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CKC

<h1><br></h1><h1><b>  【中国梦】</b></h1><p class="ql-block"><br></p><h1><b>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h1><h1><b>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p> <h5>上面一排是国家层面;</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间一排是社会层面;</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下</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面一排</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是个人层面。</span></h5>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目 录</b></p><h5> 一、中国古人推崇的:</h5><h5>&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h5><h5> 二、中国礼仪</h5><h5>&nbsp; &nbsp; 三、中国文化常识</h5><h5> 四、文化知识题</h5><h5>&nbsp; &nbsp; 五、中国朝代纪年简表</h5><h5> 〖附录一〗:二十四史</h5><h5> 〖附录二〗:中国史上下五千年发展线索</h5><h5> 〖附录三〗:中华文明基本脉络</h5><h5>&nbsp; &nbsp; 六、中国地理常识</h5><h5> 〖附录一〗: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名称及简称</h5><h5> 〖附录二〗:中国城市的古称谓及名称由来</h5><h5> 〖附录三〗:这120个地名,读对一半,当年肯定是学霸!</h5><h5>&nbsp; &nbsp; 七、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h5><h5>&nbsp; &nbsp; 八、280部国学经典</h5><h5>&nbsp; &nbsp; 九、比 “四大发明” 更伟大的发明</h5><p class="ql-block"><br></p><h5> 附一:汉语书写规范</h5><h5> 附二:标点符号用法</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 “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b></p><p class="ql-block"><b></b></p> <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中国古人推崇的:</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道德】</span></p><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道&nbsp;</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nbsp; 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怎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德</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就能得道。</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五伦】</span></p><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父子有亲</b>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h5><h5>&nbsp; &nbsp; <b>君臣有义</b> 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h5><h5>&nbsp; &nbsp; <b>夫妇有别</b> 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h5><h5>&nbsp; &nbsp; <b>长幼有序</b> 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h5><h5>&nbsp; &nbsp; <b>朋友有信</b> 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h5><h5>&nbsp; &nbsp; 五种人伦关系,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五常】</p><h5><b> 仁 义 礼 智 信</b></h5><h5>&nbsp; &nbsp; 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h5><h5>&nbsp; &nbsp;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義,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h5><h5>&nbsp; &nbsp; 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禮,古字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h5><h5>&nbsp; &nbsp; 智,知道日常的东西。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h5><h5> 信,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老师的教诲是要吃亏的。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当然不会骗人。</h5><p class="ql-block"><br></p><h5>【备注】:</h5><h5> <b>仁 义 礼 智 圣</b></h5><h5> 1973年11月开始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中出土400余片帛书及大量残片。通过整理发现,这批帛书达50余种,共计12万多字,其书写年代最早可能在秦统一前,晚的则在汉初,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等诸多领域。</h5><h5> 唐以后的人都错将五行理解为五常 “仁义礼智信”,实际上五行应为 “仁义礼智圣”,即做人的五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应该是知天道的圣人。</h5><h5> ——《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41期,《马王堆汉墓帛书,迟到的解读和颠覆》</h5><p class="ql-block"><br></p><h5> 参见2014年湖南省博物馆与上海复旦大学、中华书局联合出版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四维】</p><h5><b> 礼 义 廉 耻</b></h5><h5> 礼<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span></h5><h5> 义 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h5><h5> 廉 坦荡无私清正廉洁。</h5><h5> 耻 对坏事的羞耻心。</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八德】</p><h5><b>&nbsp; &nbsp; 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耻</b></h5><h5> 孝&nbsp; &nbsp; 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就是手足以奉养扶持。所谓“百善孝为先”。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之第一重大义务也。为人不可无孝,无孝如树无根,如水无源。父母养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举一动难言尽述,父母爱子无微不至,辛苦不辞冒险不退,始终不倦劳而不怨,爱子一生至死不变。为人子者须当知恩报本,欲子孝顺,须先孝双亲,如不孝父母亲,别人一定会逆离你,今日为人子媳妇,后日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后日受子女媳妇不孝,恶性循环,理之所当然也。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盖因习见其行为,自然尽学其举动也。</h5><h5>&nbsp; &nbsp; 悌&nbsp; &nbsp; 悌字先点为兄,后点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亲的同胞兄弟也,兄弟原来同气连枝,姊妹相亲兄弟和气,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兄宽弟忍不失手足之情,家兴族盛是不亏悌道也。</h5><h5>&nbsp; &nbsp; 忠&nbsp; &nbsp; 所谓忠者,真心诚意做事合法合理,竭尽心力至公无私,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所报无谎,所言无虚,做事不怕人见,不怕人耻笑,不做亏心事光明正大,可以对天地对神祗、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兄弟妻子、对自己良心无亏者就是忠也。</h5><h5>&nbsp; &nbsp; 信&nbsp; &nbsp; 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诚实也,信乃人道上之准绳至宝,人之事业成功失败皆以信字为基础,君子修道一言为定。若与人相约之事,买卖或工作只顾自己利益而失约,或讲话虚而不实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顾行,行顾言,心口和一,以信笃行。</h5><h5>&nbsp; &nbsp; 礼&nbsp; &nbsp; 礼者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也,人在万物之上不可无礼,否则将与禽兽何异?也是得不到别人的尊敬。礼能表现人之身分及人格,态度谦虚仪容端庄,行为有规律,对尊长有礼貌,待下辈慈悲博爱,你若以礼待人,他人必定以礼答之。所以修道必注重礼节,自重、自爱、自己﹑敬重别人爱人,如此品格高尚不亏礼之道也。&nbsp; &nbsp; </h5><h5> 义 义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虽天下财物为人人所喜爱,但需要用正义而取,若用不义横财逆取,损人利己,最后必定会照祸灭亡。老祖宗教导我们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是若没有这个福德你要去享受,最后必定会招来疾病与灾难。所以正义君子,不但不贪不义之财,以疏财仗义,救济诸善等,神钦人仰,光前裕后,留美名万古矣。&nbsp; &nbsp; </h5><h5> 廉&nbsp; &nbsp; 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无私欲无邪念,不做亏心等恶事也。待人接物诚诚实实,办公做事有始有终,临财不苟,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贵在身清,内心清廉,家虽贫亦不愿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为之廉也。</h5><h5>&nbsp; &nbsp; 耻&nbsp; &nbsp; 耻指的对坏事的羞耻心。</h5><h5><br></h5><h5>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h5><p class="ql-block"><br></p><h5>&nbsp; &nbsp; [ 版权说明 ]:</h5><h5>&nbsp; &nbsp; 图文综合自 “诗词世界”、“CCTV4”、“人民日报”。 </h5><h5> (2016-11-30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h5><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  二、中国礼仪</h1><p class="ql-block"><br></p><h5>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 “礼仪之邦” 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h5><p class="ql-block"><br></p><h5>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h5><p class="ql-block"><br></p><h5> 头次见面用<b>久仰</b>,很久不见说<b>久违</b>。</h5><h5> 认人不清用<b>眼拙</b>,向人表歉用<b>失敬</b>。</h5><h5> 请人批评说<b>指教</b>,求人原谅用<b>包涵</b>。</h5><h5> 请人帮忙说<b>劳驾</b>,请给方便说<b>借光</b>。</h5><h5> 麻烦别人说<b>打扰</b>,不知适宜用<b>冒昧</b>。</h5><h5> 求人解答用<b>请问</b>,请人指点用<b>赐教</b>。</h5><h5> 赞人见解用<b>高见</b>,自身意见用<b>拙见</b>。</h5><h5> 看望别人用<b>拜访</b>,宾客来到用<b>光临</b>。</h5><h5> 陪伴朋友用<b>奉陪</b>,中途先走用<b>失陪</b>。</h5><h5> 等待客人用<b>恭候</b>,迎接表歉用<b>失迎</b>。</h5><h5> 别人离开用<b>再见</b>,请人不送用<b>留步</b>。</h5><h5> 欢迎顾客称<b>光顾</b>,答人问候用<b>托福</b>。</h5><h5> 问人年龄用<b>贵庚</b>,老人年龄用<b>高寿</b>。</h5><h5> 读人文章用<b>拜读</b>,请人改文用<b>斧正</b>。</h5><h5> 对方字画为<b>墨宝</b>,招待不周说<b>怠慢</b>。</h5><h5> 请人收礼用<b>笑纳</b>,辞谢馈赠用<b>心领</b>。</h5><h5> 问人姓氏用<b>贵姓</b>,回答询问用<b>免贵</b>。</h5><h5> 表演技能用<b>献丑</b>,别人赞扬说<b>过奖</b>。</h5><h5> 向人祝贺道<b>恭喜</b>,答人道贺用<b>同喜</b>。</h5><h5> 请人担职用<b>屈就</b>,暂时充任说<b>承乏</b>。</h5><p class="ql-block"><br></p><h5> 1、敬词</h5><h5><b> 令</b>,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h5><h5>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h5><h5>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h5><h5>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h5><h5>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h5><h5> 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h5><h5> 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h5><h5> 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h5><p class="ql-block"><br></p><h5><b> 贤</b>,用于平辈或晚辈:</h5><h5> 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h5><h5> 贤侄:称侄子。</h5><p class="ql-block"><br></p><h5><b> 恭</b>,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h5><h5> 恭贺:恭敬地祝贺;</h5><h5> 恭候:恭敬地等候;</h5><h5> 恭请:恭敬地邀请;</h5><h5> 恭迎:恭敬地迎接;</h5><h5> 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h5><p class="ql-block"><br></p><h5><b> 拜</b>,用于人事往来:</h5><h5>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h5><h5> 拜辞:指与对方告辞;</h5><h5> 拜访:指访问对方;</h5><h5> 拜服:指佩服对方;</h5><h5> 拜贺:指祝贺对方;</h5><h5> 拜识:指结识对方;</h5><h5> 拜托:指委托对方办事情;</h5><h5> 拜望:指探望对方。</h5><p class="ql-block"><br></p><h5><b> 奉</b>,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h5><h5> 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h5><h5> 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h5><h5> 奉告:告诉;</h5><h5> 奉还:归还;</h5><h5> 奉陪:陪伴;</h5><h5> 奉劝:劝告;</h5><h5> 奉送、奉赠:赠送;</h5><h5> 奉迎:迎接;</h5><h5> 奉托:拜托。</h5><p class="ql-block"><br></p><h5><b> 敬</b>,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h5><h5> 敬告:告诉;</h5><h5> 敬贺:祝贺;</h5><h5> 敬候:等候;</h5><h5> 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h5><h5> 敬请:请;</h5><h5> 敬佩:敬重佩服;</h5><h5>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h5><p class="ql-block"><br></p><h5><b> 贵</b>,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h5><h5> 贵干:问人要做什么;</h5><h5> 贵庚:问人年龄;</h5><h5> 贵姓:问人姓氏;</h5><h5> 贵恙:称对方的病;</h5><h5>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h5><h5> 贵国:称对方国家;</h5><h5> 贵校:称对方的学校。</h5><p class="ql-block"><br></p><h5><b> 高</b>,称别人的事物:</h5><h5> 高见:高明的见解;</h5><h5> 高就:指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h5><h5> 高龄:称老人(多指60岁以上)的年龄;</h5><h5> 高寿: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h5><h5>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h5><h5>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h5><p class="ql-block"><br></p><h5><b> 大</b>,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h5><h5> 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h5><h5> 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h5><h5> 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h5><h5> 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h5><h5> 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h5><h5> 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h5><h5> 大驾:称对方;</h5><h5> 大师傅:尊称和尚;</h5><h5> 大名:称对方的名字;</h5><h5> 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h5><h5>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h5><h5> 大札:称对方的书信。</h5><p class="ql-block"><br></p><h5><b> 芳</b>,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h5><h5> 芳邻:称对方的邻居;</h5><h5> 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h5><h5> 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h5><p class="ql-block"><br></p><h5> 2、谦称</h5><h5><b> 愚</b>,谦称自己不聪明:</h5><h5>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h5><h5>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h5><h5> 也可单独用 “愚” 谦称自己。</h5><p class="ql-block"><br></p><h5><b> 敝</b>,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h5><h5> 敝人:谦称自己;</h5><h5>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h5><h5>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h5><h5>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h5><p class="ql-block"><br></p><h5><b> 敢</b>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h5><h5> 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h5><h5>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h5><h5>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h5><p class="ql-block"><br></p><h5><b> 拙</b>,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h5><h5>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h5><h5>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h5><h5>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h5><h5> 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h5><p class="ql-block"><br></p><h5><b> 家</b>,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h5><h5> “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h5><h5>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h5><h5> 家母、家慈:称母亲;</h5><h5> 家兄:称兄长;</h5><h5> 家姐:称姐姐;</h5><h5> 家叔:称叔叔。</h5><p class="ql-block"><br></p><h5><b> 贫</b>,僧道、尼姑自谦之称:</h5><h5> 贫僧、贫道、贫尼。</h5><p class="ql-block"><br></p><h5><b> 老</b>,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h5><h5> 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h5><h5> 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h5><h5>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h5><h5> 老和尚自称老衲;</h5><h5> 老官员自称老臣。</h5><p class="ql-block"><br></p><h5> (摘自《中华礼仪》中大博研人文商学院</h5><h5> 周春才著 2017-06-28 13:50)</h5><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  三、中国文化常识</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汉字数量】</b></p><h5> 汉字:85568个(《中华字海》)</h5><h5><br></h5><h5> 汉字的数量很多,但是很难说出准确的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古今字典中,知道常用汉字的大概数目。</h5><h5>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这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共收录汉字9353个、异体字1163个。</h5><h5> 到了吕忱著的《字林》,其中已经收录汉字12824个了。</h5><h5> 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h5><h5> 南朝 • 梁 • 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收录了16917个字;</h5><h5> 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h5><h5> 这之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异体字21000个。</h5><h5> 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h5><h5> 《类篇》是与《集韵》相辅而行的一部古代字书。由宋代王洙、胡宿、张次立、范镇等人奉命相继修纂,最后由司马光整理缮写而成。</h5><h5> 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47035个。</h5><h5> 近现代时期,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大字典》,共收字48000余个。</h5><h5> 1986年3月9日,《汉语大字典》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编纂完成,首版八卷本于1990年出齐,收列单字约5.6万个(一说54678个),总字数2030万字,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大型汉语专用工具书。第二版修订工作于1999年正式启动,并于2010年4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共同出版。收字60370个。</h5><h5> 20世纪1994年由冷玉龙、韦一心主编,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这是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大型字书。</h5><h5><br></h5><h5> 收录有出处汉字最多也最全的字库是北京国安资讯设备公司的汉字字库,共有汉字91251个。</h5><h5><br></h5><h5> 中国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h5><h5><br></h5><h5> 日本《大汉和辞典》,2003年出版,收汉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h5><h5> 日本《今昔文字镜》,收录汉字16万左右,其中包括了喃字、水文、甲骨文等等。</h5><h5> 韩国《汉韩大辞典》,2008年出版,收汉字53667个。</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汉字六书】</b></p><h5> 象形</h5><h5> 指事</h5><h5> 形声</h5><h5> 会意</h5><h5> 转注</h5><h5> 假借</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书法九势】</b></p><h5> 落笔</h5><h5> 转笔</h5><h5> 藏峰</h5><h5> 藏头</h5><h5> 护尾</h5><h5> 疾势</h5><h5> 掠笔</h5><h5> 涩势</h5><h5> 横鳞竖勒</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十天干】</b></p><p class="ql-block">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p><h5> jiǎ yǐ bǐng dīng wù jǐ gēng xīn rén guǐ</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十二地支】</b></p><p class="ql-block">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p><h5>zǐ chǒu yín <span style="font-size: 15px;">mǎo </span>chén <span style="font-size: 15px;">sì </span>wǔ w<span style="font-size: 15px;">èi </span>shēn <span style="font-size: 15px;">yǒu </span>xū <span style="font-size: 15px;">hài</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十二生肖】(即十二属相)</b></p><h5> 子 鼠 [zǐ shǔ]</h5><h5> 丑 牛 [chǒu niú]</h5><h5> 寅 虎 [yín hǔ]</h5><h5> 卯 兔 [mǎo tù]</h5><h5> 辰 龙 [chén lóng]</h5><h5> 巳 蛇 [sì shé]</h5><h5> 午 马 [wǔ mǎ]</h5><h5> 未 羊 [wèi yáng]</h5><h5> 申 猴 [shēn hóu]</h5><h5> 酉 鸡 [yǒu jī]</h5><h5> 戌 狗 [xū gǒu]</h5><h5> 亥 猪 [hài zhū]</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十二时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span></p><p class="ql-block"><br></p><h5> 子时:23:00-00:59</h5><h5>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h5><h5><br></h5><h5> </h5><h5> 丑时:01:00-02:59</h5><h5>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h5><h5><br></h5><h5> 寅时:03:00-04:59</h5><h5>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夜与日的交替之际。</h5><p class="ql-block"><br></p><h5> 卯时:05:00-06:59</h5><h5>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h5><p class="ql-block"><br></p><h5> 辰时:07:00-08:59</h5><h5>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h5><p class="ql-block"><br></p><h5> 巳时:09:00-10:59</h5><h5>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h5><p class="ql-block"><br></p><h5> 午时:11:00-12:59</h5><h5>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h5><p class="ql-block"><br></p><h5> 未时:13:00-14:59</h5><h5>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h5><p class="ql-block"><br></p><h5> 申时:15:00-16:59</h5><h5>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h5><p class="ql-block"><br></p><h5> 酉时:17:00-18:59</h5><h5>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h5><p class="ql-block"><br></p><h5> 戌时:19:00-20:59</h5><h5>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h5><p class="ql-block"><br></p><h5> 亥时:21:00-22:59</h5><h5>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六十花甲顺序表 】</b><span style="font-size: 15px;">(竖排表)</span></p> <p class="ql-block">  <b>【 六十花甲顺序表 】</b><span style="font-size: 15px;">(横排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干支纪年】</b></p><h5><br></h5><h5> 商代有干支纪日,</h5><h5> 春秋以后有干支纪年,</h5><h5> 汉代以后有干支纪月。</h5><h5><br></h5><h5> 天干地支纪年以立春为起点。</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二十四节气 】</b></p><h5><br></h5><h5>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h5><h5> 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 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h5><h5>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季〗</p><h5> 立春 02月03-05日</h5><h5> 雨水 02月18-20日</h5><h5> 惊蛰 03月05-07日</h5><h5> 春分 03月20-22日</h5><h5> 清明 04月04-06日</h5><h5> 谷雨 04月19-21日</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夏季〗</p><h5> 立夏 05月05-07日</h5><h5> 小满 05月20-27日</h5><h5> 芒种 06月05-07日</h5><h5> 夏至 06月21-22日</h5><h5> 小暑 07月06-08日</h5><h5> 大暑 07月22-24日</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季〗</p><h5> 立秋 08月07-09日</h5><h5> 处暑 08月22-24日</h5><h5> 白露 09月07-09日</h5><h5> 秋分 09月22-24日</h5><h5> 寒露 10月08-09日</h5><h5> 霜降 10月23-24日</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季〗</p><h5> 立冬 11月07-08日</h5><h5> 小雪 11月22-23日</h5><h5> 大雪 12月06-08日</h5><h5> 冬至 12月21-23日</h5><h5> 小寒 01月05-07日 </h5><h5> 大寒 01月20-21日</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二十四节气歌 】</b></p><h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h5><h5>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h5><h5>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h5><h5>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和</b></p><p class="ql-block"><b> 外国的十二星座对应图】</b></p> <h5>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之后又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二十四节气其实分为两类,包括12节和12气;分布到十二个月,平均就是每个月都有一节一气,每个节气约15天,而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即五天一候。其中 “气” 是定月份的,就是说这个节气所在的月份是固定的,如雨水所在的月份是正月、夏至所在的月份是五月、冬至所在的月份就是冬十一月。</h5><h5> 所谓侯,就是指 “物候”,意思就是万物及自然现象。其实这个 “候” 才是二十四节气的根本,所谓 “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中就是七十二候。如二月的惊蛰节气 “初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由物候现象到节气制定,再到四季分界和年岁确定,这就是时岁的划分根本依据。</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节和气的图示如下:</b></p> <h5>〖附录〗:  </h5><h5> 西方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h5><h5> 据说,现在所谓的黄道12星座等总共有20个以上的星座名称,在约5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就已诞生。此后,古代巴比伦人继续将天空分为许多区域,提出新的星座。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已提出30个星座。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综合了当时的天文成就,编制了48个星座。并用假象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把它们想象成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给它们起出适当的名字,这就是星座名称的由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48个星座大都居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十二星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古代主要节日】</b></p><h5> 元旦:正月初一,一年开始。</h5><h5> 人日:正月初七。(传说由初一起,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为 “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初七是 “人日”,即人的生日。)</h5><h5>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 “灯节”。</h5><h5>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h5><h5> 寒食:清明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h5><h5> (春秋晋文公重耳纪念不愿出山的介子推。)</h5><h5>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h5><h5>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h5><h5> 七夕:七月初七,又名 “乞巧节”(牛郎织女)。</h5><h5>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 “鬼节”)</h5><h5>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h5><h5>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望远,插茱萸免灾。</h5><h5> 冬至:又名 “至日”、“一阳生”。</h5><h5> 腊日:腊月初八,喝 “腊八粥”。</h5><h5>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年龄称谓】</b></p><h5> 襁褓:未滿周岁的婴儿</h5><h5> 孩提:2~3岁的儿童</h5><h5> 垂髫:幼年儿童(又叫 “总角”)</h5><h5> 荳蔻:女子十三岁</h5><h5> 及笄:女子十五岁</h5><h5> 加冠:男子二十岁(又 “弱冠”)</h5><h5> 而立之年:三十岁</h5><h5> 不惑之年:四十岁</h5><h5> 知命之年:五十岁(又 “知天命”、“半百”)</h5><h5> 花甲之年:六十岁(耳顺之年)</h5><h5> 古稀之年:七十岁</h5><h5> 耄耋 [mào dié] 之年:八、九十岁</h5><h5> 期颐之年:一百岁</h5><h5> 天年:120岁</h5><p class="ql-block"><br></p><h5> 〖参阅〗:</h5><h5> 《论语•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h5><h5> 《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h5><h5><br></h5><h5> 喜寿: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h5><h5> 米寿:88岁,米字拆开来是八十八。</h5><h5> 白寿:99岁的雅称,“百” 字去掉上边的 “一” 就是 “白” 字。</h5><h5> 天年,是中国古人对寿命的认识。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古人认为是两个甲子(120岁)。</h5><h5> 夭折[yāo zhé]:指未活到天命之年而亡。(“夭[yāo]” 字的上面是一撇。)</h5><h5> 夭,没活过天命的一半,即一个甲子(60年)为夭;</h5><h5> 折,按天年120岁计,12年就为一折。</h5><h5> 活过一甲子叫 “一寿”;没过60岁,不达天年的一半就称为夭折。</h5><h5> 活到72岁就是天命打了六折,84岁就是七折。天寿打个八折,96岁叫高寿。</h5><h5> 九十多岁、将近一百岁的朋友相互约定,希望活到108岁再相会,叫 “相期以茶”,这叫 “茶寿”。因为108岁可用一个汉字 “茶” 来表示!</h5><h5> “茶” 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代表 “廿(二十)”;中间一个 “八”;下面可以分解为 “十八”。八十八加二十正好108。</h5><h5> 汉语有个词 “颐养天年[yí yǎng tiān nián]&nbsp;”,就是让人们保护调养好自己活到120岁,健康长寿的意思。</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九属】</b><b style="font-size: 15px;">(九族)</b></p><h5> 高祖</h5><h5> 曾祖</h5><h5> 祖父</h5><h5> 父</h5><h5> 身(本人)</h5><h5> 子</h5><h5> 孙</h5><h5> 曾孙</h5><h5> 玄孙</h5><p class="ql-block"><br></p><h5>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b>本宗九族。</b>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h5><h5> 所谓 “出五服”,即指五代之内不得通婚。</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远祖之父~鼻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太祖之父~远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烈祖之父~太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天祖之父~烈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祖之父~天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曾祖之父~高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祖父之父~曾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父亲之父~祖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自己之父~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自己之子~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儿子之子~孙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孙子之子~曾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曾孙之子~玄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玄孙之子~来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来孙之子~晜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晜孙之子~仍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仍孙之子~云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云孙之子~耳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前九个称为</span><b style="font-size: 15px;">祖代</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后九个称为</span><b style="font-size: 15px;">宗代</b><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合起来叫</span><b style="font-size: 15px;">祖宗十八代</b><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三皇五帝】</b></p><h5> 三皇:</h5><h5> 伏羲、女媧、神農</h5><p class="ql-block"><br></p><h5> 五帝:</h5><h5> 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h5><p class="ql-block"><br></p><h5> 所谓 “三皇五帝” 是历史学界专家们对中国上古时期所有部落联盟首领的概括性简称,并非确指。三皇五帝具体所指,历代史家说法不一。</h5><h5> 五种三皇说:</h5><h5> ①燧人、伏羲、神农</h5><h5> (《尚书大传》这样认为。《礼 • 含文嘉》和《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但将燧人居中。</h5><h5> ②伏羲、女娲、神农</h5><h5> (《春秋运斗枢》认为。)</h5><h5> ③伏羲、祝融、神农</h5><h5> (《礼 • 号谥记》认为。《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h5><h5> ④伏羲、神农、共工</h5><h5> (《白虎通》认为。)</h5><h5> ⑤伏羲、神农、黄帝</h5><h5> (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 “五帝” 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首先是《礼 • 稽命徵》持此说,张衡上汉顺帝书及其后的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从之。接着是伪《尚书序》宣扬此说,由于它的经书地位,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实上述诸说皆为西汉末以后纬书所编造的神话。)