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低调且精彩的行程【东山不老岛】摄影采风纪实

杰森

在中国影像网上海站旅游与摄影俱乐部的,众多摄影采风线路中。有这样一条小众而又不怎么被大家知道的新线路。那就是:<font color="#167efb">【东山不老岛】海上仙子国-浙江野人洞、伍山石窟三日摄影采风活动。</font><div>  就这样2021年3月1日采风团的49位老师们,早早地准时在约定地点集合,开启了三日的浙江不老岛的摄影采风行程。</div><div> </div> <h5>全体参加活动人员的合影留念照片</h5> 今年由于特殊原因,外出旅游活动还没有正式拉开大幕。这也可以说是影像网今年的第一个外出团队。但春天的脚步还是到来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光普照的大地,悠悠的小草,一片鲜艳艳的红花绽放,树上的枝头已发芽,春天到处能闻到花的香味。全体参加活动的老师们也已经感觉到了春天的到来,新朋老友好久不见分外兴奋与开心,一路上有说有笑的,手机里还时常传来最时尚的流行歌曲。<br>  <div>  从上海出发到达浙江台州的蛇蟠岛,大约经过了4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家中午就餐后只做了短暂的休息,一起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一个景点:蛇蟠岛野人洞景区。</div> <h5>野人洞景区大门</h5> <b>  蛇蟠岛</b>,乍听其名,不知其里,以为岛上盘踞众多蛇类而名,有些恐怖。其实不然,蛇蟠岛因环海独立,鸟瞰全岛,状如蛇蟠龙蛰,遂有其名。在蛇蟠岛景区入口广场扑面而来的洞窟群,即是野人古洞,洞口正对广场,面临蛇蟠洋。游人远道而来,触目所见,乃是“洞锁三天”的野人洞,洞外水景曲桥,竖进旁出,支洞横生,幽深隐蔽,有的峭壁青藤,薜萝倒挂,野树山花,装点古洞。洞外有一条瀑布,却是奇景好看。瀑布之水,从山顶洞口流出,从不同角度望过去,景观各有不同,洞外审美,瀑布由高处飞流而下,仿佛银河直落。<br>  <div> 野人洞因亭旁才子包定的诗“野人家住神蛇顶,石骨撑空芒射日”而得名,诗中的野人是指居住在石壁撑空的洞穴中山村野人,古朴岛民,俗称野人。野人洞是古人采石成洞遗迹,也是古朴岛人他们当年的栖身之所。</div> <h5>队员老师们在门口打卡留念</h5> <h5>拍照留住瀑布与石洞的景</h5> 西首的洞天石府,告诉游人这些壮美无比的“野人古洞”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先民千百年来就是这样使用一锤一凿的简单工具,凭着血肉之躯,胼手砥足于长崖峭壁,幽深石宕,就这样千锤万凿,世世代代,采石不止,掘山不止,他们开采这古代建筑材料中不可缺少的石材,他们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想一想吧,从前我们的城市,乡村走过的石板街道,我们居住的老房子屋基、门楣和庭院,以至城墙、桥梁、牌坊、河岸、阳宅、阴宅等,所有旧时的建筑物和器物,却少不了石材,在水泥和钢筋混凝土时代出现之前,石头就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它的需求是不少于砖头和木头!大量的石材产自深山,那些临近城市、河道、运输便捷的优质采石场,最早被开发利用。靠近大陆的蛇蟠岛,海运四通八达;赭红色的蛇磐石,质地坚韧,易于雕琢,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物。大规模的蛇蟠岛采石,历宋、元、明、清,成为本岛的传统产业。千百年来,从蛇蟠岛开采搬运出去的石块、石板、石材,到底有多少?谁也无法计算、统计,然而蛇蟠岛上遗传至今的古人采石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洞窟群,有1300多处。<div>  这些大气磅礴的巨作,正是我们先民用生命雕凿的!早在五百年前的明代,诗人张岱面对前人的采石遗景不胜赞叹道:“谁云鬼斧神镂,竟是残山剩水!”</div> 野人洞里曾经真的是有人居住过的,如今还保留有客厅,厨房,卧室的家具痕迹等,让人不禁对野人曾经的生活浮想联翩。除此之外,<font color="#167efb">精美的石窗,盛夏时节充满生机的爬山虎也是野人洞独特的一道风景线。</font> 洞室中陈列着古人日常使用的石磨、石臼、石槽、石桌、石凳等,仿佛天然石室,展现一种悠久的洞居文化和石器文化,古往今来,给人以强烈的时空之感。