都惊奇的回头看着我,李老师也笑眯眯的看着我,我的脸唰得一下红到脖子根。</p><p class="ql-block"> 我百思不得其解,李老师为什么选我当体育委员,我可是个不爱说话的女生,难道是我的个头高?难道是看我老沉?难道他知道我在小学是田径运动员?难道..........?我找不出答案。不过当体育委员,我心里还是有点底气的。</p><p class="ql-block"> 这要感谢我的小学体育老师张东斌,在体育方面对我的培养和训练。</p><p class="ql-block">张东斌老师是个年轻的男老师,他瘦瘦的高个,黝黑的圆脸上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的人。</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教我们的体育课,他的体育课要求严格,动作规范,我们都按着他的要求认真地坐着各种动作。有一天的体育课上,张老师宣布学校要成立田径运动队,他让我们排好队,他挑队员,我低着头,往下缩着,不敢看他。更不敢和他四目相对,恐怕选上我。可他还是走到我跟前,把我提出来,拉进田径运动队里了。</p><p class="ql-block"> 田径运动队的队员们,每天早上要在村东头的麦场上训练跑步。张老师说我耐力不够,爆发力还可以,安排我跑60米,100米,200米,400米接力赛。张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跑步的要领。身体不要左右晃,手臂紧靠身体两侧端平,握拳,前后摆动,身体略前倾,头微微下低,防止风的阻力。脚尖用力点地,咬紧牙关,用力向前猛冲,到终点,抬头挺胸冲线。</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经常耐心的指导我短跑的起跑要领。他说:“在起跑线上的起跑最关键,刹那间决定胜负,一定要争分夺秒,发令枪响时,就要冲出去,响完再跑就晚了。”要领掌握后,我们每天早上练习,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寒风冽冽,从未间断过。经过一年的训练,我的百米速度跑到了13秒或14秒,也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运动员了。这对我来说,不仅是速度上的提升,也是自信心上的提高,更是意志上的磨炼。</p><p class="ql-block"> 65年的春季,段芦头学区要召开全区小学生运动会。我们田径运动队代表我们徐马寨小学参赛。我跑60米,100米,400米接力。我跑60米时有些慌,只想着争分夺秒,枪还没响我就起身跑了,我自认为犯规了,跑了一步又楞了一下,结果慢了,名次没在前三名。跑100米我没有停顿,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400米接力是第一名。我们学校的中长跑400米,800米,全是第一名。全校总分第一名,我们拿着奖状,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为徐马寨小学赢得了荣誉。这全是张东斌老师带领我们刻苦训练的结果。张老师的工作突出,后来又担任公社书记,南宫县二轻局的局长。由于长期的辛苦劳累,令人痛心的是他英年早逝了。</p><p class="ql-block"> 我担任十四班体育委员时,每天早上整好队,领着全班同学,迎着晨曦,跑在学校的操场上,或者跑在通往北赵庄的小路上。我穿着的花衣服,围着的红围巾,给清静的早晨增添了一份朝气和活力。全校仅我一人是女体育委员,我没有因自己是女生而怯场,是张东斌老师给了我勇气和胆量,使我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张东斌老师是我人生起跑线上的恩师。我永远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月光下的纺车</b></p><p class="ql-block"> 王秀娟</p><p class="ql-block"> 夏夜,我喜欢漫步在乡间的月光里,在那宁静的,淡淡的,薄纱似的月光下,蕴藏着无数个勤劳善良,美丽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族就是其中一例。</p><p class="ql-block"> 母亲20岁嫁给我的父亲,父亲17岁。乡下的风俗,凡家境条件略好些的,就会娶个大两岁的女子做媳妇,过门后就能操持家务。</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英俊帅气的进步青年,解放前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宣传党的政策,他穿上母亲的嫁衣,男扮女装,在舞台上表演纺棉花的节目,逗得大家笑声连连。母亲在娘家是个独生女,她平易近人,心灵手巧。剪花,绣花,裁衣,缝衣,纺花,织布,没有她不会做的。母亲嫁到婆家后,全家八口人{太奶奶,奶奶,爷爷,父亲兄妹四人,父亲是老大}的穿戴都是母亲缝制,五天还要织出一个五丈长的布来。由太奶奶拿到集市上去卖。</p><p class="ql-block"> 太奶奶是个勤俭且严厉的管家。夏天的晚上,为了省点灯油,叫全家的女眷们都到院子里纺棉花。</p><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高高的天空里,星星一颗一颗的跳出来,月亮悬挂在空中,朦胧的月光洒满小小的四合院,知了在树上喊着“热啊!