</h5><h5><br></h5><h5> 五种五帝说:</h5><h5>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德》根据《国语 • 鲁语》对此五人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 • 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h5><h5> ②宓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 赵策》与《易 • 系辞》提出这样的排序。《庄子》、《淮南子 • 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 </h5><h5> 《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h5><h5>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 十二纪》这样记载。《礼记 • 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h5><h5>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 “三皇五帝” 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h5><h5>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h5><h5> (《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汉人。)</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六艺】</b></p><h5> 礼、乐、射、御、书、数</h5><p class="ql-block"><br></p><h5> 六艺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是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 “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种基本才能(技能)。</h5><h5> 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 “通五经贯六艺” 的 “六艺”。</h5><h5><br></h5><h5> “六艺”内容繁多</h5><h5> <b>〖礼〗</b></h5><h5> 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不学 “礼” 无以立。</h5><h5> 《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等等,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孔子上代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在国家宗庙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设太常寺、祠祭署等礼仪衙曹,设立读祝官、赞礼郎、祀丞等礼仪官。如唐代设立有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六个部门。明代则设置太常司,太常司设卿、少卿、丞、典簿、协律郎、博士、赞礼郎。现代官方则设立外交部礼宾司负责国家之大礼,主管国家对外礼仪事项。涉外酒店则专门设有首席礼宾司职位,负责酒店礼宾事务。国际上正式的首席礼宾司职业资格由国际金钥匙组织认证。</h5><h5> 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h5><h5><br></h5><h5><b> 〖乐〗</b></h5><h5> 乐:音乐。</h5><h5> 有 “礼” 则必有庆贺燕飨之 “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并负责宫中庆贺燕飨之乐。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曾 “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师襄,春秋时期鲁国著名乐师,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 “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唐代的梨园则设立乐官,由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组成。现代音乐则早已发展为一种文化产业。</h5><h5> 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古乐舞。</h5><h5> 《云门大卷》是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论语·述而第七》:“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 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成为六乐,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到汉代,六乐流传只剩《大韶》、《大武》二乐存在。</h5><h5><br></h5><h5><b> 〖射〗</b></h5><h5> 射:射箭技术。</h5><h5> 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因此,“射” 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中国古代的 “射艺” 包含两个主要运动:射箭和弹弓,春秋时期还发明了弩。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上更受人们的重视。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曾经发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这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开始使用弓箭了。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度,在武举制度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如今的 “射” 艺,其实应该综容古今,包含现代的手枪、步枪、等实弹射击运动,也应该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弹弓,射弩。</h5><h5> 五射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h5><h5>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h5><h5> 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h5><h5> 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h5><h5> 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h5><h5> 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h5><h5><br></h5><h5><b> 〖御〗</b></h5><h5>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h5><h5> 五御为: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h5><h5> 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h5><h5> 逐水曲: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h5><h5> 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h5><h5> 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h5><h5>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h5><p class="ql-block"><br></p><h5><b> 〖书〗</b></h5><h5> 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h5><h5> 六书为: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h5><h5> 周礼并未说明六书是什么,《汉书》首先谈到 “六书” 的具体名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管国子,教之六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h5><h5> 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h5><h5><br></h5><h5><b> 〖数〗</b></h5><h5> 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h5><h5> 《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h5><h5> 九数是我国最古老的九种数学算法,为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后据此乃有九章算术此一数学专书。</h5><h5>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以汉代《九章算术》的出现为重要标志。古代数学家把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 “河图洛书”,如宋朝时期著名大数学家秦九韶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h5><h5> 六艺中的 “数” 应指自然、人文变化,即 “变数”。</h5><h5>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六义】</b></p><h5> 赋 比 兴 风 雅 颂</h5><h5><br></h5><h5> 六义是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h5><h5>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h5><h5> 一般认为:</h5><h5> 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h5><h5>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h5><h5> 《诗经》按音乐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h5><h5> 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序》)</h5><h5> “风” 又称《国风》,是周朝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风” 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等地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h5><h5> “雅” 是周人的正声雅乐,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h5><h5> “颂” 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h5><h5>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是赋、比、兴。</h5><h5> 朱熹《诗集注》指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也”。</h5><h5> “赋” 就是铺陈,叙事;“比” 就是比喻,以物喻志;“兴” 就是启发,文已尽而意有余。</h5><h5>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 “风” 的代表作。《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四书五经】</b></p><h5> 四书:</h5><h5> 《论语》</h5><h5> 《中庸》</h5><h5> 《大学》</h5><h5> 《孟子》</h5><p class="ql-block"><br></p><h5> 五经:</h5><h5> 《诗经》</h5><h5> 《尚书》</h5><h5> 《易经》</h5><h5> 《礼记》</h5><h5> 《春秋》</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十三經】</b></p><h5> (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h5><p class="ql-block"><br></p><h5> 《诗经》</h5><h5> 《尚书》</h5><h5> 《易经》</h5><h5> 《礼记》</h5><h5> 《周礼》</h5><h5> 《仪礼》</h5><h5> 《公羊传》</h5><h5> 《榖梁传》</h5><h5> 《左传》</h5><h5> 《孝经》</h5><h5> 《论语》</h5><h5> 《尔雅》</h5><h5> 《孟子》</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科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科举就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官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第一名称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土,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科举考试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考试程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唐朝时,每年冬天由尚书省礼部(国家政府机构)主持科举考试,称为省试。再经复试,对及格者授予相应官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宋朝增加了殿试,由皇帝亲自对考试合格者策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自下而上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十恶】</p><h5> 谋反</h5><h5> 谋大逆</h5><h5> 谋叛</h5><h5> 恶逆</h5><h5> 不道</h5><h5> 大不敬</h5><h5> 不孝</h5><h5> 不睦</h5><h5> 不义</h5><h5> 内乱</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教九流】 [sān jiào jiǔ liú]</p><h5> 三教:</h5><h5> 儒、道、佛</h5><p class="ql-block"><br></p><h5> 九流:</h5><h5> 儒家</h5><h5> 道家</h5><h5> 阴阳家</h5><h5> 法家</h5><h5> 名家</h5><h5> 墨家</h5><h5> 纵横家</h5><h5> 杂家</h5><h5> 农家</h5><p class="ql-block"><br></p><h5> 三教九流,原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本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按照等级的不同来审视规范道德行为,化解单一的道德规范引发的潜在社会矛盾。</h5><h5> 此词本无褒贬,而后来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则往往含有贬义。 </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姑六婆】</p><h5> 三姑:</h5><h5> 尼姑、道姑、卦姑</h5><p class="ql-block"><br></p><h5> 六婆:</h5><h5>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h5><h5><br></h5><h5> 三姑六婆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本指的是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 </h5><h5> 现代汉语中的 “三姑六婆” 一般泛指市井女性。</h5><h5> 成语出处:</h5><h5> 明 • 陶宗仪《辍耕录 • 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h5><h5> 古代中国把未出嫁的纯洁女子称为 “姑”。“三姑” 都是人神之间的媒介,属于修行之人,在女性的民间信仰有着重要的作用。</h5><h5> 尼姑,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也就是女比丘;</h5><h5> 道姑,道观里的妇女,也就是女道士;</h5><h5> 卦姑,以占卜、算命为业,专门为人预测吉凶的妇女。</h5><h5> 至于 “六婆”,媒婆、牙婆与虔婆都是从事买卖中介工作,师婆、药婆与稳婆则是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医疗人员。</h5><h5> 师婆,又叫巫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妇女;</h5><h5> 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色情交易的妇人,妓院娼馆中的鸨母;</h5><h5> 牙婆,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h5><h5> 媒婆,专门为男女说亲事撮合双方的妇女; </h5><h5> 药婆,是蛊药婆的简称,以卖药为生的妇女,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h5><h5> 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如果发现女尸,稳婆也会负责部分验尸工作。</h5><p class="ql-block"><br></p><h5> 清 •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h5><h5>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我说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我们甄府里从来是一概不许上门的。”</h5><h5>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自称 “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接生)的。”</h5><h5> 鲁迅《书信集 • 致姚克》:“此辈心凶笔弱,不能文战,便大施诬陷与中伤,又无效,于是就诅咒,真如三姑六婆,可鄙亦可恶也。”</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行八卦】</p><h5> 五行:</h5><h5> 金、木、水、火、土</h5><p class="ql-block"><br></p><h5> 八卦:</h5><h5> 乾 [qián] 乾为 “天” 卦像</h5><h5> 坤 [kūn] 坤为 “地” 卦像</h5><h5> 坎 [kǎn] 坎为 “水” 卦像</h5><h5> 离 [lí] 离为 “火” 卦像</h5><h5> 震 [zhèn] 震为 “雷” 卦像</h5><h5> 巽 [xùn] 巽为 “风” 卦像</h5><h5> 艮 [gèn] 艮为 “山” 卦像</h5><h5> 兑 [duì] 兑为 “泽” 卦像</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仙】</p><h5> 李铁拐</h5><h5> 汉钟离</h5><h5> 张果老</h5><h5> 吕洞宾</h5><h5> 何仙姑</h5><h5> 蓝采和</h5><h5> 韩湘子</h5><h5> 曹国舅</h5><h5><br></h5><h5> 八仙出处:《东游记》~明代吴元泰(约公元1566年前后在世)的演义小说。</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p><h5> 山涛(205~283.03.03)</h5><h5> 阮籍(210~263)</h5><h5> 嵇康(224~263,一作223~262)</h5><h5> 向秀(约227~272)</h5><h5> 王戎(234~305.07.11)</h5><h5> 刘伶(生卒年不详)</h5><h5> 阮咸(生卒年不详)</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饮中八仙】</p><h5> 賀知章(约659~约744)</h5><h5> 张旭 ( 675~约750)</h5><h5> 苏晋 ( 676~ 734)</h5><h5> 李适之( 694~ 747)</h5><h5> 李白 ( 701~ 762)</h5><h5> 崔宗之(生卒年不详)</h5><h5> 焦遂 (生卒年不详)</h5><h5> 李琎 (生卒年不详,唐玄宗长兄让皇帝李宪之子,封为汝阳王。)</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宋八大家】</p><h5> 韩愈 ( 768 ~ 824.12.25)</h5><h5> 柳宗元( 773 ~ 819.11.28)</h5><h5> 欧阳修(1007.08.01 ~1072.09.22)</h5><h5> 苏洵 (1009.05.22 ~1066.05.21)</h5><h5> 曾巩 (1019.09.30 ~1083.04.30)</h5><h5> 王安石(1021.12.18 ~1086.05.21)</h5><h5> 苏轼 (1037.01.08 ~1101.08.24)</h5><h5> 苏辙 (1039.03.18 ~1112.10.25)</h5><p class="ql-block"><br></p><h5> 明初朱右(1313年~1376年,曾荐召修元史)为文以唐宋为宗,选韩、柳、欧、曾、王、三苏为《六先生文集》(并三苏为一家),是为首选唐宋八大家之学者。</h5><h5> 明中叶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h5><h5> 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1512年8月31日~1601年12月22日,明代散文家、藏书家)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宋诗人/文学家另类名号】</p><h5> 唐</h5><h5> 诗杰:王勃(约650-约676)</h5><h5> 诗狂:贺知章(约659-约744)</h5><h5> 诗骨:陈子昂(661-702)</h5><h5> 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698-757)</h5><h5> 诗佛:王维(701-761,或说699-761)</h5><h5> 诗仙:李白(701-762)</h5><h5> 五言长城:刘长卿(709-789)</h5><h5> 诗圣:杜甫(712-770)</h5><h5> 诗囚:孟郊(751-814)</h5><h5> 诗豪:刘禹锡(772-842)</h5><h5> 诗王/诗魔:白居易(772-846)</h5><h5> 诗瓢/诗奴:贾岛(779-843)</h5><h5> 诗鬼:李贺(约公元790-约817)</h5><h5> 杜紫薇:杜牧(803-约852)</h5><h5> 温八叉:温庭筠(约812-870,或说824-882)</h5><h5> 崔鸳鸯:崔珏&nbsp;(生卒年不详,和李商隐是挚友)</h5><h5> 郑鹧鸪:郑谷(约851-约910)</h5><h5> </h5><h5> 宋</h5><h5> 诗神:苏轼(1037.01.08.-1101.08.24.)</h5><h5> 诗宗:杨万里(1127.10.29.-1206.06.15.)</h5><p class="ql-block"><br></p><h5> 唐</h5><h5> 李杜:</h5><h5> 李白(701-762)</h5><h5> 杜甫(712-770)</h5><p class="ql-block"><br></p><h5> 小李杜:</h5><h5> 杜牧(803-约852)</h5><h5> 李商隐(约813-约858)</h5><p class="ql-block"><br></p><h5> 三大诗人:</h5><h5> 李白(701-762)、</h5><h5> 杜甫(712-770)、</h5><h5> 白居易(772-846)。</h5><p class="ql-block"><br></p><h5> 四大诗人:</h5><h5> 李白(701-762) 诗仙</h5><h5> 杜甫(712-770) 诗圣</h5><h5> 白居易(772-846) 诗魔</h5><h5> 李贺(约公元790-约817) 诗鬼</h5><h5><br></h5><h5> 四大诗人(另一说):</h5><h5> 王维(701-761,或说699-761)、</h5><h5> 李白(701-762)、</h5><h5> 杜甫(712-770)、</h5><h5> 白居易(772-846)。</h5><p class="ql-block"><br></p><h5> 三李:</h5><h5> 李白(701-762)、</h5><h5> 李贺(约公元790-约817)、</h5><h5> 李商隐(约813-约858)</h5><p class="ql-block"><br></p><h5> 三杜:</h5><h5> 杜甫(712-770)、</h5><h5> 杜牧(803-约852)、</h5><h5> 杜荀鹤(约846-约906)。</h5><p class="ql-block"><br></p><h5> 三王:</h5><h5> 王勃(约650-约676)、</h5><h5> 王昌龄(698-757)、</h5><h5> 王维(701-761,或说699-761)。</h5><p class="ql-block"><br></p><h5> 初唐四杰:</h5><h5> 骆宾王(约619-约687)、</h5><h5> 卢照邻(约635-约685)、</h5><h5> 王勃(约650-约676)、</h5><h5> 杨炯(约650-约693年)。</h5><p class="ql-block"><br></p><h5> 《戏为六绝句·其二》</h5><h5> 唐·杜甫</h5><h5>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h5><h5>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h5><h5> 王杨卢骆指的便是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h5><p class="ql-block"><br></p><h5> 唐代四大女诗人:</h5><h5> 李冶(约730-784)、</h5><h5> 薛涛(约768-832),</h5><h5> 刘采春(生平不详,820-829,她随丈夫周季崇从淮甸来到越州)、</h5><h5> 鱼玄机(生平不详,860-874为李亿妾)。</h5><p class="ql-block"><br></p><h5> 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h5><h5> 陆游(1125年-1210)、</h5><h5> 范成大(1126.06.26.-1193.10.01)、</h5><h5> 尤袤[mào](1127.04.02.-1194)、</h5><h5> 杨万里(1127.10.29.-1206.06.15.)。</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扬州八怪】</p><h5> 汪士慎(1686~1759)</h5><h5> 李鳝 (1686~1762)</h5><h5> 金农 (1687~1763)</h5><h5> 黄慎 (1687.06.14~卒年不详)</h5><h5> 高翔 (1688~1753)</h5><h5> 郑板桥(1693~1765)</h5><h5> 李方膺(1695~1755)</h5><h5> 罗聘 (1733~1799)</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旦】</p><h5> 梅兰芳(1894.10.22~1961.08.08)</h5><h5> 荀慧生(1900.01.05~1968.12.26)</h5><h5> 尚小云(1900.01.07~1976.04.19)</h5><h5> 程砚秋(1904.01.01~1958.03.09)</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美女】</p><h5> 西施 (春秋战国时期)</h5><h5>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h5><h5> 貂蝉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人物)</h5><h5> 杨玉环(719~756年)</h5><p class="ql-block"><br></p><h5>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享有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的美誉。排名第一的西施更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h5><h5> “沉鱼”,谈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h5><h5> “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h5><h5> “闭月”,是讲的貂蝉拜月时的故事;</h5><h5> “羞花”,述说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大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明清档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殷墟甲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居延汉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敦煌经卷》</span></p><p class="ql-block"><br></p><h5> 文化遗产在概念上分为 “有形文化遗产” 和 “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 即传统意义上的 “文化遗产”。本词条涉及的四大文化遗产均为有形文化遗产。</h5><p class="ql-block"><br></p><h5><b> 明清档案</b></h5><h5> 明清档案分为内阁大库档案、军机处档案、内务府档案、宗人府档案、国史馆档案、清宫中各处档案和清各部院衙门档案等。其中,除大部分为汉文外,还有满文老档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档案。</h5><h5> 民国年间,这批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档案,历尽了各种磨难。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将部分明清档案约40万件运到了台湾。在那儿,档案受到了良好保护,并有专人整理研究。</h5><h5> 解放后,新中国政府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为档案馆,直接归属档案局管理。五十年代,档案馆将遗存各地的明清档案全部接收回北京。</h5><h5> 目前,我国现存明清各种档案约计1000万件。</h5><p class="ql-block"><br></p><h5><b> 殷墟甲骨</b></h5><h5> 中国殷商王朝後期 (公元前14世纪晚期至前11世纪中期)都城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王室占卜记事用的龟甲兽骨,包括经过整治、钻凿、烧灼、刻辞的龟腹甲﹑背甲和肩胛骨等。因文字契刻於甲骨之上,故称甲骨文。</h5><h5> 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因而成为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气象学、农学、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原始资料。殷墟甲骨的发现是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h5><p class="ql-block"><br></p><h5><b> 居延汉简</b></h5><h5> 20世纪,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 “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史誉其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 “四大发现” 之一。</h5><h5> “居延汉简” 乃因这批汉简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破城子被发现而得名。若了解居延汉简的各方面状况,必须首先了解汉代长城居延要塞的情况。“居延” 古称 “流沙泽”,《尚书 • 禹贡》“西”、“余波入于流沙” 之句,说明曾有河流名 “弱水”,王国维、罗振玉合著研究居延汉简的名著《流沙坠简》,即由此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b> 敦煌经卷</b> </h5><h5> 敦煌经卷亦称敦煌文书、敦煌遗书、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出土的4—11世纪多种文字的古写本。自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开凿第一窟以后,写经造像活动代代相沿。北宋仁宗时,西夏进攻敦煌,僧众为避兵火,将大批文书藏于洞窟之复室中,然后砌一泥墙于外,并于其上绘画,以此作为伪装。此后,这些文书便被封存于该私室中达900多年,成为名闻中外的敦煌遗书。</h5><h5><br></h5><p class="ql-block"> 【四大藏书阁】</p><h5> 北京 文渊阁</h5><h5> 杭州 文澜阁</h5><h5> 沈阳 文溯阁</h5><h5> 承德 文津阁</h5><h5> 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楼,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上列清代建立的四大藏书阁。</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民间传说】</p><h5> 《牛郎织女》</h5><h5> 《孟姜女》</h5><h5> 《梁山伯与祝英台》</h5><h5> 《白蛇与许仙》</h5><p class="ql-block"><br></p><h5> 《牛郎织女》</h5><h5>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 • 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 的记载。《古诗十九首 • 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 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h5><p class="ql-block"><br></p><h5> 《孟姜女》</h5><h5>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 “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 • 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 又唐(佚名)《琱玉集》记 “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 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h5><p class="ql-block"><br></p><h5> 《梁祝》</h5><h5>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 • 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 “二人尝同学”、“同冢” 的故事。晚唐 • 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h5><p class="ql-block"><br></p><h5> 《白蛇与许仙》</h5><h5>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古典戏剧】</p><h5> 《窦娥冤》 </h5><h5> [金末元初] 关汉卿(约1210~约1300)</h5><h5> 《西厢记》 </h5><h5> [元] 王实甫(1234~1294)</h5><h5> 《牡丹亭》 </h5><h5> [明] 汤显祖(1550~1616)</h5><h5> 《长生殿》 </h5><h5> [清] 洪升(1645~1704)</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p><h5> 《老残游记》 </h5><h5> 刘鹗 [è](1857.10.18~1909.8.23)</h5><h5>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h5><h5> 吴沃尧 [wú wò yáo](1866~1910)</h5><h5> 《官场现形记》 </h5><h5> 李宝嘉(1867~1906)</h5><h5> 《孽海花》 </h5><h5> 曾朴(1872~1935)</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p><h5> 《水浒传》 </h5><h5> [元末明初] 施耐庵(1296~1370)</h5><h5> 《三国演义》 </h5><h5> [元末明初] 罗贯中(约1330~约1400)</h5><h5> 《西游记》 </h5><h5> [明] 吴承恩(约1500~1583)</h5><h5> 《红楼梦》 </h5><h5> [清] 曹雪芹(约1715.5.28~约1763.2.12)</h5><p class="ql-block"><br></p><h5>〖备注〗:</h5><h5> “六大名著” 晚印了两部。</h5><h5> 建国前,根本就没有 “四大名著” 的说法,当时的一些文化大家们选出了六本文学巨制来作为古典文学代表作品,它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阅读体验,这就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h5><h5>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出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口号,人民出版社首先响应号召,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先出版了前四本经典之作,向社会推广之后收到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紧接着,其他出版社不甘落后,也纷纷出版了前四本,就这样无缘无故的将另外两本落下了。之后人们约定俗成,称这四本文学经典为 “四大名著”。</h5><h5><br></h5><h5> 《儒林外史》</h5><h5> [清] 吴敬梓(1701~1754)</h5><h5> 《聊斋志异》</h5><h5> [清] 蒲松龄(1640.06.05~1715.02.25)</h5><p class="ql-block"><br></p> <h5>  【戏说四大名著】</h5><h5> 四大名著,各取一端,各有特色,各逞风采。</h5><h5> 戏说也好,歪评也罢,读懂四大名著,看透人生百味。</h5><p class="ql-block"><br></p><h5> 三国是正史;</h5><h5> 水浒是野史;</h5><h5> 红楼是家史;</h5><h5> 西游是妖史。</h5><h5><br></h5><h5> 三国写官;</h5><h5> 水浒写盗;</h5><h5> 红楼写人;</h5><h5> 西游写怪 。</h5><h5><br></h5><h5> 三国:杀人;</h5><h5> 水浒:坑人;</h5><h5> 红楼:爱人;</h5><h5> 西游:吃人。</h5><h5>&nbsp;</h5><h5> 三国:军阀打架;</h5><h5> 水浒:好汉打架;</h5><h5> 红楼:亲戚打架;</h5><h5> 西游:神仙打架。</h5><h5><br></h5><h5> 三国写了一次变革;</h5><h5> 水浒写了一次冲动;</h5><h5> 红楼写了一场恋爱;</h5><h5> 西游写了一次旅游 。 </h5><h5>&nbsp;</h5><h5>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h5><h5> 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h5><h5> 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h5><h5> 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 </h5><h5><br></h5><h5> 三国学的是韬略;</h5><h5> 水浒学的是造反;</h5><h5> 红楼学的是叛逆;</h5><h5> 西游学的是皈依。</h5><h5><br></h5><h5> 三国侧重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h5><h5> 水浒侧重在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h5><h5> 红楼侧重在情:亲情,爱情,官情,民情。</h5><h5> 西游侧重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h5><h5><br></h5><h5> 三国玩的是心计;</h5><h5> 水浒玩的是义气;</h5><h5> 红楼玩的是感情;</h5><h5> 西游玩的是神奇 。</h5><h5><br></h5><h5>&nbsp; 三国斗智斗勇;</h5><h5> 水浒官逼民反;</h5><h5> 红楼怀金悼玉;</h5><h5> 西游光怪陆离 。</h5><h5><br></h5><h5> 三国:军师救我;</h5><h5> 水浒:哥哥救我;</h5><h5> 红楼:妹妹救我;</h5><h5> 西游:猴哥救我。</h5><h5><br></h5><h5> 三国:大部分全是人;</h5><h5>&nbsp; 水浒:大部分是男人;</h5><h5> 红楼:大部分是女人;</h5><h5> 西游:大部分不是人。</h5><h5><br></h5><h5> 三国:军师脸皮厚;</h5><h5> 水浒:朝廷脸皮厚;</h5><h5> 红楼:丫头脸皮厚;</h5><h5> 西游:神仙脸皮厚 。</h5><h5><br></h5><h5> 三国:战友靠不住;</h5><h5> 水浒:老大靠不住;</h5><h5> 红楼:亲戚靠不住;</h5><h5> 西游:神仙靠不住。</h5><h5><br></h5><h5> 三国:酒要煮熟了喝;</h5><h5> 水浒:酒要大碗来喝;</h5><h5> 红楼:酒要美女陪喝;</h5><h5> 西游:酒要偷着来喝。</h5><h5><br></h5><h5> 三国:俺们有的是人;</h5><h5> 水浒:俺们道上有人;</h5><h5> 红楼:俺们朝廷有人;</h5><h5> 西游:俺们天上有人。</h5><h5><br></h5><h5> 三国:从贫贱到富强,三兄弟的旷世畸恋;</h5><h5> 水浒:何去何从,3个弱女,105个虎狼壮汉;</h5><h5> 红楼:孤女梦断豪门,哥哥为你泪撒红尘;</h5><h5> 西游:浪子回头,师父指引到西方实习。</h5><h5><br></h5><h5> 三国:打不打,五虎关张赵黄马;</h5><h5> 水浒:傻不傻,好汉枉做朝庭马;</h5><h5> 红楼: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 </h5><h5> 西游:耍不耍,唐僧骑着大白马。</h5><h5><br></h5><h5> 三国: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h5><h5> 水浒:出身不好,想当官是有难度的;</h5><h5> 红楼:出身不好,想嫁人是有难度的;</h5><h5> 西游:出身不好,想成佛是有难度的。</h5><h5><br></h5><h5> 三国:先分后合;</h5><h5> 水浒:先合后分;</h5><h5> 红楼:有合有分;</h5><h5> 西游:难合难分。</h5><h5>&nbsp;</h5><h5> 三国:为的是当皇帝;</h5><h5> 水浒:为的是当大官;</h5><h5> 红楼:为的是当情人;</h5><h5> 西游:为的是当神仙。</h5><p class="ql-block"><br></p><h5> 三国:与人斗,其乐无穷;</h5><h5> 水浒:与官斗,其乐无穷;</h5><h5> 红楼:窝里斗,其乐无穷;</h5><h5> 西游:与妖斗,其乐无穷。</h5><p class="ql-block"><br></p><h5> 水浒:一个山头被招安;</h5><h5> 红楼:两块玉的悲与欢;</h5><h5> 三国:三股势力玩对抗;</h5><h5> 西游:四个和尚上西天。</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大艺术】</p><h5> 绘画</h5><h5> 音乐</h5><h5> 雕塑 </h5><h5> 戏剧 </h5><h5> 文学</h5><h5> 建筑</h5><h5> 电影</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房四宝】</p><h5> 笔</h5><h5> 墨</h5><h5> 纸</h5><h5> 砚</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人四友】</p><h5> (又称 “雅人四好”。)</h5><h5> 琴</h5><h5> 棋</h5><h5> 书</h5><h5> 画</h5><p class="ql-block"><br></p><h5> 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qín qí shū huà]。</h5><h5> 今常用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统八雅】</p><h5>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h5><h5>被称为中国传统八雅。</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颜六色】[wǔ yán liù sè]</p><h5> 形容色彩复杂而艳丽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h5><h5><br></h5><h5> 五颜:</h5><h5> 1、金、银、铜、铁、锡;</h5><h5> 2、童颜、红颜、粉颜、龙颜、鹤颜。</h5><h5> 六色:</h5><h5> 1、红、黄、蓝和橙、绿、紫</h5><h5> (即指三元色和三间色);</h5><h5> 2、喜色、怒色、哀色、忧色、愁色、伤色。</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彩】</p><h5> 青</h5><h5> 黄</h5><h5> 赤</h5><h5> 白</h5><h5> 黑</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彩】[qī cǎi]</p><h5> (七种颜色)</h5><h5> 赤</h5><h5> 橙</h5><h5> 黄</h5><h5> 绿</h5><h5> 青</h5><h5> 蓝</h5><h5> 紫</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光十色】</p><h5> 五光:</h5><h5> 日光、月光、星光、闪电光、火光</h5><h5> 十色:</h5><h5> 红、赤、褐、黄、绿、青、蓝、紫、白、黑</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音】[wǔ yīn]</p><h5> (古代的五个音阶)</h5><h5> 宫 [gōng]</h5><h5> 商 [shāng]</h5><h5> 角 [jué]</h5><h5> 徵 [zhǐ]</h5><h5> 羽 [yǔ]</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律】[liù lǜ]</p><h5> (五音六律中的六律指的是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古代定乐器的标准。五音六律是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h5><h5> 黄钟</h5><h5> 太簇</h5><h5> 姑洗</h5><h5> 蕤宾</h5><h5> 夷则</h5><h5> 亡射</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二律】</p><h5> (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 “律”,偶数各律称 “吕”,故十二律又简称 “律吕”。)</h5><h5> 阳律六:</h5><h5>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h5><h5> 阴律六:</h5><h5> 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h5><p class="ql-block"><br></p><h5>〖参阅〗</h5><h5> 《周礼 • 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h5><h5> 《尚书 • 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h5><h5> 《孟子 • 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h5><h5> 《周礼 • 春官 • 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h5><h5> 《吕氏春秋 • 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h5><h5> 《资治通鉴 •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h5><h5>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 • 律历志上》)</h5><h5> 清 • 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那些五音六律、南北九宫,箫管丝弦,无一不精。”