<br>  野人洞十景为:<font color="#b06fbb"><b>图腾(在景区瀑布前)、石蹍、运石场景、石窗走廊、古云梯、采石场景、古洞人家、天下第一石窗、凝固之美、滴水岩洞。</b></font>人在洞中走,可以细细观察的还是有很多,野人洞充满诱惑和神秘感。<br>  在蛇蟠岛山有着深远的穴居文化,不过,最后一批穴居人已于2006年搬离了山洞。在他们走后,景区还保留了部分当时人们居住的场景。 <h5>洞中石窗精美各种图案漂亮。</h5> <h5>石洞在灯光的映衬下,有种穿越与梦幻感!</h5> <div>  野人洞中除了大名鼎鼎的穴居文化,还有石窗的鼻祖三门石窗,三门石窗图形多样,种类繁多,寓意丰富,招财进宝的铜钱纹,文人墨客喜好的花草纹,纪念人物的人物纹等等皆有其特定的意味。民间生产民间兴盛的石窗带着人间的烟火气保留到现在,观赏过去,历史的厚重感涌上心头。<br></div> “谁言鬼斧神镂,竟是残山剩水!”千年斧凿后的野人洞,向人展示出山野穴居与众不同的历史岁月。 <div><br></div> 夜幕降临,晚霞已至。团队全体老师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回到位于定塘镇中站村的望海农庄。可是队员们的兴奋的劲头丝毫没有减退的意思,于是会跳舞的老师们组织起来排成队形来上一段,这样觉得才过瘾。还有的喜欢唱歌的当然霸占了点歌机了。一曲又曲地高歌起流行时尚等歌曲,还有的喜欢下棋的,对弈的不可开交。<div> </div> 晚餐我们在山庄里品尝象山海鲜,这可是许多老师们的最爱了,丰富又新鲜。同行的老师是这样形容这里的海鲜。我想定一个小目标,吃1000斤海鲜。 <font color="#167efb">第二天早餐后</font>,全体人员一起前往【伍山石窟】。伍山石窟的由来是松岙山、道士岩、不周山、聪明山、石兰山五座山组成。<div> </div><div> 石窟历经宋、元、明、清多个时代古代工匠的采石作业,一个个气势雄伟、形状奇特的洞窟就此形成了,风与鸟兽又将种子通过竖井口子带入洞,经过雨露的滋润,形成了洞窟内野生藤萝援壁凌空、风姿各异的奇异景观。伍山海滨石窟因其大面积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代采石风貌,加之藤树原始和海洋风情,不同于其它采石遗景,为国内罕见,为当代人考察古代采石作业的原理和遗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div> “山中瑶草今人识,洞里桃花更盛开”,寥寥几句短诗就勾勒出伍山石窟独具一格的风貌。这座被誉为“江南最奇美的石文化风情园”,可以说是大自然与古代工匠共同创造的艺术结晶。 <div>  浏览过这座美丽的石窟,对于这次采风的全体老师可以说是一次意外的旅行经历。都说没有想到在江南沿海边小镇附近会有如此惊艳的景区。</div><div><br></div><div> 伍山石窟景区最诱人之处是石窟园林景观, 堪称“海湾洞天”。历经800余年的人工采石到废弃,洞口荒草荆棘丛生,洞中扑朔迷离多变。已经发现的,大约30余个洞窟群,800多个形态各异的洞窟。有的形如巨钟,顶如覆锅,四壁如桶;有的形如古代军旅幕帐,长崖峭壁,雄伟惊险;有的如巨大方井,自地面或洞中垂直而下;高度(深度)数10米至100余米,底部直径10米到30米不等。多数洞体自山顶而下,深入山体。有的洞中开凿隧道,平洞出山。洞窟的组合形式,有孤洞,有双洞,有多洞相通的群洞。上下相叠,左右相通,洞洞相连,洞洞生奇,曲折回环,幽深莫测。穿岩透空如天窗,削壁横切似长廊,高下层叠成楼阁。有的洞窟积水成潭,深不可测,一泓碧水,晶莹如玉;有的洞壁渗水织彩,天然壁画,色彩斑斓,奇妙无比。还有许多雕琢精美的动物石刻,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与石窟山体浑然一休,真是美轮美奂。<br></div> <h5>人在石窟中行,似在画中游。 </h5> 顺着小路往山上走,绿树掩映间,一座小房子出现在眼前,那便是“狐居”。踏进房内,便见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以及她怀中的小狐狸。那画作栩栩如生,仿佛顷刻间那女子就会从画中飞出来。听说电影<font color="#ed2308"><b>天龙八部</b></font>的剧组在此也踩过点,你能找到里面的某个场景似曾相识。<br> 还沉浸在“狐居”的美中不可自拔时,就到了聪明亭。随行的老师们都笑着非要到凉亭中小憩并留影,期望在亭下休息过的老师们以后永远不会老年痴呆。