热啊!”,人们身上的汗珠还没有退去时,太奶奶,奶奶,母亲和两个姑姑,便开始了她们日复一日的纺线工作。</p><p class="ql-block"> 五辆纺花车排成一个u字形,就像纺织女工开始了上夜班。五辆纺车齐鸣,五双手齐摇车齐举手上线穗,动作娴熟优美,再加上月光的影子,就像十只黑白天鹅要一起展翅飞翔,又像一群天女在凡间纺线织霓裳,那嗡嗡的纺车声,更像纺织娘在演奏一曲《夏夜曲》,美妙动听。</p><p class="ql-block"> 太奶奶就像一个监工,不时地看看纺线的人,十三,四岁的姑姑纺着纺着,累了腻了困了,有时伸个懒腰,太奶奶也要说两句。她们们不停纺着纺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月亮往西边走了,知了停止了叫声,青蛙也没了动静,万籁俱寂,每个人的线框里都有了四,五个线穗子,太奶奶才发声:“停了,都睡去吧。”大家才各自休息去了。</p><p class="ql-block"> 纺线,织布,卖布,我的先辈不停的劳作着。在我记事的时候起,爷爷在四合院的后面盖起了一处大院子,六间堂屋,没有偏房,没有大门。以后生产队在院子里,办食堂,开大会,为社会主义发展出了力。</p><p class="ql-block"> 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是不停的去做,重复的去做,用心的去做,收获才会满满。每当我走进我们家的大院子时,母亲给我讲得先辈们在月光下纺线的情景就闪进我的脑子里,促使我不停地努力,收获我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月光,我更喜欢纺织娘演奏的《夏夜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运动会上创佳绩</b></p><p class="ql-block"> 赵兰女</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我上初中的第二年。当时的县文体局通知,"五 四"以后,县里要召开全县中学生运动会。要求各中学都报名参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p><p class="ql-block"> 段头中学校长王洪宽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召开教师和各班学生干部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并要求老师和同学们为参加县运动会做好充分准备。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响应并制定具体措施。决定在"五四"前夕先在本校召开田经运动会,为出席县田经会发现人材,选拔人材。当时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操场上有蓝球场,跑道,跳高跳远投掷等项活动也都有专门场地。长跑还到校外的乡间小路上去段练。</p><p class="ql-block"> "五四"前两天,学校召开本校三个年级六个班的学生田经运动会。各班都报名参加。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参赛项目有多有少不尽相同。我们一年级十三班,在班主任肖玉红老师的安排下,派出了十几名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同学,主要参赛项目有长跑,短跑,男女生400米接力赛等等。运动会当天中午,肖老师亲自下厨房炸了一小盆红辣椒,放到教室里。男同学们个个兴高彩烈,争先恐后有说有笑地吃起来。我们女生怕辣,站在一边只看不敢吃。见状肖老师鼓励我们说,这辣椒看着辣,其实不太辣并且还很香。你们先尝尝,就着干粮吃饱了好在运动场上创佳绩。见老师这样说,又看到男生不怕辣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们也去掉顾虑大着胆子吃起来。果然是好吃,微辣带香。虽然也辣出了眼泪,可是吃得也很开心,多吃了些干粮。下午我们参赛的项目有男女生400米接力。同学们由于中午吃的饱,跑的快,六个班中夺得第三名。在第二天的比赛中,我们班侯福田夺的万米组男子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的参赛项目是80米低栏。我取得全校女子组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六月底我们段头中学派出了`14名男生和Ⅱ名女生。我们一行26人在高瑞彬老师带领,去南宫参加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经过近三天的比赛,在南中(包括高中〉苏村中学,高村中学,垂阳中学段头中学五个学校,南宫中学夺取弟一名,段头中学取得总成绩弟二名。其中包抱两个集体第二名,一个集体第一名。女生百米和女生八百米第一。我在80米低栏项目获得第三名。</p><p class="ql-block"> 我们高中同学中有吳成德,张存菊,赵华平,赵玉兰同学。他(她)们在当年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也都取得优异成绩,为段头中学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一幌五十五年过去了。当时的好多细节已记不太清。