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谢谢郭老,我最明显的改善就是我不想死了!”</p><p class="ql-block">又见类风湿,是2017年5月在正安出诊时,一个瘦瘦的50多岁男人背着一位年龄相仿的妇人走进了诊室。他们是一对来自石家庄的夫妇,丈夫把愁眉苦脸的妻子放在了患者做的位置上,自己侍立在一边,不停的抹着额头上渗出的汗水。这时我才认真打量那位大姐,她放在桌上的手已经严重变形,腿也稍有变形,整个人佝偻着身子,痛苦的半趴在桌边。</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位陈大姐是个类风湿患者,从09年发病开始,先是下肢如泡冰桶,接着就每天发烧,感觉是从骨头缝里头发热,周身疼痛,经常大汗不止,夜里热的无法入睡,每次吃完饭胃里也是灼热感。服用激素3年,但是病情仍然持续恶化。痛苦不堪。一边诉说自己的病情,陈大姐一边流泪叹道:“这病啊,折磨的我是生不如死,实在是有点不想活了!”她爱人在旁边听到这话,两行眼泪夺眶而出,向老爸恳求到:“郭老,看着她每天疼得死去活来,我实在是心疼,可有没有办法!求求您,救救她吧!”</p><p class="ql-block">老爸看的不禁动容,也是双目含泪,赶紧给陈大姐号脉,然后细细的询问了各种情况,开出一剂药方,叮嘱她回去认真服药,并把服药后的所有反应都记录下来,下周再来复诊时要根据她的情况再调整药方和用量。</p> <p class="ql-block">第二周,陈大姐夫妇如约而至,陈大姐脸上居然显出难得一见的轻松笑容。她说:“郭老,虽然我还是难受,但是已经好多了,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不想死了!”老爸和我有些诧异的望着她。陈大姐接着又说:“你们不知道,我以前坐在马路边上就想着怎么能跑到马路中间被车给撞死,但是自己又没有这个能力,跑不动,死都死不成。现在我不想死啦!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好转!”</p><p class="ql-block">听到这里,我怔住了,这得是有多痛苦才能天天想着怎么去死,健康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奢求,而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人每天大多想的却是如何追逐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这不是正应了仲景先师在伤寒论中提到的:“怪当今居世之士......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细细品味,实在是非常精辟,健康要是没有了,那些荣华富贵也就成了浮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不懂得珍惜最宝贵的东西,直到失去才晓得他的重要。</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一周陈大姐夫妇又来了,这次较上次又有好转。父亲见陈大姐已经大有好转,考虑他们夫妻经济情况并不宽裕,为了治病更是已经倾尽所有,在北京长期租房看病实在是开销太大,于是就让他们回老家去,继续坚持服药,如果服药效果好就多服一段时间再来北京复诊。结果陈大姐回去服药,并且隔一段时间就给我发个微信,告知病情。到7月时已经大见起色,说心里很高兴,过一阵再来找老爸看。再见陈大姐是2019年,彼时她虽然身体较常人还稍显不足,但是跟她自己过去相比已是大有好转。陈大姐表示能恢复成这样已经非常满足,至少生活完全自理,也不用到哪都让老公背着了。</p><p class="ql-block">看着陈大姐能恢复成这样,真为她高兴,到现在她还时长给我微信朋友圈点赞互动,感觉整个人愉快乐观,再也不是记忆中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郭老点评类风湿的致病原因和治疗心得</p><p class="ql-block">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统属于“痹症”范畴,“痹”就是闭阻不通之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肝肾不足或者劳累过度损耗正气,致使身体正气亏虚,正气虚则营卫不足,那么外邪便容易入侵。感寒风湿,气血痹阻不行,关节闭涩,或风、寒、湿、热之邪滞留筋骨关节,久之损伤肝肾阴血,筋骨失养,故见关节肿痛、僵硬、屈伸不利、活动障碍、筋挛骨缩。类风湿病型复杂,邪毒相搏,表现变化多端,所以要准确的辩证非常不易。</p><p class="ql-block">就拿小孙的病来说,她因为长期把双手浸泡在冰凉的水中从事浣洗工作,工作量较大,受了湿寒之邪的入侵。这属于寒痹,所以需要给她温经活血。且她长期受病痛折磨,心情不好兼服用多种化学药物,则肝肾受损更重,那么就要加入养血柔肝、温阳补肾的药。另外在逐渐祛除她的寒邪的同时,也要慢慢的给她补充正气。</p><p class="ql-block">而陈大姐的病症是骨蒸热痛,多汗烦躁,但下肢又如泡冰桶,这种症状更接近于热痹,热痹之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热邪伤阴,则阴虚之证较为明显。因此给陈大姐的药方中多见滋阴凉血、活血化瘀之药,如丹皮、栀子、生地、知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同样是受到病痛的折磨日久,心情不畅且服用各种化学药物,致使肝肾和脾胃都受损,故药方中加入了郁金、八月札、绞股蓝、五味子、白术、谷芽、鸡内金等,疏肝解郁、补肾益脾。久病必虚,则逐渐加入黄芪、党参等药以扶正祛邪。</p><p class="ql-block">我们临床见到的病人,多数病情是非常复杂的,寒热夹杂、虚虚实实,没有一个病是照着药方得的,所以在学习中医时背证型方剂固然重要,但是在看病时却决不能拘泥于方剂之中,必须要活学活用,辩证用药,随症治之。</p><p class="ql-block">听完老爸上述的分析,我突然觉得学中医就像练武功一样,初级阶段是要学习各种招式,但是到了最高境界就是举重若轻、无招胜有招!</p>