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胸有诗书气自华”,</span>女人最经久的美在气质而非美貌,在修养而非外表。“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个爱读书、懂得修身的女子将会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请欣赏一年级老师的荐书美文。</p> 关于《麦肯锡工作法》的几点分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蔡爱珍</p><p class="ql-block">收到学校举行“推荐一本书”活动通知后,我立马在脑海中搜索思考该向大家推荐什么书好呢?关于教育教学、人文历史、情感故事,我想这类大家可能涉猎的多,而最终经过斟酌,我选择这本由大岛祥誉编写的一本工具书,具体来说,是汇聚有麦肯锡精英39个优秀工作习惯的工作技能类书籍,虽然与我们教师行业不用,但这本书的内容是可给我们提供思考、思维空间及指导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为读者提供科学思考的“参照镜”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毕业生( 曾在“麦肯锡工作的员工”的业内称呼)的七种高效的工作方法,包括专业作风、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处理信息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创造成果的能力、演示的技巧等。当读完这本书之后,不由顿生敬佩之情。以麦肯锡及其员工为代表的精英阶层,会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工作理念、价值体系不仅反映了当今最优秀的一群人的群体形象,也对我们普通人的工作、生活、自我成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内容主要围绕的是如何实现工作上的“品质和效率”,其中着重提到的从“解决问题”的习惯、“精英部下”的习惯、“善于安排工作过程”的习惯、抓住“顾客心理”的习惯、“精英上司”的习惯、提高“工作热情”的习惯等六个方面提炼出的39个麦肯锡精英的优秀工作习惯。如果仔细思考,将这些习惯放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很多不谋而合契合点,全书可谓文字简练,要点突出,干货满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为读者提供高效实践的“照明灯”这本书内容不多,如果看的快,一周就可以读完,但是书中内容提供的案例给我们的借鉴,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这本书中都涉及的是工作中一些必要的习惯和技巧,如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抓住顾客心理的习惯章节内容。其中解决问题的习惯中提到“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应把握问题究竟是“什么”,用从零开始的思考方法接近问题的本质。还应跳出现象看问题,抛开自我观点的约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瞰问题,用鹰眼来进行观察,选择对自己、对方以及公司都有好处的方法”。这个应用到我们实际工作场景中,就是当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处理学生学业、家校沟通等棘手问题时,应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站在学生、家长、学校都能共融合作高效完成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抓住顾客心理的习惯中重点提到灵活运用面谈、邮件和电话。当面临负面的问题时,尽量不使用邮件和电话,应当面解决。遇到紧急的事情也应该当面(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用电话)解决,邮件无法传达紧张感和迫切感。虽然是一些生活工作小举措,但可为我们有效化解问题,甚至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提供措施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为读者提供智慧分享的“传声筒”这本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后受益的群体和行业都不受限制,它是一本给人许多借鉴的书籍,不论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久经职场的老手,任何人都可运用到,并可以相互交流,对于教师来说,我觉得带来的价值更大,因为我们要与学生、家长甚至社会群体合作,如果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并积极的去分享则将发挥教育作用更为显著。细细品味,如其说这本书是一个工作技能“装备”,更应描述它为一本“科普书”,甚至可毫不夸张的将它定位为“智慧蓝本”,因为我们再深入的去剖析这本书中主要讲的六个好习惯,会发现所阐述的内容与我们古老的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如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中说到对任何事都要避免有“过分自信”,并时刻保持第三者视角去观察当下最重要也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直达问题的根本,找出最有效的方法。其实这个在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著作《诗经·学而》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这也就是跳出自我的视角,从另一个角度独立地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避免陷入自己一元认知世界狭隘。如保持热情的好习惯中讲到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各种技巧和方法都不可能代替的,而如何时刻抱有对工作的热情才是找到工作的意义。而对待工作的“热情”换做当下的话,也可以说是“情怀”,而在我们中国古代则是统一中华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信念”。总之这本书,虽简洁明了,但集聚的知识、经验丰富;虽阐述通俗,但蕴含实践、思想全面。尤其这两个字“习惯”与我们教育人可息息相关。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阅读这本书,我想它一定能给各位同仁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收获。</p> 灿烂千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何柳</p><p class="ql-block">一、导语</p><p class="ql-block">Every street of Kabul is enthralling to the eye(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p><p class="ql-block">Through the bazaars, caravans of Egypt pass(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集)One could not count the moons that shimmer on her roofs(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p><p class="ql-block">And the thousand splendid suns that hide behind her walls(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p><p class="ql-block">——《喀布尔》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赛依伯</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十七世纪阿富汗诗人米扎尔在参观喀布尔之后的作品。我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句话不仅切合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同时也切合了这本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那就是,即使是战争和苦难,也磨灭不了人们心中的坚韧和美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二、图书简介</p><p class="ql-block">《灿烂千阳》是卡勒德·胡赛尼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的又一力作。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自我救赎的小说。故事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描写了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一个不可宽恕的时代、一段不可能的友谊和一份永远无法毁灭的爱。作者通过两个女主人公(玛利亚姆和莱拉)的视角,细腻地刻画出“当周围的世界陷入混乱时,她们所怀抱的希望、梦想与所有的失落,她们的内在生命,她们决意要求生的本能,以及她们之间形成的特殊关系所唤起的生命的意义与力量。”借此,表达了作者所坚信的、人性中永不磨灭的坚韧。</p><p class="ql-block">三、初读体悟</p><p class="ql-block">借由这本书,我得以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我甚至无法理解和承受的世界。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饿的我们,真的根本无法想象和体会在阿富汗生存下来是怎样一件艰难又痛苦的事。尤其是妇女,她们在阿富汗是怎样的一种挣扎、绝望和苦难。就在这样一种巨大的悲剧氛围中,作者却真实地让我们看到——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个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看到希望的温暖阳光。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怀有希望的灵魂。不得不说,这本书是对苦难与力量、悲伤与优美的一种真切的、令人动心的告白。</p><p class="ql-block">四、推荐理由</p><p class="ql-block">1、励志:人的一生不可能一路平坦,我们都应该像玛利亚姆一样坚信爱的力量,像莱拉一样永远心怀希望,相信风雨过后的灿烂千阳。2、珍惜:我将这本书作为让我们懂得珍惜的一种提醒。就像刚刚结束的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一样,我们要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反对战争,更好的珍惜和平。</p><p class="ql-block">五、结束语</p><p class="ql-block">一千个灿烂的阳光能否驱散硝烟所带来的黑暗,唯有爱才能让我们看到这灿烂千阳。</p> 做一位有正能量的老师,从书开始 <p class="ql-block"> 叶芳菲</p><p class="ql-block">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可见书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说书如友,选择了一本好书就像选择了一位好友,它能够在你悲伤的时候安慰你,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你无穷的力量,让你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有了那些有营养的书,这个世界才会文明,汲取了营养,这个世界里的我们就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成为一位充满正能量的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现代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聪明的人会选择去书店里买几本书来读一读,用来填补知识的空白以弥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不足。