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刘 新<br> 出门自驾游,一是怕堵,二是怕雨,这次我们顺“皖南川藏线”小游数日,因在清明节前几天出发,那种万人千车竞相涌的恐惧场景没遇到,倒是赶上了雨纷纷的时节。到桃花潭镇时已是傍晚,还看见了夕阳桃花相映红的美景,哪知“小楼一夜听春雨”,早上只好在蒙蒙雨丝中步入桃花潭。<br> 原以为桃花潭应有一潭或一湖,到了桃花潭才知道,古时的桃花潭早已被青弋江淹没,空留一潭址而已。我们穿过几间古朴的农舍,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下至青弋江畔,一条石子路沿着江边蜿蜒而卧,路边满是怒放的桃花,大红的,粉红的,粉白的花儿在斜风细雨中微微舞动,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花瓣上流连缠绵,依依不舍的滴向草地,江边上有几个浣衣妇女,一只红色的衣桶在青水绿草堨石中鲜艳夺目,江对岸白墙黛瓦的农舍朦朦胧胧,青青的江水在与雨滴喃喃细语,说到高兴时便泛出圈圈涟漪。我不想用像什么什么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因为没有那个画家能作出这幅画,这幅带着花香,带着朦胧,带着春雨和江水的声音,带着清新无比的空气的画,美得让你陶醉,美得让你窒息。 <br> 顺着石子小路沿江而行,忽见一颇具规模的码头,码头上方有一座两层楼阁,阁中一匾上书“踏歌岸阁”四字,原来码头就是桃花潭东岸的东园古渡口,相传中的唐代豪士汪伦送李白处。据清朝诗人袁枚的诗集《随园诗话》中的一段描述,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二人遂饮酒吃肉,互诉衷肠。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千古绝唱《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首小诗,使得青弋江上的一泓水潭闻名遐迩,成了人文胜景。现在码头旁,立有李白和汪伦雕像,李白左手指向远方,汪伦席地而坐,完全沉浸在李白指点江山的一番肺腑之言中,同时好像还有点得意着自己的成功策划,汪伦再也想不到,他的策划,不仅使自己名垂青史,还成就了四乡八邻乡亲们的千年宝贵遗产。<br> 穿过阁楼,便进入了“南阳镇”,桃花潭古称南阳镇,建镇于三国时期,1982年更名为陈村,1997年改名桃花潭镇。古镇的老街窄小而幽深,街两边多是古玩和宣纸徽墨店,混杂着民居,杂货店,徽州原生态的铺子,店店相连。中间一条黑幽幽石板路直泻前方,形状各异的石块镶嵌地上,在雨中泛着青青的幽光,两边建筑灰墙黛瓦,房脊翘突,主街两旁弯曲的延伸着数条阡陌的小巷,环环相扣,曲径通幽。小雨中的巷子呈现灰色空间,如徽墨泼洒绘就,如水墨画写意韵味十足,进入古镇竟然有悠然回转,时光倒流的感觉。<br> 桃花潭镇大部原居民都姓翟,翟氏宗祠自然是古镇第一大祠堂,在一片金黄的菜花和粉红的桃花簇拥中,祠堂墙外水墨布景气势恢宏,徽派建筑风格彰显得淋漓尽致,祠堂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因为在明万历年间,古镇上的一位大将军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号称“中华第一祠”。祠堂保存的很好,我们进去后看见在后院,停放着十几条正在整修的龙舟,看来端午时分,桃花潭肯定又要热闹一番。<br> 皖南自古物产富庶,商业发达,自成一体的徽文化使得人文积淀非常厚重,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镇比比皆是,然而桃花与江水相映,千尺深潭与诗仙万丈豪情的碰撞,造就出的美如小家碧玉,可让人无限遐想的桃花潭,却独特的那么令人向往,令人留恋。<div> 2017年4月<br><br><br></div> 夜宿桃花潭这家宾馆,名字已无法想起,小酒过后,照例掼蛋一番,然后在春雨淅淅声中入眠。 同行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