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个写过一定数量文字的人,对文学文字都免不了要思考:为什么要写文、文从哪里来以及如何表达等等。尤其像我这样不拿文字换钱糊口的人,更为这些问题所困扰,甚至于几度辍笔,为给自己些底气还能写下去,也写过八九篇小文试图回答。王蒙的《文艺味道》,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不同程度都写到他们对文学的感悟。我说“文字写到一定份上的人是巫婆神汉”,冯唐给精炼成“作家就是巫”。我说“写文字是一个人有种想表达的欲望与冲动,文字是些记忆的碎片”,王蒙与冯唐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一个无名小卒,不够自信,总想看看人家有怎样的感悟,读了王蒙冯唐的杂文集,又读起格非的《文学之邀约》。别人那儿零落着的文学感悟,在格非的《文学之邀约》里给系统化、规范化,不愧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学</span>者型作家。</p><p class="ql-block"> 格非在书的导言中说到“现代文学的终结”,用我的话说,就是写文字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专业的文学研究者来说,能给自己的工作找到些意义,及至我等不图名不为利的写文字的人,便是给自己找个点灯熬油费劲巴拉码字的理由。写文字有意义吗,说实话,对于我等卑微小民,真的没啥意义。格非的结论是:如果我们不走出这种“现代文学”总体观念的禁锢,不走出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圆环的循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出路无从谈起,文学中最宝贵的解放和超越力量,也不会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禁锢“现代文学”的总体观念即文学的商品属性,说白了,就是写文字的意义全在于能否拿来换钱,换得多少钱成了衡量文字价值的最终标准。</p><p class="ql-block"> 文字从哪儿来?格非在“经验与想象”中谈到“遭遇和经历”“记忆”“记忆与超越”等问题,比我的“记忆碎片”全面系统多了。就“如何表达”,格非在“作者及其意图” “时间与空间”“语言与修辞”三章中列举大量的案例逐一做了阐述。格非的《文学的邀约》是本不错的讲文学的书,值得文学爱好者一读,令许多文学困顿豁然开朗。(2018-03-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