于是,他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琐碎事物的增多,读书之任也就成了一项难之又难的大任了。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有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更丰富的娱乐活动充盈自己的生活:上网,聊天,玩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部分人已经完全与书脱离了关系,成为书的陌路人。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不会把读书当成一项苦差事去一项项地完成,我更不会完全脱离书本,成为网络的牺牲品。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喜欢慢慢地品读一本书,因为我觉得读一本书就是进行一次心灵之旅,除了能够收获知识还能带给自己意外的惊喜,就好像与一位古之先贤、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这种消除疲惫,洗去烦恼的精神生化的过程就是一种正能量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让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正能量的老师正是我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稀记得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一种“奇怪”的读书习惯:每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每当自己心情不好时,每当自己迷茫时,我总会选择拿出几期《意林》、《读者》或者《散文集》看看,看着看着心中那颗瘪瘪的躯壳瞬间充满了力量,所有的不快即刻烟消云散。从那以后,我就把书当做克服困难的磨刀石,困难来袭,只要有书,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问题,我依旧还会是那个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的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楚地记得,以实习生的身份刚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一双眼睛面对着台下四五十个学生时,神圣的讲台竟然赋予了我神奇的力量,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的救世主,站在台上一天就得灌溉台下那群小幼苗,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知识,就是书本。那一瞬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唯有读书,不断的充电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我开始努力学习,像一位芊芊学子一样,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指导老师讲课,当和蔼的王老师与学生们进行课文讲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我的耳畔响起:“一本语文书很薄很薄,一篇课文薄之又薄,怎样才能让这薄之又薄的书变厚呢?那就只有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了”。一句简短的话既道出了读书的方法,又浅显易懂地告诉了一名新教师该怎样教导自己的学生去读书,这句关于读书的话让当时的我受益颇深。现在的我已经是十个年头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继续奋战着,每日陀螺般地忙碌并没有让我讨厌教书,厌恶读书。当我的生活被班级内的纷繁琐碎事物占据时,我告诉自己,再多的事,再繁琐的事也无法取代站在讲台下为学生传授知识这件事情重要。因为教好书,上好课文,也就是在认真读书,只不过是自己的心和一群孩子的心在一起读书罢了。既然如此,何不去读书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人类的营养品,书,人类文明的阶梯,书,修身养性的良药。读书,能够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读书,能够赢得一片安宁,读书,能够收获一种力量。让自己读书,就是汲取力量让自己成为一位充满正能量的人。</p> 向你推荐《山果》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吕伦文 </p><p class="ql-block">向你推荐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微信中获得二万多个点赞,大家都被孩子的善良和纯真感动了。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让我连发了几个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那小姑娘的家乡比,我们真如生活在天堂中,太知足啦! 有人常抱怨:日子过得不称心。我知道,这么想、也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人朝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但是,怎么算过得好?应该和谁比?我不能说 我不模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远门,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了一点感悟。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 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的看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有人问:“多少钱一斤?”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她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p><p class="ql-block">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p> 带你走出平凡世界 <p class="ql-block"> 易伶俐</p><p class="ql-block">马云曾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是路遥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蹬三轮车呢。”大家好,我是易伶俐,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不是心灵鸡汤,不是网络爽文,而是创作背景距今已40余年的经典巨作——《平凡的世界》。</p><p class="ql-block">相信在座的不少老师也对这本书很熟悉,2015年北京卫视播出了一部由佟丽娅、袁弘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正是改编自这部小说。我个人更推荐纸质书版,字里行间、纸墨清香,自己仿佛就置身于那个年代。1984年路遥先生开始创作此书的第一部,一直到1988年把第三部写完,洋洋洒洒百万余字,路遥可以说是穷尽心血,也是他的绝笔。这部作品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 起初,我有点抵触这种看似冗长并且对于85后的我来说似乎有点“过时”的小说,但当我沉下心翻开了第一页便不忍释卷、读完震撼身心。</p><p class="ql-block">小说叙述了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中国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作者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两个典型人物,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失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则是拥有现代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出身底层的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着命运,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塑造了在平凡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记录的方式和内容都给人一种很平白的感觉,如同书名所说,一切都是平凡的世界。但当你能渐渐接受它的平凡,一点点继续读下去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面孔,或许我们并不曾经历过那段历史和那些日子,但你会一点点感受到一个平凡的人生中最常见的波折与坎坷,你还会看到有那么几个人咬着牙一路走过,或许在别人眼中,他们的成就不过如此,我们却看到了他们用全部的勇气和力量所做出的努力。当他们的灵魂逐渐打动着我们的时候,平凡的世界中一点点发生的不平凡的事情又打破了这种宁静,让一切从量变彻底的发生了跨越,我们彻底的被故事征服,被人性征服,我深思:生活中遇到的一点点困难或挫折算什么呢? </p><p class="ql-block">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春天不死就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开放。平凡不是平庸的借口,或许平庸是生活的常态,大部分人也只是普通人,但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去对抗人生的平庸。虽然,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起跑线在哪,但我们永远可以左右自己能跑多远,哪里才是终点。一直到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是各大高校借阅量最大的图书。为什么?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孙少安、孙少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路遥给一切平凡的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光亮! </p><p class="ql-block">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平凡的世界》正是如此。</p> 推荐好书《遥远的村庄》 <p class="ql-block">潘虹</p><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遥远的村庄》,因为在刘亮程(本书作者)的“村庄”里,那里人花共笑,人虫共眠,人畜共居。在这本书里,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共情,人与万物的共情。人并不因为自己的强大而歧视其他弱小的动物,也不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就拒绝与它们交流。读过这本书,马上拥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品味着人与万物的悲欢离合,感受着作者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意,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我喜欢共情,我也要达到那种高尚的境界。在生活中,当我们看见有虫子爬到自己的身上,我们会急忙把它抛掉,如果它再在我们身上咬一口,我们一定会气急败坏地把它摔在地上,再踏上一只脚把它碾碎。