但那段经历却永远记在心里不曾忘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追 梦</b></p><p class="ql-block"> 张存菊</p><p class="ql-block">儿时的梦,甜蜜蜜,抱着梦醒来,抱着梦睡去,留着梦回忆。</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一月,我在段头高中毕业前夕,有幸成为南宫县女子蓝球队的一名队员,实现了我的蓝球梦。从此逐梦开始。</p><p class="ql-block"> 体育项目是一项残苦的运动。超负荷高强度的训练使人很难适应。何况我们都是半路出身的学生。身体素质、体能、技木都得从零开始。那时训练我们的教练是省"五七"干校来南宫下乡的国家级教练。对我们要求很严,每天早晨五点起床搞身体素质训练,二十多里地的快慢跑,等身体活动开,然后是蓝球场十几层台阶的单双腿上下跑,跳,训练下来我们精疲力尽,爬都爬不起来。上午八点开始,是整体训练(包括技术,战术动作配合)。尤其是夏天,站在火辣椒的太阳底下,晒的头昏眼花,感觉身体到了极限。我们的运动服一年四季都是湿的。训练时碰撞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至今身体上还有留下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训练是艰苦的,但是苦也并快乐着,因为那是我们的梦。功夫不负所望,我们在教练的严格训练下,通过我们刻苦努力,终于取得了好的成绩。在邢台地区的蓝球比赛中得过第一名。打败了邢台实力最强的邢台市直联队,二十冶代表队,从没败过各县代表队。为南宫县争了光,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的时光一幌即逝。追梦的路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每当回想那段日子,是苦是甜是……只有留给自己慢慢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艰辛的经历宝贵的财富-</b></p><p class="ql-block"> -----赵保国</p><p class="ql-block"> 本文简要描述了笔者从记事开始,到走向社会前的一段经历。试图表明这段苦乐参半、艰苦奋斗的经历,在人生短暂的旅途中是非常珍贵的,它对于笔者人生观的初步形成及日后走向社会、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能不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岁次辛丑。奔牛奋蹄,阔步昂首。</p><p class="ql-block"> 中共创建,百年华诞。执掌江山,七十二年。</p><p class="ql-block"> 立党为公,国家富強。执政为民,人民小康。</p><p class="ql-block"> 我等同窗,与国同长。回想过去,岁月沧桑。</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丙申猴年。躲避水患,河西①逃难。</p><p class="ql-block"> 六零年代,自然灾害。中苏交恶,举国还债。</p><p class="ql-block"> 食不果腹,掺糠拌菜。吃"低指标",咽"瓜菜代"。</p><p class="ql-block"> 举国上下,共克时艰。节衣缩食,共渡难关。</p><p class="ql-block"> 广大农民,任劳任怨。学习大寨,斗地战天。</p><p class="ql-block"> "八字宪法",科学种田。兴修水利,挑水抗旱。拉犁拉耙,推碾磨面。</p> <p class="ql-block"> 工人阶级,高瞻望远。学习大庆,勇往直前。两弹爆炸,卫星上天,油田高产,钢铁翻番。大桥②飞架,汽轮发电。</p><p class="ql-block"> 万吨压机④,巨轮⑤扬帆。回首当年,年少青春。立德铸魂,红专并进。</p><p class="ql-block"> 武装头脑,主席思想。雷锋王杰,学习榜样。爱憎分明,报国爱党。</p><p class="ql-block"> 艰苦朴素,传统不忘。不怕苦死,迎难而上。困难时冲,荣誉来让。甘做镙钉,安家四方。</p><p class="ql-block"> 学习知识,专心致志。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煤油灯下,读书写字。语数理化,外语政治。学工学农,联系实际,上山下乡,接受教育。</p><p class="ql-block"> 如今吾辈,安渡晚年。兰桂腾芳,幸福美满。不负韶华,笃行致远。迎难而上,经受考验。</p><p class="ql-block"> 缘于何故,牢固基础,党的培养,学校教育。</p><p class="ql-block"> 力经磨难,不无裨益。艰辛经历,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老骥伏枥,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永葆青春。牢记使命,民族复兴。发热发光,奋斗圆梦。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注释:</p><p class="ql-block"> ①河西:索泸河西。