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来与一帮影友闲聊,聊到了梅州的古镇,特别是随着大埔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完工,届时库区将淹没大麻镇街道上的一些店铺,大麻码头也将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忠实于纪实的摄影爱好者,希望对大麻的历史片段有所记录,为后人留下一些文化遗存和乡愁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过后,几位影友相约从梅城出发,一大早驱车来到大埔县大麻老街。甫一下车,古朴的味道伴随着丝丝凉意扑面而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恰逢农历正月二十四,原本让大麻镇万人空巷的“恭迎法妙仙母”(大麻迎姑婆)民俗活动自去年起因疫情原因被迫中断。虽然是圩日,走在古镇的大街上,依然感觉到街上人气冷清,许多古老的房子都还空着,令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居民悠闲走过,店铺门里门外聚集着一些当地老人,他们或在喝茶聊天,或在理发室剪发剃头,显得祥静而休闲。在这次老街拍摄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整个古镇上,老人的身影特别多,年轻人鲜有出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麻镇现有的旧街主要是民国时期改造建设的,保存着混凝土骑楼,一条主街弯弯曲曲,拐了九道弯。大麻圩由铺到圩市的形成,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自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麻”的由来,据说是由于古时大麻圩附近地势低洼,盛产大麻(中药、又叫火麻)而取名。大麻建制较早,明代已为集市,明、清沿称大麻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明嘉靖•大埔县志(铺舍篇)》载:“大麻铺在县西六十里自三河至此,从大江而下”。铺的字义一指今之商店,二指旧时的驿站。可知早在明代,大麻铺已具集市和驿站的稚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民国•大埔县志》记载:大麻旧称“六福乡”,乡中有圩市曰大麻圩,街路4条,店铺250间,是为全区集中之地。邮局电话所俱设于此,水路交通逐日有韩江小轮来往停泊。每逢四九圩期,各乡圩船蚁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麻镇最具特色的是莲塘渡口,解放前许多人从大麻码头坐船下汕头,再乘大船下南洋等地谋生,现在大麻大部分家庭都有华侨,是名副其实的侨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几年,莲塘渡口承担着韩江东西两岸9个村、1个社区25000多人的渡运任务。该渡口现有渡船3艘,年渡运量约22万人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大麻镇早已没有往日的繁华,甚至说是比较落寞了。多少年来,古镇从迎接最初的一缕阳光,到送走最后一艘渡船,在日出月落中,度过自己的百年沧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镇再怎么落寞,也磨灭不了古镇在历史上,那光辉灿烂的一页。古镇,古得风骨不凡,古镇,古得似酒,愈久愈醇,愈加迷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引入时尚元素,对古镇进行包装营销,激活古镇,让百年古镇成为当代人心灵归宿,这样就会让大麻这个百年古镇焕发出新活力。无疑,不失历史韵味,又拥有现代气息,这是一个百年古镇最好的归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