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王永强,曾拒见患病母亲最后一面,结局反令很多人拍手称快

时光如水

<p class="ql-block">原生家庭给一个人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深远有力的,就像山田宗树笔下的那位“被嫌弃的松子”一样。松子在童年时期,因为妹妹病弱,父母给予了更多的关怀和照料在妹妹身上,从而忽略了松子的感受,所以,她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去努力地追求着别人的爱。原生家庭让松子缺乏爱,让她把一生都押在了别人对她的爱上,当他人把爱收回,松子这段总是不能被人温柔以待的人生也逐渐走向了终点。这部书之所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共鸣,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从她的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尤其是童年和松子一般缺乏关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h3>01</h3></br><h3>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割舍的存在,家庭教育自然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就有一位博士后被公开寻找,理由是不赡养父母,拒绝与身患癌症的母亲见面,所有人听闻后纷纷指责起这个人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但,“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当人们了解完这背后的所有故事后,“白眼狼”这个词再也不能用于形容他。</h3></br><h3>这位博士后名叫王永强,和前文介绍过的松子一样,家中也有兄弟姐妹:哥哥患有小儿麻痹症,缺乏劳动能力。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没有经济来源,养家糊口的重担尽数落在了父亲的身上,而父亲也没有多大的赚钱能力,靠贩卖一些零散生意维持生计。</h3></br><h3> <h3>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当中,即使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打破现状也是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家中贫困,父亲认为读书无用,想要让王永强辍学回家。</h3></br><h3>读过书的王永强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为了攒钱继续读书,学着他人捡破烂卖钱好添置文具——同龄人还在父母求着逼着学习的年纪,王永强就将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想靠着知识“改命”。就这样,半工半读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十八岁高考那年,王永强考上了大学,他终于可以不用再担心父亲哪天会逼迫他退学了。</h3></br><h3> <h3>02</h3></br><h3>当王永强进入大学深造后,各方面的开销都加大了稍许,仅凭捡破烂换取的金钱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的日常开销。幸好,学校看他成绩出色又家境贫困,每个月都会拨下助学金以供他求学。</h3></br><h3>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王永强那对堪称“极品”的父母,知晓自己的儿子读书还能赚钱后,跑到学校来当着众人面对王永强连打带骂,把钱全部夺走。以至于到了后期,被打骂怕了的王永强甚至不敢把自己应得的钱留在手里,一有了钱就交给父母。</h3></br><h3>人心都是肉长的,且不说大学前的读书生活,只说大学,王永强大学读书没有花过父母的一分一毫,都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赚钱,他的父母知道儿子出息以后,像是两只吸血的蚂蚱一样死死攀附在儿子的身上。</h3></br><h3> <h3>久而久之,王永强对家有了一层阴影:同学的父母对其呵护备至,生怕孩子饿着冻着,为什么自己的父母却对自己不闻不问?带着这样一个想法,他再也不想回到那个令人窒息的家里,而是选择出国。</h3></br><h3>哪怕是出了国,王永强的父母也不想放过他。父母不停地向王永强要钱,不给就闹,痛斥他“不讲孝道”、“养了一头白眼狼”等等,如此一来,本就人生地不熟难以开启新生活的王永强在国外生存越发艰难,而这些,他的父母都视若无睹。</h3></br><h3>最后,压迫至此的王永强终于爆发了,他再也不想搭理自己的父母,更不想让自己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于是,他移居到了美国,消失在父母视野之内,而这一消失,就是整整20年。</h3></br><h3>消失后的王永强并未得到消停,由于亲生父母在他身上榨取不到任何“油水”了,便想到在网上打出一手“感情牌”,于是就有了人们“公开寻找博士后王永强”的消息了。</h3></br><h3> <h3>结语</h3></br><h3>寒门贵子、消失二十年、母亲病危、视而不见,这四个关键词一出,旁观者瞬间就认为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孩子所作下的罪孽。然而,当人们真正了解到其中内情时,我们则会发现,这实在是一出原生家庭和孝道伦理的典型案例。王永强的父母抱着“我做父母的给了你一次生命,把你养大,你就要报答我”的念头,将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如果王永强不坚持自己的想法,靠读书走出农村,有了更开阔的眼界,他要么一辈子活在负罪感里,无法真正得到舒展;要么一辈子活在逆反中,把父母当作仇人。</h3></br><h3>父母与孩子,是亲人的关系,是这个世上可以无条件信任对方的关系,从来都不是施恩人和受恩人的关系。父母一遍遍以恩人的姿态,强求孩子回报自身,无疑是十分错误的做法。</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