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

魅力中华

<p class="ql-block">明年是爸爸妈妈的“金婚”。看过电视剧《金婚》,讲述工人佟志和老师文丽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她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饱尝生活的酸甜苦辣,真实演绎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后来又看了《父母爱情》,被其中特别真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真挚的感情所吸引感动。那时候爸妈还“年轻”,我就想等爸妈金婚的时候也得纪念一下,纪念他们普通又艰难的生活,纪念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渡过重重难关,不断改善着生活,养育着我们姐弟四人,让我们都上学、有工作、成了家。爸爸妈妈在一起相扶相持,相濡以沫,共同支撑,给我们一个温馨幸福的家。等不及到明年,我就想写点文字记录一下爸爸妈妈的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 (一)机缘</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结婚于 1972年,那个经历了动乱、物资匮乏、农民生活揭不开锅的年代。妈妈出嫁时家里有三个妹妹两个弟弟,从小就饱受生活苦难的她,深深地知道一个家里多张嘴吃饭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所以年轻时的妈妈心里就暗下决心:结婚一定找个人少的人家,没有太多的人吃饭,生活就没太多的负担。也许是天意,是机缘巧合,有人到姥爷家提亲,说的爸爸,正好就是家里他兄弟一人,有一个姐姐已经出嫁 。妈妈欣然同意了,姥爷去打听了几个人,都对爸爸赞不绝口,说奶奶也是极勤劳、善良的人,于是有媒人牵线,爸爸妈妈算是开始交往了。爸爸、妈妈家都是本本分分、老实巴交的普通人家。老一辈人都说理说面,在村里有极好的口碑。所以妈妈和爸爸只是见过几次面,交往了一段时间就定下结婚的日子。没有漂亮的婚车,没有装修的新房,没有过多的嫁妆,妈妈和当时好多同龄人一样,特别朴素地结婚,开始了新的生活。我想那时候的婚姻没有浪漫只有现实。</p> <p class="ql-block"> (二) 共同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当时还是在生产队里,妈妈每天和奶奶一起下地干活挣工分,爸爸去上班。那个年代虽然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土地贫瘠,工具落后,“吃大锅饭”,所以一年下来也分不了多少粮食,普通人家的生活还是很拮据,需算计着才能填饱肚子。后来有了我们姐弟四个,弟弟出生那一年正好赶上队里分地,爸爸妈妈喜出望外,觉得生活有了奔头、有了盼头。分地以后,妈妈真正的辛苦的日子开始了:我们几个小,奶奶要在家看着我们,并做家务;爸爸每天去上班。妈妈是家里唯一的长时间的劳动力。也就是那时候妈妈练就了一身的种地本领,别说普通的农活:锄地、提苗、栽种、收割,就是男劳力能干的犁地、耙地、套车拉拽,妈妈也干得游刃有余。是没有办法,是妈妈要强,是妈妈能干,是为生活拼搏的精神鼓舞着她。温顺耐劳的老黄牛好像也深知妈妈的不易,从不给妈妈使性子,踏踏实实地听着妈妈的指令,顺从地劳作着。这让其他几个牛的“用户”(当时是几家人合伙喂养)好生羡慕,因为他们总是大喊大叫,牛也就不听从他们的使唤。爸爸是家里唯一的男劳力,爸爸总是加班加点的干活,帮衬着妈妈。</p><p class="ql-block"> 一年当中最忙最累的时候是“过麦”“过秋”。这时候学校是放假的,于是我们几个就跟了爸爸妈妈,一起去割麦子,拉麦子,打麦子。那时候生产工具落后,好多工具还是原始的农具。过麦要好长时间,还要跟太阳公公抢时间,如若哪天它不高兴了,来一场雨,地里刚成熟的麦子就会遭殃。所以一到这时,爸爸妈妈就会在地里劳作的时间更长,好多时候都是不回家吃饭,由我和姐姐或者是奶奶给他们送饭。妈妈总是说地离得这么远,来回走耽误半晌的活了,所以我们总会适时地收割麦子,打麦子,什么时候打完场,把麦子装进袋子里拉回家,入了囤,才算松一口气。奶奶常说“争秋夺麦”,是和老天爷在抢。</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最艰难的时候是盖房的那几年。我们几个一天天长大,低矮窄小的小土房早已住不开了,爸妈盘算着在村外宽敞的地方建新房。先向村里申请了宅基地,当时那里还是一片大坑,于是爸妈每当农闲的时候就套了牛车去别处拉土,来垫地基。小小的木板车,两把铁锨,一头黄牛,就是依靠这些简陋的工具,爸妈一锨一锨地撅土,扔在车上,再一下一下铲下来,填入坑中。这样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时日,终于垫起了能盖房子的地基。现在想想用那样的工具做这样的大事,真是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了。</p> <p class="ql-block">垫起了地基,才是盖房的第一步,为了省钱,爸妈又决定自己烧盖房用的砖。这又是一项大工程,得找人脱坯子不说,还得在自家地里挖窑坑来烧窑。爸爸妈妈又是一通没白天没黑夜的忙乎,托人、找人、请人,时常的爸爸会邀请别处有技术的人来帮忙,人家不要钱,就在家里请人家吃顿饭。由于平日里和乡邻们关系处的不错,经常接济帮助他们,所以脱坯、装窑、出窑的时候有好多乡里乡亲来帮忙,觉得那时候的乡亲很有人情味,没有太多门路挣钱也不忙着挣钱。不用喊不用叫,一个胡同里的,或者地邻,知道了这几天忙都自发的过来帮忙。好像谁家有个大事儿就是所有人的事儿。一窑砖不够,接着又烧了一窑。有了砖,爸爸又去四处买木材:打门窗和上房顶,买盖房子需要的各种物资。现在想想都佩服爸爸,当时三十几岁的他,为了盖房子操了多少心、动了多少脑子,卖了多少力气,盖房每个步骤他都得做到心中有数。算好用多少料,花多少钱。那时候妈妈就负责每日的饭菜(那时候盖房包给盖房组,除了工钱中午管一顿饭),每天早早的吃了饭就开始准备,择菜洗菜。几十个人的饭菜,就她和奶奶俩人张罗。</p><p class="ql-block">忘不了新房落成的那一天,妈妈领着我们几个在宽敞的屋里走来走去,我们几个欢呼雀跃,激动的蹦蹦跳跳。