可是在《遥远的村庄》里,刘亮程却非常温和地对待它们,他说:“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刘亮程并不把小虫子爬到自己身上当作坏事,反而把自己当成了虫子一样。其实我们人就像一只大虫子躺在大地上,大地并没有因为瘙痒而把我们扔出去。在这本书里,人与万物都是平等的。在《老鼠应该有个好收成》中,刘亮程写道:“这些匆忙的抢收者,让人感到丰收和喜悦不仅仅是人的。也是万物的。我们喜庆的日子,如果一只鸟在伤心流泪,我们的欢乐将是多么的孤独和尴尬。”在作者的心目中,老鼠、蚂蚁、小鸟、花草都和人一样,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人生,处处体现着平等。这就是我喜欢的一本书,和万物共情……</p> 为你推荐《美国人的家庭教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婵媛</p><p class="ql-block">“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家庭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常常暴露出潜在的家长意识。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总认为孩子们年幼无知,毫无经验完全在我们的保护伞下。我们对他们负有完全的责任,因而也就认为有权利来指挥他们。常表现出独断专行,片面主观,站在我们的立场去体味孩子的思想与感觉等。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常过分看重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权利。”</p><p class="ql-block">最近,无意中翻看了一本名叫<<美国人的家庭教育>>的书刊。书中的这一段话,让我感慨万千,按捺不住有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看法想要表达。在此向大家推荐本书,希望大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世上都是有自己权利的个体。即使在很小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权力而随意调遣,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不仅仅只存在于成人之间,也存在于成人与儿童之间。从幼儿一出生开始,做父母的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有自己权利的个体,我们应当尊重他,而不仅仅是拥有他。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父母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孩子,逼迫他们向陌生人做各种动作和微笑。做父母的是满面笑容,但孩子却咧着嘴哼哼唧唧的难受着。因为孩子不高兴做这件事,或者需要睡眠了等原因,但我们总是忽略了这种要求,仅凭着自己的意愿向大家展示他,我们这样做就是不尊重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表现出我们的尊重呢?本书引用了被誉为“幼儿园改革家”的蒙台梭利说过的话“假如我们对儿童是尊重的,有礼貌的,我们带他们如同待我们的朋友一样。那么无疑地,我们就掌握了一大教育原则,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典范。”是的,我们和孩子之间应该是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面对困难的朋友、伙伴,而不是强迫他们服从的领导、上司。我们和孩子应该是在很多时候都要表现出礼貌宽容的对待,而不是傲慢粗鲁。当然,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同情,需要我们为他们的成长和努力而感到高兴。这样也许我们就会在家庭中,在对待的孩子的教育上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和教育,也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p><p class="ql-block">书中还有很多教育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指导,大家可以通过这本优秀的教育著作,试着了解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用平等的方式去相处交流,进一步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以上就是我对本书的推荐和关于家庭教育的简单的看法。</p><p class="ql-block">家长们,让我们以无比的耐心面对孩子们缓慢的进步,并以热情和喜悦来对待他们的成功吧!</p> 品味中华五千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锦珍</p><p class="ql-block">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及即文章”。现今,社会已逐渐智能化,经济快速发展,社交活动越来越多,时时处处皆有文化,人人时时学文化用文化,而书籍是全世界文化的载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读书中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道理。在阅读中去感受中国语言的文字美,让大家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人们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教育的希望所在。</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历史上的名人和事件,感受庙堂与江湖重的家国情怀。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中国的着名作家廖沫沙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宋朝的司马迁就写过《资治通鉴》。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光辉历史,是其他许多国家难以企及的。五千年来,我们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礼貌极度繁荣的清明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名人,如:称霸天下的秦始皇、爱国大诗人屈原、统一天下的刘邦、乌江自刎的项羽、飞将军李广、唐王李世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了解了一些重大事件如:大禹治水、商汤灭夏、围魏救赵、秦灭六国、七国之乱、玄武门之变、岳飞抗金、忽必烈建元、虎门销烟、辛亥革命我们要了解历史,每个王朝都会从鼎盛时期走向毁灭。我们要向历史中的名人学习,学习他们是怎样成功的。让我们好好读这本书吧!</p> 学会断舍离 人生更幸福 <p class="ql-block"> 石云霞</p><p class="ql-block">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红、橙、黄、绿,任你欣赏;书是一首抑扬顿挫的钢琴曲,任你倾听欣赏;书是一杯浓香四溢的香茗,任你回味欣赏……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虚空。偶尔,边上冲上一杯茶,端坐在沙发上,随手翻开一本书,精心地读了下去……书我两忘。此时,万般烦心俗事皆随书而离。心似乎是空的,只有书香茶香,和之自鼻而下,又自心而上。纵有诸多纷繁杂事,我自悠然无视之。听到断舍离这本书的介绍,还是在抖音上看到的,看过之后突发感悟信手几笔,即成此篇读书随感。</p><p class="ql-block">人生再整理——《断舍离》《断舍离》,个人觉得这书名取得真霸气,因为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些,当断不断、该舍不舍、要离不离,导致了很多纠结的问题出现。书籍封面就对断舍离三个字进行了注解:</p><p class="ql-block">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舍:舍弃多余的废物</p><p class="ql-block">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p><p class="ql-block">断舍离真正的对象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试着去提升自己拥有物品的品质,使自己的品位也逐步提高。整理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一大难题,因为我真的很难做到彻底的断、舍、离, 我是一个比较怀旧的人,一直对自己内心说,每件物品都有一段回忆,丢弃了或遗失了,是对记忆的遗忘,当观念相互发生冲突时,好难取舍,可是物品越来越多,不闻不问,却又舍不得丢弃。小到用过的教本书籍,过时的衣服,甚至是无意义的社交圈。“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易懂,断:是断绝实际上不需要的物品,但有很想买回来,舍:是舍弃家里不需要的物品,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由空间,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 </p><p class="ql-block">通过”断舍离“的学习及实践,认清了事物与自己的关系,对待不需要的物品,要果断及时的处理,居住在自己所能掌控的环境当中,减少对物品的拥有量,一切从简,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会轻松、舒适了。无能为力的事情,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欲执念,当离。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放下执念,心才能回归安宁。</p><p class="ql-block">这本书里还有一句话是:永远不要责怪在你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好的人给了你快乐。坏的人给了你经历。最差的人给了你教训。最好的人给了你回忆。每个人出现都有他的原因,每一段经历都值得我们去感激。以后的日子里,当我感觉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可以用断舍离里的话来宽慰自己:一切都会过去,我只是累了而已。睡一觉就好了,管好自己的事,放下别人的事,接受老天的事,所有眼界远的人,都懂得的一个道理:正所谓将军有剑不斩苍蝇,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写下此篇读后感,自励自勉。</p> 东野奎吾的《解忧杂货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杰</p><p class="ql-block">在读《解忧杂货店》之前,我是没有读过东野奎吾的其他小说的,因此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东野奎吾那强大的逻辑性,第一次知道了一本给人休闲的书能够写的贯穿性那么强,让人在读到最后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人物都是有联系的,所有的故事都能串在一起。这种给人一直在寻找真相的感觉,真是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解忧杂货店》的大概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深夜三个小偷闯入了一家废弃的杂货店,他们发现在杂货店的院子附近有一个盖得紧紧的牛奶箱,牛奶箱联系着过去和现在,时间在杂货店是停滞不前的,那三位小偷从牛奶箱中收到了一封咨询烦恼的信件,他们怀着好奇和被别人倾诉的惊喜感,用自己也不算太成熟的想法给对方提供了意见。随着一封封咨询信件的到来,故事就这么展开了······</p><p class="ql-block">《解忧杂货店》一共有五个咨询者,所以它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让我感慨 最深的有两篇。</p><p class="ql-block">1、这是一个关于亲情与金钱的故事,浩介一家是当地有名的富人,家境优越。他也是披头士忠实的歌迷,因为条件允许,他收集了所有披头士乐队的碟片。然而后来家道中落,父亲变卖掉浩介的所有碟片,并且一直跟他谈论关于零用钱的事情,家里的气氛变得紧张了起来。