</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宮】(又称 “五宫四调” )</p><h5> 正宫</h5><h5> 中吕宮</h5><h5> 南吕宮</h5><h5> 仙吕宮</h5><h5> 黄钟宫</h5><h5> 大面调</h5><h5> 双调</h5><h5> 商调</h5><h5> 越调</h5><p class="ql-block"><br></p><h5> 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即 “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即 “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宫】</p><h5>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音合鸣】或八音齐鸣</p><h5><br></h5><h5>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各类乐器的统称。</h5><h5> 《周礼 • 春官 • 大师》云:“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h5><h5> 《国语 • 周语下》对八音记载是:“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h5><h5> (这是西周时期乐队的组合及各种乐器在 “乐舞” 中作用的概要描述,也是王侯所享用的 “宫廷音乐” 的具体写照。)</h5><h5> </h5><h5> 金,即钟(青铜制),古代称铜为金,指钲[zhēng]、钟、镈[bó]一类打击乐器。</h5><h5> (湖北出土的楚国曾侯乙墓编钟,由青铜制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所谓编就是一组之意,钟体上刻有2800多字的篆[zhuàn]体铭文,记载了中国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h5><h5> 石,指石磬[qìng]一类乐器,一般用石、玉制成,因大小厚薄不同,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如和编钟一起出土的楚国乐器编磬。</h5><h5> 土,是指缶[fǒu]、埙[xūn]一类乐器。用陶土制成,既可当饮器,又可做乐器,歌唱时击缶为节奏。 </h5><h5> 瓦即埙。 </h5><h5> (《史记》中曾有蔺[lìn]相如迫秦王击缶的记载。)</h5><h5> 革,是指皮革制成的鼓类乐器。鼓和钟大都用于祭祀、舞蹈、庆贺、战争等方面,所以钟鼓往往合称,《诗经》中就有 “钟鼓乐之” 的诗句。</h5><h5> 丝,是指弦乐器。如琴、瑟[sè]、筝、琵琶等,因其弦多以丝为之而得名。</h5><h5> 木,是指木制打击乐器,如拀(“柷”[zhù]的讹字)、敔[yǔ]等。柷,亦名椌[qiāng],形如方斗,上广下狭,敲击声音极响,多用于奏乐时指挥起止。敔,亦名楬[jiē],状如伏虎,用于雅乐结束时。</h5><h5> 匏[páo],是指笙、竽、簧一类乐器。匏是葫芦科植物的果实,晒干后作为笙、簧的垫子,可发出共鸣。</h5><h5> 竹,是指箫、笛、竽[yú]、筑[zhù]、籥[yuè]、笳[jiā]类乐器。</h5><h5><br></h5><h5> 中国十大古曲</h5><h5><br></h5><h5> 第一、<b>【高山流水】</b> </h5><h5> 《列子 • 汤问》[注1] 记载: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h5><h5>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 “知音”。 </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二、<b>【广陵散】</b> </h5><h5>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h5><h5>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三、<b>【平沙落雁】</b></h5><h5>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h5><h5>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h5><h5>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四、<b>【梅花三弄】</b></h5><h5>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h5><h5>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 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五、<b>【十面埋伏】</b></h5><h5>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h5><h5>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六、<b>【夕阳萧鼓】</b> </h5><h5>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h5><h5>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七、<b>【渔樵问答】</b> </h5><h5>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h5><h5>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八、<b>【胡笳十八拍】 </b></h5><h5> 古琴《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 • 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其音乐为唐人传谱。</h5><h5>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被郭沫若称道为 “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九、<b>【汉宫秋月】 </b></h5><h5>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h5><h5>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h5><p class="ql-block"><br></p><h5> 第十、<b>【阳春白雪】 </b></h5><h5>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h5><h5>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h5><h5> </h5><h5>〖备注〗:</h5><h5>[1]、战国 • 郑 • 列御寇《列子 •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寺、庙、祠、观、庵” 的区别】</p><p class="ql-block"><br></p><h5> “寺”,《说文》:“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寺在古代最初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h5><h5> 寺人的官署即称之为 “寺”,如 “大理寺”、“太常寺” 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h5><h5> 寺在古代汉语里也有 “持续,相续” 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h5><p class="ql-block"><br></p><h5> 西汉建立 “三公九卿” 制,三公的官署称为 “府”,九卿的官署称 “寺”,即所谓的 “三府九寺”。</h5><h5> 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 “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h5><h5>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 “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 “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h5><h5> 梵语中,“寺” 叫僧伽蓝摩,意思是 “僧众所住的园林。”</h5><h5> 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h5><p class="ql-block"><br></p><h5> “庙”,是中国古代供祀祖宗、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h5><h5> 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太庙” 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 “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h5><p class="ql-block"><br></p><h5> “祠” 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 “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 • 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 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 “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h5><p class="ql-block"><br></p><h5> “观”,《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 “天文观察台”。道教宫庙称 “观” 而不称 “寺” 或者 “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h5><h5> 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 “延寿观”,以后,建 “观” 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 “观” 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 “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 “观”。</h5><p class="ql-block"><br></p><h5> “庵”, 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 “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 “庵”,如 “老学庵”、 “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 “庵” 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湖】</p><h5> 鄱阳湖</h5><h5> 洞庭湖</h5><h5> 太湖</h5><h5> 洪泽湖</h5><h5> 巢湖</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海】</p><h5> 渤海</h5><h5> 黄海</h5><h5> 东海</h5><h5> 南海</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山】</p><h5> 黄山 (安徽)</h5><h5> 庐山 (江西)</h5><h5> 雁荡山(浙江)</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岭】</p><h5> 越城岭</h5><h5> 都庞岭</h5><h5> 萌渚岭</h5><h5> 骑田岭</h5><h5> 大庾岭</h5><p class="ql-block"><br></p><h5> 五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在古代长江以南的地方被中原称为 “蛮夷之地”。古代的统治者总是利用五岭作为划分行政区界的地物标志,所以五岭也是诸省区的边缘。</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五岭山脉以南的地区称作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则并不包括在内。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岳】</p><h5> 中岳嵩山(河南)</h5><h5> 东岳泰山(山东)</h5><h5> 西岳华山(陕西)</h5><h5> 南岳衡山(湖南)</h5><h5> 北岳恒山(山西)</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石窟】</p><h5> 莫高窟 (甘肃敦煌)</h5><h5> 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h5><h5>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h5><h5>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佛教名山】</p><h5> 五台山~文殊菩萨 (山西)</h5><h5> 普陀山~观音菩萨 (浙江)</h5><h5> 峨眉山~普贤菩萨 (四川)</h5><h5>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安徽)</h5><p class="ql-block"><br></p><h5> 梵净山~弥勒菩萨(贵州)</h5><h5> 梵净山原名 “三山谷”,得名于 “梵天净土”,坐落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处,海拔2493米,是武陵山脉主峰,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道教名山】</p><h5> 武当山(湖北)</h5><h5> 龙虎山(江西)</h5><h5> 齐云山(安徽)</h5><h5> 青城山(四川)</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刹】</p><h5> 灵岩寺(山东长清)</h5><h5> 国清寺(浙江天台)</h5><h5> 玉泉寺(湖北江陵)</h5><h5> 栖霞寺(江苏南京)</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塔】</p><h5>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h5><h5> 飞虹塔 (山西洪洞广胜寺)</h5><h5> 释迦塔 (山西应县佛宮寺)</h5><h5> 千寻塔 (云南大理崇圣寺)</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碑林】</p><h5>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h5><h5> 孔庙碑林(山东曲阜)</h5><h5>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h5><h5> 南门碑林(台湾高雄)</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书院】</p><h5>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h5><h5> 岳麓书院 (湖南长沙)</h5><h5> 嵩阳书院 (河南嵩山)</h5><h5> 应天书院 (河南商丘)</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古镇】</p><h5> 汉口镇(湖北)</h5><h5> 景德镇(江西)</h5><h5> 朱仙镇(河南)</h5><h5> 佛山镇(广东)</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园】</p><h5> 颐和园 (北京)</h5><h5> 避暑山庄(河北承德)</h5><h5> 拙政园 (江苏苏州)</h5><h5> 留园 (江苏苏州)</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亭】</p><h5> 醉翁亭(安徽滁州)</h5><h5> 陶然亭(北京)</h5><h5> 爱晚亭(湖南长沙)</h5><h5> 湖心亭(杭州西湖)</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桥】<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四大古桥)</span></p><h5> 赵州桥</h5><h5> (又称 “安济桥”,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洨水上。)</h5><h5> 广济桥</h5><h5> (俗称 “湘子桥”,广东省潮州市韩江上。)</h5><h5> 洛阳桥</h5><h5> (原名 “万安桥”,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上。)</h5><h5> 卢沟桥</h5><h5> (亦作 “芦沟桥”,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河,即永定河上。)</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大名楼】</p><h5> 滕王阁 (江西省南昌市)</h5><h5> 黄鹤楼 (湖北省武汉市)</h5><h5> 岳阳楼 (湖南省岳阳市)</h5><p class="ql-block"><br></p><h5> 中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所谓四大名楼的老四则是各地自己往后排的。</h5><h5>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亭台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p><h5> 2007年10月25日,中国文物古迹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召开年会,确认产生了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h5><h5><br></h5><h5> 一、黄鹤楼(湖北武汉 “天下绝景”)</h5><h5> 二、蓬莱阁(山东烟台 “蓬莱仙境”)</h5><h5> 三、西安钟鼓楼(陕西西安 “天下第一鼓楼”)</h5><h5> 四、滕王阁(江西南昌 “江南第一楼”)</h5><h5> 五、鹳雀楼(山西永济 “中原第一楼”)</h5><h5> 六、大观楼(云南昆明 “天下第一长联”)</h5><h5> 七、天心阁(湖南长沙“咸有一德克享天心”)</h5><h5> 八、阅江楼(江苏南京 “有记无楼”)</h5><h5> 九、岳阳楼(湖南岳阳 “岳阳天下楼”)</h5><h5> 十、天一阁(浙江宁波 “天下第一藏书楼”)</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谷】</p><h5> 1)麻、麦、稷、黍、菽</h5><h5> 2)稻、麦、稷、黍、菽</h5><h5> 3)稻、麦、稷、黍、豆</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畜】</p><h5> 猪、马、牛、羊、鸡、狗。</h5><p class="ql-block"><br></p><h5> 六畜,泛指家畜。</h5><h5> 《周礼 • 天官 • 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h5><h5> 《左传 • 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h5><h5> 杜预注曰:“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h5><h5> 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大菜系】</p><h5> 鲁菜 (山东菜)</h5><h5> 淮扬菜(江苏菜)</h5><h5> 粤菜 (广东菜)</h5><h5> 川菜 (四川菜)</h5><h5> 浙菜 (浙江菜)</h5><h5> 闽菜 (福建菜)</h5><h5> 湘菜 (湖南菜)</h5><h5> 徽菜 (安徽菜)</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味】</p><h5> 1)酸﹑甜﹑苦﹑辣﹑咸。</h5><h5> 2)酸﹑甜﹑苦﹑辣﹑麻。~五种味道。</h5><p class="ql-block"> </p><h5> 3)酸、苦、甘、辛、咸。</h5><h5> 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运用广泛。</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脏】</p><h5> 心</h5><h5> 肝</h5><h5> 脾</h5><h5> 肺</h5><h5> 肾</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腑】</p><h5> 胃</h5><h5> 胆</h5><h5> 三焦</h5><h5> 膀胱</h5><h5> 大肠</h5><h5> 小肠</h5><h5><br></h5><h5> “三焦”是中医学中特有的脏象学中的名称;是清朝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的一种温病辨证方法,用以来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的过程中的病机和证候特点,区分病位的深浅,病程的阶段,说明证候之间的传变关系。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是六腑之一。</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毒】</p><h5> 蝎</h5><h5> 蛇</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蜈蚣</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壁虎</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蟾蜍</span></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五毒原指蝎、毒蛇、蜈蚣、壁虎、蟾蜍这五种带毒性的生物,当有的人有抽烟、喝酒、嫖妓、赌博、吸毒这五种不良嗜好时,就说他“</span>吃、喝、嫖、赌、抽——<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五毒俱全”。也有人把坑蒙拐骗偷说为五毒俱全。</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种毒药】</span></p><h5> 石胆</h5><h5> 丹砂</h5><h5> 雄黄</h5><h5> 礐石‌[què shí]</h5><h5> 慈石</h5><h5><br></h5><h5> 《周礼.天官》:“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配药七方】</p><h5> 大方</h5><h5> 小方</h5><h5> 缓方</h5><h5> 急方</h5><h5> 奇方</h5><h5> 偶方</h5><h5> 复方</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四大发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指南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造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火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活字印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 (1900~1995)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span></p><h5><br></h5><h5><b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新四大发明是指:</b></h5><h5><b style="font-size: 15px;">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b></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17年5月,来自 “一带一路” 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 “新四大发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四大名瓷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河北磁州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浙江龙泉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江西景德镇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福建德化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四大名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苏绣(苏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湘绣(湖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蜀绣(四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粤绣(广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四大名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檀香扇(江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火画扇(广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竹丝扇(四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綾绢扇(浙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四大名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牡丹(洛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水仙(漳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菊花(杭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山茶(昆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花中四君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岁寒三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suì hán sān yǒu]</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梅</span></p><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传统寓意指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 “岁寒三友”。</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经冬不衰,迎寒开放,傲骨临风,挺霜而立,寒冬腊月仍能常青。</span></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十大名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民间流传着多种版本的 “中国十大名茶” 的说法。但遗憾的是,从古至今、国内国外,官方都没有评选过所谓的 “中国十大名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面是所谓 “中国十大名茶” 的各种版本——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选的十大名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1959年中国 “十大名茶” 评比会评选的十大名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南京雨花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3)1999年《解放日报》评选的十大名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安徽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4)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评选的十大名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5)2002年《香港文汇报》评选的十大名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6)2010年,正式入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的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都匀毛尖、福鼎白茶(太姥银针)、湖南黑茶、武夷岩茶(天驿古茗大红袍)、润思祁门红茶、一笑堂六安瓜片、天目湖(富子)白茶、张一元花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7)2012年,全国 “十大名茶” 评比会所评选的十大名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涌溪火青,六安瓜片,君山银针,庐山云雾,武夷岩茶,铁观音,祁门红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8)2014年,通过专业的市场分析以及各大评审网站投票,中国十大茶叶品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贵州绿宝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武夷大红袍,普洱茶,峨眉山茶,祁门红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9)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由农业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供销社承办,于5月18日至21日在杭州举办。最终公布的 “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依次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化黑茶、蒙顶山茶、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普洱茶、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和都匀毛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据说1958年农业部首次评选 “中国十大名茶”,评选出了包括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等在内的十种名茶。)</span></p><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还有各种经销商和茶叶园的评选名目就忽略不计了。</span></h5><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名茶资料记载</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茶经》显示:</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近代,国际上曾进行过14次茶品评比活动,如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1945年在新加坡、1983年在意大利、1985年在法国巴黎、1988年在希腊雅典等都进行过名茶评选,但这些评选的名目和被授予的称号都是金牌、金质奖、金桂奖、金像奖、金棕榈等,而没有评选和授予过 “中国十大名茶”。</span></h5><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国内,从1949年建国后至1980年,没有评选 “中国十大名茶” 的记载。</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茶经》上详细列举了1980年之后的各项评选,也就是说我国的名茶评比活动从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开始,到1998年茶叶广泛进入市场经济后即告结束,没有再进行过各种名目的茶品评比。在这19年中,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大型评茶活动共约16余次。这些评比活动评选和授予的是金奖、银奖、金质奖、银质奖、优质产品奖,名茶和全国名茶,也没有 “中国十大名茶” 之称。</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比如,1982年6月,商业部在湖南长沙评选全国名茶;1985年,农牧渔业部在江苏南京评选全国名茶;1986年,商业部在福州评选全国名茶。</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经委牵头开展 “国家质量奖” 评比,评选国优产品,授予金奖、银奖和优质奖称号,茶叶也列入其中。</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82年评出全国名茶30个,1985年评出全国名茶28个、金银优质奖22个,1986年评出全国名茶22个,1989年评出名茶21个,只有这四次的获奖者超过了10个,这四次获奖的前10名,并不一致,无法找到统一的前10名。</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述资料表明,历史上国内外没有进行过 “中国十大名茶” 的评选,也从来没有授予过 “中国十大名茶” 称号。</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目前我国茶学界的泰斗级人物、</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1, 51, 51);">曾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茶经》副主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风严谨的程启坤教授(</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生于1937年3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说:“据我所知,我们国家没有进行过类似评选十大名茶的活动。”</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国内中青年茶叶专家的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秘书长吴锡端也曾考证过所谓 “十大名茶” 的身份,但没有找到相关记载和资料。他很早听老一辈茶学家说,曾经在国民党时期的报纸上见过 “十大名茶” 的报道,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听说过有类似的评比和颁奖,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现在所谓的 “中国十大名茶” 是经国家政府部门正式评选产生的。</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既然没有来自 “官方” 的资料,那么来自民间的 “各自表述”,必然造成了 “中国十大名茶” 的版本五花八门和 “百花齐放”。也许,这就是市场经济下 “王婆卖瓜式” 的 “地方色彩” 吧。</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国的名茶评比结束于1998年,如果以1998年为界,此前的 “中国十大名茶” 版本是比较接近和一致的。</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98年前,十大名茶最通行的版本,一种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另一种版本则是: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庐山云雾、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98年后 “中国十大名茶” 的版本则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海市茶叶学会秘书长刘启贵先生在《科学饮茶实用手册》上说:“我国的十大名茶,大体是:狮峰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蒙顶甘露、泉岗辉白、君山银针。也有人把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列入十大名茶,说法不一。”</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名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综上所述,将民间流传的所谓中国十大名茶各种版本罗列出来后,曾名列其中的名茶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安徽太平猴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安徽黄山毛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安徽祁门红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安徽六安瓜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安徽涌溪火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福建武夷岩茶(其中品质最优异者即大红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福建安溪铁观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福建白毫银针(其中佼佼者福鼎白茶“太姥银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云南普洱茶(熟茶为黑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滇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苏州洞庭碧螺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苏州茉莉花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杭州西湖龙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南京雨花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浙江安吉白茶(绿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浙江泉岗辉白茶(绿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湖南君山银针(黄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湖南安化黑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贵州都匀毛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贵州绿宝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河南信阳毛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湖北恩施玉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台湾冻顶乌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江西庐山云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四川蒙顶甘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张一元花茶(北京茶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单丛茶(乌龙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b>【东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东西”不仅仅是方位词,它还是个万能的代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物品:“找东西”、“买东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骂人:“不是个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为什么不用南北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据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未出仕前,家乡有个叫盛温和的博学多才好友。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温和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盛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盛温和反问朱熹:“你知道什么是五行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朱熹答:“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盛说:“不错。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子是竹子做的,不会去买土,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所以只能装木和金,当然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朱熹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叫龚玮的学者认为,早在东汉时期,商贾大多集中在东京的洛阳和西京的长安。俗话便有 “买东”、“买西” 的说法。即到东京、西京购货,久而久之,“东西” 就成为货物的代名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古代 “南”、“北” 所对应的 “水”、“火” 以及 “中” 所对应的 “土” 是没有买卖价值的,所以没有买卖的必要。古人建筑以面南背北为上,即南、北为通路;东、西两侧则置放物件,指点物件的时候自然指着东、西两面,故以东西来作为物品的统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为什么骂人要骂 “不是东西” 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因为如果说不是东西,那就是南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南属火,北属水,在早期白话小说里,“水火” 是大小便的代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所以,骂人不是东西就是说人是大小便,相当于现代骂人是 “臭大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骂人转了这么大个弯,骂完人了,嘴里还不露脏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  四、文化知识题</h1><h5><br></h5><h5> 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先后推荐《文化知识100题》、《国学常识200题》,现综合整理如下。</h5><h5> (答案附题后。)</h5><h5> 00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h5><h5> A、月亮</h5><h5> B、姻缘</h5><h5> 00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 “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h5><h5> A、新婚</h5><h5> B、搬家</h5><h5> C、妻子生了个男孩</h5><h5> D、考试通过</h5><h5> 00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 “屠苏” 指的是:</h5><h5> A、苏州</h5><h5> B、房屋</h5><h5> C、酒</h5><h5> D、庄稼</h5><h5> 004、“拱手而立” 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h5><h5> A、左手在外</h5><h5> B、右手在外</h5><h5> 00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h5><h5> A、忠耿正直</h5><h5> B、刚愎自用</h5><h5> 00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h5><h5> A、浑水摸鱼</h5><h5> B、反戈一击</h5><h5> C、笑里藏刀</h5><h5> D、反客为主</h5><h5> 007、 “床前明月光” 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 指的是什么?</h5><h5> A、窗户</h5><h5> B、卧具</h5><h5> C、井上的围栏</h5><h5> 00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 “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h5><h5> A、祖冲之</h5><h5> B、周作人</h5><h5> C、郁达夫</h5><h5> D、唐三藏</h5><h5> 0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h5><h5> A、中秋节</h5><h5> B、元宵节</h5><h5> C、端午节</h5><h5> D、七夕节</h5><h5> 0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的“仞” ,一仞约相当于:</h5><h5>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h5><h5>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h5><h5> 0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h5><h5>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h5><h5>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h5><h5>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h5><h5>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h5><h5> 0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h5><h5> A、隔岸观火</h5><h5> B、暗度陈仓</h5><h5> C、背水一战</h5><h5> D、破釜沉舟</h5><h5> 0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h5><h5> A、乌</h5><h5> B、巫</h5><h5> C、肖</h5><h5> D、萧</h5><h5> 014、“生旦净末丑” 是京剧的行当,其中 “净” 是:</h5><h5> A、男角</h5><h5> B、女角</h5><h5> 015、我们常说的 “十八般武艺” 最初指的是什么?