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山顶。虽不能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但石窟周围风景的绝妙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午时的阳光渐渐扶正,一抹阳光投射到石窟的一面崖壁上。而此时,春风拂面,我静默在山间,痴痴地望着这座风光旖旎的“风情园”。那几句简短的诗句伴着初春的凉意,缓缓飘进了我的心尖,久久不能散去。就这样依依不舍得结束了伍山石窟景区的行程。</p> 团队的老师们带着兴奋,吃过午饭后匆匆赶往下一个行程中的景点宁海许家山石村。<div>  </div><div> 这个地方以前并不是很了解,然后查了一下资料:许家山村属于茶院乡许民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平均海拔约200米。全村有277户,总人口720人,村内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常住在村人口为220人左右。该村区域面积4718亩,山林面积3008亩。许家山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时期,是宁波市区内现有建筑群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东沿海山地石屋建筑群落的典范。许家山在清代还是象山通往宁海县府的主要官道。许家山不仅保存着完整的石屋古村,同时还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牛耕田、制番薯粉、坐番薯烧酒、捣年糕、做竹编等。</div><div> 许家山曾是陈逸飞导演的遗作<font color="#ed2308"><b>《理发师》</b></font>的场景——“新四军营地”拍摄地。由于许家山这样的石头村非常特殊,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建筑、摄影、绘画等专业人员及业余爱好者来村观光、研究、摄影、绘画等。<br></div> 我曾经记得有一种精神,叫做石头精神,许家山石头村永远存在的小小村庄,古老而历史悠久,长久的回忆沉淀着,述说着石头文化的变迁。在村子中还有一个,许多家山石头博物馆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石头,正是一部石头的百科大全。让我们对石头精神,石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结束了今天一天的行程,大家回到了我们这次的住处石塘镇的中站村休息。<div>  </div><div> <font color="#167efb">第三天的清晨</font>, 这注定又是一个明媚清晨,虽然阳光还没有完全到达,天蒙蒙亮就这样早早地就起来了。前二天光顾着看景点,没有好好看看这个小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再不看一下,离开也许会后悔吧,于是我决定附近散散步步,先是绕着门前的大池塘走上一圈。听说夏日里会有荷花,我想花开时一定会很好看。</div><div> 再往前信步由缰,见花拍花,见草拍草。中站村,这几年他们的村领导很给力,建桥铺路拓河道鼓励村民开客栈办农家乐,村容村貌大改周边环境整洁又漂亮。</div> <div>  不知不觉得走到了一条红庙街,可以说是一条有特色的街道,也是象山首条非遗街区。首先红庙街要有红庙,当然有,这里每逢初一十五,菩萨生日或者过年,这里的红庙总香火不断,迎接信徒无数。</div><div> </div> 现在正是早餐时间,在红庙街上也少不了早餐店。可以说这条街景的人与店,就能反映出当地生活场景的最真实的景象。 在红庙街上最醒目的除了庙,那就是耶稣教堂了。一个是本土的神,一个是西洋来的至尊,能在此处和平相处不互掐,可见这片土地还是很神奇的,他兼容并包,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就这样逛了一大圈,我也应该回到自己的行程了。早餐后,挥别山庄,我们也将踏上回程。不过先要前往隐匿着的象山的城市绿肺--【东谷湖】,有更美的景色等待着我们去看,去感受从静谧中来,到清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