最后父亲和母亲决定躲债跑路,然而这个时候披头士乐队也即将解散,浩介变的十分萎靡不振,他的内心是十分不想逃跑的,他希望一家人能够一起面对这件事情。所以,他决定给浪矢爷爷写信咨询,浪矢爷爷的回复是,一家人在一起,团结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一家人同舟共济渡过难关。浩介也只能随着父母在一个深夜坐车离开,但是在路上,父亲总是用金钱的原因刺激他,最后他选择在小便的时候逃跑了。逃跑后的他,被警察捉到,但是因为他怎样也不讲话,最后没有办法,警察只能将他当做走失儿童,送到了丸光孤儿院。其实造成这个故事悲伤结果的,我觉得跟浩介父亲对于金钱与孩子的态度有着直接关系。在家里有钱的时候,随便浩介怎么挥霍也不指责,但是当家庭负债的时候,父亲总是当着浩介的面数落他浪费钱,告诉他钱是不属于浩介的,所有的钱都是他挣得。他总是会让浩介这么一个孩子参与到金钱的纷扰中来。我认为一个正常家庭,不应该过早的给孩子树立金钱观,读书笔记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快乐和阳光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将自己在外面所受到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爆发在孩子的身上,这样只会给他们造成一辈子的阴影。然后这种不正常的教育,最后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终有一天问题会以肉眼可见的程度显现出来。</p><p class="ql-block">2、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朗克从小就有个音乐的梦想,因此他背井离乡到东京打拼,但是三年中一事无成,最后因为父亲的逝世,他不得不放弃梦想回家继承家业——一个咸鱼店。他十分苦恼,在听说的浪矢杂货铺于后,他写了一封信给了三个小偷。小偷知道他的歌在四十年后,会因为一位歌星的的演唱而红遍世界,所以他们告诉他坚持自己的梦想直到生命的最后。朗克后来坚持着自己的音乐梦,然后在丸光孤儿院进行表演的时候,孤儿院发生大火,他为了救那位歌星的弟弟,而去世。歌星女孩其实一直感激和崇拜者他,所以她依靠着自己的音乐才华,将朗克这个音乐才华并不是太多的追逐梦想的男孩的歌,唱给了世界,让人们牢牢记住了这首歌,这应该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朗克的梦想。咸鱼店的祖传家业跟现实的梦想之间做选择,换作是任何一个人,我想都会在这个十字路口徘徊。当我们了解了所有的细节之后,我们其实本身的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但是总是会少一种推力,恰恰因为少了这样的推力,我们往往都是迈向与梦想相反的路。 </p><p class="ql-block">生活中的选择总是有代价的,对一个一般人来说,有梦想但是没有家庭背景,现实就是这么地残酷,谁能说不是。要么想安定幸福,那么你就得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一辈子扎在里面,兢兢业业。要么追逐你的梦想,但是一路上总是会有那么多嘲笑与冷眼,你成功了,人家阿谀奉承,你失败了,就掉进了人家的口舌中,处处为难。所以看完了书之后,我发现原来梦想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我们总是太浮躁,总是想一举两得,既要稳定的工作以及资金来源,又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除非你的梦想跟你现在的工作的挂钩的,否则别在做梦了,好好选择一条路,然后默默地走下去吧。</p> 读《人间词话》有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婕</p><p class="ql-block">如果让我为你推荐一本好书,我一定向你推荐《人间词话》。严格说来,《人间词话》算不上一本书,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但在这篇笔记中,王国维老先生洋洋洒洒,挥斥如意,对由唐至清的诗词曲赋逐一进行了评点,高屋建瓴,切肯中要,显示了深厚的国学功底。“</p><p class="ql-block">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在人间词话的开头,王国维如是说。“我终究是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这句被经常用来自嘲,调侃的话又何尝不是一句警告:你害怕失去这一切,奔忙,焦急、焦躁,患得患失。这样的人生,还没有入境。那么,你可能就要问了,这个抽象的境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古之成大事者,必经历三种境界,静安(王国维的字),借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心态;借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借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大彻大悟。生活是充满苦楚的,到处都是坑。哪天你一个不小心,就掉进去了。这坑呢,也是那样的扑朔迷离。如果是小坑,站起来,拍拍灰,如无事般继续前行。但如果是深坑呢?等待你的或许就是万劫不复。但是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你不仅不怕,而且还独上高楼,远眺你内心的目标,然而却无奈于现实,畏惧于路途上的坑坑洼洼,这就是人生第一境界,迷茫却充满希望。当你准备好一切,开始前往你远眺的地方。你会慢慢发现,他其实并不近,这个时候就需要你不断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是好的,但是过于执着,就会产生思想上的折磨,人也会变得憔悴,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说到:年轻人,你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急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生命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追逐。小时候我们会追一切美好的东西,星星、蝴蝶、萤火虫。没多久追赶变成了需要用数字衡量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想发光。生活,会遇到很多兜兜转转和措不及防的喜爱。但去追求就会发光。这就是人生第二境界,执着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过后,取得成就,众里寻人生之境界千百度。到此,终大彻大悟,原来我的人生,一直处于快乐之中,只不过是我南辕北辙,寻错了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困惑,平庸的人生,真正能得其快乐之人又有几许呢?王阳明说过: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我们穷尽一生的探索,才发现原来快乐就是心中之贼 我们穷尽一生也只是为了追寻它而已。这就是人生第三境界,大彻大悟的开怀。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追寻阶段。上不完的课,带不完的娃,我们努力的收割着一切,最终都希望他可以变甜。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你有多努力,才会有多幸福。去追,就会发光!</p>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p class="ql-block"> 丁 霞</p><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读完之后令我意犹未尽,故事讲了在旧年代贫困的黄土高原的一个一贫如洗的孙氏家族在重重关卡中不容言败,最终步步走向了复兴。作者路遥用笔将凄美的文字跃然纸上,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流连忘返的是富有善良感的少年孙少平,他用坚强的毅力考上了高中,可残酷的现实把孙少平逼上了死角,大学美梦就此破灭,可他并不退缩,当了煤矿工人,脚踏实地的干活,受到了众人的爱戴与尊敬。马克思说过:人生就像大海,只有意志力坚强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海岸。孙少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收获了沉甸甸的硕实。他的精神如同烁烁光辉,时刻指引我前进的道路。书中也有刻苦爱学的孙兰香;诚实稳重的孙少安;聪敏善良的田晓霞;多愁善感的田润叶。把你带到了黄土高原,让时间倒流,带回了旧社会,与主人公同喜同悲。</p><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读完后令人回味无穷,教育了我们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道理,希望人人都能得到文学的滋润!</p> 习惯的力量 <p class="ql-block"> 李想</p><p class="ql-block">过年期间,经朋友推荐阅读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习惯的成因,在看书的过程中想想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发现好多情况跟书中建立的模型基本相似。特此结合实际把书中我有感触的东西写下来,分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1.习惯形成的原理?这本书中的习惯形成原理就是habit loop(我译成习惯圈吧):Cue(提示)——→Routine(惯例)——→Reward(回报)。具体就是如果需要建立一个习惯,就需要这三者,即提示,惯例,还有回报,三者缺一不可。 </p><p class="ql-block"> 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刷牙习惯的形成,提示就是牙膏,然后惯例就是刷牙,回报就是口腔清新,干净的感觉。这里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回报必须要明确,最好可视化,可清晰地感觉到,不然模糊的回报是不能促成习惯圈的形成的。牙膏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广告指明的是的使用牙膏可以祛除牙菌斑,但是牙菌斑这种东西是很难衡量很难感觉到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去购买牙膏。后来,厂家往牙膏里添加了材料致使牙膏可以刷出很多泡沫,并且刷完牙以后口腔清新的效果非常明显,于是牙膏就热卖了。当人们停止刷牙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口腔粗糙,很不干净的感觉。这样一个习惯就形成了。 </p><p class="ql-block">再看另一个例子,空气清新剂。刚开始空气清新剂是为那些打猎或者家里养了许多宠物的人发明的,因为他们的身上总是会有味道。很明显这里的习惯圈是:味道——→使用空气清新剂——→好闻的味道。但人们开始发现购买清新剂的人并不是这些身上总是有难闻味道的人,反而是家庭主妇,家里有许多孩子的人。原因是什么呢? 前者不买清新剂的原因是习惯圈中的cue不明显,就是说这些味道很重的人经常很难察觉到自己身上的味道,这在现实中也很常见,长期脚臭的人可能根本不觉得自己脚臭。于是可能要等到别人提醒,这些人才会去买清新剂。而家庭主妇会购买的原因是因为她们很喜欢打扫,并且发现使用清新剂后屋子会更加干净,味道更加好。后来厂家又在清新剂里增添了许多香味添加剂,这使销量更好。因为这个做法使回报变得非常明显。起初空气清新剂只有祛除难闻的味道的功能,用完以后臭味就消失了,但是没有使空气充满别的香味的功能。你想想这样一个场面,当你打扫完后喷上清新剂,房间里的味道更好闻了,是不是会使你更愿意去打扫?或者说你打扫完后看着干净的屋子闻着明显的香味是不是使你更有成就感?就是这种可以明确感受到的香味感加强了回报的强度,使使用清新剂的习惯圈更加牢固。</p><p class="ql-block">2.怎么建立一个习惯?我们了解了习惯形成的模型,接着我们可以得到建立一个习惯的基本思路:提供明显的提示(cue),加强回报(reward),就能建立惯例(routine)。 </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养成跑步的习惯,首先可以把跑鞋或者能提醒你要去跑步的东西放在显眼的地方,然后可以加强你的回报感,比如每跑完一次步记录下来自己跑的里程数(可视化),或者跑完步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个电影什么的,总之,要用一些方法使你跑完步后有很强的成就感,回报感就可以了。 </p><p class="ql-block">我最近在背单词,到今天差不多坚持了两个月,背了大概1000个单词,平均每天20个。我有时在问自己,是什么使我能够让我坚持下来每天背单词?(首先当然是一本有趣的单词书)我看了这本书后,发现自己不知觉中使用了书里的方法,使我加强了背单词的习惯。比如我每天早晨都会看到kindle,然后每背完一次,我会把这些单词写下来,我有一个专门的小本子记录单词,我心里就会有这一种感觉,每当我往本子里抄单词的时候,就感觉本子里的单词越来越多,越来越厚,会使自己有一种成就感。这就不是无形中增加了回报感吗?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也提到了有个人背单词的方法就是,他事前通过计算,发现每背一个单词,自己就赚了20块钱,于是每天如果背20个,一天就赚了400块!以这本书的观点来看,这种做法就使自己背单词的回报感大大加强了,于是也更有动力背下去。</p><p class="ql-block">3.怎么戒掉一个习惯?好了,说完了怎么养成一个习惯,再来看如何戒掉一个习惯。 其实书中表达的意思是习惯根本不可能完全戒掉,只能换掉。就是说要戒掉一个习惯,要保持cue不变,reward不变,只是把惯例(routine)换掉,只要惯例换了,就相当于把习惯改掉了。这就要求你要充分的了解自己习惯圈中的reward是什么,也就是说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促使你去不断循环这个习惯。 </p><p class="ql-block">书中最后举了一个去咖啡馆的例子。比如你有一个每天下午都要去咖啡馆的习惯,你想把它戒掉。首先要做的就是你要识别出你的cue和reward到底是什么,cue是饥饿?无聊?还是需要找人聊天?然后你的reward是什么?饼干自身?换个风景?暂时的娱乐?和朋友交谈?这些可以通过测试找出来。 让我们来看看戒烟的例子。我们知道市面上有许多戒烟的药什么的,或者说吃糖。其实这些方式中的cue和reward并没变,只是把吸烟带来的满足感用仿真烟或者吃糖给取代了。所以要戒掉一个习惯,就要把reward找出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一直这样做?我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满足感。然后换个好一点的惯例(routine),把原来的坏routine取代就好了。 </p><p class="ql-block">至于通过cue戒掉习惯就更简单了。比如你老爱在工作中玩手机,那很简单啊,把手机放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隔离cue就可以了。这本书其实包括三个部分,个人习惯,企业习惯,社会习惯。个人感觉后两部分写的并不怎么样,有点感觉为了去符合习惯圈原理而去牵强的解释各种现象,说服力不强。最后一点就是,心理方面的书看多了,就会觉得一个现象的发生可以有很多的角度,方法去解释,而有些解释是殊途同归的,可以走向同一点的。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心理专家,一本书怎么去解释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解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比如这本书对习惯的原理的形成有没有科学依据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它的解释我有什么启发呢?启发就是下次背单词的时候把手机拿的远一点。 </p><p class="ql-block">总之,读了这本书使我更好地形成一个习惯,或者戒掉一个习惯。</p> 推荐一本好书《哈利·波特》 <p class="ql-block"> 阮博文</p><p class="ql-block">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就要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哈利·波特》J.k.罗琳(1965-),超级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该系列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屡创销售纪录,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系列在全世界已被翻译成77种语言,销量超过4亿5000万册,并被改编成八部好莱坞大片。 </p><p class="ql-block">J.K.罗琳还为慈善组织撰写了三部哈利波特系列延伸作品分别是《神奇的魁地奇球》《神奇的动物在哪里》(用于资助“喜剧救济基金会”),以及《诗翁彼豆故事集》(用于资助“荧光闪烁慈善组织”) </p><p class="ql-block">J.K.罗琳荣获了众多奖项和荣誉,其中包括表彰他对儿童文学贡献的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以及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这套书主要讲了有个少年叫汤姆里德尔(之后的伏地魔),虽然他是巫师和凡人的混血,但是他拥有极高的魔法天赋,并立志要成为最伟大的巫师,在魔法学院里他组建了自己的小帮派,这些追随者就是后来的食死徒。少年时候的他打开了密室并导致桃金娘的死亡,嫁祸海格,之后他从斯拉格霍恩教授那里打听到了“魂器”,于是他开始专研不死的禁忌魔法,毕业后他改头换面回来的时候,自称“伏地魔”,他跟手下食死徒给魔法界带来了最黑暗的十年。 </p><p class="ql-block"> 霍格沃兹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成立凤凰社来对抗伏地魔,里面有哈利的父母。伏地魔在巅峰的时候听到一个预言(其实只是预言的一部分),他会被一个小男孩干掉,他认定这个男孩指的就是只有1岁的哈利波特,首先他杀死了哈利的父母,最后他在对哈利下杀手的时候被自己的咒语反弹回来,肉体撕裂,灵魂逃走。 </p><p class="ql-block">长大后哈利波特来到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学习魔法,进入了格兰芬多(有四个学院,分别是格兰芬多,斯莱特林,赫奇帕奇,拉文克劳)学院,认识罗恩和赫敏,这时候伏地魔附身在奇洛教授身上,大魔头的计划是用魔法石制作一个肉身,然后附身上去就能复活。最后被哈利阻止。 </p><p class="ql-block"> 伏地魔虚弱待在森林里,这时候出现一本日记本,里面有伏地魔的“副本”—16岁的汤姆里德尔,汤姆把哈利引诱到密室,准备聚积能量拜托笔记本,结果又被哈利阻止,哈利把毒蛇的牙齿插进了笔记本,作为记忆存在的汤姆·里德尔就这样消失了。 </p><p class="ql-block">小天狼星从监狱里逃出来,告诉哈利,当初是小矮星出卖了他父母,可这时候摄魂怪来了,准备吸去小天狼星的灵魂,哈利和赫敏用时间转换器回到从前,哈利又施展了守护神咒,救出了被摄魂怪包围的小天狼星、赫敏和自己。 </p><p class="ql-block">哈利参加了三强争霸赛,在小矮星的暗中策划中哈利拿到冠军,但是他得到的却是坏人们安排好的门钥匙,通过这个钥匙,他和暮光之城男主角(最后死了)被带到了伏地魔面前,大魔头这时候已经准备好了其他所有复活需要的道具,除了最后一样—仇人的血,就这样伏地魔得到了哈利的血,通过一个古老的魔法,他复活了。 </p><p class="ql-block">在危难之际,哈利父母和死去的凤凰社成员的“影子”出现了,在他们的帮助下,哈利逃过一劫。 </p><p class="ql-block"> 新的学期里,哈利不断的在梦中进入伏地魔的思维,在梦中他看见遇到危险的小天狼,于是决定去解救教父,但是这一切都是伏地魔的诡计,哈利被伏地魔诱骗去偷预言球,最后小天狼星牺牲,伏地魔被邓布利多打败并逃走。 </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一年,在邓布利多的帮助下,哈利看到了汤姆里德尔的记忆,弄清了伏地魔的所作所为:他制造了七个魂器,分裂了自己的灵魂以求达到永生。 </p><p class="ql-block">于是邓布利多和哈利开始寻找魂器,只有毁掉所有七个魂器,伏地魔才会真正的死去,就在这个时候邓布利多被斯内普杀死了,霍格沃兹陷入危机。 </p><p class="ql-block">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哈利知道了邓布利多的无畏赴死和斯内普的隐情(深爱着哈利的母亲),随后和所有魔法学院的师生在霍格沃兹对抗伏地魔和食死徒的进攻,哈利消灭几乎所有魂器,但是最后一个一直在伏地魔身边—一条大蛇,哈利勇敢的面对死亡,来到伏地魔面前,魔王对哈利出了杀招,但是他杀死的却只是自己寄居在哈利身体里的灵魂。 </p><p class="ql-block">到了最后,哈利跟伏地魔大决斗,伏地魔被自己咒语反弹回来(魔杖归属的问题),惨败,死去。 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徽章 </p> 挑开岁月之帘,邂逅儒林之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儒林外史》荐读 </p><p class="ql-block"> 田红娟</p><p class="ql-block">《儒林外史》的名声很大,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我们通过《范进中举》就知道了这本名著,也知道了它的作者——吴敬梓;当了老师后,《两茎灯草》是我们经常要接触的经典课文。不过,说实话,我并没有通读过原著,寒假里,因为种种原因,我把这本五十六回的长篇讽刺名著读完了,然后,我要郑重地向大家推荐它。推荐它,首先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误会了严监生——《两茎灯草》的主角。因为《两茎灯草》,我们长期认为严监生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长期把他作为嘲弄的对象,感觉这个人物很可笑,经常把他当作吝啬鬼的典型,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反面人物。</p><p class="ql-block">然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真的了解吗?通过全文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他花钱为自己的哥哥——严贡生摆平了官司而哥哥根本不认账,甚至还嘲讽他,可见他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而是一个讲兄弟情谊的人;他为了赵姨娘,甘愿忍受她两个哥哥的搜刮,也不惜花重金诊治自己的正房太太,可见他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而是一个讲夫妻感情的人;眼看自己病体沉重,他合理分配自己的遗产,用心呵护自己和赵姨娘的儿子,可见他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而是一个讲责任的父亲。联系这些来看,严监生临死前对两茎灯草的“牵挂”,只不过是一个一生节俭的人见不得浪费的,下意识的举动,这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的财富来源于自己的勤劳奋斗,而不是巧取豪夺。从作者对他的态度来说,嘲讽他的笔墨非常少,写他更多地是为了揭露他哥哥——严贡生的丑恶嘴脸,用他来衬托他哥哥,由此看来,其实他是一个正面角色。这一个细节,让我认识到:读书一定要溯源,只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读懂一本书;语境是分析人物的最重要的要素。上升到生活层面来说,不了解实际情况,仅凭道听途说的信息就给人家扣帽子,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推荐它,还在于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图景,这个图景的中心词语只有一个——功名富贵。为了功名富贵,原本朴实善良的匡超人,甘愿混成“畜生”;为了功名富贵,牛浦郎偷得诗稿,借“诗”还魂假冒牛浦衣,欺世盗名,抛弃结发之妻,入赘豪门……不仅读书人如此,市井小民何尝不趋炎附势,有钱人家的祠堂门槛踏破了,没钱人家的祠堂就算是自己的亲人也正眼不看一下。这一现象,让我不禁深思:追求功名富贵应该就是追求上进吧?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个时代的人们其实都是在追求美好的生活,然而,如果全社会都这样,是不是越上进越危险?</p><p class="ql-block">作为名著,有很多推荐理由,不过,在我看来,以上两点最动人心。