</h5><h5>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h5><h5> B、十八种武术动作</h5><h5> 01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句诗是谁写的?</h5><h5> A、元好问</h5><h5> B、柳永</h5><h5> C、晏殊</h5> <h5> 0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h5><h5> A、戊</h5><h5> B、戍</h5><h5> C、戌</h5><h5> D、戎</h5><h5> 0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h5><h5> A、白马非马</h5><h5> B、指鹿为马</h5><h5> 0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h5><h5> A、早上</h5><h5> B、中午</h5><h5> C、傍晚</h5><h5> 0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h5><h5>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h5><h5>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h5><h5> C、公生明,偏生暗</h5><h5> 0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自:</h5><h5> A、《孟子》</h5><h5> B、《庄子》</h5><h5> 0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 “欧体” 是指谁的字体?</h5><h5> A、欧阳修</h5><h5> B、欧阳询</h5><h5> 023、文学史上被称作 “小李杜” 的是杜牧和谁?</h5><h5> A、李贺</h5><h5> B、李商隐</h5><h5> 024、 “大禹治水” 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h5><h5> A、长江流域</h5><h5> B、黄河流域</h5><h5> 0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h5><h5> A、左雄右雌</h5><h5> B、左雌右雄</h5><h5> 026、 “结发” 在古时是指结婚时:</h5><h5>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h5><h5>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h5><h5>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h5><h5> 027、“鄂尔多斯” 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h5><h5> A、大草原</h5><h5>  B、盛产羊毛的地方</h5><h5>  C、众多宫殿</h5><h5>  D、美丽的地方</h5><h5>  0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h5><h5>  A、玄奘</h5><h5>  B、鉴真</h5><h5>  029、唐代诗人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的诗句是:</h5><h5>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h5><h5>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h5><h5>  0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 “天干” 共有几个字?</h5><h5>  A、十个</h5><h5>  B、十二个</h5><h5>  031、被誉为 “万国之园” 的是:</h5><h5>  A、颐和园</h5><h5>  B、圆明园</h5><h5>  032、 “水” 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h5><h5>  A、象形字</h5><h5>  B、表意字</h5> <h5> 033、现在我们常用 “阳春白雪” 和 “下里巴人” 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h5><h5> A、文章</h5><h5> B、画作</h5><h5> C、乐曲</h5><h5> 0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h5><h5> A、《桃花扇》</h5><h5> B、《长生殿》</h5><h5> C、《牡丹亭》</h5><h5> D、《南柯记》</h5><h5> 0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h5><h5> A、文景之治</h5><h5> B、光武中兴</h5><h5> C、贞观之治</h5><h5> D、开无盛世</h5><h5> 0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h5><h5>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h5><h5>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h5><h5>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h5><h5> 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h5><h5> </h5><h5> 0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h5><h5> A、大都</h5><h5> B、中都</h5><h5> C、上都</h5><h5> D、南京</h5><h5> 038、 “讳疾忌医” 典故中的君王是:</h5><h5> A、齐桓公</h5><h5> B、蔡桓公</h5><h5> 03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的 “我” 指的是谁?</h5><h5> A、杜甫</h5><h5> B、李白</h5><h5> 0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h5><h5> A、人口数量</h5><h5> B、政治地位</h5><h5> 041、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这幅对联中提到的 “三父子” 是:</h5><h5> A、曹操、曹丕、曹植</h5><h5> B、苏洵、苏轼、苏辙</h5><h5> C、班彪、班固、班超</h5><h5> 0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h5><h5> A、阴阳五行</h5><h5> B、天人合一</h5><h5> C、道法自然</h5><h5> 043、拍电影时常用的 “杀青” 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 原指什么?</h5><h5>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h5><h5>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h5><h5> 0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h5><h5> A、画饼充饥</h5><h5> B、望梅止渴</h5><h5> 045、成语 “白驹过隙” 比喻:</h5><h5> A、速度飞快</h5><h5> B、时光飞逝</h5><h5> 0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 “兼爱”,他所反对的 “爱有差等” 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h5><h5> A、儒家</h5><h5> B、法家</h5><h5> C、道家</h5><h5> D、名家</h5><h5> 047、下列选项中与 “亡羊补牢” 意思最接近的是:</h5><h5>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h5><h5>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h5><h5>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h5><h5>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h5><h5> 0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h5><h5> A、鹤</h5><h5> B、鹅</h5><h5> C、鸡</h5><h5> D、鱼</h5><h5> 049、 “美” 字最初的含义是:</h5><h5> A、羊大即为美</h5><h5>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h5><h5>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h5><h5> D、远方茂盛的森林</h5><h5> 0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为 “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h5><h5>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h5><h5> B、文、行、忠、信</h5><h5> 0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h5><h5> A、范仲淹</h5><h5> B、文天祥</h5><h5> 052、俗语说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h5><h5> A、干</h5><h5> B、戈</h5><h5> 0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 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h5><h5> A、花旦</h5><h5> B、青衣</h5><h5> 054、《尚书》中的 “尚” 是什么意思?</h5><h5> A、上古</h5><h5> B、崇尚</h5><h5> C、官名</h5><h5> 05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h5><h5> A、诸葛亮</h5><h5> B、曹操</h5><h5> C、刘备</h5><h5> D、周瑜</h5><h5> 0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h5><h5> A、扁鹊</h5><h5> B、孙思邈</h5><h5>  C、李时珍</h5><h5>  D、张仲景</h5><h5>  0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h5><h5>  A、孔子和孟子</h5><h5>  B、老子和庄子</h5><h5>  C、汉高祖和汉武帝</h5><h5>  D、周武王和周文王</h5><h5>  058、 “一问三不知” 出自《左传》,说的是哪 “三不知” ?</h5><h5>  A、天文、地理、文学</h5><h5>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h5><h5>  C、孔子、孟子、老子</h5><h5>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h5><h5>  05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h5><h5>  A、《醉翁亭记》</h5><h5>  B、《岳阳楼记》</h5><h5>  060、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是谁的名言?</h5><h5>  A、老子</h5><h5>  B、荀子</h5> <h5> 0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 “中国印” 是:</h5><h5> A、阴文印</h5><h5> B、阳文印</h5><h5> 0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h5><h5> A、家弟家妹</h5><h5> B、舍弟舍妹</h5><h5> C、息弟息妹</h5><h5> 0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 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h5><h5> A、赤眉起义</h5><h5> B、陈胜吴广起义</h5><h5> C、绿林起义</h5><h5> D、黄巾起义</h5><h5> 064、下面哪位诗人是 “初唐四杰” 之一?</h5><h5> A、王维</h5><h5> B、王勃</h5><h5> 0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h5><h5> A、鼓</h5><h5> B、锣</h5><h5> 0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h5><h5> A、朱淑真</h5><h5> B、秦良玉</h5><h5> C、李清照</h5><h5> 067、古人用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h5><h5> A、《弟子规》</h5><h5> B、《三字经》</h5><h5> C、《千字文》</h5><h5> 0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h5><h5> A、挂香包</h5><h5> B、插艾蒿</h5><h5> C、登高采菊</h5><h5> D、喝雄黄酒</h5><h5> 0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 “靥” 是指:</h5><h5> A、酒窝</h5><h5> B、眼睛</h5><h5> C、嘴角</h5><h5> D、腮帮</h5><h5> 070、“弱冠” 指的是男子多少岁?</h5><h5> A、十五岁</h5><h5> B、二十岁</h5><h5> 071、“入木三分” 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h5><h5> A、文章</h5><h5> B、书法</h5><h5> 072、河姆渡遗址位于:</h5><h5> A、黄河流域</h5><h5> B、长江流域</h5><h5> 0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h5><h5> A、三百首</h5><h5> B、三百零五首</h5><h5> 07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h5><h5> A、孙武</h5><h5> B、孙膑</h5><h5> 0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h5><h5> A、能</h5><h5> B、不能</h5><h5> 0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h5><h5> A、指鹿为马</h5><h5> B、奇货可居</h5><h5> C、图穷匕见</h5><h5> 07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 “做” 指的是:</h5><h5> A、面部表情</h5><h5> B、舞蹈动作</h5><h5> C、器械表演</h5><h5> 078、“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 是谁的名句?</h5><h5> A、王勃</h5><h5> B、张九龄</h5><h5> 079、李清照词中的 “绿肥红瘦” 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h5><h5> A、晚春</h5><h5> B、仲夏</h5><h5> 080、成语 “机不可失” 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h5><h5> A、时不再来</h5><h5> B、失不再来</h5><h5> 081、“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h5><h5> A、尚书省</h5><h5> B、中书省</h5><h5> C、门下省</h5><h5> 08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 “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h5><h5> A、秦始皇</h5><h5> B、武则天</h5><h5> 0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h5><h5> A、白居易</h5><h5> B、李白</h5><h5> 0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 “规矩” 的意思是:</h5><h5> A、法律条文</h5><h5> B、美德善行</h5><h5> C、圆规曲尺</h5><h5> 085、“一琴一鹤” 所形容的是:</h5><h5> A、为政清简</h5><h5> B、平安长春</h5><h5> C、淡泊名利</h5><h5> 08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是谁的诗句?</h5><h5> A、李商隐</h5><h5> B、骆宾王</h5><h5> 0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h5><h5> A、《金陵记》</h5><h5> B、《石头记》</h5><h5> 088、成语 “一衣带水” 中的 “水” 原指:</h5><h5> A、黄河</h5><h5> B、长江</h5><h5> C、淮河</h5><h5> 0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句诗是谁写的?</h5><h5> A、元好问</h5><h5> B、柳永</h5><h5> C、晏殊</h5><h5> 0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 “三乐之列?</h5><h5>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h5><h5> 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h5><h5>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h5><h5>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h5><h5>  0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 “药王” 的是:</h5><h5>  A、扁鹊</h5><h5>  B、华佗</h5><h5>  C、孙思邈</h5><h5>  D、李时珍</h5><h5>  0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h5><h5>  A、八条</h5><h5>  B、二十二条</h5><h5>  09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h5><h5>  A、都江堰</h5><h5>  B、秦始皇陵</h5><h5>  0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h5><h5>  A、令爱</h5><h5>  B、令正</h5><h5>  0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 “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h5><h5> A、有关</h5><h5> B、无关</h5> <h5>  0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h5><h5> A、两位</h5><h5> B、三位</h5><h5> 097、苏轼在《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中提到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 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h5><h5> A、诸葛亮</h5><h5> B、风花雪月</h5><h5> C、曹操</h5><h5> D、周瑜</h5><h5> 0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h5><h5> A、压轴戏</h5><h5> B、大轴戏</h5><h5> 099、成语 “请君入瓮”,“请” 的是谁?</h5><h5> A、来俊臣</h5><h5> B、周兴</h5><h5> 100、琵琶本名 “枇杷”,“枇杷” 一词来源于什么?</h5><h5> A、制造琵琶的材料</h5><h5> B、演奏琵琶的方式</h5><h5> 1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h5><h5> A、静脉</h5><h5> B、动脉</h5><h5> 1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h5><h5> A、花之君子者</h5><h5> B、花之隐逸者</h5><h5> 1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 “润笔” 指的是什么?</h5><h5> A、文章书画稿费</h5><h5> B、替人研磨墨汁</h5><h5> C、为人作序</h5><h5> 1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谁的名言?</h5><h5> A、孔子</h5><h5> B、屈原</h5><h5> 105、“杏林” 指代的是:</h5><h5> A、教育界</h5><h5> B、医学界</h5><h5> 106、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 出自哪部书?</h5><h5> A、《山海经》</h5><h5> B、《世说新语》</h5><h5> 1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描写的是:</h5><h5> A、下棋</h5><h5> B、战场</h5><h5> C、戏台</h5><h5> 10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h5><h5> A、《汉书》</h5><h5> B、《史记》</h5><h5> C、《三国志》</h5><h5> D、《左传》</h5><h5> 10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h5><h5> A、东</h5><h5> B、西</h5><h5> C、南</h5><h5> D、北</h5><h5> 1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h5><h5> A、子路</h5><h5> B、子张</h5><h5> C、子贡</h5><h5> D、颜回</h5><h5> 1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 “成吉思汗”,“汗” 的意思是大王,那么 “成吉思汗” 的意思是:</h5><h5> A、天空</h5><h5> B、大海</h5><h5> C、草原</h5><h5> D、高山</h5><h5> 112、“塞翁失马” 这一典故出自:</h5><h5> A、《淮南子》</h5><h5> B、《庄子》</h5><h5> 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h5><h5> A、《永乐大典》</h5><h5> B、《四库全书》</h5><h5> 114、太极拳讲究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h5><h5> A、老子</h5><h5> B、孟子</h5><h5> C、荀子</h5><h5> D、孔子</h5><h5> 115、“洛阳纸贵” 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h5><h5> A、左思的《三都赋》</h5><h5>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h5><h5> C、班固的《两都赋》</h5><h5> D、张衡的《二京赋》</h5><h5> 116、“红娘” 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h5><h5> A、元稹的《莺莺传》</h5><h5> B、王实甫的《西厢记》</h5><h5> 117、《三国演义》中的 “三英战吕布” 的 “三英” 指的是:</h5><h5> A、赵云,张飞,关羽</h5><h5> B、刘备,关羽,张飞</h5><h5> 118、我们常用 “社稷” 来指代国家,其中 “社” 字代表的是:</h5><h5> A、土地之神</h5><h5> B、五谷之神</h5><h5> 1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h5><h5> A、先快后慢</h5><h5> B、先慢后快</h5><h5> 1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的 “飞将” 指的是谁?</h5><h5> A、张飞</h5><h5> B、关羽</h5><h5> C、卫青</h5><h5> D、李广</h5><h5> 1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h5><h5> A、《白蛇传》 </h5><h5> B、《梁山仙与祝英台》 </h5><h5> C、《唐伯虎点秋香》</h5><h5> 1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 “衡” 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h5><h5> A、长度</h5><h5> B、面积</h5><h5> C、体积</h5><h5> D、重量</h5><h5> 1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h5><h5> A、汉口镇</h5><h5> B、景德镇</h5><h5> C、朱仙镇</h5><h5> D、佛山镇</h5><h5>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h5><h5> A、《徐霞客游记》</h5><h5> B、《说文解字》</h5><h5> C、《天工开物》</h5><h5> D、《梦溪笔谈》</h5><h5> 125、“疱丁解牛” 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 指的是什么?</h5><h5>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h5><h5> B、一个名叫 “丁” 的厨师</h5><h5>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h5><h5> A、《长歌行》</h5><h5> B、《短歌行》</h5><h5>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 “道听途说” 词意更接近?</h5><h5> A、空穴来风</h5><h5> B、三人成虎</h5><h5>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 是他的:</h5><h5>  A、名</h5><h5>  B、字</h5><h5>  C、号</h5><h5>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h5><h5>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h5><h5>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h5><h5>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 “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h5><h5>  A、丝</h5><h5>  B、竹</h5><p class="ql-block"><br></p> <h5>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h5><h5> A、牛郎和织女</h5><h5> B、唐明皇和杨贵妃</h5><h5>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体现出:</h5><h5> A、怀疑精神</h5><h5> B、辩证法思想</h5><h5> 133、中国人常说 “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 “五福” 的?</h5><h5> A、品德高尚</h5><h5> B、子孙成群</h5><h5>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是谁的名句?</h5><h5> A、李白</h5><h5> B、杜甫</h5><h5>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h5><h5> A、辛弃疾</h5><h5> B、李清照</h5><h5>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h5><h5> A、孟母教子</h5><h5> B、举案齐眉</h5><h5> C、岳母刺字</h5><h5>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 “陛” 的意思是:</h5><h5> A、宫殿的台阶</h5><h5> B、天的别称</h5><h5> C、玉玺</h5><h5>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 “中国百戏之师”?</h5><h5> A、京剧</h5><h5> B、黄梅戏</h5><h5> C、昆曲</h5><h5> D、越剧</h5><h5>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h5><h5> A、《孙子兵法》</h5><h5> B、《孙膑兵法》</h5><h5> 140、唐诗 “东边日出西边雨” 的下一句是:</h5><h5> A、道是无晴还有晴</h5><h5> B、也无风雨也无晴</h5><h5> 1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 描写的是谁?</h5><h5> A、伍子胥</h5><h5> B、勾践</h5><h5>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h5><h5>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h5><h5>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h5><h5>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h5><h5> A、《诗经》</h5><h5> B、《陌上桑》</h5><h5> C、《楚辞》</h5><h5> D、《孔雀东南飞》</h5><h5>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h5><h5> A、是</h5><h5> B、不是</h5><h5>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h5><h5> A、期颐</h5><h5> B、耄耋</h5><h5>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h5><h5> A、南狮</h5><h5> B、北狮</h5><h5>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h5><h5> A、居无松</h5><h5> B、居无竹</h5><h5> C、居无梅</h5><h5> D、居无菊</h5><h5>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 “三绝” 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h5><h5> A、裴旻的剑舞</h5><h5> B、公孙大娘的舞蹈</h5><h5> C、吴道子的画</h5><h5> 1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h5><h5> A、除夕</h5><h5> B、正月初一</h5><h5> C、立春</h5><h5> D、春分</h5><h5> 商代有干支纪日,</h5><h5> 春秋以后有干支纪年,</h5><h5> 汉代以后有干支纪月。</h5><h5> 天干地支纪年以立春为起点。</h5><h5> 1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 “司马青衫” 指的是:</h5><h5> A、司马相如</h5><h5> B、崔莺莺</h5><h5> C、白居易</h5><h5> D、杜甫</h5><h5>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是谁的词句?</h5><h5> A、岳飞</h5><h5> B、辛弃疾</h5><h5> 1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h5><h5> A、黄山</h5><h5> B、泰山</h5><h5> 153、《齐民要术》是关于:</h5><h5>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h5><h5>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h5><h5> 154、孔子为什么 “三月不知肉滋味”?</h5><h5> A、读到一本好书</h5><h5> B、听到一段好乐曲</h5><h5> 155、“桃李满天下” 的 “桃李” 指什么?</h5><h5> A、朋友</h5><h5> B、学生</h5><h5> 1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h5><h5> A、秦朝</h5><h5> B、清朝</h5><h5> 1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h5><h5> A、通报消息</h5><h5> B、娱乐健身</h5><h5> 158、“鼎” 的最初用途是:</h5><h5> A、祭祀用礼器</h5><h5> B、地位象征物</h5><h5> C、烹煮器具</h5><h5> 1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h5><h5> A、《史记》 </h5><h5> B、《论语》 </h5><h5> C、《庄子》</h5><h5> 160、“三更半夜” 中的 “三更” 指的是几点?</h5><h5> A、21点至23点</h5><h5> B、23点至凌晨1点</h5><h5> C、凌晨1点至3点</h5><h5> 1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 “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h5><h5> A、狮子</h5><h5> B、金钱豹</h5><h5> C、河马</h5><h5> D、长颈鹿</h5><h5> 1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h5><h5> A、十面埋伏</h5><h5> B、高山流水</h5><h5>  1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h5><h5>  A、孔子</h5><h5>  B、孟子</h5><h5>  164、成语 “咫尺天涯” 中 “咫”、“尺” 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 “咫” 和 “尺” 哪个更长?</h5><h5>  A、咫</h5><h5>  B、尺</h5><h5>  1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h5><h5>  A、草书</h5><h5>  B、行书</h5><h5>  C、楷书</h5><h5>  D、隶书</h5><p class="ql-block"><br></p> <h5> 16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br> A、伍子胥<br> B、范蠡<br> C、屈原<br> 16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 “大材小用” 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r> A、韩愈<br> B、辛弃疾<br> C、庞统<br> D、宋玉<br> 1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r> A、青铜器<br> B、药材<br> C、墓碑<br> D、竹筒<br> 16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讳的故事?<br> A、一字千金<br> B、一诺千金<br> C、一饭千金<br> D、一掷千金<br> 170、以下哪个字不含 “黑色” 的意思?<br> A、玄<br> B、皂<br> C、青<br> D、苍<br> 17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br>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r>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r>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r>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br> 17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 “单刀赴会” 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 “单刀赴会” 一事,赴会的是:<br> A、赵云<br> B、张飞<br> C、周瑜<br> D、鲁肃<br> 17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br> A、班昭<br> B、蔡文姬<br> C、王昭君<br> D、李清照<br> 17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br> A、满庭芳<br> B、雨霖铃<br> C、念奴娇<br> D、水龙吟<br> 17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br> A、孔子<br> B、诸葛亮<br> C、班固<br> D、程顾<br> 176、“双簧” 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br>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br>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br> C、表演者巧舌如簧<br> 177、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r> A、阴晴圆缺<br> B、风花雪月<br> C、梅兰竹菊<br> D、春夏秋冬<br> 178、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 “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br> A、舞鞋<br> B、上朝穿的朝鞋<br> C、登山鞋<br> 1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是谁的名句?<br> A、苏轼<br> B、陶渊明<br> 180、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r> A、王安石<br> B、寇准<br> 181、《论语》中认为 “为仁之本” 的是:<br> A、忠义<br> B、孝悌<br>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 “七月流火” 指的是:<br> A、天气炎热似火<br> B、天气渐渐转凉<br> C、流星异常出现<br> 183、“实事求是” 一词出自哪部典籍?<br> A、《左传》<br> B、《战国策》<br> C、《史记》<br> D、《汉书》<br> 18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出自谁的作品?<br> A、陆游<br> B、岳飞<br> C、辛弃疾<br> D、李清照<br> 18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r> A、楷书<br> B、小篆<br> C、鸟虫文<br> D、行书。<br> 18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r> A、妻子<br> B、兄弟<br> C、朋友<br> D、父亲<br> 187、宣纸得名于它的:<br> A、用途<br> B、材质<br> C、产地<br> D、使用人群<br> 18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br> A、杏月<br> B、桃月<br> C、榴月<br> D、荷月<br> 18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br>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br> 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br>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br>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br> 19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r> A、农耕<br> B、军政<br> C、养马<br> D、水利<br> 1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br> A、左襟压右襟<br> B、右襟压左襟<br> 19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br> 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br>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r> 193、清代的 “八大山人” 指的是:<br> A、一位画家<br> B、八位画家<br> 19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br> A、菊<br> B、梅<br> C、竹<br> 1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br> A、天、地<br> B、南、北<br> C、阴、阳<br> D、文、武<br>  19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r>  A、欲把心事付瑶琴<br>  B、一弦一柱思华年<br>  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br>  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br>  197、“楚河” 和 “汉界” 在今天的哪个省?<br>  A、湖北<br>  B、河南<br>  C、河北<br>  D、湖南<br>  198、下面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br>  A、势如破竹<br>  B、出奇制胜<br>  C、专心致志<br>  D、泾渭分明<br>  199、“峻丽,骨力劲健” 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br>  A、王羲之<br>  B、颜真卿<br>  C、柳公权<br>  D、吴道子<br>  200、现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br>  A、《清明上河图》<br>  B、《洛神赋图》<br>  C、《五牛图》<br>  D、《历代帝王图》<br>  201、“四书五经” 中的 “五经”,不包括以下的哪部?<br>  A、《诗经》<br>  B、《尚书》<br>  C、《乐经》<br>  D、《春秋》<br>  202、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他 “好自度曲”,以下哪个不是姜夔自创的词牌?<br>  A、扬州慢<br>  B、翠楼吟<br>  C、凄凉犯<br>  D、望海潮</h5><h3></h3> <h5>  <b>【答案】</b><br>001、A、月亮<br> 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br> ①、形容姿态曼妙优雅;<br> ②、美女、美人;<br> ③、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br> 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br>002、C、妻子生了个男孩<br> 古人把生男孩称为 “弄璋之喜;生女孩称为 “弄瓦之喜”。<br> 周代《 诗经 • 小雅 • 斯干》:<br>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br>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br>〖注释〗:<br> 如若生了个儿郎,就要让他睡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让他玩弄白玉璋。他的哭声多宏亮,红色蔽膝真鲜亮,将来准是诸侯王。<br> 如若生了个姑娘,就要让她睡地上。把她裹在襁褓中,给她玩弄纺锤棒。长大端庄又无邪,料理家务你该忙。莫使父母颜面丧。<br> 鲁迅先生曾著文:“生个儿子,便当作宝贝,放在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手里拿块玉(璋)玩玩;生个女儿,便只能丢在地上,给她一片瓦(纺砖)弄弄。”<br>003、C、酒<br> 屠苏,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br>004、A、左手在外<br> 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br>005、A、忠耿正直<br> 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姜维;<br> 黑色的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br> 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br> 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br> 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br>006、B、反戈一击<br> 《三十六计》<br> 胜战计:<br>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br> 敌战计:<br> 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br> 攻战计:<br>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br> 混战计:<br> 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br> 并战计:<br>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br> 败战计:<br>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br>007、C、井上的围栏<br> 围栏是传统解释,但目前存在争论,有以下几种说法。<br> 一、指井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br> 二、 “窗” 的通假字。<br> 三、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br>008、A、祖冲之<br>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平仄为平平仄对仄平仄,很公整,上下联又是人名对人名。<br> 孙即子孙,祖即爷爷,孙对祖天经地义;行和冲是动词,所以可以成对;者和之同为虚词,也可成对。<br>009、B、元宵节<br> 语出欧阳修词:《生查子 • 元夕》,元夕即元宵节。<br>010、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br> 古代长度单位。《说文》:仞,伸臂一寻八尺也。<br>011、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br> 水墨画追求意境,一般不用太艳的颜色来表现,所以落霞和荷花都没办法表现得很好,水墨画体现不出月光洒在地上的样子,所以更不可能是B。<br>012、D、破釜沉舟<br> 项羽破釜沉舟,一战成名。<br>013、C、肖<br> “肖”、“萧”本为不同的姓。“萧” 是大姓, “肖” 则是小姓,历史上曾寥若晨星地冒出过 “肖” 姓,但非常罕见。19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 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 “肖”。