</p><p class="ql-block"> ②大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和1959年10月21日正式通车的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以及1968年12月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③汽轮发电:1965年5月28日制造成功的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和1969年8月30日制造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12.5万千瓦双火内冷汽轮发电机组。</p><p class="ql-block"> ④万吨压机:1962年12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厂研制成功的第一台1.2万吨压力的水压机。这台水压机可以把300吨重的特大钢锭象揉面团一样锻压成各种形状的机器零件。</p><p class="ql-block"> ⑤巨轮:"东风"号远洋货船。它是新中国笫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船,1960年4月胜利下水,载重量1.3488万吨,排水量1.7182万吨,以及1967年1月胜利下水的"朝阳"号和1968年11月胜利下水的"高阳"号万吨级远洋货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记忆校园生活</b></p><p class="ql-block"> 杨万里</p><p class="ql-block"> 冀南平原,清凉江畔,有一所美丽的校园,那就是我梦魂萦绕的母校——南宫县(市)段芦头高中。</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在这所学校就读,是第一届第一排(班)的学生。惜别母校虽然已有五十个春秋,但是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常在脑海中浮现……</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五十年,母校段中常思念。放飞梦想起航地,育德培智新杏坛。青砖灰瓦起脊房,环境幽静设施全。天蓝地绿人欢笑,树木花草植满院。六所社中并一起,组成新的校集体。培养目标红又专,德智体劳全发展。特殊时期名字改,不叫班级叫连排。学军学农又学工,课程随势作调整。</p><p class="ql-block"> 领导威严且慈祥,每逢相遇问冷暖。深入师生询建议,共建美好新校园。传道授业解惑者,呕心沥血育桃李。三尺讲台存日月,一只粉笔写春秋。师生互动如是说,惜时如金勤补拙。编织人生理想梦,唱响青春旋律 歌。靓女俊男群英会,风华正茂有朝气。勤奋刻苦学文化,莫付时光与韶华。人生相遇同窗读,朝夕相处结情谊。团结友爱互勉励,亲如姐妹和兄弟。 </p><p class="ql-block"> 勤俭节约传统美,艰苦朴素作模范。不讲吃喝不慕穿,比学赶帮永向前。那时学校没通电,夜习照明用汽灯。将灯高挂屋梁上,照得教室亮堂堂。在家就点煤油灯,墨瓶装油棉作捻。瓶油直到燃烧尽,当晚夜学才算完。食堂吃的自带饭,各色各样百味全。吃在嘴里香又甜,像似现在吃大餐。那时穿戴很朴实,绿蓝灰白颜色单。着装都是娘缝织,堪比现代衣美观。麦秸铺就大通铺,芦苇编席作床单。躺在上边弹又软,好像席梦思床垫。往返学校靠徒步,又唱又跳心悦欢。两腿越走越给力,不知累来不觉倦。</p><p class="ql-block"> 当年高校停招生,社来社去自安排。告别母校和恩师,广阔天地去锻炼。终生难忘众恩师,身影常在脑中现。声音总在耳畔响,教诲永记我心间。牢记母校培养恩,铭心恩师教诲言。胸怀理想和信念,青春追梦天地宽。</p><p class="ql-block"> 坚守初心担使命,永远听从党召唤。爱国敬业守法规,不忘诚信和友善。服务祖国各战线,艰难困苦只等闲。奉献青春与智慧,为国为民作贡献。回忆平凡人生路,酸甜苦辣都尝遍。无怨无悔心坦然,健康快乐度晚年。 </p><p class="ql-block"> 心爱的母校,您永远是我心中神圣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恩师,您永远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2021.3</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我的同学们</b></p><p class="ql-block"> 赵新才</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同学们的学生时代,是幸福的,天真活泼的,无忧无虑的时代。今天我要赞美,我们段芦头高中第一届毕业的,离校半个世纪的,未曾见面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们这批经过组织挑选,步入段芦头高中的莘莘学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一起听课,一起唱歌,一起做活动,真是快乐无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为了实现梦想,都刻苦的学习着。</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五十年过去了,在这五十年里,有的同学迈进了高等学府,有的同学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扛起枪,保卫祖国。