当然,你去看,肯定也能找到打动你的理由,他去看自然能找到震撼他的地方,所以我相信,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p> 做一名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惠霞</p><p class="ql-block">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拓展视野,提高修养,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读书可以丰富你的精神世界,读书可以充盈你的灵魂,读书可以让你的学习和生活有绚丽的色彩。今年寒假,我为孩子买了一本叶圣陶《稻草人》,借此机会,我有幸读一读。</p><p class="ql-block">《稻草人》这本书如一位深交已久的朋友,深深吸引了我,我一口气读完。稻草人非常尽责任。它不像牛那样懒怠,不像狗那样贪玩。稻草人总是安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它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稻草人尽职尽责,我要学习稻草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文章还写了稻草人看到渔妇带着一个小孩,她们住在船上,冬天没有被子盖,没有干净的水喝,没有足够的食物吃。稻草人看了很心疼,它想:如果我能动,我会把自己变成一条被子给她们盖,如果我能动,我会给他们煮粥,如果我能动,我给他们干净的水喝。这一幕幕场景一直感动着我,原来稻草人也有爱心。我们人人都 要学习稻草人的爱心精神,怀有一颗善良的爱心爱身边的人。我是一名教师,生活中常常与孩子打交道,教育过程中更多需要用责任心面对工作,用爱心面对所有的孩子。老师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教师的责任与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做好,让学生变得更好。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它是在于一种人格心灵的教育。教育就是用爱唤醒学生的心灵。我要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用爱心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用爱心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用爱心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与世界的美好。</p><p class="ql-block">好书亦好友,好书久看不厌,相见甚欢。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给了我许多启发和感动,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进步。读书让我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名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p> 遇见未知的自己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叶青爱 </p><p class="ql-block">《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它算是一本心理类的书。故事是从一个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 该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高薪白领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如此之不幸,没有父母的爱,失去丈夫的爱,终日面对婆婆的尖刻、冷漠,就连企盼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多年不孕),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个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找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想来,这个智慧老者只是另外一个自己的载体罢了。我们永远都难以知道自己真正该怎么活、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所以一次次我们错过了隐身于思想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总在尝试着改变些什么,可是生活会毫不保留地告诫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就唯有适应。其实,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自己消失的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就得面对,处理,放下,解决。”如果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己的勇气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生活在喧嚣匆忙世界中的我们,需要这样一股使心灵归于静谧的清流。总在想,我是否也能有机会遇见在我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全新的自己…… </p><p class="ql-block">人生其实很简单,最终追求的莫过于“真我、喜悦、和平”罢了……最欣赏本书中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心透射出来的结果。 我们有着很多很多的理想渴望去实现,但是却太多、太杂,不经意间,就悄然迷失了自己。我经历过,我迷失过,我也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的时候。或者说,我都想要,都想做,结果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渐渐地我学会了选择和放弃。我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做什么才能使自己安定、成长。现在的我明白了,遇事先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将要全力以赴的事情做好,活在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这或许就是一种提升。 </p><p class="ql-block">一本好书,需要反复品读。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人生的哲理,更引领我走过了一段人生必经的心路历程。</p> 做智慧的教师 品幸福的人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p><p class="ql-block"> 徐汇</p><p class="ql-block">从教二十几年,如今越来越感觉做一名老师肩负的重任和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所以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工作着、累着、沉重着,缺乏幸福感。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困惑,我拜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值得一读,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向我阐释了做个幸福的教师并不难。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p><p class="ql-block">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真诚做人,善待亲朋同事。 </p><p class="ql-block">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编织一张洒满阳光的人际网。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与感受必然会受影响。因此,我们无论朴素地教书,还是勇敢地教改,都须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肯定。做教育、做研究先做人,在合群中成就你自己,发展壮大你自己。做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个受人欢迎的教师,应该成为我每天的努力与一生的追求。善待同事,与同事和睦相处,只有同事间,情感交融,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下去生活,去工作!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寻几位导师。导师不只在教育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与导师保持联系,聆听他们的教诲,让教育的火炬在自己的手中传递,无疑是温情而温暖的。 </p><p class="ql-block">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态。 </p><p class="ql-block">正如教育专 家袁卫星 老师所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 </p><p class="ql-block">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享受学生 </p><p class="ql-block">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在教学中通常我们最头痛这两种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一种是怎么教也教不会的学生,面对这两种学生一定要学会宽容和耐心,原本我一直对学生很严厉,对他们所犯错误有时会忍不住重罚,自从我儿子降生之后,我发现我的儿子和所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一样,我对他说不的事他偏偏去做,我要求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听,儿子让我学会耐心和慢教育,所以现在我面对学生时,就会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培养,这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当我们肯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教育是技术,更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之音。 </p><p class="ql-block">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享受课堂 </p><p class="ql-block">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p><p class="ql-block">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学会自我调节。 </p><p class="ql-block">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忙不完,还得回家接着继续忙,比如很多老师回家还得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有时遇到班上出了点事连睡觉也不安宁,做梦都在想着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怎样开展班上的活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很多老师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龄人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憔悴和苍老。