<br>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20世纪50年代(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提出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br>014、A、男角<br>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br>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br>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br>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br>015、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r>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 “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br> 现代人对 “十八般武艺” 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br>016、A、元好问<br>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 • 雁丘词》一词中。在金庸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引用此句而被广为流传。<br>017、A、戊<br> 戊 [wù],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br> 戌 [xū],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br> 戍 [shù],军队防守去卫戍;<br> 戎 [róng] 1.古代兵器的总称。2.军队,军事。 3.古代称兵车。<br> 横戌 [xū] ,点戍 [shù],空心戊 [wù]。<br> 包巳 [sì] ,空己 [jǐ],一半已 [yǐ]。<br>018、A、白马非马<br> 指鹿为马的是赵高。<br> 白马非马则是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 • 白马论》。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 公孙龙心生一计,企图歪曲白马是马的事实,希望说服士兵,说:“白马并不是马。因为白马有两个特徵,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马的外形,但马只有一个特徵,就是具有马的外形。具有两个特徵的白马怎会是只具有一个特徵的马呢?所以白马根本就不是马。” 愚鲁的士兵因无法应对,唯有放行。<br>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糊弄士兵的话,应该这样说,白马不等于马,白马是马。马包含白马。不要闹出 “白马不是马”、“苹果不是水果” 及 “你爸爸不是男人” 的笑话。<br>019、C、傍晚<br> 古时候的婚礼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黄昏举行婚礼仪式。“婚” 字,拆开为 “女”、“昏”,其中 “昏” 即黄昏时刻。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br>020、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br>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出自《太子少傅箴》中,它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br>021、A、《孟子》<br> 出自《孟子 • 公孙丑下》:<br>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r>022、B、欧阳询<br> 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br>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br>023、B、李商隐<br> 李商隐和杜牧都是晚唐诗人。李贺则是盛唐诗人,有 “诗鬼” 之称,与 “诗圣” 杜甫、“诗仙” 李白、“诗佛” 王维相齐名。<br>024、B、黄河流域<br> 古代中国人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而且黄河自古容易缺口,是历朝历代治理的重点。<br>025、A、左雄右雌<br> “左” 与 “右” 两个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br> 左从 “𠂇”(手),从 “工”,工为男。<br> 右从 “𠂇”(手),从 “口”,口为女,从事辅助性工作,处于从属的地位。<br>026、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br> 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br>027、C、众多宫殿<br> “鄂尔多” 在蒙语中是 “宫帐” 的意思;“斯” 是表示复数的词,即 “很多” 。<br>028、A、玄奘<br> 玄奘是自行去印度的;鉴真则是东渡,把佛法传到日本。<br>029、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r> 贾島《送无可上人》<br>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br>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br>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r>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br> 《题诗后》 <br>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br>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br> 这首五言绝句《题诗后》是贾岛吟成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二句后加的注释。<br> 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懂我诗的人)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br>030、A、十个<br>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br>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br>031、B、圆明园<br>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r>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面积340多公顷,有 “万园之园” 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 “夏宫”。</h5><h3></h3> <h5>032、A、象形字</h5><h5> 是整体象形,水流动的波纹形状。</h5><h5></h5><h5><br></h5><h5>▼水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写法。</h5> <h5>033、C、乐曲</h5><h5> 阳春白雪最早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下里巴人最早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h5><h5> 现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h5><h5>034、B、《长生殿》</h5><h5>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的剧本,取材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h5><h5>035、A、文景之治</h5><h5>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的政策。</h5><h5>036、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h5><h5>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 • 王制篇》;</h5><h5>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 • 五子之歌》;</h5><h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h5><h5>037、C、上都</h5><h5> 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h5><h5>038、B、蔡桓公</h5><h5> 扁鹊见蔡桓公,故事很出名。</h5><h5>039、B、李白</h5><h5>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h5><h5>040、B、政治地位</h5><h5> 《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中的姓氏,并不是按照这些姓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赵钱孙李” 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淑正妃孙氏以及吴越国的邻国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h5><h5>041、B、苏洵、苏轼、苏辙</h5><h5> 宋朝人善写词,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都是写词高手。</h5><h5>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h5><h5>042、B、天人合一</h5><h5> A和C都是道家提倡的,儒家则以人为本。因而《中庸》始于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而终于 “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h5><h5>043、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h5><h5> “杀青” 一词与古代制竹简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非常有关联的。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防虫蛀,当时人们把这个工序叫做 “杀青”。</h5><h5>044、B、望梅止渴</h5><h5> 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h5><h5>045、B、时光飞逝</h5><h5> 主谓式成语,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出自《庄子 • 知北游》。</h5><h5>046、A、儒家</h5><h5>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的差等之爱同传统 “贵贱有等、亲疏有别” 的生活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爱有等差” 的基本前提是以血亲之爱为基础的,对父母兄弟之爱就不同于对路人对旁人之爱,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h5><h5>047、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h5><h5> 亡羊补牢: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h5><h5>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雷同。</h5><h5>048、B、鹅</h5><h5> 王羲之从鹅的步态姿势上获取运笔的灵感。</h5><h5>049、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h5><h5> 不少人以为美字由 “羊” 与 “大” 两个字构成,认为美是来源于古人认为羊大为美。其实不然,甲骨文中 “美” 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后来简写时误作 “羊”、 “大” 两个字。</h5><h5>050、B、文、行、忠、信</h5><h5>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h5><h5>051、B、文天祥</h5><h5> 1015年,范仲淹以 “朱说” 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 “寒儒” 成为进士。1256年,二十岁文天祥的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h5><h5>052、A、干</h5><h5> 干,象形字,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h5><h5> 戈,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h5><h5>053、B、青衣</h5><h5> 虞姬是青衣。</h5><h5> 花旦和青衣的区别~</h5><h5> 花旦:多扮演热情活泼、明快泼辣的年青女性。</h5><h5>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h5><h5>054、A、上古</h5><h5> “尚” 即 “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h5><h5>055、C、刘备</h5><h5> 这句话是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h5><h5>056、D、张仲景</h5><h5>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只有医圣张仲景和曹操同一时代,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h5><h5>057、A、孔子和孟子</h5><h5>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虚岁73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虚岁84岁。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h5><h5>058、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h5><h5> 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h5><h5> 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h5><h5>059、B、《岳阳楼记》</h5><h5> 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h5><h5>060、B、荀子</h5><h5> 《荀子 • 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h5><h5>061、A、阴文印</h5><h5> 当一个地球仪放在灯光下时,我们会看见其朝向灯光的左、上侧是亮光,背向灯光的右、下侧是暗光。</h5><h5> 这种效果在篆刻印章、文字处理等多方面得到应用。</h5><h5> 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凹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即把字形的线条保留,刻掉空白部分,这样印到纸上的字阴影部分是字形内容。</h5><h5> 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印章上呈现的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 “朱白间文印”。</h5><h5> 阴文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红色,文字呈白色。阴文印色泽白色居多,给人空旷、宽敞、愉快的感觉。</h5><h5> 红白二色配合在一起,色彩艳丽协调,对比强烈,为东方民族所喜爱。</h5><h5>062、B、舍弟舍妹</h5><h5> 古代对别人称自己家人,有两个字可冠,一是用 “家”,如家父家母家兄家嫂,另一个是 “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等。两者的区别没有明确划分。</h5><h5> 《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 “家” 的解释强调 “多指比自己年长的或辈分高的”,《现代汉语词典》认为 “舍” 的用法侧重于 “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这是比较普遍的看法。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曹植《释思赋》:“家弟出养族父郎中。” 因此,“家” 与 “舍” 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别,两者经常 “踩界”。</h5><h5> 依据普遍的看法,因此选择B。</h5><h5>063、B、陈胜吴广起义</h5><h5> 【出处】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h5><h5>064、B、王勃</h5><h5> “初唐四杰”:</h5><h5> 卢照邻(约636~约680)</h5><h5>  骆宾王(约638~ 684)</h5><h5>  王 勃(约650~约676)</h5><h5>  杨 炯(约650~约693)</h5><h5>  王维(701~761)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h5><h5>065、B、锣</h5><h5>066、C、李清照</h5><h5>067、A、《弟子规》</h5><h5>068、C、登高采菊</h5><h5>069、A、酒窝</h5><h5>070、B、二十岁</h5><h5>071、B、书法</h5><h5>072、B、长江流域</h5><h5>073、B、三百零五首</h5><h5>074、A、孙武</h5><h5>075、A、能</h5><h5>076、C、图穷匕见</h5><h5>077、B、舞蹈动作</h5><h5>078、B、张九龄</h5><h5>079、B、仲夏</h5><h5>080、A、时不再来</h5><h5>081、A、尚书省</h5><h5>082、B、武则天</h5><h5>083、A、白居易</h5><h5>084、C、圆规曲尺</h5><h5>085、C、淡泊名利</h5><h5>086、A、李商隐</h5><h5>087、B、《石头记》</h5><h5>088、B、长江</h5><h5>089、A、元好问</h5><h5>090、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h5><h5>091、C、孙思邈</h5><h5>092、A、八条</h5><h5>093、A、都江堰</h5><h5>094、B、令正</h5><h5>095、A、有关</h5><h5>096、B、三位</h5><h5>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108将中排第59位);</h5><h5>  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108将中排第101位);</h5><h5>  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108将中排第103位)。</h5><h5>097、D、周瑜</h5><h5>098、B、大轴戏</h5><h5>099、B 、周兴</h5><h5>100、B、演奏琵琶的方式</h5><h5>101、B、动脉</h5><h5>102、B、花之隐逸者</h5><h5>  《爱莲说》宋 • 周敦颐</h5><h5>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一作 “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h5><h5>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h5><h5>103、A、文章书画稿费</h5><h5>104、B、屈原</h5><h5>105、B、医学界</h5><h5>106、A、《山海经》</h5><h5>107、C、戏台</h5><h5>108、B、《史记》</h5><h5>109、B、西</h5><h5>110、C、子贡</h5><h5>111、B、大海</h5><h5>112、A、《淮南子》</h5><h5>113、A、《永乐大典》</h5><h5>114、A、老子</h5><h5>115、A、左思的《三都赋》</h5><h5>116、A、元稹的《莺莺传》</h5><h5>117、B、刘备,关羽,张飞</h5><h5>118、A、土地之神</h5><h5>119、B、先慢后快</h5><h5>120、D、李广</h5><h5>121、B、《梁山仙与祝英台》</h5><h5>122、D、重量</h5><h5>123、C、朱仙镇</h5><h5>124、A、《徐霞客游记》</h5><h5>125、B、一个名叫 “丁” 的厨师</h5><h5>126、A、《长歌行》</h5><h5>127、B、三人成虎</h5><h5>128、C、号</h5><h5>129、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h5><h5>130、B、竹</h5><h5>131、B、唐明皇和杨贵妃</h5><h5>132、B、辩证法思想</h5><h5>133、A、品德高尚</h5><h5>134、B、杜甫</h5><h5>135、B、李清照</h5><h5>136、A、孟母教子</h5><h5>137、A、宫殿的台阶</h5><h5>138、C、昆曲</h5><h5>139、A、《孙子兵法》</h5><h5>140、A、道是无晴还有晴</h5><h5>141、B、勾践</h5><h5>142、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h5><h5>143、A、《诗经》</h5><h5>144、B、不是</h5><h5>145、A、期颐</h5><h5>146、A、南狮</h5><h5>147、B、居无竹</h5><h5>148、A、裴旻的剑舞</h5><h5>149、C、立春</h5><h5>150、C、白居易</h5><h5>151、B、辛弃疾</h5><h5>152、B、泰山</h5><h5>153、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h5><h5>154、B、听到一段好乐曲</h5><h5>155、B、学生</h5><h5>156、B、清朝</h5><h5>157、A、通报消息</h5><h5>158、C、烹煮器具</h5><h5>159、C、《庄子》</h5><h5>160、B、23点至凌晨1点</h5><h5>161、D、长颈鹿</h5><h5>162、A、十面埋伏</h5><h5>163、B、孟子</h5><h5>164、B、尺</h5><h5>165、D、隶书</h5><h5>166、A、伍子胥</h5><h5>167、B、辛弃疾</h5><h5>168、B、药材</h5><h5>169、A、一字千金</h5><h5>170、D、苍</h5><h5>171、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h5><h5>172、D、鲁肃</h5><h5>173、D、李清照</h5><h5>174、C、念奴娇</h5><h5>175、C、班固</h5><h5>176、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h5><h5>177、B、风花雪月</h5><h5>178、C、登山鞋</h5><h5>179、B、陶渊明</h5><h5>180、B、寇准</h5><h5>181、B、孝悌</h5><h5>182、B、天气渐渐转凉</h5><h5>183、D、《汉书》</h5><h5>184、C、辛弃疾</h5><h5>185、B、小篆</h5><h5>186、B、兄弟</h5><h5>187、C、产地</h5><h5>188、C、榴月</h5><h5>189、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h5><h5>190、B、军政</h5><h5>191、A、左襟压右襟</h5><h5>192、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h5><h5>193、A、一位画家</h5><h5>194、A、菊</h5><h5>195、D、文、武</h5><h5>196、B、一弦一柱思华年</h5><h5>197、B、河南</h5><h5>198、C、专心致志</h5><h5>199、C、柳公权</h5><h5>200、C、《五牛图》</h5><h5>201、C、《乐经》</h5><h5>202、D、望海潮</h5><h5>  </h5><h5>  (来源:1~60 2017-04-26 小美</h5><h5> 61~200 2017-03-07 阅读)</h5><p class="ql-block"><br></p> <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五、中国朝代纪年简表</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 <h5><font color="#010101">〖备注〗:<br></font><font color="#010101">▲14. 汉献帝(刘协)。图表中误为刘婴。</font></h5><h5><font color="#010101"><br></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备注〗:<br></font><font color="#010101">▲05. 武则天,垂拱,21年<br></font><font color="#010101"> ——武则天建立武周朝,在位15年</font><font color="#010101">一共用了17个年号,其中&nbsp;</font>“垂拱” 用得最长,4年。</h5><h5><br></h5> <h5><font color="#010101">〖附录一〗:</font></h5><h5><font color="#010101"> 【24史】</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史记》(汉 • 司马迁)</font></h5><h5><font color="#010101">2、《汉书》(汉 • 班固)</font></h5><h5><font color="#010101">3、《后汉书》(南朝宋 • 范晔)</font></h5><h5><font color="#010101">4、《三国志》(晋 • 陈寿)</font></h5><h5><font color="#010101">5、《晋书》(唐 • 房玄龄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6、《宋书》(南朝梁 • 沈约)</font></h5><h5><font color="#010101">7、《南齐书》(南朝梁 • 萧子显)</font></h5><h5><font color="#010101">8、《梁书》(唐 • 姚思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9、《陈书》(唐 • 姚思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0、《魏书》(北齐 • 魏收)</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1、《北齐书》(唐 • 李百药)</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2、《周书》(唐 • 令狐德棻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3、《隋书》(唐 • 魏征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4、《南史》(唐 • 李延寿)</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5、《北史》(唐 • 李延寿)</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6、《旧唐书》(后晋 • 刘昫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7、《新唐书》(宋 • 欧阳修、宋祁)</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8、《旧五代史》(宋 • 薛居正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19、《新五代史》(宋 • 欧阳修)</font></h5><h5><font color="#010101">20、《宋史》(元 • 脱脱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21、《辽史》(元 • 脱脱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22、《金史》(元 • 脱脱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23、《元史》(明 • 宋濂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24、《明史》(清 • 张廷玉等)</font></h5><h5><font color="#010101"><br></font></h5><h5><font color="#010101"> 〖“二十四史” 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 “正史”。</font></h5><h5><font color="#010101"> 它记叙的时间,从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起,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 “编年大史”。</font></h5><h5><font color="#010101">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柯劭忞纂)列入正史,与 “二十四史” 合称为 “二十五史”,然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赵尔巽总编,缪荃孙、柯劭忞等总纂)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 “二十六史”。〗</font></h5> <h5>〖附录二〗:</h5><h5> 【中国史上下五千年发展线索】</h5> <h5>〖附录三〗:<br>   <b>【中华文明基本脉络】</b></h5><h5><b></b><br> 前言:<br> 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里写下此篇文章,就是担心当今和未来的人们在历史书上往往看不到一些很关键的东西。<br> 我们有些历史书总在讲着哪个皇帝和他的弟弟搞什么阴谋,和那个妃子谈恋爱,永远讲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br> 重大的事情却都没有讲。</h5><h5><br> <b>一、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b></h5><h5><br> 第一,必须有文字。<br> 第二,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br> 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h5><h5><br> <b>二、四大文明是哪四大?</b></h5><h5><br> 四大文明分别是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br> 1、第一名是谁?<br> 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很不好的地方——伊拉克。<br> 那个地方古代叫巴比伦文明。如果说得更大一点叫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br> 那是人类最早发现文明的地方,也是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时候,中华文明仅仅初露曙光。<br> 2、第二名是谁呢?<br> 第二名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br> 3、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名次之争<br> 第三名照理应该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br> 但是由于这六、七十年来印度的考古发现很少,中国的考古成果较多的,于是就有一些人在国际上把中华文明说成了第三名。<br> 然而,真正有可能把中国的名次往前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是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这个比较早,但这还需要国际上的认定。<br> 4、希腊文明怎么没算上?<br> 您可能会问,一个对后来世界影响极大的希腊文明怎么没算上呢?<br> 因为经过全世界的学者们研究,这种文明讲的是第一名巴比伦文明和第二名埃及文明二者在地中海上的遇合,尽管后来有所创造,但不是原创,所以不能算四大文明之一。<br> 5、波斯文明呢?<br> 还有一个文明,就是现在的伊朗,当时叫波斯。<br> 波斯文明也很早,但经过研究以后是第一名巴比伦文明和第三名印度文明在陆地上的遇合。因为它们都缺乏原创性,所以也不算。<br> 6、留存到今比较完整的只有中华文明<br> 这四个古文明我们不管中国是第三名还是第四名,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中断地发展到今天,没有灭亡的只有一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br> 有一点很奇怪,文明的原址,现在为什么总是恐怖主义频发,永远是灾难不断、炮火连连?这完全是一个逆反的状态。<br> 而留存到今天比较完整的文明确实只有中华文明。</h5><h5><br> <b>1)巴比伦文明</b><br> 伊拉克是很少能够看到巴比伦文明的遗留的,虽然文明古老,但是它没有任何存档,永远是战场,几千年来永远是战场。<br> 所以他们自己也搞不清古代的东西是什么了,甚至于他们的文化教育情况也是非常的差。<br> <b>2)埃及文明</b><br> 在埃及则是另一种情形——如今连什么是象形文字都不懂。<br> 更严重的是,在埃及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法老的后裔,在亚历山大我们现在所能遇到的几乎都是白种人,这是欧洲侵略的混血结果。在他们的首都开罗遇到零星的阿拉伯人,那也是战争以后混血去的结果。<br> 法老的后代在哪里?金字塔时代的后裔在哪里?血缘都找不到了。<br> 我们在尼罗河南部的西岸找到了一个法老村,但是由于几千年的近亲结婚,他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特别羸弱,而且他们现在也是信仰伊斯兰教,法老的后代荡然无存。<br> <b>3)印度文明</b><br> 那么印度呢?印度表面上看起来都在,都有遗留,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连这个过程都没有人记述下来。<br> 他们的历史已不清晰,但是有一点知道,《大唐西域记》里面歌颂的佛教是在13世纪的时候,现在该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了。<br> 现在他们的佛教是倒传进去的。<br> <b>4)中华文明</b><br> 所以,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地方还有一些孩子,能够很正常地朗诵着2500年前的老人家的话,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br> 但是这在中华热土上真正发生了,所以这是一个从4200年前进入文明以后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h5><h5><br> <b>三、炎、黄其实是对头</b></h5><h5><br> 4200年前,中国进行了700到800年的文明“热身赛”。有六位伟大的王者,引领我们完成了这700到800年的准备。<br> 第一位是炎帝,第二位是黄帝,第三位叫蚩尤,后面三位是尧、舜、禹。这六位伟大的王者,为我们4200年的文明跨越做了充分的准备。<br> 他们严格讲起来是传说中的人物,可能我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资料,但大体上是这样的:<br> 1、炎帝<br> 炎帝是个农业科学家,神农氏。<br> 首先他教会了我们中国人耕种,这很重要。在炎帝之前,我们是采野果子吃、打野兽的,这完全是被动的。<br> 第二,炎帝发现了火,使我们能够吃熟食,我们能够在夜间工作,而且我们可以用火来防止野兽。<br> 第三,炎帝亲尝草药,发明了中草药,避免了中华民族最早就有可能完全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防止了传染病。<br> 那么,这么伟大的人为什么后来会被黄帝打败了呢?<br> 2、黄帝<br> 黄帝也许是这样想的:<br> 黄帝觉得炎帝(部落)虽然做得很好,但是当时部落之间对敌的情形太严重了。敌人是野蛮的力量,都是说打过来就打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武装自己,我们要冶炼金属,我们要锻造武器,我们要骑上战马,我们要巡视在我们的周边,我们要发动战争来消灭那些野蛮的力量。<br> 炎帝(部落)却觉得我安安静静地在过日子——老农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好?<br> 于是黄帝和炎帝的后裔就打起来了,结果黄帝胜了炎帝部落败了。<br> 这两个部落的当家人及部属浑身鲜血,面对面站着的时候,并不知道几千年以后世界上最多的人群把自己说成是炎黄子孙。如果知道的话,他们有可能就不打了。<br> 黄帝后来把炎帝的文明接过来了,所以我们叫炎黄子孙。<br> 3、蚩尤及尧、舜、禹<br> 但黄帝也有一个人打不过,那就是蚩尤。<br> 蚩尤管着现在山东、河南的东部和安徽北部那一带,地方也很大。<br> 黄帝打不过他,因为他也有金属冶炼,他也在制造武器。<br> 黄帝就像我们常人一样,对于打不过的人,对自己的部落就讲他是妖怪。因为文字是黄帝时期发明的,所以他把汉字里面最难听的两个字给了他,叫蚩尤。<br> 后来由于自然的原因,蚩尤被打败了,黄帝又一次胜利了。<br> 蚩尤的后代只能不断地逃跑,有的就归属于黄帝了,有的继续往南迁徙,黄帝的部队就接着再追。<br> 追到什么地方呢?贵州附近,现在的苗族据考就是蚩尤的后代。<br> 尧、舜、禹是黄帝的继承人,一代代继承下来,完成了这个准备,然后就进入了中华民族更加重要的4200年,到了我们跨入文明的门槛。</h5><h5><br> <b>四、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b></h5><h5><br> 古代的历史我们要跳跃性地来看,到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中国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br> 1、轴心时代<br> 我们来列个时间表:<br> 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br> 孔子死后10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br> 古希腊最聪明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br> 阿基米德和韩非子只差了7岁。<br> 这个座次大家还可以不断地排下去,给大家造成什么印象?就是聪明人那个时候全出来了。差10岁、14岁不就是同一个时期吗?<br> 大家前后跨入了文明的门槛,然后量变到质变。智能大爆发,人类一起成熟了,聪明的人都一起产生了。<br> 那个时代被德国的法兰克部学派称为轴心时代,就是人类智慧的轴心就在那个时候。<br>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华文明没有缺席,古希腊虽然不是原创,但是它那个时候表现得特别优秀。<br> 2、使命分工<br> 所以说,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岸边打坐,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岸边散步。<br> 而且他们使命当中也有一个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br> 中国哲学家不管诸子百家哪一家,他们都不太去考虑物,也不太考虑鬼神,民间信仰到处有鬼神,但你看诸子百家,这两头都不太思考。<br> 他就只思考人和人的关系。<br> 印度哲学家思考人和神的关系,这个神不是迷信,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讲是“超验世界”,就是超出我们经验世界之外的另外一个高层抽象天地。<br> 不要以为他们迷信,这恰恰是中国哲学所缺乏的。所以玄奘他们要从印度取经回来。<br> 西方哲学思考人和物的关系,主要不是考虑完全物质利益,而是主要考虑人和客观世界的事情。所以现在,他们自然科学特别发达。<br> 3、文明需要国家行政力量来捍卫<br> 虽然这批人在海边思考,另外一批人在河边漫步,然而思考再高深的思想,如果没有行政资源的加持,没有国家力量的保护,他们的思想也将会随风飘散。<br> 孔子算得厉害了,他的讲话如果没人听,就算学生听后记了下来,学生的笔记也会很快被烧掉。那又如何能留传下来呢?<br> 世界上聪明人多得很,为什么只留下了他们几个?这就必须有行政力量的加持。必须由国家的力量来抵抗野蛮,来捍卫文明。</h5><h3></h3> <h5>  <b>五、帝国时代</b></h5><h5><br></h5><h5> 公元前5世纪前后,人类智能大爆发以后,马上进入到了帝国时代。</h5><h5> 1、两大帝国并存:西半球的罗马帝国和东半球的秦汉帝国</h5><h5> 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国,印度的孔雀王朝,一个个帝国起来灭亡、起来灭亡,最后地球上有两大帝国,长时间地并肩共存,就是西半球的罗马帝国,东半球的秦汉帝国。</h5><h5> 秦朝太短,汉朝时间比较长,秦汉帝国,压住了地球的分量。</h5><h5> 2、共同的敌人:北方蛮族</h5><h5> 这两大帝国遇到了共同的敌人,叫做北方蛮族。</h5><h5> 中国的野蛮力量叫匈奴。对付匈奴,秦汉帝国有两个方法,秦始皇是造长城,汉武帝是打仗。</h5><h5> 汉武帝在位50几年一直在打仗,培养了卫青、霍去病这些大将军和他们打仗。打的结果呢,匈奴打败了,跑掉了,汉代也打得非常疲惫。</h5><h5> 我们在这打匈奴的时候,罗马帝国也遇到了北方蛮族。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北方蛮族打垮灭亡了。</h5><h5> 那么这个北方蛮族是谁呢?就是被汉武帝打跑的匈奴,跑到西边去了。他们和当地的蛮族联合在一起,经过几代的努力,把罗马帝国瓦解了。</h5><h5> 地球上两大帝国中的一个灭亡了,欧洲从此进入中世纪,慢慢长夜一千年!</h5><h5><br></h5><h5> <b>六、秦汉文明</b></h5><h5><br></h5><h5> 中国秦汉文明也遇到了大麻烦,匈奴虽然打跑了,但是北方还有很多蛮族。</h5><h5> 1、鲜卑族的统治</h5><h5> 当时的中国被一个少数民族占领,这个民族叫鲜卑族。</h5><h5> 中国的汉族会种地,但鲜卑族不会,便无法统治汉族。所以他们认为,废除农田,恢复牧场,恢复到游牧文明,那就可以实现统治了(他们熟悉的是游牧文明)。</h5><h5> 这里有两个策略,一个就是鹰派的策略,把汉族人全部杀光,鸽派的策略是不要杀光,让汉族人成为奴隶在那劳动。</h5><h5> 2、冯太后和孝文帝</h5><h5> 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万幸的是,在鲜卑族里面居然出现了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h5><h5> 一个是女性,她其实血缘是汉族,在鲜卑做了太后,叫冯太后,我们称她为“文明太后”。</h5><h5> 另外一个就是她的孙子,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氏,他叫拓跋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h5><h5> 孝文帝死的时候才33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王者。在他奶奶的带领下(奶奶死后,他一个人掌权的时间不长),八、九年的时间里面他做了几件重要的大事。</h5><h5> “我们在军事上是胜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们是汉文化的学生。”</h5><h5> 1)废除鲜卑语,所有的官员都学汉族;</h5><h5> 2)不准再穿鲜卑服装,必须穿汉服;</h5><h5> 3)迁都,从他们原来的首都(现在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迁到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的法律;</h5><h5> 4)鲜卑族的贵族努力和汉族通婚,造成血缘相通。</h5><h5> 3、孝文帝的伟大成果</h5><h5>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条规定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成果,这个成果是人们无法想象的。</h5><h5> 首先,中华文明不但没有被消灭(差一点被消灭,罗马文明其实当时已经被消灭了),而且更强大了。</h5><h5> 为什么更强大了?</h5><h5> 我们的诸子百家好是好,有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了。光有他们能不能搞成一番伟大的文明事业?不可能。因为他们缺少生命力,缺少强悍的力量。</h5><h5> 这一点,鲜卑族给予了,他们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语言,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服装,他们丢不掉的是马背上的雄风,他们丢不掉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气概。</h5><h5> 这一点一旦加给我们的儒家学说,加给我们的诸子百家,中华立刻强大无比。</h5><h5> 大家能理解吗?</h5><h5> 所以我们有的人不了解,以为光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其实这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h5><h5> 第二,这个孝文帝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就拜汉族文化为老师,而且也拜其他文化为老师。</h5><h5> 所以他又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师,因为当时正好佛教传入了。佛教里面有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留下的希腊文明的遗留;他又拜希腊文化做老师,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师;拜巴比伦文化做老师。</h5><h5> 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请进来当了中华文明的老师。</h5><h5> 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去看一看,你进去就会奇怪,怎么感到是罗马的廊柱呢?</h5><h5> 那是希腊文明的余留。</h5><h5> 那些佛像是印度文明。</h5><h5> 为什么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呢?这是希腊雕刻家的余留。</h5><h5> 希腊雕刻家经过几次转折以后,通过迦陀螺文化等等的余留,还有波斯文化,还有巴比伦文化,都在那里,仅仅是云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会。</h5><h5> 请允许我为您做个比喻,这些文明本来都很骄傲,互相之间没什么关系。</h5><h5> 就像我们大学里面那些教授都很骄傲,互相之间见面的时候,礼貌点头互相不理。但没想到来了一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把每个教授都当成他的老师,殷勤地找他们喝茶、吃饭,拉到一起开会,结果这些教授关系良好了,融合在一起了。</h5><h5> 这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就是我们北魏的孝文帝,文明融合了。</h5><h5> 多么了不起!</h5><h5> 第一,中华文明突然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雄气勃勃的强大。</h5><h5> 第二,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优秀因子融合了,这样的话,诸子百家的两个毛病克服了。</h5><h5> 诸子百家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没有执行力;另外,他们太封闭,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文化。</h5><h5> 我们现在老在讲国学,讲文化,毛病就是这两个,一个没有执行力的斯文,第二个就是不了解其他文明的封闭。</h5><h5> 但是公元5世纪在北魏孝文帝的时候,这两个毛病已经克服了。</h5><h5> 这两个毛病克服以后,第三个优点又出来了——他不是主张通婚吗?</h5><h5> 主张通婚以后,造就了新一代身体强壮、受良好教育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h5><h5> 所以,一个伟大的朝代马上就要来了,这个朝代就叫唐代。