有的同学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有的同学走进政府机关,成为人民的公仆。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金童玉女变成了年逾花甲的古稀老人。是今天的科技网络,热心的组织者,和不辞辛苦的服务者,把我们这群撒落在天南海北的同学们,聚拢在网络的大家庭里。我欣喜万分。</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每天在微信里见面,嘘寒问暖,说地谈天,学知识,聊家常,亲切温暖。更让人兴奋的是:同学们写起了诗词,文章。写成了一本本纪念册,回忆录。同学们个个在行动,人人在表达,赞颂师生恩,同学情。忆父母恩,赞颂友谊情。同学们的文章还登上了《芳菲文艺》,真是老骥伏枥,不减当年。形成了一个热活朝天,感天动地的场地。 </p><p class="ql-block"> 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在努力的学习着。我的古稀之年,来到海南居住,把我的一技之长献给这片土地,我教这里的老人和孩子们画画,并被县政府聘为老年大学副校长。在课堂上给我的老年朋友们讲:“我们为什么要写字画画?这不仅是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有益身心健康。书画者多数都是高寿的。我们用艺术来延年益寿,”我和我的书画朋友们每天画画,做作品,参加全国各地的书画展览,书画竞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已到古稀之年,剧烈的活动已不再适应我们,用书画的方式运气,用读书的方式锻炼我们的头脑,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这和打拳一样,都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浪花翻。颐养天年居海南,举目远望群山绿,挥毫泼墨绘河山。这首小诗是我书画之路的写照。也是我从大陆来海南后,创作书画业绩的继续,也是我和我的同学们网上读书学习的开始。我以读书领路,痴迷书画,才使我的书画艺术有了一点收获,得到了海南省保亭县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p><p class="ql-block">海南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长寿,也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施展才能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刻,让我们响应中央的号召,学习党史,再鼓干劲创佳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让我们的《难忘的记忆》留在这一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青山绿水伴我行</b></p><p class="ql-block"> 赵新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南中部一美景,仙女遥指保亭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水青山原生态,长夏无冬低碳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匠心妙手夺天工,打造小城获殊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仙河畔鸟儿鸣,旺蛙送福到保城。</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从大陆来到海南保亭县后,看到的保亭县的地理环境和整洁的小城。一排排的高楼大厦,绿荫丛丛的街道,鲜花盛开的居住场所,高山一片绿,山下一片红的景象。在创作作品时,我写下了这首小诗,以表达我对这一美景的欣赏和赞美。</p><p class="ql-block"> 保亭县面积不大,是黎族、苗族居住的地方,属省直接管辖的直辖自治县。2015年,我刚进保亭县时,乡村公路还没通,农村还是平房连片。五年过去了,保亭建起十几个生活区,高楼林立,马路宽直,两边都是鲜花,大街整洁,汽车、摩托车停放有序;建起了六个文化旅游景点,也给我们的写生创造了环境。我每天坚持写生,到大自然当中去享受大自然赋予我的自然之美,坚持“师外造化”“中得心源”,我们在第一美景七仙岭写生创出的作品,到海南省参展,都入展获奖。</p><p class="ql-block"> 五年的时间,保亭的变化巨大,山更绿水更清,空气质量提高了一大步,总之说美丽的保亭城是我绘画的资料来源和插翅腾飞的基地。保亭农村乡乡村村通了公路,农村盖起了一排排的小楼。自由地,自由山,都有好的收成,我们下乡写生,把农村的变化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到省参展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我是传统技法的继承者,继承传统是我的责任和任务。最近我出了一本书题为《赵新才水墨山水艺术》详细介绍了传统山水的技法。传统的山水画原来是人物画的背景,自魏、晋两个朝代,几百名爱好绘画人的努力,才从背景画分离出来,成了独立的画科。