老师也是人,也得吃饭、睡觉、享受生活,老师更应该好好地活着、幸福地活着,让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这样的老师才能教出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因过度的操劳导致自己经常生病,上班时经常都面带土色,说话也有气无力的,这样的老师怎能教出乐观向上、健康美丽的学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时刻都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幸福快乐的。 </p><p class="ql-block">总之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价值。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有幸福的学生。那就让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老师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教育的幸福,坚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职业幸福,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乐园, 成为 老师幸福工作的精神乐园! </p> 我与《父与子》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利</p><p class="ql-block">《父与子》是一部世界著名的漫画集,它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连环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父与子》实际是描写父辈与子辈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批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表现得比较温和,希望能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但是却不太成功;巴威尔则固执已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狭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触。深深地被文中的激进分子巴扎罗夫的思想言论所钦佩,但又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我觉得,巴扎罗夫是精神上的强者。你看,他充满自信,生气勃勃,具有锐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尔卡狄家的仆人们和睦相处,可这并不妨碍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后迷信;他是行动的巨人,在抨击贵族泛泛空谈的同时,自己首先从小事做起;他注重自然科学研究,他的行动有价值取舍标准:“凡是我们认为有用的事情,我们就依据它行动。” 这就是巴扎罗夫,一个英雄般的人物,最终却在爱情挫折的面前止步了。作家屠格涅夫让他的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挫折后一味地消沉,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死亡。昔日那位在贵族庄园所向披靡的勇士竟无力使自己最终摆脱消极悲观的情绪,而英雄垂暮。 </p><p class="ql-block">让我在无比惋惜之中深深折服于作家构思的真实、真情和真性。任何人都逃不开感情带来的酸甜苦辣。英雄不也是人吗?他更有着炙热的儿女情长。书中让我看到了“人无完人”这一面,再刚强的人,也总会有弱点——而巴扎罗夫的弱点,就是情感。 </p><p class="ql-block">书的结局中,巴扎罗夫死了,可这又有什么关系?他所做的一切,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英雄”。巴扎罗夫身上尽管有瑕疵,但他仍以不同凡响的艺术个性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在俄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俄国“新人”形象,率先传达出平民知识分子已成为生活主角的时代信息。 </p><p class="ql-block">我觉得他们俩都是英雄,都是缔造、捕捉新时代降临的奋勇开拓者。一股源源不断的正能源已在我心中沸腾起来!虽然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的烦恼或挫折,但是它并不能泯灭人类对 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是那一幅幅精湛小巧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温暖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使得每一个喜爱漫画的孩子绝对不容错过。 </p> 逃家小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吕牡丹</p><p class="ql-block">来到实验小学的第一个节日是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好书推荐。身为二宝妈妈每天都会坚持陪伴孩子进行睡前阅读。孩子们能够健康的成长也是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最希望看到的。今日推荐的《逃家小兔》就是一部幼小儿童绘本。</p><p class="ql-block">它是由美国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文)和美国克雷门·赫德(图)主编,故事是以兔妈妈和兔宝宝的对话形式呈现给读者的。众人都知爱,有亲情的爱。爱,有朋友的爱。爱,有恋人的爱。亲爱的您,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可是,你发现自己无法去描述,无法去让对方感受你的爱!而且,你还会发现,爱,实在不容易衡量!在《逃家小兔》这部绘本世界中,亲情的爱,又是如何表达呢?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如果你来追我,”小兔子说,“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如果你变成一个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他就这么办了。“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p><p class="ql-block">《逃家小兔》,在一场幻想中,展开了欢乐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不论上天入地,不论下海登山,身后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这就是爱,小兔子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的爱他,而妈妈没有惊讶,甚至没有问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这是孩子的秘密语言,小兔子就是想知道妈妈如何的爱自己!用自己的秘密语言与妈妈开始与妈妈交流!而这位妈妈没有感觉惊奇,反而用平淡的心态去告诉孩子,你走到那里,妈妈就追到那里!爱,一个简单的方式,一个深刻的回味!当我们对孩子表达的时候,除了给孩子说“宝贝,我爱你”以外,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也无疑是一种最适合与孩子沟通爱的方式!在绘本的世界中,除了这种语言的爱之外,还有更加深刻的行动之爱!值此妇女节,我把此书推荐给所有是妈妈,愿你们爱自己独一无二的孩子,也有大爱爱所有的孩子,当然我更加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也都爱自己的妈妈也更爱学校里的妈妈。</p> 桃红李白,心暖花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荐读<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亲爱的安德烈》</span></p><p class="ql-block"> 管子娟</p><p class="ql-block">因为一段话,爱上一本书!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我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联的描述,那些独到的见解令我耳目一新,书中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令多少人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身为教师的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触动孩子的心灵,《亲爱的安德烈》中母子之间的睿智对话,触及了我的神经。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给河马刷牙》,资料是作者安德烈对他的母亲说:“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必须比不上你和爸爸……,要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而龙应台回答:“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要你用功读书,不正因我要你跟别人比,而是正因我期望你将来能拥有有选取的权利……”“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十分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取服从。难道在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国人之因此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本书不仅仅让我想到如何当母亲,而且指导我如何应对每一天在学校遇到的6-12岁左右的学生。每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是作为老师一日就得不断翻阅的书,而且是永远不会重复的书。这些书读得好不好,就看做老师的爱心、智慧及艺术了。好的老师就应是一名好的读者,龙应台告诉我们,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那么对我们来说,认识一群性格各异的6-12岁的人,我们该怎样办呢?在我看来,我们得蹲下来,而且得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掉,只有倒空我们自己,才能有空间去倾听他们的想法。有容乃大,愿我们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p>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p class="ql-block"> 周康 </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会,翻看头条新闻看到“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在大学毕业之前总有写写画画的习惯,也喜欢动不动拿起一本书感受文字的美好,可如今拿笔是一种奢侈,每天除了完成工作任务,最多拿出手机翻翻无关紧要的消息而已,正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每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周而复始,自己也渐渐地迷失方向,没有一个目标。 </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从大学毕业,为了逃避自己去找工作的压力,选择资教,当要踏上征程却因要去的地方偏僻,家人不同意而放弃,转而考取离家近的乡镇当村官,开始的沾沾自喜,到后来身边的朋友都 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新的岗位,此时的我还不以为然,殊不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所付出的努力还不够,两年的考试让自己内心煎熬,记忆犹新的事浮现眼前,一次选调生考试进入面试,自己的不重视,以为面试简单,面试前一晚却发现自己的着装有问题,此时已经来不及,只能硬着头皮去面试,还是抱着只有知识武装自己的心态,可是结果碰到的面试题竟然让自己无话可说,平常空闲时间总是玩乐,没有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以至于机会来了抓也抓不住,为此消沉了好一段时间,偶然的看到了“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这句话,仿佛当头棒喝一般,去翻看了这句话的由来。 </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孙悟空有着七十二变的本领,带着唐僧、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起闯过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西游记》这个故事里,其实从西天取到的“经”完整吗?不完整。相当一部分掉水里,还有那晒经石上,猪八戒一撕,很多字粘在石头上了。猪八戒撕坏经书,就惊呼:“师父,俺老猪又犯错了!”沙和尚是任何时候都不发表意见的。唐僧呢,很痛心,肯定要批评他。但是孙悟空他不这么看问题。大家还有印象吗?孙悟空看看天看看地,走到师父跟前跟师父讲:“师父天地本不全,经卷哪有齐全之理呀”。这个小插曲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上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你偏要追求完美,但肯定达不到完美。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西游记》这个故事,都能悟到很多人生的哲理。 </p><p class="ql-block"> 生活没有完美,都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成正果。自此我把这句话时刻记在心里,反思过后,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在沉浸了一年后,无数次的徘徊,无数次的不知道何去何从,毅然而然的在2014年选择了教师行业,抱着一颗重新再来的决心,吸取了之前的不足,这次备考让自己沉下心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了这次机会,从教七年来,面对工作的挑战,面对家长的责备,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可当看到这句话,就算困难再多,我让自己都要学会微笑面对,没有什么事情自己不能逾越,只有不断地历练自己,让自己内心充足,有过硬的本领,学会七十二变,也许所有的一切磨难都是浮云,唯有不断前进。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人生的一部经,都是西天取经的行者,都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得成正果。所以我想送给所有人一句话,也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座右铭: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p> 美丽的《草房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程娟</p><p class="ql-block">那的确是一些美丽的草房子。一块平地,四周环水,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有规则,又似乎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在房子的前后或之间,点缀的或是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在乡村纯净的天空下,透着一派古朴,当太阳凌空而照时,又显出一派华贵来。这些美丽的草房子,就是作家曹文轩的代表作《草房子》里的油麻地小学。</p><p class="ql-block">《草房子》是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六年小学生活为线索,展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学生的生活,勾画出了一个美丽的乡村世界。座座草房,每天都在上演新故事,感人心魄,让人欢笑;座座草屋,装着殷殷情爱,催人泪下,感人至深。闭上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蹦到了眼前,奇特的场景历历在目。秃得很地道的陆鹤,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点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匀称,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样亮;高高的蒋一轮老师,高得不蠢的,高得匀称;美丽的白雀姑娘,往那儿一站,像棵临风飘动着嫩叶的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依然耐看。你看,那夏日荷塘,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你听,蒋一轮的笛声一往情深,如泣如诉,有时还会像一堆将要燃尽的火,慢慢矮下去,温幼菊老师唱歌,声音柔和而又悠远,既含有一份伤感,又含有一份让人心灵颤抖的骨气与韧性,还有那令人向往的鸽哨……你想,煎药的红泥小炉,样子那么小巧,黑色的瓦罐,造型土气,但似乎又十分讲究,粗朴的身子,配了一只弯曲得很优雅的壶嘴和一个别致的壶把,炭烧得很旺,一粒粒炭球,像一枚枚蛋黄一样鲜艳,炉壁似乎被烧得快要融化成金色的流动的泥糊了。药开了,蒸汽一缕一缕地升腾到空中,然后淡化在整个小屋里,使小屋里洋溢着一种让人头脑清醒的药香。那是多么有意思啊。</p><p class="ql-block"> 读着《草房子》,我常常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在这“草房子”里,一个孩子的名字最响亮——桑桑。他是校长的儿子,一开始,他贪玩调皮,他会用家里的橱柜给鸽子做窝,心里还觉得自己很高尚,因为为鸽子做了一件好事;他会用家里的蚊帐做渔网捞鱼,别人提醒他要挨打了,他还是很沉浸在打渔的快乐和冲动里;会和同学在泥塘里打架,打得满身是泥,只看得见一双乌溜溜转动的眼睛……后来,同学纸月来了,他开始为自己的一双满是污秽的手感到难为情了,桑桑开始转变了,开始长大了。为了做个干净的孩子,在深秋的水码头洗澡,冻得一激灵一激灵的,为了取暖,他不住地跳,还颤巍巍地唱着童谣。然后坐在裁缝家的门槛上,等还没有做好的白褂子,直到天黑,才穿着新衣服回家……看着《草房子》好想和桑桑成为同学,成为朋友,和他一起玩耍,和他一起长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乔是校长,为了油麻地小学,为了他的荣誉,忘我的工作,甚至会忘记儿子桑桑。他不仅是校长,会说戏,常常要导演戏。他的导演不入流,但却很有情趣。他不会去自己做动作,然后让人学着做。因为他的动作总不能做到位,他嘴里对人说:“瞧着我,右手这么高高地举起来。”但实际上他的右手却并未高高地举起来,倒象被鹰击断了的鸡翅膀那么聋拉着。人家依样画葫芦,照他的样做了,他就生气。一路看下去,每个人物形象都很生动,每个场面都真实,吸引着我,感动着我。欣喜地读着草房子,又常常忍不住热泪盈眶。如果说草房子里的桑桑,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草房子里的陆鹤却饱尝了生活的苦涩和艰辛,因为秃,所以被嘲笑,因为秃,甘愿忍受七七四十九天生姜擦头皮的痛苦,因为秃,不想上学,他想反抗,他有意捣乱,想赢得尊重,可屡屡失败。最后,在一次演出中,他经过苦练,他把一个秃子连长演绝了,赢得了掌声一片,陆鹤用嘴咬着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成了嚎啕大哭,全班同学都哭了,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泪光里,我知道实力和汗水,才能证明自己。最感动我的是秦大奶奶,她固执地住在学校的西北角,学校和地方花了十年时间,甚至用武力,也没有把她逐出这块土地,她用她自己的方式与学校对抗。可是有谁知道她善良的内心啊,孩子们甜甜地叫一句“奶奶”就融化了她内心深处的坚冰,她谅解了别人,理解了大家,用真诚的爱看护着草房子里的一切,最后还主动离开草房子。为了救一个失水的孩子,她是拼了命的,孩子得救了,她却九死一生。最终为了保护学校的一只南瓜,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还能说什么?我只能说,真情才能打动人心。读着《草房子》,我完全被桑桑的生活迷住了,被油麻地上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所吸引。</p><p class="ql-block">《草房子》是曹文轩献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草房子》是一首诗、一首歌,美得像一场梦,《草房子》是一条金色的小舟,载着童年的美好,在记忆的溪流中飘呀飘,飘向那希望与成熟的彼岸。这是一本既适合孩子读,也适合成年人读的好书。</p> 把平凡的日子过精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贾海庆</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p><p class="ql-block">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收获,有机会向大家推荐我读过的名著佳作,非常高兴!我向大家推荐的是我家乡的著名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也许是家乡名家的大作吧,也许是那渗透到字里行间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熟悉吧,一接触到《平凡的世界》我就舍不得放手了。总记得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的情形,那是1995年我读初三的时候,在那紧张的备考时节,我还是花了一个多星期看完她……去年寒假,运行华盖的我又静下心来通读《平凡的世界》,这次花的时间有点长,感触更多一些,体会也更深一些。 </p><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透露的是一种坚持。孙少安作为一名生产队队长,心中的坚持是让社员吃饱饭,穿暖衣。受制于当时政策的限制,他努力一次,被打击一次,他尝试一次,被批判一次。他也感受到无助,也经历过绝望。可他在困境中,从未放弃内心的坚持,终于,他等到了,等到了带领大家走向光明之路的机会。大家吃饱穿暖了,他又建砖窑,开砖厂,一心想带领大家走向富裕,他经历过失败,经历过破产,可他依然像之前一样,从未放弃,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p><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展现的是一种不甘与奋进。少平高中毕业,家里费尽心思给他安排在队里当会计,端着铁饭碗拿工分,他没有接受,他不想白白浪费了自己倔强又坚强的青春,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哥哥让他一起经营砖厂,他不干,他不甘心一辈子窝在这山沟沟里,他心有所属,他的心在远方,我想做那个“坐在火车里的人”,即便从一个桥头揽工汉做起,亦或地底下的掏煤工人,对他来说都是新的世界,都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他的前方也不止于此。整本书以时间为轴,以普通民众的生活日常为线索,描写人们真正的喜怒哀乐,有欢笑,有悲伤,有惊喜,也有哭泣。没有大是大非,却让我一会为少平的悲惨遭遇而流泪,一会又因少安的成功破涕而笑。我的心随主人公的命运而跌宕起伏,忽而平静,忽而高涨。掩卷深思,内心不能平寂;闭目冥想,感叹世事沧桑。是啊!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平淡淡的世界,有喜有悲,有得有失。</p><p class="ql-block">这个寒假,这部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愿意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续写那些平凡的真情,我愿意在《平凡的世界》已成为回忆的今天,延续平凡的时代,平凡的人们,平凡的感情,平凡的一生!接受生活中的无奈,享受生活中的惊喜,笑对生活中的挫折,迎接生活中的美好。不管面对什么,遭遇什么,坚持自己的内心,以积极的心态来继续生活,让平凡的日子不平凡,把平凡的生活过精彩。这,就是我的感悟也是我把这部书推荐给大家的理由。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女神节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