</h5><h5><br></h5><h5> <b>七、一个伟大的朝代</b></h5><h5><br></h5><h5> 中华由此就迈向大唐了,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就开始了。</h5><h5> 而且大家注意,大唐之前的隋炀帝和大唐的唐太宗,他们的血缘二分之一是鲜卑族血缘。到了武则天的先生唐高宗,他四分之三是鲜卑族。</h5><h5> 所以一个小小的民族由于它的英明的决策,把它的血缘输入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创建了一个伟大的朝代。</h5><h5> 所以,我们对北魏孝文帝这个33岁去世的皇帝要表示一种尊重。</h5><h5> 因为,他不但避免了中华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灭亡,而且还一次性补强了中华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h5><h5> 公元5世纪以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那个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沦落了,已经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了。</h5><h5> 中国由于孝文帝等人的努力,经过一百多年进入了伟大的唐朝,公元7世纪的唐朝,到现在为止还是让人激动万分。</h5><h5> 当时,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城的人口不到五万。而当时的欧洲,拥有一万人口就已经是像模像样的城市了。</h5><h5> 而在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城内,人口不算城外就是一百万。</h5><h5> 七十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个外国留学生,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还通用拜占廷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h5><h5> 世界各国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场。物价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极其地少,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h5><h5> 我有一次到埃及南部的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叫底比斯,一个英文的讲解员在讲解,他说我们这个底比斯很可能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城市。</h5><h5> 刚一说完她自己赶紧用英文加了一句补充,当然除了唐代的长安。她必须讲当然除了唐代的长安,不讲就没有常识了。因为唐代太伟大了,太辉煌了。</h5><h5> 有人说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个: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今天的纽约。</h5><h5> 什么叫文化中心?</h5><h5> 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h5><h5> 但19世纪的巴黎、现在的纽约和公元7世纪的长安比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诗意。</h5><h5> 长安那可是充满了诗意,晚上是宵禁。宵禁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管理秩序,108个坊的门关了,人只能在坊里面活动。</h5><h5> 所以下午就很重要了,有很多很多酒吧,这些酒吧都是中亚,按照现在讲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些国家的漂亮女孩,叫胡姬来开的。</h5><h5> 傍晚时分,李白、王维这些人骑着白马到胡姬酒店喝酒,这都有大量的记述,他们自己也有大量的诗歌来描写这个情景。</h5><h5> 如果你更开放,受不了宵禁,那么可以往东走到洛阳,洛阳也很繁华,不需要宵禁。</h5><h5> 如果你更浪漫一点,那你继续往东走,到扬州,那是什么限制也没有的了。所以,他们的梦想就是到扬州去。</h5><h5> 当时除了这些城市之外,成都也已经很繁华。</h5><h5> 这就是唐代,公元7世纪到8世纪的唐代,中华文明发挥得非常优秀非常精彩,而且由于丝绸之路、和日本的交往,所以它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不可动摇的中心了,这一点全世界都公认。</h5><p class="ql-block"><br></p> <h5>  <b>八、宋代和元代是不是好朝代?</b></h5><h5><br> 1、宋代其实很不错<br> 宋代你看不好的理由很多,打仗老打不过人家,两个皇帝都被人家抢走了,这个很丢人吧?<br> 好不容易有个会打仗的人叫岳飞又被杀掉了,你看宋江活不下去了、武松活不下去了、林冲也活不下去了,都只能上梁山了。<br> 好像没人能够打仗了,所以只能依靠一个家庭负责所谓的国防,而且男人不知道到哪去了,都是女将在守着国防。<br> 那么他们的司令员是谁呢?叫百岁挂帅的老太太佘老太君。一百岁挂帅,你想这个国家多么的荒唐?<br> 皇帝被抢走了、英雄上梁山了,国防由一个家庭的女士们管着,总指挥是个老太太。这个好多都是小说和戏剧的产物,大家不要完全相信。<br> 看看蛮好玩的,因为小说戏剧有的时候不完全讲历史,我们不能用历史的真实来要求艺术。<br> 所以吴晗说过,我们这些搞历史的人最喜欢看杨门女将这样的事了,因为它没有发生过,所以看着特别轻松。<br> 这些年,人类的历史观已经从朝廷兴旺式转向全民生态式。<br> 我们过去相信的全是朝廷兴旺式,这个哥哥怎么把弟弟杀了,这个阴谋,这个宰相,完全是朝廷兴旺式。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全民生态式。<br> 宋朝如果从朝廷兴旺来讲,不太好。但是按全民生态式来讲就非常好,主要证据是一幅清明上河图。<br>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汴梁的一个商业景象的展现。<br> 按照我们现代经济学家的概念,宋代的GDP是唐代的两倍,它的各行各业都很发达,你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从全民生态式来说,宋代很不错。<br> 在冷兵器时代,农耕文明确实打不过游牧文明。几十万匹马队浩浩荡荡南下,你在农田里面抓壮丁抓来的那些士兵是很难抵抗的,有再多的岳飞也很难抵抗。<br> 那么最后把宋朝灭了的是谁的部队呢?是成吉思汗的部队。<br> 成吉思汗的部队世界上谁抵得过他?没有人抵得过!<br> 他把半个亚洲占领了,把半个欧洲占领了,在要渡过地中海占领非洲的时候,我们现在可以读到非洲皇帝的日记,说成吉思汗要来了,我们赶快准备投降的仪式吧!<br> 其实,那个时候已经不是成吉思汗本人而是他的后代了。<br> 2、元代其实很优秀<br> 蒙古部队来了,元代就不太好了吧?<br> 有的汉族教科书里面老是说元代不好,说元代汉人的地位很低,时间也很短,才90几年。其实这是汉族历史学家狭隘的思维。<br> 今天我们用当代的世界思维来考虑,元代很优秀。我们举几个证据来证明:<br> 第一,大家知道后来欧洲终于醒来了,醒来以后有一本书使他们激动不已,他们的航海家拼了老命都要根据这本书去开抢新的地盘。<br> 哥伦布的驾驶台上放着一本书,麦哲伦的驾驶台上也放着一本书,达伽马的驾驶台上还放着那本书,这本书叫《马可波罗游记》。<br> 马可波罗这个旅行家是欧洲威尼斯人,威尼斯在欧洲是最美的了,但是马可波罗告诉欧洲人说我的家乡不算美,世界上最美丽、最高贵的地方在中国。<br> 他去了杭州去了北京去了好多地方,说最美的地方在中国,又富裕、又文明、又有礼貌,结果那些航海家疯了一样往中国走。<br> 那个让整个欧洲激动万分的《马可波罗游记》,它写的是哪个朝代?当然是元代。<br> 所以元代不是像我们现在有些历史老师讲得那么糟糕,元代其实是非常精彩的。<br> 你看看马可波罗的描写就知道了,非常精彩,这是第一。<br> 第二,我们觉得元代不错的地方是蒙古军队的强大,是它把中华帝国的版图安定下来了。<br> 我们现在外交部发言人说新疆从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就实行有效统治;西藏从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就实行有效统治。因为在唐代文成公主嫁过去时那还不是有效统治。<br> 不仅是新疆、西藏,广西、贵州、云南也是从元代开始实行有效统治的。<br> 就是那个蒙古马队,正是它把大中华的国境大体安定下来的,这是元代的第二个功劳。<br> 元代的第三个功劳,是艺术特别繁荣。<br> 富春山居图是什么朝代的画?元代。青花瓷最优秀的产品是什么时候?元代。<br> 大家记住这只是一个不到百年的短暂的朝代,却什么都产生了。<br> 那时候似乎中国文化什么都有了,遗憾的是就缺了一个项目——戏剧。<br> 什么意思?孔子没看过戏,孟子没有看过戏,艺术成就那么高的屈原也没有看过戏,这倒罢了,连李白、杜甫都没看过戏,中国好奇怪!<br> 2500年前,希腊悲剧很繁荣,印度梵剧很繁荣,中国一直没有戏,中国为什么没有戏剧?<br> 但是到了元代,这些问题全解决了。<br> 元代停止了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果使原来要考试的人,没有饭吃就到流浪的杂技班、戏班子里面去,说我给你们写点东西吧?<br> 这些人里面有关汉卿,有写《西厢记》的王实甫、有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有马致远这么一大群人。<br> 结果元代产生的戏剧使中国的戏剧快速地赶上了古希腊悲剧、古印度梵剧,使中国文化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br> 而元代的统治者汉文程度不高,看戏很高兴,所以结果戏剧大繁荣。后来,昆剧、京剧其实在文学上都赶不上元杂剧,赶不上关汉卿,赶不上西厢记,赶不上赵氏孤儿,都赶不上。<br> 所以元代很了不起,短短的90年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h5><h3><br></h3><h5> <b>九、文化专制主义与禁海</b></h5><h3></h3><h3><br></h3><h5> 遗憾的是明代清代反而不好,明代清代有几个问题。<br> 第一,辉煌的时间太长了,我们产生了自满保守不开放。<br> 第二,朱元璋是草根出来的,他实行了文化专制主义。<br> 文化专制主义就是文字狱,你有一个字说得不对,全家杀头,有的时候还株连九族,这个字写得好不好对不对,完全看人怎么解释了。<br> 朱元璋过生日,人家说生日的生,他说你是不是讽刺我,我做过和尚,是唐僧的僧的谐音,把他杀了。<br> 明代国力开始很强,但在这种思维下造成了文化思维、文化创作力的严重落后,再加上我们的封闭——结果从明代一直到清代,开始走向衰弱。<br> 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欧洲突然迅猛发展。<br> 文艺复兴的时候,欧洲就是这样,他们经过一千年的沉睡,夜实在太长,所以他们对黎明的感觉特别深刻。<br> 而中国唐代宋代历史上太辉煌,所以我们对黎明没有感觉,反而走向平庸了。<br> 这就是明代和清代的问题。这里面让我们现在有一点痛心疾首的就是我们明代清代的皇帝,他们的脑子里只管着北方的长城边疆。<br> 实际上,世界上三种文明形态,一种叫农耕文明,一种叫游牧文明(成吉思汗他们叫游牧文明),另一种叫海洋文明。<br> 中国主要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我们和他们打交道,造长城、打仗都是游牧文明,后来关系好了不怕了,到清朝就不需修长城了。<br> 但是对海洋文明,我们一直都是井底之蛙。<br> 明代的时候出过郑和下西洋,但是回来都疯了,我们连郑和先生死在哪里都不知道,他的墓在哪里我们一无所知。<br> 这就是海禁的封闭时代,这个教训我们到今天还在承受。<br> 海被武装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海被瓜分了,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现在东海南海有多少问题都和明代清代有关。<br> 我们在历史书上经常会看到一个章节,明代的时候打倭寇,我们出现了像戚继光这样的英雄。<br> 倭寇确实需要打,因为有很多的海盗。但是倭寇问题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有好多当时做海外贸易的人我们都把他当作了倭寇打。<br> 海外贸易在当时情况下需要用武装保护自己,明代的皇帝就觉得你们怎么能有自己的武装呢?所以就把他们当做寇打了。<br> 如今经过历史研究我们发现,当时的倭寇,我们以为是日本人。当时以为个子矮的人都是日本人。<br> 其实所有倭寇的最高领袖是中国的一个安徽人叫汪直,他死的时候留下了遗言,给朝廷讲意思是开放海禁,鼓励贸易。<br> “如果开放海禁的话,寇也成了商人;如果不开放的话,商人也成了寇。”这是汪直的遗言。<br> 汪直还说:“如果你们承认我的话,东海各岛屿都能归入中华版图,都是我管的。”<br> 但是,我们还是把他杀了。<br>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误会。<br> 就是我们的封闭、我们的保守、我们的失误。我们的文化专制主义使明代清代两个漫长的朝代跟原来完全没法比了,和中国历史上原来没法比了。<br> 我们在文化上经明清两代,能够和以前的文化相比——就是和孔子孟子屈原苏东坡,和李白杜甫相比的人有几个呢?<br> 很少,也许只有两个人。<br> 明清两代几百年只有两个人能够和早期的那些杰出人物相提并论,一个是明代的哲学家王阳明,一个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他们能够和前面的这些人比一比,其他的都比不上了,因为文化专制主义。<br> 而欧洲醒来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结果就造成了19世纪的中华文化的悲剧。<br> 什么悲剧呢?<br> 第一就是每一个仗都是海上来的,不是长城来的;第二,每个仗我们都失败了,输得一败涂地。<br> 开始我们败在远方的英美手里,英国和法国手里。但是最后又败在我们原来一个小徒弟日本的手里——甲午海战。<br> 至此,中华文化自信崩溃。现在,中国签订的一个条约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个条约规定中国要向列强支付4亿5千万两白银。<br> 这个条约是最耻辱的,因为中国当时的人数正好是4亿5千万,就是我们的曾祖父辈都在承受着这样的耻辱。<br> 他很可能只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没见过白银,但是也必须在血汗中赔出一两给外来的侵略者。<br>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当时英国德国法国的一些学者写的书,说:<br> “这么大的一个赔款,如果落在任何一个富裕民族的头上,叫谁赔,谁也将贫困得万劫不复!万劫不复就是多少年都翻不过身来、永远都翻不过身来了啊!”<br> 这是当时那个条约签订以后的时候,有良心的欧洲哲学家们所说的话。<br> 现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今天,我们可以给我们曾祖父辈的在天之灵讲了——我们没有万劫不复,我们的外汇储备还是全球第一。</h5><h3></h3> <h5>  十、曾经的辉煌</h5><h5><br>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咱中华民族实在是饱经风霜啊……毕竟中华文明走过来了。<br> 为什么突然这一百年又过来了呢?这是4200年前的一种雄浑支撑着!<br> 在灾难的时候,这个民族一定有一种临危意识;在灾难的时候,这个民族他有一种历史的光荣被调动起来。<br> 所以他又回过神来了,成为到现在为止还是生机勃勃的一种文明。<br> 从4200年前,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大爆发,孔子他们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思考问题;<br> 然后进入了帝国时期,我们成为地球上两大帝国之一;<br> 到了公元5世纪那个帝国灭亡了,我们中国的帝国反而浴火重生建立了伟大的唐代,又建立了宋代,很了不起,元代也不错。<br> 但是没想到人家醒来了,人家一醒就把我们比下去了,到19世纪我们被逼得非常狼狈,逼得最狼狈的时候,中华文明过去的一种优势又被唤醒,所以到现在为止还不错。<br> 这里面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比如为什么聪明人一起诞生了?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分工?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br> 还有两个我们完全不理解的事,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马上要灭亡的时候,节骨眼上防卫北京的一个官员叫王懿荣,就是他发现了甲骨文,恰恰是他发现的甲骨文。<br> 他在八国联军进入的那一天自杀了,书桌上还放着甲骨文的残片,而甲骨文告诉我们中国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商代,四千多年前。<br> 然后就是在那两天,八国联军进入北方的那两天,敦煌发现了藏经洞,告诉大家中国有个唐代。<br> 请您允许我对这两件事情做个比喻,就是有一个武士被人家打败了,浑身都是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自己童年的歌声,他又拄着棍子站起来了。<br> 这童年的歌声就是那个时候的甲骨文,就是那个时候唐代曾经辉煌的证据的发现,他又站起来了。<br> 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br> 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br> (作者:唐加文,清华大学教授。 2015.06.09.)</h5><h3></h3> <h1><br></h1><h1>  六、中国地理常识</h1><div><br></div><h5> 目 录</h5><h5>(一)</h5><h3></h3><h5>01、中国 02、中华 03、九州 04、赤县</h5><h5>05、中原 06、海内 07、四海 08、六合</h5><h5>09、八荒 10、江河 11、西河 12、江东</h5><h5>13、江左 14、江表 15、江南 16、淮左</h5><h5>17、山东 18、关东 19、关西 20、关中</h5><h5>21、西域 22、岭峤 23、朔漠 24、百越</h5><h5>25、五岳 26、京畿 27、三辅 28、三秦</h5><h5>29、塞北 30、陇右 31、郡 32、州</h5><h5>33、道 34、路 35、山水阴阳</h5><h5>36、长城总长</h5><h5>37、长江总长</h5><h5>38、黄河总长</h5><h5>39、吐鲁番盆地海拔</h5><h5>40、故宫面积</h5><h5>41、京杭大运河总长</h5><h5>42、珠穆朗玛峰高度</h5><h5>43、大武汉</h5><h3><br></h3><h5>(二)</h5><h5>中国地理常识90条</h5><div><br></div><h5></h5><h5>〖附录一〗:</h5><h5> 《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名称及简称》</h5><h5>〖附录二〗:</h5><h5> 《中国城市的古称谓及名称由来》</h5><h5>〖附录三〗:</h5><h5> 《这120个地名,读对一半,当年肯定是学霸!》</h5><h3><br></h3> <h5>  (一)</h5><h5>01、【中国】</h5><h5>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h5><h5>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h5><p class="ql-block"><br></p><h5>02、【中华】</h5><h5>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 “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h5><p class="ql-block"><br></p><h5>03、【九州】</h5><h5>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h5><p class="ql-block"><br></p><h5>04、【赤县】</h5><h5> 古人把中国称作 “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 • 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h5><p class="ql-block"><br></p><h5>05、【中原】</h5><h5>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h5><p class="ql-block"><br></p><h5>06、【海内】</h5><h5>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h5><p class="ql-block"><br></p><h5>07、【四海】</h5><h5> 参见(06、 【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h5><p class="ql-block"><br></p><h5>08、【六合】</h5><h5>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h5><p class="ql-block"><br></p><h5>09、【八荒】</h5><h5>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 “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h5><p class="ql-block"><br></p><h5>10、【江河】</h5><h5>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 “江” 即指长江,“河” 则指运河。</h5><p class="ql-block"><br></p><h5>11、【西河】</h5><h5>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h5><p class="ql-block"><br></p><h5>12、【江东】</h5><h5>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 • 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h5><p class="ql-block"><br></p><h5>13、【江左】</h5><h5>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h5><p class="ql-block"><br></p><h5>14、【江表】</h5><h5>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h5><p class="ql-block"><br></p><h5>15、【江南】</h5><h5>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5><p class="ql-block"><br></p><h5>16、【淮左】</h5><h5> 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h5><p class="ql-block"><br></p><h5>17、【山东】</h5><h5>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 “山东” 之 “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 “山东”。如《汉书》曾提到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h5><p class="ql-block"><br></p><h5>18、【关东】</h5><h5>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指潼关以东地区。</h5><p class="ql-block"><br></p><h5>19、【关西】</h5><h5>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h5><p class="ql-block"><br></p><h5>20、【关中】</h5><h5>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h5><p class="ql-block"><br></p><h5>21、【西域】</h5><h5>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h5><p class="ql-block"><br></p><h5>22、【岭峤】</h5><h5>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h5><p class="ql-block"><br></p><h5>23、【朔漠】</h5><h5>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 “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h5><p class="ql-block"><br></p><h5>24、【百越】</h5><h5>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h5><p class="ql-block"><br></p><h5>25、【五岳】</h5><h5>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h5><p class="ql-block"><br></p><h5>26、【京畿】</h5><h5>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h5><p class="ql-block"><br></p><h5>27、【三辅】</h5><h5>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 “辅”。</h5><p class="ql-block"><br></p><h5>28、【三秦】</h5><h5>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h5><p class="ql-block"><br></p><h5>29、【塞北】</h5><h5> 古代指长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现代塞北指今山西西北部(朔州一带),内蒙大部,宁夏、甘肃、陕西等部地区。</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陇右】</p><h5> “陇右” 一词则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古时也称陇西。陇右地区位处黄土高原西部,界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结合部。</h5><p class="ql-block"><br></p><h5>31、【郡】</h5><h5> 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h5><p class="ql-block"><br></p><h5>32、【州】</h5><h5> 参见(31、【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h5><p class="ql-block"><br></p><h5>33、【道】</h5><h5> 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 “道”,指道的长官。</h5><p class="ql-block"><br></p><h5>34、【路】</h5><h5> 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 • 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h5><p class="ql-block"><br></p><h5>35、【山水阴阳】</h5><h5>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 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h5><p class="ql-block"><br></p> <h5>36、【长城总长】</h5><h5> 21196.18千米</h5><h5><br></h5><h5>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长城保护报告》: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h5><h5> 中国测绘人员和考古专家经过6年艰辛的工作,2012年由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了我国历代北方长城最终的准确数据。</h5><h5><br></h5><h5>37、【长江总长】</h5><h5> 6397公里</h5><h5><br></h5><h5> 1980年,“长江办” 水文局《考察报告》:“(长江)沱沱河为源,全长6397公里。”</h5><h5> “今后有关出版物或正式文件,应以此数据为准,一般提到长江长度,仍以沱沱河为源,全长6300公里,涉及具体长度,可采用6397公里。”</h5><h5> 这种 “算法” 中,姜古迪如冰川被定为长江江源点。</h5><h5><br></h5><h5>[附]:汉江</h5><h5>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h5><h5> 现代水文认为汉江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h5><p class="ql-block"><br></p><h5>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 “江淮河汉”。</h5><h5><br></h5><h5> 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河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43万平方千米,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1959年后,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h5><h5><br></h5><h5> 汉水干流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千米;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千米;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千米,流经江汉平原,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缩小。</h5><p class="ql-block"><br></p><h5>38、【黄河总长】</h5><h5> 5464公里</h5><p class="ql-block"><br></p><h5> 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黄河绵延5464公里,流经九省区。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h5><p class="ql-block"><br></p><h5>39、【吐鲁番盆地海拔】</h5><h5> —154米</h5><p class="ql-block"><br></p><h5> 吐鲁番盆地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也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面还低。盆地中心是海拔为—154米的艾丁湖面,是中国大陆的最低点。</h5><p class="ql-block"><br></p><h5>40、【故宫面积】</h5><h5> 72万平方米</h5><p class="ql-block"><br></p><h5> 世界最大皇宫——北京故宫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h5><p class="ql-block"><br></p><h5>41、【京杭大运河总长】</h5><h5> 1710公里</h5><p class="ql-block"><br></p><h5>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所刘少创课题组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重新量测了这条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长的大运河,得出精确答案:京杭大运河总长度为1710公里。</h5><h5> 《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等记载的长度为1800公里,《百科知识数据词典》和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使用的长度为1794公里。</h5><h5><br></h5><h5>42、【珠穆朗玛峰高度】</h5><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8848.86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0年1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h5> 珠穆朗玛峰为地球第一高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h5><h5> 中国国家测绘局2005年公布的中方测量结果是,珠峰峰顶岩面海拔高为8844.43米(29017.2英尺),精度为正负0.21米,峰顶冰雪厚度为3.50米。</h5><h5> 尼泊尔则使用传统的雪盖高8848米(29029英尺)。</h5><h5> (世界各国曾经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13米,由印度在1954年测量得出。)</h5><h5> 2010年起,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官方互相承认对方的测量数据。</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3、大武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根据卫星测绘遥测证实,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其城市建成区超过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上海的两倍、天津的三倍。</span></p><p class="ql-block"><br></p><h5> 2007年5月22日,法新社派出采访团对武汉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采访后专电报道:“此前,只有上海和武汉的汉口曾入选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而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事。”</h5><h5> 法新社报道,曾任法国驻汉总领事的尚多礼先生描述:武汉是整个巴黎的两倍多。</h5><h5> 法新社报道,武汉的在校大学生就有一百二十六万,全世界再无第二个城市有接近一百万的在校大学生!</h5><h5> “这里是中国的经济的地理中心,这里是距离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枢纽三峡大坝最近的中国大城市。武汉的能源成本是上海的1/3,交通成本是上海的1/4,武汉是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地下水资源也是世界第一,武汉是全球最大的淡水中心,工业成本是北京的1/8。”</h5><h5>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麦金利 • 康韦预测:武汉将是21世纪世界十大超级城市之一,并将其排在第二位,且位居中国另一入选城市——上海之前。称之为 “大武汉” 真正的名副其实。</h5><h5>  通常人们是以某城市总人口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大小,其实这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因为中国的稍微大一点的 “城市”,其人口都是包括其周围好多个县的范围内的总人口。比如人们熟知的上海,其人口数就包括其管辖的周围的十三个县(现在有些已经改称区)的人口总数,北京就包括其所管辖的十一个县的人口总数,天津同样包括其周围的九个县的人口总数,重庆人口更是包括划归其管辖的几个地区及其周围三十九个县的总人口数!而实际上,真正含义上的 “重庆” 城区的面积甚至还没有全国好多地级城市大。武汉是全国唯一不管辖县的城市。所以现在人们所了解到的城市大小的概念其实并不是真正反映城市大小的实际数据。</h5><h5> 武汉一直处于全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经济中起着龙腰的作用,曾经在1992年取代上海成为中国上缴税收第一大城市,武汉向中央财政的总贡献量曾一度是广东全省的四倍,其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全国前三甲地位,城市规模始终排名全国城市第一。</h5><p class="ql-block"><br></p><h5> 中国城市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中央政策研究室城市研究室的杜刚健教授说:“武汉是新中国成立时,将当时的中央直辖市 “汉口市”、湖北省会 “武昌市” 和地级市 “汉阳市” 三市合并而成,诞生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h5><p class="ql-block"><br></p><h5>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罗天昊介绍,能否容纳足够的移民,不仅是一个城市开放度和包容度的体现,更是其有无强大的社会自我更新能力的体现。罗天昊分析,武汉为中部崛起之支点,在长江经济带中处于 “龙腰” 的位置,是中国的 “未来之城”。随着中国内需的振兴,以及全面发展战略的推行,武汉迟早要成为世界的大都市。作为天下之中,武汉最有天赋成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加冕中国的未来之城。</h5><h5><br></h5><h5>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根据卫星测绘遥测证实,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武昌面积8467.11平方千米、汉口8410平方千米、汉阳8406平方千米。其城市建成区超过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上海的两倍、天津的三倍、南京的4倍、重庆的5倍、杭州的6倍……相当于8个香港、13个新加坡。</h5><p class="ql-block"><br></p> <h5>▲武汉市被长江和汉水分为三镇:汉口、武昌、汉阳</h5><h5><br></h5><h5> <b>中国角——武汉的南岸嘴</b></h5><h5> 长江和汉水(汉水又称汉江、襄河)交汇处形成的冲击地带就是武汉的南岸嘴(属汉阳)。有人说南岸嘴是中国的丹田所在,这里是中国精气最集中的地方。自上世纪末开始,横陈于两江交汇处的这一渚头,被人们称作武汉的 “城市之眼”。 “一瓢舀起两江水,半杯清茶三镇香”。</h5><h5> 在武汉这座现代城市的中心,汉阳南岸嘴分别与汉口龙王庙、武昌大堤口夹江而峙,两江四岸(两江指长江和汉江,四岸指的长江南北两岸和汉水东西两岸)和三镇中心的标志性景观尽收眼底。亚洲最大的河流长江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形成雄浑与清澈的 “泾渭分明”,吸引过无数人的 “眼球”。</h5><h5> 南岸嘴如二龙托起的明珠。其地貌独特,颇有香港 “维多利亚港”、美国纽约 “曼哈顿” 的风采,更与著名的 “日耳曼民族的骄傲” ~德国老城科布伦茨的 “德国角”(莱茵河与莫塞河交汇处)相似。</h5><h5> 武汉的南岸嘴被称为 “中国角”。</h5> <h5>▼中国角——武汉的南岸嘴</h5> <h5>  (二)中国地理常识90条</h5><h5>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h5><h5>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h5><h5> 中国海洋国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实际占有面积小于这个数,因为其中一半以上的海洋国土面积跟邻国还有争议</h5><h5>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h5><h5>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h5><h5>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h5><h5>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h5><h5>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h5><h5>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h5><h5>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h5><h5>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h5><h5>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h5><h5>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h5><h5>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h5><h5>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h5><h5>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h5><h5>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h5><h5>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h5><h5>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h5><h5>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h5><h5>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h5><h5>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h5><h5>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h5><h5>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h5><h5>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h5><h5>25、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h5><h5>26、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h5><h5>27、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h5><h5>28、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h5><h5>29、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h5><h5>30、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h5><h5>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h5><h5>33、中国五大经济特区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省。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h5><h5>3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h5><h5>35、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h5><h5>36、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藏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主脉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h5><h5>37、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h5><h5>38、中国有四高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h5><h5>39、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体水库”之称。</h5><h5>40、内蒙古高原是中国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h5><h5>41、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在天山以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h5><h5>42、塔克拉马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h5><h5>43、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在天山以北。由于降水较多,农牧业发达,被誉为“塞北江”。</h5><h5>44、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盆地里盐矿丰富,据初步估计,足够全世界的人食用1万年。</h5><h5>45、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西部,因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h5><h5>46、东北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h5><h5>47、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h5><h5>48、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h5><h5>49、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势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乡”之称。</h5><h5>50、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稻米和淡水鱼主要产区,所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h5><h5>51、历史相传的五岳:东岳是泰山(山东)、西岳是华山(陕西)、北岳是恒山(山西)、南岳是衡山(湖南)、中岳是嵩山(河南)。</h5><h5>52、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h5><h5>53、甘肃省敦煌县的莫高窟、山西大同市的云岗石窟、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规模特大,艺术最精,称为中国三大石窟。</h5><h5>54、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国三大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保存了长达1000多年的古代珍贵壁画和彩塑艺术品,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的宝库。</h5><h5>55、冬季中国大多数地方温度较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h5><h5>56、中国的吐鲁番盆地中部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h5><h5>57、夏季中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七月平均气温为33摄氏度以上,人称“火州”。</h5><h5>58、由于吐鲁番盆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瓜果生长。这里出产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全国有名。</h5><h5>59、夏季中国长江沿岸的不少沿江城市气温较高。重庆、武汉、南京号称中国“三大火炉”。</h5><h5>60、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h5><h5>61、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h5><h5>62、六月中旬,在江淮流域,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h5><h5>63、每年的七、八月份,在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刚过,随之便出现季节晴朗干旱的天气,这就是伏旱。