盼着早日搬新家住新房,爸爸找了村里最好的木匠打了一套实木家具。等屋子干透了,我们就挑了个“黄道吉日”搬进了新家。这样,爸爸妈妈凭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十几年的汗水,十几年的共同努力换来了我们住房条件的改善。</p> <p class="ql-block"> (三)共同的责任</p><p class="ql-block">爸妈养育我们姐弟四个,爸妈的思想先进,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们认识到: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从小我们就得到: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的教育。爸妈爱我们,不愿意我们再过她们这样的苦日子,所以爸妈一直支持、要求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几个也就认直了这个理儿。所以即使生活不富裕,即使都穿着补丁的衣服,我们谁也没有放弃过上学。爸爸妈妈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孩子愿上学,再苦再累也供。后来爸爸的工资有了提高,家里每年种十几亩的棉花,日子过得不那么苦了,但爸爸妈妈依旧很节俭,没有什么大事儿从来不给自己添置新衣服,他俩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为了攒钱让我们上学,爸妈宁愿自己苦着累着。</p><p class="ql-block">爸妈都是脾气比较温和的人,虽然不是出身书香门第,但他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夫妻之间也没吵过架、骂过人。她俩在家里相敬如宾,言传身教给了我们很好的家庭教育。记得一次大姐不小心打碎了盛鸡蛋的罐子,吓得愣在那里,大气儿不敢喘,妈妈听到了,过来安慰姐姐:没事儿,坏了再买一个。事后听到妈妈和爸爸聊天,说孩子打坏了东西本来就害怕,再批评她,她就更害怕了,并且她不是故意的。爸爸体谅妈妈干活的辛苦,妈妈知道爸爸工作的不易,在这样温馨有爱的家庭中,我们几个也生就了“笨嘴舌”—谁也不会骂人,不会说一句脏话、粗话。印象里爸爸都没有大声和我说过话,都是轻言轻语的,柔和、亲切。爸爸妈妈明确他们的责任:把这四个孩子教育成人。</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我和大姐是中专毕业,二姐和弟弟是大学毕业。待我们都毕了业有了工作,爸爸妈妈才松了一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轻松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共同的孝心</p><p class="ql-block">爸妈对奶奶极其孝顺,奶奶在世时,每天早起,爸爸看到奶奶走出屋,都要问候一下:娘,起来啦!就是中午休息也会问候。有一次恰巧被一个串门的邻居看到,人家大加赞赏,羡慕的不行,说你儿子这么好啊!我家儿子一天天的不喊我一声“娘”。奶奶那年腰间盘突出,爸爸四处打听、寻医,后来知道在大营的一个医生专治此病,但是人家来不了,得天天去接。爸爸就和妈妈商量买了辆摩托车,爸爸天天去二十几里的大营去接大夫,给奶奶按摩完了再送人家回去。一个月的时间从没间断过,大夫也被爸爸的孝心感动了,坚决不要治疗的费用。妈妈的孝心更是佳话,和奶奶几十年的婆媳相处,没让奶奶生过气,没和奶奶拌过嘴,这也是妈妈爱爸爸的体现,因为妈妈和我说过,如果和奶奶闹矛盾了,会让爸爸夹在中间很为难,所以即使俩人之间有什么小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妈妈也会悄悄让步。就这样,我们这个大家庭,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在爸妈的共同经营下,一直很和谐、美满。</p> <p class="ql-block"> (五)共同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弟弟毕业后定居山东济宁,弟媳快要生孩子的时候,俩人就高兴地去济宁等待了。大侄子的出生是我们家的大喜事,对爸妈来说盼来大孙子更是喜出望外,俩人尽心尽力地帮着弟弟带孩子,看着孩子的每一点成长。侄子也很懂事儿,因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和爸妈很亲,很联系(口语,喜欢的意思),完全把爷爷奶奶当做家中一员,一天都不能分开。侄子大些,国家放开了二胎,弟弟响应政策,又生了个女儿,真正凑成了一个“好”。爸妈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心里乐开了花。年龄越大越喜欢孩子,更何况是又特别称心呢。虽然他俩因为孩子又被困在家里,但儿孙绕膝的这种天伦之乐是多么让他们高兴呢!如今小侄女也上幼儿园了,爸妈轻松多了。每到晚上,弟弟弟媳孩子们都在家里,听着弟媳讲外面的故事,小侄女唱儿歌,侄子玩游戏,爸妈就感觉好像是我们几个小时候围在身边,所有的疲劳都消除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辛劳一生,到现在还在劳作着,他们之间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甜蜜的誓言,没有现代人的浪漫,甚至我敢说,到现在爸爸妈妈都没有互相说过一句“我爱你”。但是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对对方的爱,坚守着他们共同的爱的誓言,他们共同用双手捧起希望,给我们几个插上翅膀。爸爸妈妈互敬互爱,对生活的极度热爱、对家庭的极度负责任,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爸爸妈妈不是伟人,也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我们几个心里爸爸妈妈永远是我们最尊重、最敬仰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