自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的兴起,到隋唐山水画的发展,到五代及两宋的成熟,再到元代山水画的创新,再到明、清两代山水画的变革,山水画更加完美靓丽、美观大方,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收藏,它的特殊魅力吸引着无数爱好者,去学习、研究和创新。</p><p class="ql-block"> 保亭县城北面七仙岭原始森林公园,是我第一要去写生的地方,无论是画山还是画水、画树,都是我的绘画资料,正因为有这些写生基地,使我们的传统得到发展,技法有人继承,因此使我更加忙碌起来,写生、讲课、改画,一对一的教,使我在保亭县的影响越来越大,我现有学生一百二十名,培养升上大学的一名,进清华美院的一人,进人民大学美院学习的三人。在投稿参展上我们五年连续投五次,五次入展、获奖。</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我的进步离不开青春时期老师的基础夯实,离不开同学们的鼓励。我怀念老师,思念同学,我绝不辜负您们的希望和寄托,古稀之年在书法和绘画的道路上,力争再上一层楼,让夕阳之光更加灿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怀爱心 抒感言</b></p><p class="ql-block"> 陈洪淼</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历史苍桑。历经柳月、仲春、桃月的时轮,南宫市段芦头高中笫一届的兄弟姐妹,漫游在记忆回顾的长河中。往事波光粼粼,心潮起伏,青春的火花再迸发,夜不能寐。国旗飘扬,校歌嘹亮,学友激昂,浮想联翩,欣然命笔。</p><p class="ql-block"> 一一校园生活。充满阳光,快乐无限,风华正茂,潜心读书,德、智、体全面发展。念母校,思青春,奠基之恩难忘。</p><p class="ql-block"> 一一授业恩师。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爱生如子。念恩师,思育恩,恩育难忘。</p><p class="ql-block"> 一一同窗深情。淳朴真挚的情谊,胜似兄弟姐妹,互爱、互帮、互学、互助共同进步。火红青春、增长才华。念同学、思友情,恩惠难忘。</p><p class="ql-block"> 一一父母恩重如山。含辛茹苦养我长大,供我衣食,教我做人,恩似海,情重山,终生难以回报。念父母,思亲人,恩养难忘。</p><p class="ql-block"> 一一走向社会。大浪淘沙,迎风击浪,坚强的屹立于社会之林,倾全部才华,贡献与伟大的祖国。念党恩,思贡献,党恩难忘。</p><p class="ql-block"> 古稀之年,抒豪情,表感言,激动万分。所谓感言,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因为爱心是善良之宝。心怀大爱,就能视人如已,仁爱待人。播下爱的种子,就会获得爱的收获。有了友谊,有了朋友,就有了和谐。人需要爱,世界需要爱,爱是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爱是为人处事的重要人脉。有爱的人生是丰盈、厚重的人生,富有爱心,是人生的一大福运。</p><p class="ql-block"> 望大家永怀爱心,使夕阳更加光辉灿烂。</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难忘篇到此收录工作就结束了。衷心感谢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但我自己却留着下了一些遗憾,为此感到心里不安。一是由于自己工作不够细心,再加上年龄大了,大脑钝化,忘性大,做事丢三落四;二是缺乏经验,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对文章标题进行笔录,少了哪一篇,无法查找;三是软件有时出现闪退、黑屏、白屏、无响应等不正常现象,本来已收录的文章却没有了,误认为已经收进来了等等原因,以至于有的同学的文章没有收录进来。在这里特向有关同学说一声:对不起!并敬请谅解!</p><p class="ql-block"> 感谢这次出书给了我弥补的机会,如果还有遗漏,恳请告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说明 : 美篇收录的均是原始文章,没有按最后出书的定稿整理,我想,就把它作为美篇版的一种原始记录,我们自己保存留念吧。</b></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难忘的记忆》马上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登上建党100周年的航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吧!</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这段时间比较轻松,请观赏、收听以下视频、歌曲。</p><p class="ql-block">《同学情永远在心间》,它唱出了我们相聚时的心里话,请先欣赏。</p> <p class="ql-block">请看视频《父老乡亲》</p> <p class="ql-block">请听程琳演唱的一组歌曲</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