</h5><h5>64、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降水多。</h5><h5>65、从地理上看,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界线。但人们常常将长江一线作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h5><h5>66、长江全长6300公里,它的长度,流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h5><h5>67、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中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h5><h5>68、长江流经四川东部,江水横切巫山,形成长江三峡,正在施工建设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和发电站。</h5><h5>69、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长度5500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h5><h5>70、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汉字:“几”字。</h5><h5>71、人们常说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说明黄河含沙量很大。</h5><h5>72、世界上开挖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它全长1800公里。</h5><h5>73、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是中国面积最大、水容量最多的湖泊。</h5><h5>74、中国五大淡水湖是: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与浙江之间的太湖、江苏的洪泽湖、安徽的巢湖。其中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翻阳湖。</h5><h5>75、位于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h5><h5>76、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最大的峡谷。</h5><h5>77、中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但因中国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很少了。</h5><h5>78、水、土是立国之本。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h5><h5>79、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h5><h5>80、中国水源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h5><h5>81、中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h5><h5>82、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地区。</h5><h5>83、中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h5><h5>84、中国的矿产资源相对集中,煤、铁、石油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而有色金属矿大多分布的南方。</h5><h5>85、中国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及一些有色金属矿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h5><h5>86、中国海域辽阔,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中国第一大渔场。</h5><h5>87、中国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单乔木就有2000多种。还有世界上的特有树种,如著名的“活化石”水杉和银杏。</h5><h5>88、中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培育和推广的杂交水稻,为中国增产粮食超过1300多亿公斤,也为全世界粮食的增长做出很大的贡献。</h5><h5>89、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h5><h5>90、中国四大航天中心是:四川的西昌、甘肃的酒泉、山西的太原。</h5><p class="ql-block"><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备注〗:</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来源~中华地图学社 2016-07-25/</span></h5><h5> CCTV4(ID:cctvzgxw)2016-12</h5><p class="ql-block"><br></p> <h5>〖附录一〗:</h5><h5> 《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名称及简称》</h5><p class="ql-block"><br></p><h5>北京市(京)</h5><h5>天津市(津)</h5><h5>上海市(沪)</h5><h5>重庆市(渝)</h5><p class="ql-block"><br></p><h5>黑龙江省(黑)</h5><h5>吉林省(吉)</h5><h5>辽宁省(辽) </h5><h5>山西省(晋)</h5><h5>河北省(冀)</h5><h5>山东省(鲁)</h5><h5>河南省(豫)</h5><h5>安徽省(皖)</h5><h5>江苏省(苏)</h5><h5>浙江省(浙) </h5><h5>江西省(赣)</h5><h5>湖北省(鄂)</h5><h5>湖南省(湘)</h5><h5>福建省(闽)</h5><h5>广东省(粤)</h5><h5>海南省(琼)</h5><h5>青海省(青)</h5><h5>云南省(云、另称滇)</h5><h5>贵州省(贵、另称黔)</h5><h5>四川省(川、另称蜀)</h5><h5>甘肃省(甘、另称陇)</h5><h5>陕西省(陕、另称秦)</h5><p class="ql-block"><br></p><h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h5><h5>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h5><h5>内蒙古自治区(蒙)</h5><h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h5><h5>西藏自治区(藏)</h5><p class="ql-block"><br></p><h5>香港(港)</h5><h5>澳门(澳)</h5><h5>台湾(台)</h5><p class="ql-block"><br></p><h5>【备注】:</h5><h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h5><h5> 4个直辖市;</h5><h5> 5个自治区;</h5><h5> 22个省;</h5><h5> 港、澳、台。</h5><p class="ql-block"><br></p> <h5>〖附录二〗:</h5><h5> 《中国城市的古称谓及名称由来》</h5><p class="ql-block"><br></p><h5> 【北京】</h5><h5> 史称:北平、涿郡。</h5><p class="ql-block"><br></p><h5> 【天津】</h5><h5> 意为 “天子的津渡”,明永乐帝朱棣在此率军南下推翻建文帝。</h5><p class="ql-block"><br></p><h5> 【佳木斯】</h5><h5> 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口的驿道。汉晋称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称靺鞨,清代称 “嘉木寺”,满语意为 “驿丞”。</h5><p class="ql-block"><br></p><h5> 【长春】</h5><h5> 意为 “长年春色的城市”,前些年有专家取意为 “一座叫春的城市”。旧称 “宽城子”。</h5><p class="ql-block"><br></p><h5> 【吉林】</h5><h5> 全称吉林乌拉,满语为 “沿江的城市”。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舜禹时代就与中原王朝建立贡纳关系。</h5><p class="ql-block"><br></p><h5> 【沈阳】</h5><h5> 史称:盛京、奉天。</h5><p class="ql-block"><br></p><h5> 【辽阳】</h5><h5> 曾用名:辽东。</h5><p class="ql-block"><br></p><h5> 【大连】</h5><h5> 旧称青泥洼,由山东人在此地常说褡裢演变而来,近代沦为日俄殖民地半个世纪。</h5><p class="ql-block"><br></p><h5> 【阜新】</h5><h5> 取 “物阜民丰,焕然一新” 之意。清光绪设阜新县,1940年置阜新市。</h5><p class="ql-block"><br></p><h5> 【盘锦】</h5><h5> 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有 “盘根错节,锦上添花” 之意。汉高祖设房县,西晋撤销。</h5><p class="ql-block"><br></p><h5> 【本溪】</h5><h5> 得名本溪湖,原为杯犀湖,雍正年间取谐音改称本溪湖。秦灭燕后设辽东郡襄平县。</h5><p class="ql-block"><br></p><h5> 【太原】</h5><h5> 取 “广大的平原” 之意,建城2700多年。</h5><h5> 太原古称晋阳、并州,也称龙城。</h5><p class="ql-block"><br></p><h5> 【大同】</h5><h5> 取自 “天下大同之地”。</h5><h5> 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有 “北方锁钥” 之称。</h5><p class="ql-block"><br></p><h5> 【长治】</h5><h5> 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等。“长治” 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侯马】</h5><h5> 古称新田。</h5><h5> 明末李自成率军经过此地,由于李自成睡不着觉,他索性让马卧下,自己则靠着马背歇息,士兵们都学李自成的样子过了一夜,转天李自成对大家说道: “我们伺候了一夜马啊。” 侯马由此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介休】</h5><h5> 春秋时期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介子推竟与母亲抱树而死,介休即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h5><h5><br></h5><h5> 【忻州】</h5><h5> 古称秀容。</h5><h5><br></h5><h5> 【临汾】</h5><h5> 古称平阳。 </h5><p class="ql-block"><br></p><h5> 【运城】</h5><h5> 古称河东。</h5><p class="ql-block"><br></p><h5> 【石家庄】</h5><h5> 古称常山。</h5><p class="ql-block"><br></p><h5> 【保定】</h5><h5> 古称幽州。</h5><p class="ql-block"><br></p><h5> 【邯郸】</h5><h5> 意为 “邯山至此而尽”,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h5><p class="ql-block"><br></p><h5> 【秦皇岛】</h5><h5> 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是中国唯一用帝王称号命名的城市。</h5><p class="ql-block"><br></p><h5> 【青岛】</h5><h5> 因岛上 “山岩耸秀,林木蓊郁” 得名,且与 “琴岛” 谐音,首次记载于明嘉靖年间。</h5><p class="ql-block"><br></p><h5> 【烟台】</h5><h5> 意为 “狼烟升起的炮台”,因境内烟台山得名。明洪武年间,在烟台山设狼烟墩台预防倭寇。</h5><p class="ql-block"><br></p><h5> 【威海】</h5><h5> 明代在此设威海卫,取 “威震东海” 之意。是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h5><p class="ql-block"><br></p><h5> 【临沂】</h5><h5> 古称琅琊 (láng yá)。</h5><h5><br></h5><h5> 临沂市苍山县现在更名为临沂市兰陵县。</h5><p class="ql-block"><br></p><h5> 【枣庄】</h5><h5> 古称兰陵。</h5><p class="ql-block"><br></p><h5> 【日照】</h5><h5> 取 “日出初光先照” 之意,秦属琅琊郡,宋设日照镇,日照之名始于此,清属沂州府。</h5><p class="ql-block"><br></p><h5> 【淄博】</h5><h5> 淄川与博山的合称,区属九州中的青州,古称淄川、临淄,1938年出现淄博之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莱芜】</h5><h5> 莱俗称灰菜,芜指荒芜,古时这里一片荒凉,故名莱芜。春秋时期发生过 “长勺之战”。</h5><p class="ql-block"><br></p><h5> 【蓬莱】</h5><h5> 蓬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汉武帝东巡至此望神山不遇,遂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h5><p class="ql-block"><br></p><h5> 【菏泽】</h5><h5> 菏山与雷泽合称,古称曹州。雍正年间赐名菏泽,是水浒传中梁山泊所在地。</h5><p class="ql-block"><br></p><h5> 【即墨】</h5><h5> 因战国时城池临近墨水河而得名,即墨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h5><p class="ql-block"><br></p><h5> 【文登】</h5><h5> 秦始皇曾东巡至此召文人学士登山吟诗作赋,文登即 “文人登山”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荣成】</h5><h5> 因境荣山和成山而得名,成山头在古代被誉为 “天之尽头”。</h5><p class="ql-block"><br></p><h5> 【曲阜】</h5><h5> 来源于《礼记》:“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h5><p class="ql-block"><br></p><h5> 【洛阳】</h5><h5> 古称洛邑。</h5><p class="ql-block"><br></p><h5> 【开封】</h5><h5> 八朝古都,古称汴梁,取 “开土封疆” 之意。又称汴州、大梁、东京。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即取景于此。</h5><p class="ql-block"><br></p><h5> 【鹤壁】</h5><h5> 因相传 “仙鹤栖于南山峭壁” 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偃师】</h5><h5> 周武王伐纣,回师息戎经过此地,偃师由此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驻马店】</h5><h5> 古称汝南。</h5><p class="ql-block"><br></p><h5> 【合肥】</h5><h5> 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得名。古为淮夷地,汉武帝时始见合肥县,属九江郡。素有 “ 三国故地,包拯家乡” 之称。</h5><h5> 又称庐州。</h5><p class="ql-block"><br></p><h5> 【黄山】</h5><h5> 古称徽州。</h5><p class="ql-block"><br></p><h5> 【南京】</h5><h5> 古称建业、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应天。</h5><h5> 《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h5><h5>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h5><h5> 《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h5><p class="ql-block"><br></p><h5> 【苏州】</h5><h5> 古称姑苏、吴门。</h5><h5>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h5><p class="ql-block"><br></p><h5> 【常熟】</h5><h5> 取 “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句容】(gōu róng)</h5><h5> 境内有勾曲山(茅山),山形如 “已” 字,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因勾句二字相通,演变成了句容。</h5><p class="ql-block"><br></p><h5> 【金坛】</h5><h5> 因茅山华阳洞内有 “金坛百丈” 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扬州】</h5><h5> 古称广陵、维扬。</h5><h5>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h5><h5>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h5><p class="ql-block"><br></p><h5> 【宿迁】</h5><h5> 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镇江】</h5><h5> 唐代为镇海军驻地,到宋代地理变迁,已距大海较远,故更名为镇江,取 “镇守长江”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无锡】</h5><h5> 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h5><p class="ql-block"><br></p><h5> 【高邮】</h5><h5> 因秦始皇在此地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h5><p class="ql-block"><br></p><h5> 【仪征】</h5><h5> 西周一个叫 “蚁” 的太子封地在此,到了北宋,传说境内的二亭山发现了王气,皇帝便命人在此塑真武像,因仪容逼真赐名仪真,清代为避雍正皇帝胤禛的讳,改名仪征。</h5><p class="ql-block"><br></p><h5> 【杭州】</h5><h5> 古称临安、武林、余杭。</h5><h5> 《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h5><p class="ql-block"><br></p><h5> 【宁波】</h5><h5> 得名于 “海定则波宁”,古称明州。</h5><p class="ql-block"><br></p><h5> 【义乌】</h5><h5> 古称乌伤,传说秦时有个叫颜乌的人,父死后负土筑坟,一群乌鸦衔土相助,结果乌鸦嘴喙皆伤,乌伤由此得名,唐代乌伤改称义乌。</h5><p class="ql-block"><br></p><h5> 【上虞】</h5><h5> 上古时期虞舜避丹朱之乱而来此,上虞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郭沫若曾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发现上虞名称。</h5><p class="ql-block"><br></p><h5> 【莆田】</h5><h5> 取 “莆口成桑田” 之意,莆田是极具闽越特色的地名,莆是由蒲字演化而来。</h5><p class="ql-block"><br></p><h5> 【厦门】</h5><h5> 明代筑厦门城,意为 “国家大厦之门”。</h5><p class="ql-block"><br></p><h5> 【龙岩】</h5><h5> 因城南翠屏山麓有一龙岩洞而得名,中国唯一用洞穴名称来命名的地级市。</h5><p class="ql-block"><br></p><h5> 【鹰潭】</h5><h5> 因信江南岸龙头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鹰舞其上”,故名鹰潭。</h5><p class="ql-block"><br></p><h5> 【上饶】</h5><h5> 得于 “山郁珍奇,上乘富饶”,在古代是物产丰饶之地。</h5><p class="ql-block"><br></p><h5> 【福州】</h5><h5> 古称三山。</h5><h5> 《指南录 •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h5><p class="ql-block"><br></p><h5> 【九江】</h5><h5> 源于 “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九是最大单数,九江有 “众水汇集的地方”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宜春】</h5><h5> 源于城西美泉,以其 “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 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鄂】</p><h5> “鄂” 的由来</h5><h5> 大家都知道,“鄂” 是湖北省的简称,但 “鄂” 字的来源和原义,恐怕很多人是不甚明了的。</h5><h5> 1、“鄂” 通 “萼[è]”——花朵盛开</h5><h5> 寻根溯源,查阅辞海、辞源、说文解字等,“鄂” 除为姓氏、地名外,尚有多义。一义为萼,花朵盛开。</h5><h5> 萼萼争艳,侧耳可闻,荆楚大地,繁花似锦!</h5><h5> 2、“鄂” 通 “鳄”——与古鄂国有关</h5><h5> 据网友 “七秩龄童” 考证,鼍→鮀[tuó]/咢→噩→鳄→鄂,这几个字,古时音义转承相通,属于一个字族。</h5><h5> 鼍[tuó],是鳄鱼类的一个品种,现今世界上只有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才适于其栖息。</h5><h5> 大约4000年前,扬子鳄广泛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雨量,也同于今长江流域,同样适于扬子鳄的觅食和栖息繁殖。其时一个以捕鼍为生,以鼍龙为图腾的部落,便以 “噩” 为部族的名称,在如今山西乡宁县形成了当时的 “鄂国”。其县东三十里有鳄山,一名鄂山,山下有水,名鄂水,流经鄂谷,入黄河,是古代鄂国在其处时留下的地名。到周成王时,封其弟叔虞于唐,改国名为 “晋”。古鄂国地近晋都,《世本》说:“唐虞侯居鄂”,就是说,鄂国的土地被强晋吞并了。鄂国的遗民乃向南逃到了今河南洛阳邙山的鄂里坂,也就是周封单父的地方。此时鄂国地近成周,更有受逼迫的感觉,再往南迁到今河南南阳一带,仍称之为鄂国。南阳有山名宣山,即是《山海经》里所说的:“南阳鄂山”,是鄂人在南迁途中,将老祖籍的地名也带来了。周夷王时,周鄂交恶,周、虢联军出兵征鄂,占领了鄂国都城 “噩墉”,鄂人只好再南迁到今湖北梁子湖畔的 “鄂城”(今大冶西畈李角),定居下来。这里川泽交错,山林茂密,是既产鳄鱼又是周廷一时间鞭长莫及的好地方。长江多鳄,多到可以以鳄鱼皮制成 “皮筏”,连成 “舟桥” 横跨长江的程度。《竹书记年》有:“周穆王三十七年,东至九江,比鼍鼋以为梁也” 的记载,即此;故《离骚》唱道:“麾蛟龙使津梁兮”,用的即是似周穆王比之鼍鼋为浮桥的笔法。</h5><h5> 古鄂国定居梁子湖畔,虽然未再受周庭的逼迫,却正好又遇上了与周夷王同时的楚国熊渠势力的强盛,发展到长江中游来了。《史记 • 楚世家》说:熊渠喊着 “我是野蛮人,不依中国的规矩” 的口号,动用武力,“乃兴兵伐庸、杨粤,乃到于鄂”。楚熊渠灭亡了鄂国,仍以鄂为国名,封其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红为鄂王。熊挚[zhì]红称王不久,因畏于周厉王的征伐,虽自动去了王号,却同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 “鄂王城”。这时的 “鳄” 字,由鱼字偏旁改为 “邑[yì]” 字旁,就变成为城市的名称 “鄂” 了。鄂王城作为楚国的国都持续200余年,直到楚文王熊赀[zī]迁都至郢[yǐng]。(注)</h5><h5>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设鄂县;三国时,孙权在此建都。因鄂王城东南约10千米处有武昌山,遂取 “以武而昌” 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这也是武昌的最初来源。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鄂州,下辖江夏(今武昌区)、武昌(今鄂州市)、永兴(今阳新县)、蒲圻(今赤壁市)四县,治所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这是 “鄂” 字首次用为湖北政区名之始。今湖北简称 “鄂” 即源于此。</h5><h5>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始建荆湖路行中书省,省会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故荆湖路行中书省又称 “鄂州行省”,简称鄂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设湖广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也仍因湖广行省的省会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故湖广行省的简称仍为鄂。至此,湖北简称 “鄂” 就固定下来。</h5><h5> 3、清代湖北省会为鄂州的治所</h5><h5>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h5><h5>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简称 “鄂”。</h5><h5> 4、源于鄂国——即现在的鄂州</h5><h5> 湖北简称 “鄂”,缘于省会城市武汉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称为鄂州。而鄂州又与鄂王城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h5><h5> 据原大冶一中副校长邹天福研究著述:鄂王城是远古时期鄂氏族所建诸侯国都城;有文字记载,夏商时代的鄂国和两周时期楚公的第二个儿子鄂王,都在这里建都;春秋时期,鄂王城作为楚国的国都持续200余年,直到楚文王熊赀迁都至郢。</h5><h5>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设县,县名为 “鄂”;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为鄂县。因鄂王城东南约10公里处有武昌山,遂取 “以武而昌” 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这也是武昌的最初来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从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简称为 “鄂”。</h5><h5> 综上,“鄂” 作为行政区划中的地名使用上千年之久被保存下来。</h5><h5> (注:郢都&nbsp;[yǐng dū],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都。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迁徙,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h5><h5><br></h5><h5> 湖北简称 “鄂” 还是 “楚”?曾引改名之争</h5><h5> “湖北简称鄂,还是楚?” 这一争论由来已久。</h5><h5> 湖北简称 “鄂” 的来历有几个说法: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 “鄂”;其次,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商、周时代,噩鱼大量分布在长江流域,形成了以捕噩为生的民族,称为鄂(古时噩、鄂同音,同义)。</h5><h5> 湖北简称 “鄂” 因音同 “恶”,民间戏说湖北人简称 “恶人”。当地流传的段子更让 “鄂人” 不爽:“鄂” 字左上两个口,代表两人发生口角。右边耳朵,代表旁边有耳朵偏听偏信。左下一个亏,代表都吃了亏。说湖北人好斗,不团结,领导又爱偏听偏信,最后的结果是都吃了亏。</h5><h5> 对此,祖籍黄陂的品牌策划专家陈放教授曾给湖北省委负责人写信称,楚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于其中的精髓很多,更显湖北魅力,应把湖北简称 “鄂” 改为 “楚”,在他看来,“楚” 字,上面两个 “木”,“极目楚天舒”,意义似乎更胜一筹。</h5><h5> 2011年10月,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透露,将组织专家学者对上述课题进行研究。这意味着民间争论多时的 “楚”、“鄂” 之争正式浮出水面。</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湖北商人率先更名为 “楚商”</span></p><h5> 2011年10月,湖北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后在公务活动和政府机关公文中,在对外交往和经贸活动中,凡涉及到湖北商人简称,都将统一称作 “楚商”。</h5><h5> 当年7月22日至8月3日,湖北省工商联面向社会开展了湖北商人征名定名活动,有11万多人参与讨论,投票结果显示,在楚商、鄂商、汉商、荆商等10大待定名中,赞成 “楚商” 的票数最高。</h5><h5> 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就此次活动作出批示,认为该活动效果很好,并决定将每两年召开一次楚商大会,邀请国内外湖北商会负责人及世界各地楚商,以 “弘扬楚商精神,打造楚商品牌,促进湖北发展” 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赵晓勇表示,统一 “楚商” 称谓,有利于叫响湖北商人品牌,推动湖北经济发展。</h5><h5> 建议将湖北的简称改为 “楚” 的,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波 “易名热” 中,就被湖北几个学者提出来了,当地的主流媒体《楚天都市报》便曾作了连续报道,造成了不小影响。</h5><h5> 据了解,“挺楚派” 的代表人物,是时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其在2002年02期《政策》杂志上,发表了《湖北的简称应为 “楚” 》一文,系统阐述了湖北的简称 “鄂” 不宜,而应改为 “楚” 的 “八大理由”:</h5><h5> 一、从时间上来看,“鄂” 在湖北的出现比 “楚” 晚,资历浅。</h5><h5> 二、从空间上来看,“鄂” 只是僻处今湖北鄂州一带的一个地狭人少的方国,影响小;楚国则不然,自春秋中期开始已占领了今湖北全部,最后统治了南方大半个中国。</h5><h5> 三、从享国长短来看,鄂国在春秋中期已被楚灾亡,短命。</h5><h5> 四、从文化成就来看,“鄂文化” 无足称道,楚国则创造了一流的 “楚文化”,更能给湖北人长脸。</h5><h5> 五、从字的造型来看,“鄂” 在金文中写作 “噩”,不好,不吉祥;“楚” 在甲骨文中上半部是一个 “林” 字,下半部是一个 “足” 字,寓意一个人在深山密林中艰难地跋涉,更能代表湖北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精神。</h5><h5> 六、从历史成因来看,“鄂” 之得名,缘于清代湖北省会武昌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而鄂州却系由南朝设置的郢州改名而来,作为湖北简称,“鄂” 甚至没有 “郢” 更能代表湖北,缺资格。</h5><h5> 七、从人们的习惯称谓来看,“楚” 或 “楚天”、“荆楚”,本来就是湖北的代称,顺理成章。</h5><h5> 八、从各省简称确定的原则来看,易 “鄂” 为 “楚” 符合规范,如山西、山东的简称也是从春秋五霸中的 “晋国”、“鲁国” 中提取而来。</h5><h5> 中国鼍又称扬子鳄。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鼍龙,又名鮀鱼,俗名土龙,“鼍穴极深,…其声如鼓,夜鸣应更,谓之鼍豉。” 至宋代时,苏颂说过:“今江湖(指长江流域)极多,形似守宫鲮鲤辈,而长一、二丈,背尾俱有鳞甲,夜则鸣吼,舟人畏之。” 可见其时在长江流域,扬子鳄是非常多的,只是到了近代,才稀珍起来。</h5><h5> (社科专家:湖北简称改为 “楚” 的八大理由)</h5><p class="ql-block"><br></p> <h5>  【武汉】</h5><h5> 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相连而得名,武昌取 “以武治国而昌”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孝感】</h5><h5> 因 “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 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黄石】</h5><h5> 黄石港与石灰窑的合称,黄石港得名于长江岸边的黄石矶,因 “石色皆黄” 故名黄石矶。</h5><p class="ql-block"><br></p><h5> 【鄂州】</h5><h5> 曾用名:鄂城。</h5><p class="ql-block"> </p><h5> 【黄冈】</h5><h5> 曾用名:黄州。</h5><p class="ql-block"><br></p><h5> 【随州】</h5><h5> 曾用名:随县。</h5><p class="ql-block"><br></p><h5> 【仙桃】</h5><h5> 古称沔阳、云梦泽。</h5><h5> 相传一仙女捧仙桃去为王母祝寿,沿途看到一片绿洲。仙女便撒桃祝福,转眼间此地桃花灼灼、仙桃累累,仙桃由此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襄阳】</h5><h5>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襄阳与樊城合并称为襄樊。襄阳以处襄水(即汉江)之阳而得名,樊城因周宣王封樊穆仲于此而得名。</h5><h5> 2010年12月9日,应广大市民的请愿,襄樊市又更名为襄阳市。</h5><p class="ql-block"> </p><h5> 【十堰】</h5><h5> 古代当地人在河湾上修建十个小水库,依次取名为一堰至十堰,久而久之十堰成了地名。</h5><h5><br></h5><h5> 十堰市郧[yún]阳区,原名郧县,2014年9月9日,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以原郧县的行政区域为郧阳区的行政区域,郧阳区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金沙路1号。 </h5><h5> 2014年12月17日,郧县正式撤县更名为十堰市郧阳区。</h5><p class="ql-block"><br></p><h5> 【恩施】</h5><h5> 东晋末年桓诞窜流蛮中,在此地自称施王,清代雍正皇帝改施县为恩施,恩施即 “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长沙】</h5><h5> 因长沙星而得名,长沙由此别称为星城,另一说取 “绵长的沙洲”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株洲】</h5><h5> 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株洲即出产槠木的岸洲,株是由槠字演变而来。</h5><p class="ql-block"><br></p><h5> 【娄底】</h5><h5> 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 “娄星” 和 “氐星” 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张家界】</h5><h5> 旧称大庸。</h5><p class="ql-block"><br></p><h5> 【汕头】</h5><h5> 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冲击,形成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称为汕头。</h5><p class="ql-block"><br></p><h5> 【东莞】</h5><h5> 因境内盛产一种叫莞草的水草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清远】</h5><h5> 意为 “香清溢远之地”。</h5><p class="ql-block"><br></p><h5> 【珠海】</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意为 “出产珍珠的海湾”,珠生于贝,贝生于海,得名珠海;另一说珠海得名于 “珠江入海”。</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深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意为 “深邃的水沟”,深圳是极具南粤特色的地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茂名】</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西晋道士潘茂名曾用丹药扑灭了此地</span>的瘟疫,后人为了纪念他,这是中国唯一以道士名字命名的城市。</h5><p class="ql-block"><br></p><h5> 【湛江】</h5><h5> 古时曾在境内东海岛设立椹川巡检司,湛江即由椹川演变而来,也取 “湛蓝的江水”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百色】</h5><h5> 由壮语中原始村落 “博涩寨” 的名称演变而来,意思是 “洗衣服的好地方”。</h5><p class="ql-block"><br></p><h5> 【河池】</h5><h5> 古时这里是一片平原,缺少大海和水,壮族的祖先莫一神就在此地修筑一座山坝,并日夜灌水,终因操劳过度而逝,此地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大海,只形成了几条河与池塘,后人为了纪念莫一神就把此地命名为河池。</h5><p class="ql-block"><br></p><h5> 【玉林】</h5><h5> 玉林是由郁林演变而来,郁林取 “郁江两岸森林繁茂”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来宾】</h5><h5> 取 “来者上宾” 之意,一看地名就知道这里是个热情好客的地方。</h5><p class="ql-block"><br></p><h5> 【昆明】</h5><h5> 取自 “云南洪水退除,昆仑山南方有黎明景象”,又有 “春光明媚” 之意,别称春城。</h5><p class="ql-block"><br></p><h5> 【曲靖】</h5><h5> 是唐代曲州和靖州的合称,也取蛮夷 “屈服平定”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玉溪】</h5><h5> 得名于珠江源头之一的玉溪河,玉溪河因 “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万亩田畴之中” 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昭通】</h5><h5> 旧称乌蒙,清代云贵总督鄂尔泰曲解乌蒙为 “乌暗蒙敝”,因而改乌蒙府为昭通府,昭通由此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丽江】</h5><h5> 因元代金沙江称作丽江而得名,丽江古城全城为世界文化遗产。</h5><p class="ql-block"><br></p><h5> 【楚雄】</h5><h5> 战国时南雄侯到过此地,东晋时威楚的彝族酋长在这里建筑威楚城,后世将威楚和南雄侯各取一字组成楚雄。</h5><p class="ql-block"><br></p><h5> 【香格里拉】</h5><h5> 中甸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原为县级行政区,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东与四川省稻城、木里二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县、维西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h5><h5> 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根据专家论证,认为中甸在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很多方面与1933年出版的美国作家詹姆斯 • 希尔顿描写二战时期的小说《Lost Horizen(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十分相似,遂向世界宣布:世人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的 “香格里拉” 就在中甸。</h5><h5> 2001年12月1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政部批准,中甸县正式易名为 “香格里拉县”。</h5><h5> 2015年2月15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香格里拉撤县设市有关问题的决定。决定: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香格里拉县,设立县级香格里拉市。</h5><h5> 在中甸的藏语里,“香格里拉” 意为 “心中的日月”,代表着藏民向往的理想境界。是世外桃源的代名词。</h5><h5> 《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对希尔顿的作品《失去的地平线》给予了特别的称赞,说他的功绩是创造了——或许是根据中国云南西北部的一个地名译出了 “香格里拉” 这一奇异名词。</h5><h5> “香格里拉” 是人间乐园和世外桃源的代名词,以其梦幻般的语言色彩和虚无缥缈的神奇魅力蜚声全球。 </h5><h5> 1937年,好莱坞根据希尔顿的小说拍成电影《桃源艳迹》,其中的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传唱一时。</h5><h5><br></h5><h5> 【六盘水】</h5><h5> 六枝、盘县、水城各取一字而成。</h5><p class="ql-block"><br></p><h5> 【重庆】</h5><h5> 意为 “双重喜庆”,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 “双重喜庆”,因而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成都】</h5><h5> 得名于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h5><h5>又称“锦官城”。</h5><h5>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h5><p class="ql-block"><br></p><h5> 【自贡】</h5><h5> 自流井与贡井的合称,自贡自古以来盛产井盐。</h5><p class="ql-block"><br></p><h5> 【攀枝花】</h5><h5> 在金沙江渡口发现一株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树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什邡】</h5><h5> 古称十方,古人习惯称边域之地为 “方”,诸如鬼方、蛮方、朔方等,十方就是四川众多小方国之概称。</h5><h5><br></h5><h5> 【九寨沟】</h5><h5>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h5><h5><br></h5><h5>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当代,人们在一条山沟里发现有9个藏族村寨,沟内风景优美,堪比人间天堂,因此把这条沟命名为 “九寨沟”,这就是九寨沟名称的由来。</h5><h5><br></h5><h5> 【平凉】</h5><h5> 意为 “平定凉国”,前秦皇帝苻坚曾率军经此地攻灭前凉国。</h5><p class="ql-block"><br></p><h5> 【白银】</h5><h5> 汉代境内采矿业兴盛,明代境内的凤凰山和火焰山专设矿业机构 “白银厂”,白银由此得名,是中国唯一以金属名称来命名的地级市。</h5><h5><br></h5><h5> 【兰州】</h5><h5> 古称金城。</h5><p class="ql-block"><br></p><h5> 【武威】</h5><h5> 汉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后设置武威郡,以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力军威。</h5><p class="ql-block"><br></p><h5> 【张掖】</h5><h5> 取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h5> 【酒泉】</h5><h5> 酒泉以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 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吴忠】</h5><h5> 得名于古代镇守边关的将士姓名,宁夏有很多以边关将士来命名的村镇,但用历史小人物的姓名命名地级市的名称,中国仅此一例。</h5><p class="ql-block"><br></p><h5> 【西安】</h5><h5> 古名:镐京,长安。</h5><p class="ql-block"> </p><h5> 【宝鸡】</h5><h5> 宝鸡古名雍城,又名陈仓。</h5><h5> 因唐代城东南的鸡峰山有 “石鸡啼鸣” 之祥兆而改称宝鸡。</h5><p class="ql-block"><br></p><h5> 【商洛】</h5><h5> 因境内有商山和洛水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榆林】</h5><h5> 因古代此地 “榆树成林” 而得名。</h5><p class="ql-block"><br></p><h5> 【包头】</h5><h5> 由蒙古语 “包克图” 演化而来,别称鹿城,赵武灵王曾在此设九原郡。</h5><p class="ql-block"><br></p><h5> 【乌海】</h5><h5> 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汉武帝设五原郡,十六国时号称五胡,魏晋时为鲜卑所据。</h5><p class="ql-block"><br></p><h5> 【呼和浩特】</h5><h5> 曾名归绥,由归化、绥远两城组成。</h5><p class="ql-block"><br></p><h5> 【香港】</h5><h5> 意为 “盛产香料的海港”,另一说香江入海冲积成的港湾即为香港。</h5><p class="ql-block"><br></p><h5> 【澳门】</h5><h5> 澳是泊口的意思,门是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是因本地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像门。</h5><h5> (《今日头条》秦岭一白 2017-07-07 18:11)</h5><p class="ql-block"><br></p> <h5>〖附录三〗:</h5><h5> 《这120个地名,读对一半,当年肯定是学霸!》</h5><p class="ql-block"><br></p> <h1>  </h1><h1> 七、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br></h1><div><br></div><div>&nbsp; &nbsp; 【 1~6摘自《大学》】</div><div>&nbsp; &nbsp;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div><h5><br>&nbsp; &nbsp;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并且保持不变。</h5><h5> 亲民,新民也)</h5><div><br></div><div>&nbsp; &nbsp;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使自己规行矩歩。)</h5><div><br></div><div>&nbsp; &nbsp;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div><div><br></div><h5>&nbsp; &nbsp;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h5><div><br></div><div>&nbsp; &nbsp;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div><h5><br>&nbsp; &nbsp; (人因为溺爱而不知道自己子女的坏处,不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h5><div><br></div><div>&nbsp; &nbsp; 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div><h5><br>&nbsp; &nbsp; (君子自己有那种品德或那种能力然后才要求别人有,自己没有那样的行为或能力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要有。