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依之地》观后点滴

澳洲摄影伊甸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依之地》的描绘、塑造、拍摄都很好,通过在路上的人物,讲出他们各自的故事,折射出广阔的社会背景。作者专注于找出符合其特定主题的人物和故事。他们中有失爱的、孤独的,离异、患绝症、失业遭遣散的和经济拮据的,他们全是单身、孑孓独行。我到澳洲内地出游三个月,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结伴出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拍摄上专找光线暗淡的早晚、厚云,拍摄房车内景时只露半扇窗户,夜晚里只亮一支微弱的桌灯。画面上完全没有晴天的蓝天白云,即使有光线也只摄取大片的阴影部分,再使用灰镜将亮度降低。大量采用愁容满面的单人独行镜头,甚至路边的北美野牛也是落单的。</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部作者主观色彩极浓的片子,而画面场景却非常真实确凿,影片中见不到“演员”,只有生活中的“真实人”。这就是作品的艺术性所在。读到介绍说,除了主要演员弗朗西丝·麦克多蒙德和大卫·斯特拉瑟恩之外,电影中大部分人物的扮演者就是实际上的当今游牧民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后说:“献给不得不上路的人”。说的是因失亲而伤感的人吗?她的房子就在恩派尔的边上,空置着。说的是患上绝症的人吗?她只是一天也不想呆在医院里。说的是身边有人工作一辈子,退休后10天就病故的人吗?她只是想给自己多留点出游消遣的时间,一刻也不想耽误而已。上路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希望所在。也有一些觉得每月550美元养老补贴不够使用,愿意边走边找季节工作赚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西方人说生活得简单、朴素,我们可能会理解为拮据。当他们说我住在镇的边上,一眼看出去荒野、荒野直至山脚,是欣赏得意,而我们可能会理解成悲凉。还有诸如,孤独:清静/苦闷;云游:自由/奔波;无房:从不负债/贫穷;储蓄:拮据一生/老有所养;体力活:又简单又报酬高/太累太辛苦;原来是做人事工作、当教师,现在工厂打工:落魄/更省心放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中几位平民上到豪华房车参观时,显得惊讶羡慕,完全是编剧者的臆想。她们打出生就见识过这些,拥不拥有全在于选择和爱好。到了退休年龄的,90—95%都有自己的住房,而住房的价格比豪华房车更贵。还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私有制社会延续了绵绵数千年,每个人都学会了心安理得,每个阶层的人都悠哉悠哉于自己的经济状态中,并且十分的满足。更不用说很大一部分华人家庭都还有供出租的房子,只是不太热衷在路上。</p><p class="ql-block">(大&nbsp;荒&nbsp;6/3/20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