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2018年新发病例45.6万例、死亡病例39.0万例,约占全球的44.1%和49.9%,其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2、第3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表示,全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仍然低于20%,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7.4%,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开展全国性的适龄人群胃癌筛查工作。“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李兆申解释,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则低于20%,早期发现胃癌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由于胃癌早期往往缺乏症状,大多于例行检查时发现,筛查成为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途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日本和韩国也是胃癌高发国家。日本曾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基于健康保险的胃癌普查,并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政府主导的基于社区人群的胃癌筛查计划。韩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国性社区人群胃癌筛查,从而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升高到70%和55%,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64.6%和71.5%,胃癌死亡率明显降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胃癌筛查的实践和探索。包括2005年卫生部启动的农村恶性肿瘤高发区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7年卫生部启动的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12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18年初由李兆申院士团队牵头组织实施的全国消化道肿瘤筛查与防治(GICC)项目、以及多地政府作为民生实事工程推出的各种类型的胃癌筛查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截至2021年1月31日,李兆申院士团队牵头的GCC项目早期胃癌筛查协同网络吸引了全国80家三级医联体加入。基于“新型胃癌风险评分-胃镜二步法”筛查策略,完成了10.7281万例40-79岁社区无症状人群的胃癌筛查工作,胃镜精查应答率37%,检出250例早期胃癌64例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检出率高达67.4%(高于韩国,与日本相似),筛查发现1例早癌平均需投入11.2918万元,因早期治疗节省医保费用(贴现后)16.7437万元/例,退休前创造价值带来的间接效益(贴现后)5.1852万元/例,成本效益比为1:1.94,增加质量调整生命年(贴现后)392岁/例,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虽然我国李兆申院士提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在部分人群中开展的胃癌筛查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但胃癌诊治效果与日本、韩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死亡率、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我这次提出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的提案》。”李兆申院士认为,针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这一提案,可以从五个方面“发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一是制订政府主导的全国性社区人群胃癌筛查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为实施牵头部门,组建胃癌筛查、早诊早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组建专家委员会,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全国性胃癌筛查策略和方案,负责业务指导工作;将胃癌筛查与现有的“两癌”筛查、结直肠癌筛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等活动统筹结合起来,依托各级疾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体系;统筹公共卫生费用、医保基金、政府财政专项拨款、慈善基金、企业捐赠等各类经费,在三年内实现适龄目标筛查人群胃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全覆盖,对低保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进行全额补助,对贫困的癌症患者实行大病补充保障和二次补助;完善考核机制,胃癌等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早治重要指标与地方政绩指标、各级医疗机构考核指标相挂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二是在社区适龄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经济、高效途径。超过80%的早期胃癌病例来自于40岁以上的社区无症状人群,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是提高早癌检出率的必然途径。目前常用的胃癌筛查方法包括胃镜、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PG法)、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杄菌抗体联合检测(ABC法)、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联合检测(新ABC法)、以及基于年龄、性别、血清幽门螺杄菌抗体、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的新型胃癌风险评分方法。我国胃癌目标筛查人群超过2亿,现有医疗资源无法支撑胃镜作为胃癌的直接筛查手段。先进行胃癌风险评估,然后对高危群体进行胃镜检查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胃癌筛查策略。在我们团队完成的14929例社区无症状人群胃癌筛查的硏究样本中(均完成社区无症状人群胃癌筛查的硏究样本中(均完成胃镜检查和血清幽门螺杄菌抗体、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发现新型胃癌风险评分方法区分胃癌和非胃癌的能力明显优于PG法、ABC法和新ABC法,成本效益比(1:2.70)也明显优于PG法(38ABC法8)和新ABC法(1:1.14)。在社区适龄人群中采用新型胃癌风险评分方法进行胃癌初筛,然后对高危人群进行胃镜检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目前最优的胃癌筛查策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三是建立消化道肿瘤筛查、早诊早治技术培训中心及培训基地,提高消化內镜医师发现早癌的能力。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消化内镜医师1959人,消化内镜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总体不足且地区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胃镜精查能力欠缺,建议国家加大消化内镜资源投入力度,建立消化內镜技术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提升消化內镜医师胃镜精查能力,优化消化内镜医疗资源配置,使得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开展基础的消化內镜检查,更好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筛查需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胃癌防治意识和胃镜检查依从性。胃癌筛查参与率和胃镜检查依从性是决定胃癌筛查效果的关键因素。在GCC项目中,如果胃镜精查应答率从37%提高到50%,则预期将多检出114例早癌,成本效益比从1:1.94降低到1:244,具有更优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胃癌防治知识缺乏是影响胃癌筛查参与率和胃镜检查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应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站、微信等媒体加大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打消筛査人群的思想顾虑,提高胃癌筛查的主动性和依从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五是以大数据共享为基础,探索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在胃癌筛查全流程中的作用,带动全链条胃癌筛査产业发展。建立全国性胃癌筛查数据共享数据库,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筛查资源配置,加快筛查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胃镜检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人工智能读片、智能随访、内镜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审批应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关注公众号 分享好文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