意思就是正人先正己。)</h5><div><br></div><div>&nbsp; &nbsp;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div><h5><br>&nbsp; &nbsp; (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h5><div><br></div><div>&nbsp; &nbsp; 【 7~13摘自《中庸》】</div><div>&nbsp; &nbsp;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div><div><br></div><h5>&nbsp; &nbsp;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 “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 “和”。达到 “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8、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div><div><br></div><h5>&nbsp; &nbsp;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h5><div><br></div><div>&nbsp; &nbsp;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div><h5><br>&nbsp; &nbsp; (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h5><div><br></div><div>&nbsp; &nbsp;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div><div><br></div><h5>&nbsp; &nbsp;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h5><div><br></div><div>&nbsp; &nbsp;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div><div><br></div><h5>&nbsp; &nbsp;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尽地探究,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执行。)</h5><div><br></div><div>&nbsp; &nbsp;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div><h5><br>&nbsp; &nbsp; (天地之道,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天地创造万物从一而不是二开始,因此天地生养万物不可测度,而成就了天地之道的广播、深厚、崇高、精明、悠久。)</h5><div><br></div><div>&nbsp; &nbsp;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div><div><br></div><h5>&nbsp; &nbsp; (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外表平淡而内具意味,外表简朴而内含文采,外表温和而内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知道教化别人是从自己做起,知道细微之处影响全局,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 以下语录全部摘自《论语》】</div><div>&nbsp; &nbsp;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iv><div><br></div><h5>&nbsp; &nbsp; (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h5><div><br></div><div>&nbsp; &nbsp;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div><div><br></div><h5>&nbsp; &nbsp;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温习?)</h5><div><br></div><div>&nbsp; &nbsp;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iv><h5><br>&nbsp; &nbsp; (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h5><div><br></div><div>&nbsp; &nbsp; 17、礼之用,和为贵。</div><h5><br>&nbsp; &nbsp;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h5><div><br></div><div>&nbsp; &nbsp;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div><div><br></div><h5>&nbsp; &nbsp; (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div><h5><br>&nbsp; &nbsp;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h5><div><br></div><div>&nbsp; &nbsp;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iv><h5><br>&nbsp; &nbsp; (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h5><div><br></div><div>&nbsp; &nbsp;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div><div><br></div><h5>&nbsp; &nbsp; (《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h5><div><br></div><div>&nbsp; &nbsp;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div><div><br></div><h5>&nbsp; &nbsp;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并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h5><div><br></div><div>&nbsp; &nbsp;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iv><h5><br>&nbsp; &nbsp; (温习旧知识,就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2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div><div><br></div><h5>&nbsp; &nbsp; (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h5><div><br></div><div>&nbsp; &nbsp;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iv><h5><br>&nbsp; &nbsp;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h5><div><br></div><div>&nbsp; &nbsp;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h5><div><br></div><div>&nbsp; &nbsp;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div><h5><br>&nbsp; &nbsp; (一个人不讲信用,我不知道他该怎么办。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h5><div><br></div><div>&nbsp; &nbsp;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h5><div><br></div><div>&nbsp; &nbsp; 29、《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iv><h5><br>&nbsp; &nbsp; (《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忧愁却不至于过于悲伤。)</h5><div><br></div><div>&nbsp; &nbsp;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div><div><br></div><h5>&nbsp; &nbsp; (人以安居于仁德之地为好。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仁德之地,怎能算作明智呢?)</h5> <h3>&nbsp; &nbsp;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h3><h5><br>&nbsp; &nbsp; (君子所思的是道德,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h5><div><br></div><div>&nbsp; &nbsp;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h5><div><br></div><div>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iv><div><br></div><h5>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h5><div><br></div><div> 34、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div><div><br></div><h5>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h5><div><br></div><div> 35、朽木不可雕也。<br></div><div><br></div><h5>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h5><div><br></div><div> 36、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br></div><div><br></div><h5> (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勤快雷厉风行。)</h5><div><br></div><div> 37、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是以谓之 “文” 也。</div><h5><br> (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 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 ‘文’。)</h5><div><br></div><div>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div><h5><br>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h5><div><br></div><div>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iv><h5><br>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没有文化的人,流于粗俗,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可以成为君子。)</h5><div><br></div><div>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iv><h5><br>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h5><div><br></div><div>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div><div><br></div><h5> (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h5><div><br></div><div>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div><div><br></div><h5> (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h5><div><br></div><div>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iv><div><br></div><h5>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h5><div><br></div><div>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div><div><br></div><h5>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h5><div><br></div><div>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div><h5><br>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渐趋衰老了都没有感觉到。)</h5><div><br></div><div>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iv><div><br></div><h5>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h5><div><br></div><div>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div><div><br></div><h5>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品行、忠诚、诚信。)</h5><div><br></div><div>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div><div><br></div><h5>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h5><div><br></div><div>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div><h5><br> (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h5><div><br></div><div>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iv><h5><br> (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h5><div><br></div><div>&nbsp; &nbsp;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br></div><div><br></div><h5>&nbsp; &nbsp; (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悬空臆测,绝对肯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h5><div><br></div><div>&nbsp; &nbsp; 5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div><div><br></div><h5>&nbsp; &nbsp; (仰望孔子及其道,高不可及;钻研孔子及其道,坚不可入;看看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5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iv><div><br></div><h5>&nbsp; &nbsp;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h5><div><br></div><div>&nbsp; &nbsp;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h5><div><br></div><div>&nbsp; &nbsp;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div><div><br></div><h5>&nbsp; &nbsp; (年轻人是可畏的呀!哪知后一辈的将来定不如今天这一辈的呢?若到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就不足畏的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h5><div><br></div><div>&nbsp; &nbsp;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h5><div><br></div><div>&nbsp; &nbsp;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div><div><br></div><h5>&nbsp; &nbsp; (还没有侍奉好人呢,怎么能谈侍奉鬼神?)</h5><div><br></div><div>&nbsp; &nbsp;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div><h5><br>&nbsp; &nbsp;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h5><div><br></div><div>&nbsp; &nbsp;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div><div><br></div><h5>&nbsp; &nbsp; (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 谁还敢不端正呢?)</h5><div><br></div><div>&nbsp; &nbsp;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div><div><br></div><h5>&nbsp; &nbsp;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h5><div><br></div><div>&nbsp; &nbsp; 6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div><h5><br>&nbsp; &nbsp; (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h5><div><br></div><div>&nbsp; &nbsp;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iv><div><br></div><h5>&nbsp; &nbsp;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h5><div><br></div><div>&nbsp; &nbsp;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div><div><br></div><h5>&nbsp; &nbsp;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h5> <h3>&nbsp; &nbsp; 6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h3><h5><br>&nbsp; &nbsp; (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h5><div><br></div><div>&nbsp; &nbsp; 6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div><div><br></div><h5>&nbsp; &nbsp; (见到财力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以为完美的人。)</h5><div><br></div><div>&nbsp; &nbsp; 6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div><div><br></div><h5>&nbsp; &nbsp; (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h5><div><br></div><div>&nbsp; &nbsp; 6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div><div><br></div><h5>&nbsp; &nbsp;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h5><div><br></div><div>&nbsp; &nbsp; 70、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nbsp;</div><div><br></div><h5>&nbsp; &nbsp;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 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h5><div><br></div><div>&nbsp; &nbsp; 7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div><div><br></div><h5>&nbsp; &nbsp; (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起人。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浪费,而且得罪人。所以一个真正智慧的人,应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h5><div><br></div><div>&nbsp; &nbsp; 72、有杀身以成仁。</div><div><br></div><h5>&nbsp; &nbsp; (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h5><div><br></div><div>&nbsp; &nbsp;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iv><div><br></div><h5>&nbsp; &nbsp; (就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h5><div><br></div><div>&nbsp; &nbsp; 7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iv><h5><br>&nbsp; &nbsp;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h5><div><br></div><div>&nbsp; &nbsp;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div><h5><br>&nbsp; &nbsp;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7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div><div><br></div><h5>&nbsp; &nbsp;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h5><div><br></div><div>&nbsp; &nbsp; 7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iv><div><br></div><h5>&nbsp; &nbsp; (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h5><div><br></div><div>&nbsp; &nbsp; 78、小不忍则乱大谋。</div><div><br></div><h5>&nbsp; &nbsp; (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h5><div><br></div><div>&nbsp; &nbsp;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div><div><br></div><h5>&nbsp; &nbsp;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h5><div><br></div><div>&nbsp; &nbsp;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h5><div><br></div><div>&nbsp; &nbsp; 81、当仁不让于师。</div><div><br></div><h5>&nbsp; &nbsp; (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h5><div><br></div><div>&nbsp; &nbsp; 82、有教无类。</div><div><br></div><h5>&nbsp; &nbsp;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h5><div><br></div><div>&nbsp; &nbsp; 83、道不同不相为谋。</div><div><br></div><h5>&nbsp; &nbsp; (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h5><div><br></div><div>&nbsp; &nbsp;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div><h5><br>&nbsp; &nbsp;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h5><div><br></div><div>&nbsp; &nbsp; 8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div><div><br></div><h5>&nbsp; &nbsp; (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没有眼色。)</h5><div><br></div><div>&nbsp; &nbsp; 8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div><h5><br>&nbsp; &nbsp; (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br>厌。)</h5><div><br></div><div>&nbsp; &nbsp;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div><h5><br>&nbsp; &nbsp; (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h5><div><br></div><div>&nbsp; &nbsp; 8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div><div>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div><div><br></div><h5>&nbsp; &nbsp; (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h5><h5> 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h5><h5> 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h5><h5> 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h5><h5> 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h5><h5> 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h5><h5> 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h5><h5> 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h5><h5> 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h5><h5> 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h5><div><br></div><div>&nbsp; &nbsp; 8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div><div><br></div><h5>&nbsp; &nbsp; (人的原始天性是相似的,只是在后天不同的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后才会产生区别,最终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h5><div><br></div><div>&nbsp; &nbsp; 9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div><div>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div><div><br></div><h5>&nbsp; &nbsp; (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9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有怨。</div><div><br></div><h5>&nbsp; &nbsp; (女人和小人很难以相处。亲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却又会埋怨你。)</h5><div><br></div><div>&nbsp; &nbsp; 9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iv><h5><br>&nbsp; &nbsp; (过去了的不再克不及挽救,将来的照旧可能补回。)</h5><div><br></div><div>&nbsp; &nbsp; 9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div><div><br></div><h5>&nbsp; &nbsp; (每天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的知识,每月不忘记已经掌握的东西,〔这样〕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9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div><div>矣。</div><div><br></div><h5>&nbsp; &nbsp;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h5><div><br></div><div>&nbsp; &nbsp; 9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div><div><br></div><h5>&nbsp; &nbsp; (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h5><div><br></div><div>&nbsp; &nbsp; 9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div><h5><br>&nbsp; &nbsp; (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h5><div><br></div><div>&nbsp; &nbsp; 97、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div><div><br></div><h5>&nbsp; &nbsp; (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h5><div><br></div><div>&nbsp; &nbsp; 9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div><h5><br>&nbsp; &nbsp; (执守仁德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义不能专一诚实,〔这种人〕怎么能算有道德?怎么能算无道德?)</h5><div><br></div><div>&nbsp; &nbsp; 9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div><h5><br>&nbsp; &nbsp; (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h5><div><br></div><div>&nbsp; &nbsp; 10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 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div><div><br></div><h5>&nbsp; &nbsp; (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 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子张问: “什么叫四种恶政呢?” 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h5><div> ——END——</div> <h1><br></h1><h1>  八、280部国学经典</h1><div>&nbsp; &nbsp; ——你知道多少?</div><div><br></div><h3>&nbsp; &nbsp; ①经:儒家经典著作,一朝编定,千载不移;</h3><div>&nbsp; &nbsp; ②史:史书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通古今之变,成多家之言;</div><div>&nbsp; &nbsp; ③子:学派纷呈,百家争鸣,荟萃诸子,旁搜异闻;</div><h3>&nbsp; &nbsp; ④集:世上万象,笔底波澜,诗文胜境,气象万千。</h3> <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九、比 “四大发明” 更伟大的发明</span></h1><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从小学起,就知道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不曾间断的民族,还有,我们创造了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后来知道,“四大发明” 之说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的,认定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造福了全世界。可惜,中国自己的受益却差不多是以 “出口转内销” 的形式实现的,中间还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在东方,指南针成就了风水,火药点了爆竹,造的纸当冥钱/烧了,印刷术印了经卷普及了宗教;在西方,指南针开启了航海时代,火药武装了洋枪洋炮洋舰,造纸印刷推动了文艺复兴和现代科学与技术;我们在洋枪洋炮洋舰的胁迫之下,重新认识 “四大发明”,学习追赶现代科技,经过二百年的屈辱和灾难之后,今天终于跻身世界主流,走上民族复兴之道,并真正开始重视科学与技术。</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其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远不止这些。像丝绸、茶叶、针灸、瓷器、算盘、中药等等,也都是影响世界的发明,只是从古到今我们在国际上既沒专利,也无巨利。而且,与当今这个时代关系最密切、最基础、最重要的发明,也是计算机、机器人、人工智能、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的源头与基石,即 “二进制”,更是中华民族的发明,是比 “四大发明” 在时间上更古老、意义上更重大、价值上更现实的发明,应在 “四大发明” 之前,该列 “五大发明” 之首。</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项发明的认定,也非国人自为,是号称 “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的德国科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所为。莱氏不但发明了微积分,还被誉为是史上第一位信息学和计算机的科学家,也是第一台计算机原型的设计与制造者,并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兰西皇家科学院的成员。1701年,他为皇家科学院提交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论证了其二进制与伏羲八卦的关系,明确二进制与《易经》的本源 "不谋而合",称这是不可思议的 "天意"。莱布尼茨认为,中国人忘记了八卦的真正含义,杜撰了大量的注疏,牵强附会,未窥其真谛。的确,古人的 “二进制”,在后人手中最 “亮丽” 的应用,可能就是培养了许多算命先生。</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然,很多专家会反对这种看法,认为《易经》才是八卦的升华,博大精深,是有关人类思维和决策智慧过程的集大成者。其实,莱布尼茨更是一个专门研究实物与心物之间 “预定和谐” 理论的哲学家,但在探索过程中不但发明了微积分、拓扑学、还重新发明二进制,用于符号思维和符号逻辑,设计了 “演算推论器”,成为今日数理逻辑和计算机之雏形;后又由英国数学家布尔在其《思维定律》一书中结合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进行了系统化地提高,终于构成了现代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反观《易经》,早了上千年,除了文学上不断修饰外,思想上几乎无所进展,科学上更是无影无踪,值得反思。实际上,莱布尼茨的著作中有许多不成熟、不系统,甚至错误之处,布尔的《思维定律》更是整节整章的 “胡言乱语”,其中关于概率论的设想和推导也是错误百出,可为何他们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相关工作也被不断改善、批判、继承,最终获得巨大<span class="ql-cursor"></span>成功?我们的文化中,是否有时不讲逻辑,该科学理性时却讲道德情感,或反过来?不容人以失败的机会,反而强化了人投机的本能,结果就是语言上不费力的层层 “创新”,大大超过实体上苦心耗力的实践与创造,最后导致发明的变质和异化。</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源于二进制的智能产业之兴起,将为我们改革社会文化基因,更好地发挥民族的创新能力提供新的机会。可以设想,在一个无人或机器人主导的的智能制造环境中,无法再讲人情世故,只能按逻辑、讲规矩。重提二进制是中国人的发明,只是希望加强我们创新的信心。实际上,正如麦肯锡全球经济研究院主任最近撰文所指出的:今日中国的创新能力远胜于世界对她的估计,许多领域,已达到了引领全球的水平。</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天,中国仍然是占人类人口五分之一的第一大国。这么多人的国家,领先并引领世界是逻辑上的必然,否则就是资源上的最大浪费,必将导致一个自然健康的世界无法生存、不可持续。人口少的国家可以跟在别国之后,受其照顾,但中国没有这样的资格,因为从根本上任何其它国家都无法放心中国跟在其后,当然更不甘心 “救济” 中国。因此,创新领先是我们的使命,“周虽旧邦,其命唯新”,不是文人政客的口号,确确实实是中华民族的天命。回顾人类历史,五千年我们差不多领先了四千八百年,这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不过是生存的必须、天命的昭示而已。</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平行不交,本是欧几里得几何中一般人都理所当然认可的第五公设,但千年后被创新的非欧几何创新所破:平行可交!我们的工业社会,也正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网络化进入了第五个发展阶段:平行化,核心即为虚实平行互动的智能技术。衷心希望,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能够引领世界平安健康地步入这一崭新的智能产业时代。</span></h5><h5><br></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备注〗:</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本文原标题为《天命唯新:我们有几大发明?》,作者王飞跃,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现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大学军事计算实验与平行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5-11-18 12:55:35 腾讯大家专栏)</span></h5><h5><br></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图1、指南针</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font color="#010101">图2、中国八卦图</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图3、莱布尼茨设计的二进制纪念章</font></h5> <h5>▼<font color="#010101">图4、建设智能产业,打造平行世界</font></h5> <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附一: </span></h5><p class="ql-block"> <b>《汉语书写规范》</b></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数字用法的规定</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3.年份不能简写。</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示例:1990年不能简作 “九O年” 或 “90” 年。 </span></h5><h5> 4.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用汉字,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h5><h5>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h5><h5> 5.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应使用汉字。</h5><h5>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日 正月初八</h5><h5> 6.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h5><h5> 示例:一个人 三本书 五个百分点</h5><h5> 7.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h5><h5> 8.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内,使用波浪式连接号 “~”。</h5><h5> 示例:2500元~3000元</h5><h5> 9.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h5><h5> 示例:二三米 一两个小时 五六万套</h5><h5> 10.带有 “几” 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h5><h5> 示例:几千年 十几天</h5><h5> 11.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它序号,用阿拉伯数字。</h5><h5> 示例:84062部队 国办发[1999]9号文件 </h5><h5> 12.提倡横排。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和符号均按按时针方向转90度。</h5><p class="ql-block"><br></p><h5> 二、汉语拼音拼写法</h5><h5> 1.中文书刊名称、各栏目拼写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因设计需要,也可以全用大写。(但必须是以词为书写单位。)</h5><h5> 示例:湖北招生考试</h5><h5> Hubei Zhaosheng&nbsp;Kaoshi 或</h5><h5> HUBEI ZHAOSHENG KAOSHI</h5><h5> 2.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占一个字的位置,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h5><h5> 3.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h5><p class="ql-block"><br></p><h5> 三、词语</h5><h5> 1.词语误用</h5><h5> 词语误用的根本原因是误解词义。处在不同的语境,表示不同的事物,应当使用不同的词语。</h5><h5> 示例:“截至1997年12月底” 的 “截至” 不能使用 “截止”,“报名日期1月30日截止” 的 “截止”&nbsp;不能使用 “截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的 “权利” 不能使用 “权力”,“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 “权力” 不能使用 “权利”;“招工启事” 的 “启事” 不能使用 “启示”,“战争启示录” 不能使用“启事”。</h5><h5> 2.异形词</h5><h5> 《现代汉语词典》以第一义项为首选。“也作某某”、“同某某”作为参考。如有参选词,则应选首选词,以利于汉字规范。</h5><h5> 示例:</h5><h5> 宏图:远大的理想、宏伟的计划。(宏图大略 大展宏图)</h5><h5> 弘图:同 “宏图”。</h5><h5> 鸿图:同 “宏图”。</h5><h5> 在实际运用中,应选首选词 “宏图”。</h5><h5> 3.缩略语</h5><h5> 每篇文章首见时最好使用全称,以后可使用缩略语。但应注意有些词是不能省略的。</h5><h5> 示例:“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不能缩略为 “省人大主任”。</h5><h5> 因为作为省级最高权力机构的人大会议,只有执行主席,它的常委会才有主任的职务。</h5><h5> 不采用 “粉丝” 等网络语言;尽可能不在中文中夹写外文。</h5><p class="ql-block"><br></p><h5> 四、标题</h5><h5> 对字数较少的标题,为了不失衡,可适当增加字空。可二字空一字,三字空二分之一字,四字空四分之一字,五字空八分之一字,六字及以上不空。小标题不能有字空。</h5><h5> 标题文字行长超过正文行长五分之四时需要转行,转行可顶格、齐眉或居中三种形式,若上行居中,则转行也必须居中。转行要根据标题字数多寡来定。但不论何种转行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害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等。</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其它、其他、其她”,与 “其” 在一起使用时,统一用 “其它”。</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以上</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汉语书写规范》</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10月北京会议纪要整理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5>附二:</h5> <h5>〖备注〗:</h5><h5> 图文资料均来自网络。</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