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漫谈

黑与白(lfg)

<p class="ql-block">图文/黑与白</p> <p class="ql-block">【题记】临帖不一定成为名家,但名家一定从临帖开始。书临千家自成体,无意成家自出新,古往今来,概莫能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要谈临帖,首先得搞清楚为什么“临帖”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对于初学者,其目的不外乎想把字写得好看一点。因为过去,时兴这样一句话:字是人的门面啊!对于已经步入书法门槛的人来说,临帖是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成家”了、就不临帖了!试看:当下有的知名书法家,成名后抑或忙于各种应酬、抑或用心于这样那样的“包装”、抑或沾沾自喜:古有王羲之、今有本某人!等等,其作品反而没成名以前写得好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临帖是酷爱书法的人一辈子的事!历史上的“退笔成冢”、“集古字”早给后来的人们确立了榜样!</p> <p class="ql-block">至于说临帖是为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丰富业余生活,那是有文化的有闲人的余事!</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选帖。</p><p class="ql-block">答案不一而足,没有定论。十个人,肯定有八种说法。有的说临颜好、有的说临欧好、有的说临赵好,还有主张不临帖的,谓之“书写性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观点:一是考虑自己喜欢的。选帖,就像找对象!喜欢了,才有进一步接触的可能。有了喜欢这个前提,进一步接触,才能“激情满怀”!二是选择工稳一路的。比如篆、隶、楷,甚至魏碑也可以考虑。为什么呢?因为初学书法先得“立骨”。工稳一路的,平易近人、易于掌握啊!</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问题:怎么临。</p><p class="ql-block">先说“对临”、我谓之“实临”。这是一种高度模仿、精准还原的方法。帖选好后,不要急着马上动手,要先动眼:仔细看看帖前前后后的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要知道帖的作者的生平事迹和艺术风格,以及师承渊源。譬如颜体,平原一生,心系庙堂,满门忠烈,人臣典范,千秋楷模!当知道这些的时候,敬意之情,便油然而生!进而也就理解了,颜体有“庙堂之气”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当然了,了解作者生平、艺术风格、师承渊源、历代名家对其的评价、甚至作者所处的时代风格,那是贯穿始终的、是习书人一辈子的事!书法是文化,是习出来的、养出来的,不是练(死练)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好了!现在可以“动手”了!</p><p class="ql-block">先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字的大小,最好和原帖一样大,因为这样,才能理解原创者挥运之时的各种状态!或者稍大一点也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动手”的时候,切忌看一画、写一画!比如临上图的“訓”字。</p> <p class="ql-block">它属于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在格子里各占多少,左边的“言”一共有五横,每个横之间的距离怎么样,以及它们各自的方向、粗细如何等等;对右边的“川”字的分析,以此类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看完之后,就可以“下手”了!</p> <p class="ql-block">“訓”字写好(完成的意思)了,千万不要急着写下一个“四”字!现在要做的是“对”,“对”什么呢?把自己写的和原帖“对”。通过对比,看什么地方和帖上的字有出入。比如帖上“言”字上面的点是如何起笔的、如何行笔的、又是如何收笔的,已经它的方向、位置等等!</p> <p class="ql-block">如此这般分析完了之后再“改”!愣什么?“改”!就是重写啊!周而复始,以致八九不离十了,才可以写下一个“四”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纳起来,就是“一看、二写、三对、四改”。其实临帖的过程,既是动手的过程、又是练眼的过程、更是磨性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再来聊一聊“背临”。</p><p class="ql-block">背临:顾名思义,就是背过字帖临帖,是建立在对字帖记得八九不离十的基础上的一种临帖方法。写好后,还得与字帖对,通过对,才能发现不足,进而改之!</p> <p class="ql-block">当然,有的人主张临帖,要对字帖“死记硬背”,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为什么呢?因为临帖,关键在于悟经典法帖的用笔之妙和结体之理,进而为我所用,创造出具有自家面目的作品来!否则,书史上从楷书的角度来看,那有“四家”之别?当代怎么又会百花齐放呢?</p> <p class="ql-block">最后,简单谈一谈“意临”。</p><p class="ql-block">意临:属“创临”的范畴,即取字帖的意而为之。意,可以是帖的笔法、可以是帖的字的结体、也可以是帖的章法、更可以是帖的墨法,侧重某一方面而随己意任情挥之!</p> <p class="ql-block">还可以从形式上“意”一下。比如,帖是条幅,我们可以把它“意”成斗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什么“空临”、“读临”等等,诸君一看名称,就略知一二,故,此处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临帖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否则,就是举着临帖的旗子,反反复复、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纵使勤奋一生而不闻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